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新生儿具有感知疼痛的能力,反复疼痛操作可对新生儿产生一系列短期和长期影响。但由于对新生儿疼痛认识不足,目前临床上并未采取相应措施来缓解疼痛。本文就药物疗法在缓解新生儿疼痛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新生儿疼痛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婴儿,新生 疼痛 非药物处方 治疗学
  • 简介:摘要中医药物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主要有运动疗法,如八段锦、太极拳;中医适宜技术如艾灸、针刺、穴位贴敷、耳穴贴压、按摩推拿、拔罐、刮痧、药茶;情志疗法如音乐疗法等,多简便易行、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配合药物治疗有协同降压作用,更有利于血压平稳控制。今后研究还需进行长期的持续随访、加强研究规范性,对高血压病3级和继发性高血压患者仍有待展开深入的研究。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非药物治疗 中医药疗法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药物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及再入院率的影响,为识别高风险人群与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调查方式,连续入选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上海市浦东新区4家医院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82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采用中医药物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础信息、合并疾病、用药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检查指标,并统计患者出院后1年再入院率及全因死亡率。采用Cox回归分析中医药物疗法是否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824例患者纳入全队列中,年龄(80±10)岁。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602例(301对)患者匹配成功,各基线变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观察组的生存概率高于对照组的生存概率(P=0.013),在不良事件发生率[43.52%(131例)比53.82%(162例)]、全因死亡率[15.61%(47例)比23.59%(71例)]、3个月再入院率[10.96%(33例)比17.61%(53例)]、6个月再入院率[16.90%(51例)比24.25%(73例)]、心功能分级、hs-CRP和NT-proBNP水平上,观察组干预效果优效于对照组(均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表明年龄(RR=1.018,P<0.01)、心功能Ⅳ级(RR=2.200,P<0.01)、糖尿病(RR=1.340,P=0.04)、NT-proBNP≥7 900 ng/L(RR=1.557,P=0.01)及中医药物疗法(RR=0.768,P=0.04)对发生不良事件均有显著影响。结论中医药物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保护作用,提倡使用中医药物疗法进行干预,为在基层推广中医服务、改善患者的预后提供一定临床依据。

  • 标签: 心力衰竭 中医 非药物疗法 影响因素 倾向性评分匹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药物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及再入院率的影响,为识别高风险人群与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调查方式,连续入选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上海市浦东新区4家医院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82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采用中医药物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础信息、合并疾病、用药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检查指标,并统计患者出院后1年再入院率及全因死亡率。采用Cox回归分析中医药物疗法是否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824例患者纳入全队列中,年龄(80±10)岁。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602例(301对)患者匹配成功,各基线变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观察组的生存概率高于对照组的生存概率(P=0.013),在不良事件发生率[43.52%(131例)比53.82%(162例)]、全因死亡率[15.61%(47例)比23.59%(71例)]、3个月再入院率[10.96%(33例)比17.61%(53例)]、6个月再入院率[16.90%(51例)比24.25%(73例)]、心功能分级、hs-CRP和NT-proBNP水平上,观察组干预效果优效于对照组(均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表明年龄(RR=1.018,P<0.01)、心功能Ⅳ级(RR=2.200,P<0.01)、糖尿病(RR=1.340,P=0.04)、NT-proBNP≥7 900 ng/L(RR=1.557,P=0.01)及中医药物疗法(RR=0.768,P=0.04)对发生不良事件均有显著影响。结论中医药物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保护作用,提倡使用中医药物疗法进行干预,为在基层推广中医服务、改善患者的预后提供一定临床依据。

  • 标签: 心力衰竭 中医 非药物疗法 影响因素 倾向性评分匹配
  • 简介:摘要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我国慢性肝病和健康体格检查时肝功能异常的首要原因。鉴于大多数NAFLD患者为亚临床的单纯性脂肪肝,且缺乏治疗NAFLD的有效药物,通过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等药物治疗方法减轻体质量是目前治疗NAFLD及其并发症最重要的措施。现就近年来NAFLD的药物治疗进展作一概述和评价。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饮食 运动 非药物干预
  • 简介:摘要谵妄在老年人中十分常见,其发生预示着诸多不良预后,如院内死亡率升高、医疗费用及再入院风险增加等,严重威胁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目前大量研究提示单因素谵妄管理或谵妄药物干预效果欠佳,且可能造成病情进一步恶化,因此探讨谵妄的药物管理变得更加迫切和重要。本文将对谵妄药物管理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进行分析。

  • 标签: 谵妄 非药物管理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是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主要治疗方案,新型生物可降解缓释玻璃体植入剂临床应用前景广阔,生物制剂显示出独特疗效。目前应用的局部糖皮质激素包括氟西奈德植入剂、地塞米松玻璃体植入剂等。免疫抑制剂包括抗代谢药甲氨蝶呤、硫唑嘌呤、霉酚酸酯等;T细胞抑制剂环孢霉素、他克莫司、雷帕霉素等;烷化剂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等。生物制剂包括抗肿瘤坏死因子制剂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依那西普、戈利木单抗、赛妥珠单抗等;白细胞介素受体拮抗剂阿那白滞素、康纳单抗、托珠单抗等;选择性B淋巴细胞抑制剂利妥昔单抗;选择性T淋巴细胞抑制剂阿巴西普等。不同药物各有其适用范围和不良反应,根据不同患者病情选择合适治疗方案、控制疾病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尤为重要。(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89-98)

  • 标签: 非感染性葡萄膜炎 激素植入剂 免疫抑制剂 生物制剂
  • 简介:摘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期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之一,其主要核心症状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等。ADHD给患者本身、家庭和社会造成许多不利影响,目前ADHD的治疗应用较普遍的为药物治疗,但由于药物治疗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一些伴发问题单纯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药物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现就目前国内ADHD常用药物治疗方法及其疗效进行综述。

  • 标签: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非药物治疗 心理行为 作业疗法 物理疗法
  • 简介:摘要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病急,传染性强,极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除使用流感疫苗或抗病毒药物外,药物干预措施是针对流感最容易实现的防控措施,能够用来减缓甚至防止流感的传播。通常使用的药物干预措施包括个人措施、环境措施、社会措施和旅行措施。本指南适用于社区、学校、家庭和个人在日常和流感流行期的防护。

  • 标签: 流感 非药物干预措施 北京
  • 简介:摘要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以药物为基础,对于部分患儿,药物治疗可使其心功能进一步改善,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及降低死亡率。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机械循环支持及心脏移植拓展了儿童心力衰竭治疗的思路及策略。

  • 标签: 心力衰竭 儿童 非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围产期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并且对母儿均有风险。近年来,随着对孕期和产后妇女心理疾病筛查的增加,新的心理治疗和药物干预模式也在发展。尽管一般人群中的重度抑郁症的个体化治疗相关研究有所增加,但围产期抑郁症的个体化治疗相关指南尚未发布。尤其是在缺乏个体化治疗指南的情况下,将患者与合适的治疗方案相匹配更是一项挑战。本文综述了围产期抑郁症的个体化药物治疗的证据,包括如何结合患者的个人喜好、新的或正在研究的疗法以及生物标记物在患者与治疗匹配方面的潜在作用。本综述为今后围产期抑郁症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建议。

  • 标签:
  • 简介:摘要轻度认知障碍(MCI)是痴呆的前驱阶段,也是老年人群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MCI可由多种病因导致,表现为认知功能的进行性损害,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沉重的心理和社会负担。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MCI患者转化为痴呆,因此MCI通常被认为是痴呆早期预防和干预的关键时期。药物干预是MCI防治的重要措施,可减少患者的神经精神症状,改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主要方法包括认知训练、侵入性脑刺激、社会心理干预、运动干预和营养干预等。本文对MCI药物干预研究进行总结,以期为MCI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认知障碍 非药物干预 进展
  • 简介:摘要患儿在术前经常出现严重的焦虑和痛苦,这会产生诸多不良影响。考虑到应用镇静药物来缓解术前焦虑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及影响术后功能,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目光转向药物干预来减轻患儿的术前焦虑水平。文章对目前所采取的主要的几种药物干预措施,如加强术前准备教育、分散患儿注意力、家长陪伴诱导及音乐疗法、催眠等的现阶段研究进展以及未来发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未来寻找减轻小儿术前焦虑、推动小儿舒适化医疗发展的可能措施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非药物干预 术前焦虑 小儿
  • 简介:摘要抗体偶联药物(ADC)以其抗体靶向性的独特优势,克服了传统化疗和靶向治疗的局限性,并在肺癌治疗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目前ADC在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主要涉及靶点有HER2、HER3、TROP2、MET、CEACAM5,多种药物已通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并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肺癌个性化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抗体 细胞毒素类 肺肿瘤 分子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和评价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药物干预的最佳证据。方法基于"6S"证据资源金字塔模型,系统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及相关专业协会网站中关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药物干预的证据,包括指南、证据总结、系统评价、专家共识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7月31日。由2名研究人员对文献质量进行独立评价,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和汇总。结果最终纳入15篇文献,其中指南4篇、证据总结1篇、系统评价9篇、专家共识1篇;从健康教育、运动干预、心理干预、物理干预和中医技术5个方面,汇总了25条最佳证据。结论医护人员应根据临床具体情况和患者特点制订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药物干预措施,进行证据的临床应用。

  • 标签: 卒中 抑郁 非药物干预 证据总结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谵妄是一种急性的脑功能障碍,是ICU患者普遍存在且难以消除的问题,是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和认知长期障碍的重要因素。尽管如此,跟呼吸衰竭及其原发病相比,针对谵妄的防治措施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且其防治策略仍有争议。目前循证医学不支持药物防治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谵妄,而是基于规范评估和监测,在医生主导下,通过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采用联合多种药物方法预防和管理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谵妄。

  • 标签:
  • 简介:摘要神经源性直立性低血压(NOH)的患者在确诊后就可以给予药物治疗,包括患者教育、补水治疗、补钠治疗、快速饮水、紧身衣物、阻力运动、饮食调整、温度调整、体育锻炼、睡眠姿势调整以及调整药物等,还要指导患者监测和记录平时的血压和心率等情况。这些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相对安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也需要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酌情选择,并监测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低血压,直立性 治疗学
  • 简介:摘要结核分枝杆菌(NTM)种类繁多,NTM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持续增长,而治愈率低、病死率高,且药物治疗的疗程长、不良反应多、疗效和预后欠佳,特别是耐药患者的治疗面临挑战,亟需能提高治疗成功率的新药问世。本文重点评价NTM病的治疗新药和老药新用药的抗菌活性、疗效和安全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以肝脏脂质过度沉积为基础发生单纯性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系列疾病,常伴发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紊乱,心血管疾病为其主要致死因素,其治疗措施主要针对NAFLD的致病因素、发病与进展关键环节和相关代谢紊乱,推荐药物包括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利拉鲁肽、卡格列净等改善胰岛素抵抗,他汀类降脂药物、ω-3长链脂肪酸,以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和PPARγ激动剂等调节糖脂代谢、减少肝脏脂质沉积,维生素E、奥贝胆酸和复方中药等抗氧化、抗炎、抗纤维化,肠道微生态调节制剂调节肠道菌群。多种正在研究中的新型靶向脂代谢调节、抗炎和抗纤维化的药物有待临床验证。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治疗 药物 靶向代谢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