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作者: 袁全莲,高素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08
  • 出处: 《健康世界》2022年第18期
  • 机构: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北京100080
  • 简介:目的:了解海淀区幼儿4-6岁儿童眼保健状况变化趋势,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2022年北京市海淀区幼儿4-6岁儿童眼保健年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年来海淀区幼儿4-6岁儿童视力检查率波动在99.16%-99.89%之间,呈上升趋势(趋势χ2=238.628,p<0.001)。视力低常患病率波动在5.97%-7.57%之间,整体呈上升趋势(趋势χ2=17.355,p<0.001),2021年达到最高值,2022年降为最低。弱视发生率波动在0.41%-1.29%之间,呈下降趋势(趋势χ2=451.419,p<0.001),视力低常矫治率波动在75.74%-97.63%之间,呈上升趋势(趋势χ2=1087.365,p<0.001);本地儿童视力低常率和视力低常矫治率从数值上看均高于外地户籍儿童,一些年度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开展对幼儿卫生保健人员进行眼保健知识和技能培训,加强对家长和教师的眼保健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儿童良好用眼习惯,提供良好用眼环境,综合干预会降低视力低常患病率。

  • 标签: 幼儿园儿童眼保健视力低常
  • 简介:摘要眼底病是婴幼儿最主要的致盲眼病,婴幼儿眼底病防治有其特殊性和紧迫性,为了提高临床眼科医师对婴幼儿眼底病的重视和认识程度,本文根据诊疗需求的紧迫性以及现阶段是否具有有效干预措施,将婴幼儿眼底病分为三大类,并对发病特点、防治基本策略、筛查和诊断、治疗和预后等要点进行总结。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内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PARDS)死亡风险因素。方法对“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婴幼儿中重度PARDS疗效分析”所建立的临床数据库资料进行二次分析。回顾性病例总结2016年12月至2021年12月中国14家三甲医院PICU的101例中重度PARDS婴幼儿的死亡风险因素。根据患儿出PICU时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一般情况、基础疾病、氧合指数、机械通气等临床资料差异。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χ2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氧合指数预测病死率的准确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死亡风险因素。结果101例中重度PARDS婴幼儿中男63例(62.4%)、女38例(37.6%),年龄为(12±8)月龄。死亡组患儿23例,存活组患儿78例。死亡组中合并基础疾病及免疫缺陷患儿比例均高于存活组[52.2%(12/23)比29.5%(23/78),30.4%(7/23)比11.5%(9/78),χ2=4.04、4.76,P=0.045、0.029],肺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率低于存活组[8.7%(2/23)比 41.0%(32/78),χ2=8.31,P=0.004]。年龄、性别、小儿危重症评分、PARDS病因、机械通气模式、72 h内液体平衡情况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PARDS治疗第1~3天氧合指数值均高于存活组[11.9(8.3,17.1)比15.5(11.7,23.0)、10.1(7.6,16.6)比14.8(9.3,26.2)、9.2(6.6,16.6)比 16.7(11.2,31.4),Z=-2.70、-2.52、-3.79,均P<0.05]。死亡组治疗3 d后氧合指数改善程度较存活组更差[0.03(-0.32,0.31)比 0.32(-0.02,0.56),Z=-2.49,P=0.013]。ROC曲线分析示第3天的氧合指数值对中重度婴幼儿PARDS死亡预测的准确度较好(曲线下面积=0.76,标准误=0.05,95%CI 0.65~0.87,P<0.001);当氧合指数取值11.1时,灵敏度78.3%(95%CI 58.1%~90.3%),特异度60.3%(95%CI 49.2%~7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年龄、性别、小儿危重病评分和72 h内液体负荷情况后,未使用PS(OR=11.26,95%CI 2.19~57.95,P=0.004)、第3天氧合指数值(OR=7.93,95%CI 1.51~41.69,P=0.014)及免疫缺陷(OR=4.72,95%CI 1.17~19.02,P=0.029)均为PARDS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中重度PARDS婴幼儿病死率较高,合并免疫缺陷、未使用PS、确诊第3天OI值较高均为其死亡风险因素。PARDS确诊第3天氧合指数值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死亡。

  • 标签: 医院,儿科 重症监护病房 病死率 呼吸窘迫综合征
  • 作者: 单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09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5期
  • 机构:无锡市锡山区云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无锡214000
  • 简介:目的:探究在幼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应用规范性儿童保健护理的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在城关区妇幼保健院接受儿童保健的幼儿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球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幼儿接受常规的育儿保健护理,观察组幼儿接受规范性儿童保健护理,对比两组幼儿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幼儿的身高、体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幼儿,且观察组幼儿在临床研究阶段常见儿科疾病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幼儿,上述指标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本研究采用Gesell发育诊断质量评分专业化的描述幼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观察组幼儿的该项评分也明显更高,组间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应用规范性儿童保健护理,能够显著促进其生长发育,降低常见儿科疾病的发病率,因此临床工作中具有推广的价值。

  • 标签: 规范性儿童保健护理;幼儿生长发育;Gesell发育诊断评分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使用情况展开研究。首先,对抗生素使用模式进行分析,包括使用频率、常用种类以及使用途径和时机。随后,对抗生素使用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包括疗效评价方法、抗生素疗效评价以及安全性评估。通过对抗生素使用模式和临床效果的深入探讨,主要目的在于为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标签: 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 抗生素使用 模式 临床效果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疝钩针法腹腔镜下胃造口术在婴幼儿中的应用经验,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安全性及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新生儿外科应用疝钩针法腹腔镜下胃造口术的12例婴幼儿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3例,中位年龄为113 d,年龄范围为22~337 d,体重(4 973±1 978) g,收集其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相关指标。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12例婴幼儿手术时间为(58.8±11.7) min,均放置双腔硅胶球囊管;术后开奶时间为(4.0±1.4) d,达到全奶量时间为(12.3±4.0) d。术后随访10~26个月,2例造口周围皮肤出现皮疹,予以药物处理后恢复;1例因造口管松脱出现球囊堵塞幽门造成胃出口梗阻,予以更换纽扣式造口胃饲管后恢复;共6例将双腔硅胶管更换为纽扣式造口胃饲管;8例已拔除胃造口管,术口自行愈合、无需手术关闭;余4例胃造口管均固定良好,可完全依赖胃造口管进行肠内营养,均无胃造口相关并发症。结论疝钩针法腹腔镜下胃造口术在婴幼儿中的应用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瘢痕小,更安全、美观,值得推广。

  • 标签: 胃造口术 腹腔镜 婴幼儿 疝钩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