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面部敏感性皮肤防晒化妆品进行筛选与评价。方法2019年6 - 8月在重庆市中医院职工中招募40例乳酸刺痛试验阳性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4种敏感性皮肤用防晒化妆品(标记为产品Ⅰ、Ⅱ、Ⅲ、Ⅳ)的人体皮肤封闭型斑贴试验。将40例受试者平均分为2组,分别于面部使用安全性较高的2种产品,于使用前、使用后2周和4周评估红斑、水肿、脱屑情况,采用仪器无创检测经皮水分丢失、皮肤角质层含水量、皮肤黑素含量、皮肤油脂含量。分别于受试者背部涂上述2种产品,采用紫外日光模拟仪进行防晒指数(SPF,12例)及长波紫外线防护指数(PFA,11例)测定。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非参数资料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结果斑贴试验显示,防晒产品Ⅲ仅发生1例1级反应,产品Ⅳ未发生阳性反应,安全性高于另外2款产品。主观安全性评价显示,使用产品Ⅲ、Ⅳ4周时红斑程度均低于使用前(Wilcoxon符号秩检验,Z = 4.73、4.82,均P < 0.05)。客观功效性评价显示,使用防晒产品Ⅲ、Ⅳ前及使用2周、4周时表皮失水率、角质层含水量、黑素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使用产品Ⅲ、Ⅳ4周时表皮失水率(30.05 ± 1.47、30.37 ± 1.28)、黑素含量(112.58 ± 7.34、103.47 ± 5.48)均低于使用前(均P < 0.05),角质层含水量(62.35 ± 2.67、63.72 ± 2.54)均高于使用前(均P < 0.05)。使用4周时,产品Ⅳ组黑素含量(103.47 ± 5.48)与产品Ⅲ组(112.58 ± 7.3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8.45,P < 0.05)。产品ⅣSPF值、PFA值(51.8 ± 2.9、10.1 ± 1.2)均高于产品Ⅲ(31.5 ± 2.6、7.4 ± 0.7,t = 15.34、24.66,均P < 0.05)。结论综合应用封闭型斑贴实验、长期试用试验、防晒指数测定等方法可评价面部敏感性皮肤防晒化妆品的安全性和防晒功效。

  • 标签: 防晒剂 评价研究 有效性研究 防晒系数 敏感性皮肤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前对防晒化妆品的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如防晒系数越高越好,防晒剂可以引起使用者缺钙等。防晒化妆品也存在诸如防晒系数测定和标识方法不统一、防护波长范围不足、对人体及环境的安全性不明等许多问题和挑战。本文阐述国际上防晒化妆品面临的问题、发展趋势及对中国防晒化妆品研发的启示等,供临床医师参考。

  • 标签: 防晒剂 防晒系数 毒性作用 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联合含青刺果及马齿苋的保湿霜和防晒乳治疗慢性光化性皮炎的有效性。方法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将216例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慢性光化性皮炎患者分为4组,对照组(52例)每天口服依巴斯汀、硫酸羟氯喹4周,外用地奈德乳膏2周;试验1组(54例)口服依巴斯汀、硫酸羟氯喹基础上外用保湿霜,每天2次,外用防晒乳,每天1次;试验2组(56例)口服依巴斯汀、硫酸羟氯喹基础上仅外用保湿霜,每天2次;试验3组(54例)口服依巴斯汀、硫酸羟氯喹基础上仅外用防晒乳,每天1次。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4周、6周各随访1次,通过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法评估疗效,并检测4个组患者皮损处表皮含水量、经表皮水分丢失及皮脂含量,通过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观察皮损处炎症反应、血管扩张等情况。结果治疗6周后,试验1组有效(54例,占85.2%)明显高于试验2组(56例,占62.5%)、试验3组(54例,占64.8%)及对照组(52例,占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创性皮肤检测结果,3个试验组经表皮水分丢失分别为(16.42±8.64、21.59±12.34、19.79±11.79),较治疗前(38.76±12.59、38.37±14.48、39.2±13.93)明显降低,表皮含水量(42.15±10.25、35.5±12.91、33.42±12.83)及皮脂含量(37.96±11.16、31.5±8.31、34.09±12.51),较治疗前表皮含水量(21.30±11.04、16.86±10.88、14.73±12.00)及皮脂含量(13.64±10.10、15.67±12.60、9.42±7.75)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试验2组、试验3组及对照组比较,试验1组经表皮水分丢失明显降低,表皮含水量及皮脂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1组RCM镜下海绵水肿(0.97±0.68)、蜂窝状结构紊乱(0.82±0.77)及血管扩张(1.03±0.73)改善情况优于试验2组(1.51±0.56、1.0±0.77、1.31±0.68)和试验3组(1.35±0.85、1.35±0.85、0.97±0.80)、对照组(1.85±0.74、1.85±0.74、1.53±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联合保湿霜及防晒乳治疗慢性光化性皮炎有效性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和药物加外用保湿霜或防晒乳,提示临床慢性光化性皮炎治疗不仅要抗炎、抗光敏治疗,还需同时辅以保湿和防晒

  • 标签: 慢性光化性皮炎 保湿霜 防晒乳 治疗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联合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麻醉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麻醉手术患者,依照就诊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循证护理措施,研究组接受循证护理联合预见性护理。结果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认知功能、情感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循证护理联合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循证护理 预见性护理 手术室麻醉
  • 简介:摘要文章综述了护理专业学生从事老年护理的意愿与影响因素,为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提供思路。我国护理专业学生从事老年护理意愿处于中等水平,影响因素包括人口学因素、老年护理的职业特征、对老年护理的认知程度与主观态度。

  • 标签: 综述 学生,护理 老年护理 工作意愿
  • 简介:摘要目的家庭中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将2016年1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2例儿科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给予家庭中心式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家属满意度、FAD评分、HAMA、HAMD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差错率等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儿的FAD评分、HAMA、HAMD评分、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儿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的护理差错率(4.87%)低于对照组(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儿科患儿给予家庭中心式护理干预,可明显提升患儿家属的满意度,降低FAD评分,缓解HAMA、HAMD情绪,提升护理质量评分,降低护理差错率,临床借鉴价值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家庭中心式护理 儿科护理管理 家属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提升门诊导医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在该院门诊患者中抽取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导医服务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挂号与等待检查时间以及导医护理质量,分析两组护患纠纷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明显较高,且导医护理行为规范评分、导医分诊护理质量评分以及导医就诊服务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挂号时间、等待检查时间以及护患纠纷发生率均明显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提升门诊导医护理质量中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值得广泛推广实施。

  • 标签: 门诊 导医护理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该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以患者住院尾号奇偶数为分组依据,随机分为舒适组和常规组各54例。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舒适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模式。护理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舒适组自护能力评价总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且自护技能、自护意识、自护概念、健康知识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舒适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满意,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自护能力,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舒适护理 老年患者 慢性心衰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系统护理干预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于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100例,按照完全随机法分为常规干预组、系统护理组各50例,并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常规干预组进行常规护理,系统干预组进行系统护理。统计两组患者呼吸科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能力进行评价,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家属满意情况。结果系统干预组患者呼吸科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系统干预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低于常规干预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常规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系统干预组患者各项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常规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系统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干预组,家属总满意率高于常规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系统护理干预,能够缩短患者呼吸科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系统护理 急性呼吸衰竭 心理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升护理期刊编辑识别临床护理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方法。方法分析护理新技术创新点识别的难点,归纳总结护理期刊编辑对新技术的识别能力提升方法。结果论文创新点的呈现不恰当、不准确和不同层次医疗单位对新技术、新方法的界定和应用有差别是护理新技术识别的难点;护理编辑要提升对新技术创新性的识别能力,必须充分了解专科领域行业新信息和专科技术发展动态、不同层次医疗单位临床护理技术应用的现状。结论护理期刊编辑应努力克服论文中护理新技术的识别难点,提升论文创新性的鉴赏能力,协助作者提升论文的创新性价值。

  • 标签: 护理学 编辑 论文创新点 识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叙事护理能否有效对急诊护士进行心理干预,从而减轻其心理压力,缓解职业倦怠,提升其生活质量。方法2018年6~12月,选取吉林省某三甲医院急诊护士74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观察组在常规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实施叙事医学心理干预,每周一次,对照组仅采取常规的管理方法。分别于开始前及干预后对观察组与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与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进行测评,考察干预效果。结果干预24 w后,观察组SCL-90各项评分均明显下降,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SCL-90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CL-90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得分明显提升(P<0.05)。结论运用叙事护理方法能够有效干预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缓解其焦虑、痛苦等消极情绪,提升其生活质量。

  • 标签: 叙事护理 急诊科 护理管理 心理压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归纳和分析癌症疼痛护理文件书写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提高疼痛护理文件书写的质量。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7—9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科出院的150份恶性肿瘤伴慢性癌痛患者的终末病历,应用"癌症疼痛护理记录质量评价标准"对疼痛相关护理文件的书写质量进行评价。采用百分数表示不同得分的病历比例以及各条目书写的正确率。结果癌痛护理文件书写质量评价满分的病历占8.67%(13/150),90~99分占34%(51/150),80~89分占36%(54/150),70~79分占14.67%(22/150),<70分占6.67%(10/150)。癌痛护理文件书写正确率较低的条目依次是入院患者进行全面疼痛评估(32%,48/150)、药物不良反应预防及观察的护理指导(70%,105/150)、疼痛控制平稳(NRS≤3分)的患者至少每2周进行1次全面疼痛评估(72%,108/150)。结论癌痛护理文件书写的质量可反映疼痛护理工作的落实情况及护理质量,目前临床癌痛护理文件中仍存在较多问题,提示管理者应在制度完善、护士培训、质量督导及信息支持等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提高癌痛护理文件书写的质量,促进护士在癌痛全程管理中更好地发挥专业作用。

  • 标签: 癌症疼痛 护理文件书写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护理品质链运用到神经外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19年9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患者200例,随病例单双号法将其分为两组,各100例。单号组采用规范化基础护理,双号组采用护理品质链。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GQOLI-74量表评分及满意度。结果双号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0%(3/100),低于单号组17.0%(17/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号组吞咽护理、营养补给、疼痛护理指标水平分别为(93.47±2.95)分、(96.35±3.48)分、(95.31±1.93)分,均高于单号组(72.15±3.26)分、(77.32±2.48)分、(80.25±1.3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号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心理功能评分分别为(88.23±1.65)分、(83.29±1.59)分、(85.22±2.17)分、(87.38±2.73)分,均高于单号组(73.18±4.39)分、(65.24±1.37)分、(70.28±3.42)分、(60.35±2.4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号组院前简介、巡房频率、人员态度、专业水平、出院指导评分分别为(93.18±1.47)分、(96.38±2.08)分、(95.39±2.47)分、(93.83±2.94)分、(94.18±1.37)分,均高于单号组(74.22±2.53)分、(80.31±2.17)分、(81.33±1.46)分、(78.35±2.17)分、(81.17±2.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护理品质链可提高神经外科护理人员专科水平,改善预后质量,有利于专科化护理服务的构成。

  • 标签: 神经外科 护理质量 护理品质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因分析(Root cause analysis, RCA)风险护理管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RCA法对2017年1~6月该院发生的124起临床护理问题的近端原因和根本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并执行整改措施,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人员风险认知情况及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临床护理中最为常见的不良事件主要有医嘱处理错误、给药错误、静脉穿刺出血、管道脱落及皮肤压伤,分别占18.55%、14.52%、13.71%、9.68%和6.45%。引起不良事件近端原因有人员因素及环境因素,根本原因为管理因素(包括沟通渠道不通畅、学习培训不到位、管理流程不明确及管理机制不健全)。RCA风险护理管理实施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由实施前的4.817‰降低到实施后3.595‰,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管理实施后,护理人员风险认知情况明显优于实施前,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因分析风险护理管理应用于临床护理中,可明显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风险认知和患者满意度,应用效果良好。

  • 标签: 根因分析 风险管理 近端原因 根本原因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知识-行动"框架和循证护理的电子护理交接班表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018年5—10月收治的15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取传统交接班形式;2018年11月—2019年4月收治的150例患者为干预组,采用基于"知识-行动"框架和循证护理的电子护理交接班表。比较两组护理交接班质量。结果干预组护理交接时间为(2.45±1.05)min,对照组为(5.17±1.2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26,P<0.05)。干预组护理交接班无漏项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1.33%(2/150),护理措施执行合格率98.0%(147/150),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252、4.624、4.795;P<0.05)。结论基于"知识-行动"框架和循证护理的电子护理交接班表可改善骨科患者的护理交接质量。

  • 标签: 骨科 护理交接班 知识-行动 循证护理 信息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柔性管理方案用于产科护理管理中对产妇心理状态、护理质量及护理风险防控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该院收治的产妇1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6例,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措施)与观察组(8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柔性管理方案)。记录并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前后心理状态(HAMD、HAMA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风险防控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产妇HAMD、HAMA评分均明显降低,但护理后观察组产妇HAMD、HAMA均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沟通能力、护理态度、护理操作、处理问题能力均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投诉发生率均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产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柔性管理方案可明显改善产妇心理状态、提升护理质量与防控护理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柔性管理方案 心理状态 护理质量 护理风险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评估快速康复外科(ERAS)护理模式应用于膝、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对护理工作负荷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接受膝、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患者共86例,随机分为ERAS组42例和对照组44例。ERAS组采接受快速康复外科及相关护理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术期护理措施。纳入护理工时、患者依从性、患者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状等指标,对两组的护理工作负荷进行比较并分析。结果相较于对照组,ERAS组平均每位患者所需护理总工时〔(615.38±98.57)min vs. (926.65±160.23)min〕及每日护理工时〔(70.35±20.63)min vs. (84.20±24.87)min〕,住院时间〔(9.23±2.82)d vs. (11.36±4.79)d〕、术后并发症发生人次(9例vs. 20例)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患者所需护理工时与患者对ERAS计划的依从性呈负相关(r=-0.770,P<0.000 1)。结论ERAS护理模式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状,使患者所需护理工时明显减少,降低护理工作负荷。且患者依从性的提高,护理工作负荷减少越明显。

  • 标签: 快速康复护外科 护理工作负荷 关节置换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了解护理专业学生精神专科医院见习后的收获和内心体验。方法采用内容分析法对260名护理学生精神专科医院见习反思报告进行分析,提炼主题。结果在体验中提炼归纳出3个主题:职业情感、职业技能(知识技能和沟通技能)、职业素养。结论精神科护理学课程采用临床见习对学生课程学习有积极意义,可建立学生对精神疾病的正确认知;可促使学生正视护患关系,重视护患沟通;可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理解,促进理论和实践结合。

  • 标签: 精神科护理学 见习 体会 护理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警示标识在高压氧风险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高压氧科自2018年3月开始在高压氧护理风险管理中采用护理警示标识,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实施基础护理以及护理风险事件对症处理的55例高压氧治疗患者作为常规组,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实施基础护理以及高压氧护理警示标识干预的55例高压氧治疗患者作为试验组。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率、皮肤受损率、管道滑脱率、氧浓度超标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皮肤受损率、管道滑脱率、氧浓度超标率分别为9.09%(5/55)、1.82%(1/55)、1.82%(1/55)、0,常规组分别为25.45%(14/55)、12.73%(7/55)、32.72%(18/55)、7.27%(4/5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7.544~33.414,P<0.01)。常规组和试验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1.82%(45/55)和98.18(54/5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4.869,P<0.01。结论通过在高压氧护理风险管理中使用护理警示标识可提升护理人员风险意识,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皮肤受损率、管道滑脱率、氧浓度超标率,提升患者满意度,应在临床大力传播。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高压氧 护理警示标识 管道滑脱 风险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