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9(interleukin,IL)-9、IL-17、基质金属蛋白酶-13(metalloproteinase-13,MMP-13)的变化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12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作为实验组,随机选取5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根据有无肾脏损害分为紫癜性肾炎组(38例)和非紫癜肾炎组(84例)。抽取三组研究对象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IL-9、IL-17和MMP的含量,分析三组儿童血清IL-9、IL-17、MMP-13的变化。结果实验组血清IL-9、IL-17及MMP-13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30.58±7.04) pg/mL比(26.74±6.28)pg/mL,(90.61±22.17)pg/mL比(80.06±20.83)pg/mL,(216.27±35.58)pg/mL比(156.83±34.36)pg/mL,t值分别为3.641,5.580和6.023,P值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紫癜性肾炎组IL-9、IL-17及MMP-13水平均较非紫癜性肾炎组和对照组明显升高[(32.92±5.37) pg/mL比(29.30±4.46)pg/mL比(26.74±6.28)pg/mL,(96.75±17.06)pg/mL比(85.14±18.83 pg/mL)比(80.06±20.83)pg/mL,(227.81±33.02)pg/mL比(188.85±32.14)pg/mL比(156.83±34.36)pg/mL,F值分别为10.283、12.627、20.074,P值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L-9和IL-17增高导致抗原抗体复合物增多,机体出现血管炎症,MMP-13的增高可破坏血管结构,造成血管损伤,提示这三者可能均参与了过敏性紫癜的发病过程。

  • 标签: 过敏性紫癜 白细胞介素-9 白细胞介素-17 基质金属蛋白酶-13
  • 简介:摘要白细胞介素(IL)家族能直接或间接地刺激肿瘤细胞增殖、存活和扩散,并进一步塑造肿瘤微环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肿瘤的生长与转化。研究发现IL-12家族的新成员IL-35、IL-39、IL-27在多种肿瘤中发挥相关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可能是肿瘤研究的重要靶向分子。

  • 标签: 肿瘤微环境 免疫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8、10、22(IL-6、IL-8、IL-10、IL-22)水平在急性胰腺炎(AP)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近3年滕州市中医院收治的123例轻度急性胰腺炎(MAP组)、37例中度和28例重度急性胰腺炎(MSAP+SAP组)患者以及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MAP组患者中男性70例,女性53例,年龄(43.7±13.7)岁;MSAP+SAP组患者中男性45例,女性20例,年龄(45.0±13.3)岁;对照组,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45.3±11.8)岁。入院第1、3、7、10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IL-6、IL-8、IL-10、IL-22水平,并比较分析其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和病情严重程度判断中的价值。结果MSAP+SAP组第1天血清IL-6、IL-8、IL-22分别为(277.60±46.72)pg/ml、(99.84±18.66)pg/ml、(175.77±26.66)pg/ml,第3天分别为(231.47±57.72)pg/ml、(77.89±30.33)pg/ml、(140.97±44.31)pg/ml,第7天分别为(207.97±76.93)pg/ml、(68.59±38.11)pg/ml、(125.77±54.06)pg/ml,第10天分别为(187.21±89.94)pg/ml、(59.75±45.19)pg/ml、(111.44±61.54)pg/ml;MAP组第1天血清IL-6、IL-8、IL-22分别为(199.51±28.86)pg/ml、(97.36±19.05)pg/ml、(122.67±18.10)pg/ml,第3天分别为(148.30±30.94)pg/ml、(70.68±8.64)pg/ml、(94.00±13.53)pg/ml,第7天分别为(125.92±22.58)pg/ml、(52.04±6.82)pg/ml、(80.60±11.59)pg/ml,第10天分别为(97.36±19.05)pg/ml、(44.89±9.08)pg/ml、(59.46±17.28)pg/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AP组患者入院时血清IL-10水平升高,随后逐渐降低,第10天降至正常水平;MSAP+SAP组患者入院时血清IL-10水平略低于对照组,随后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P患者血清IL-6、IL-8、IL-22水平与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血清IL-10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OC分析发现,血清IL-22水平对SAP的早期诊断效能最大(AUC=0.948),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938和0.813。结论血清IL-6、IL-8、IL-10、IL-22有助于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22 APACHEⅡ评分 ROC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天疱疮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2受体(IL-2R)、白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探讨其在天疱疮发病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10月收治的53例天疱疮患者,其中进展期33例、稳定期20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IL-1β、IL-2R、IL-10及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进展期天疱疮患者血清TNF-α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及稳定期患者(P<0.05),其水平随病情严重程度升高。三组间IL-1β、IL-2R、IL-10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岁患者的IL-2R水平高于≤50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重度天疱疮患者的TNF-α水平高于轻度、中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期天疱疮患者血清IL-1β、IL-2R、IL-10及TNF-α表达水平在性别、分型、是否曾激素治疗、是否有黏膜受累等分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胞因子IL-2R、TNF-α在天疱疮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可能与病情活动度相关。

  • 标签: 天疱疮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2受体 白细胞介素10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天疱疮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2受体(IL-2R)、白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探讨其在天疱疮发病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10月收治的53例天疱疮患者,其中进展期33例、稳定期20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IL-1β、IL-2R、IL-10及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进展期天疱疮患者血清TNF-α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及稳定期患者(P<0.05),其水平随病情严重程度升高。三组间IL-1β、IL-2R、IL-10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岁患者的IL-2R水平高于≤50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重度天疱疮患者的TNF-α水平高于轻度、中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期天疱疮患者血清IL-1β、IL-2R、IL-10及TNF-α表达水平在性别、分型、是否曾激素治疗、是否有黏膜受累等分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胞因子IL-2R、TNF-α在天疱疮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可能与病情活动度相关。

  • 标签: 天疱疮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2受体 白细胞介素10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IL-6、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水平与类风湿关节炎不同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21年6月至11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共100例,同时纳入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同时比较各组研究对象的IL-4、IL-6、IL-17、TNF-α水平。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男12例,女88例,年龄36~72(51.48±12.93)岁。对照组中男14例,女46例,年龄18~60(52.27±13.21)岁。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肝肾不足证、寒湿痹证、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患者的IL-4、IL-6、IL-17、TNF-α水平均有所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寒湿痹证患者IL-4、IL-17、TNF-α水平分别为(8.27±2.20)pg/ml、(56.58±10.80)pg/ml、(16.61±2.90)pg/ml,明显高于其他证型组;湿热痹阻证患者IL-6为(95.28±16.20)pg/ml,明显高于肝肾不足证组、寒湿痹证组和痰瘀痹阻证组[(57.54±12.04)pg/ml、(52.18±10.30)pg/ml、(51.75±13.03)pg/ml,均P<0.001]。结论不同证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不同,寒湿痹证型患者IL-4、IL-17、TNF-α水平最高,湿热痹阻证患者IL-6水平最高,或可作为临床辨证分型依据。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IL-4 IL-6 IL-17 TNF-α
  • 简介:摘要热性惊厥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部分以先惊厥后发热起病为特征,而癫痫综合征也可以热性惊厥为早期表现,因此鉴别诊断尤为重要。有研究表明细胞因子与相关基因共同参与热性惊厥发病过程。IL-6与IL-10两种因子表达水平在该病与其他疾病之间存在差异,而且其作用途径及变化情况并不一致。该文从血清水平、脑脊液水平、相关基因及治疗药物四个方面对IL-6、IL-10两种细胞因子在热性惊厥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思路。

  • 标签: 热性惊厥 IL-6 IL-10 血清 脑脊液 基因 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白细胞介素-32(IL-32)的表达及其预测肾损伤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在本院收治的74例MM患者作为MM组。依据国际分期系统(ISS)分为Ⅰ期(14例)、Ⅱ期(25例)和Ⅲ期(35例)。根据肾功能情况,将其分为肾损伤组(26例)和无肾损伤组(48例)。另选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IL-6、IL-8、IL-32及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应用ROC曲线分析血清IL-6、IL-8、IL-32及β2-MG水平诊断MM患者肾损伤的价值。结果MM组的血清IL-6、IL-8、IL-32及β2-M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随着ISS分期的增加,血清IL-6、IL-8、IL-32及β2-MG水平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肾损伤组的血清IL-6、IL-8、IL-32及β2-MG水平均高于无肾损伤组(均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L-6、IL-8、IL-32及β2-MG联合诊断MM患者发生肾损伤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AUC=0.958,95%CI:0.902~0.993),其灵敏度和特异度为97.2%和80.4%。结论MM患者的血清IL-6、IL-8、IL-32水平明显升高,且与MM患者的病情分期及肾损伤有关,其联合β2-MG检测对MM患者肾损伤具有良好诊断价值。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白细胞介素32 肾损伤
  • 简介:摘要葡萄膜炎是一类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的致盲率较高的眼病。近年来,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IL)-23/IL-17通路在葡萄膜炎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IL-23/IL-17信号通路以辅助性T细胞17活化为主线,作用于靶细胞,造成炎性因子、趋化因子的大量产生及视网膜色素上皮屏障功能的破坏,进而引起葡萄膜炎的发生。IL-23/IL-17通路受庞大的网络调节,多个正向及负向调节因子通过调节该通路引起免疫失调,从而参与葡萄膜炎的发生。IL-23/IL-17通路及调节网络中基因的多态性与葡萄膜炎密切相关,为研究葡萄膜炎的遗传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此外,临床试验已证实靶向IL-23/IL-17通路生物制剂的疗效,为葡萄膜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本文对IL-23/IL-17通路及其生理功能进行概述,对葡萄膜炎中IL-23/IL-17通路及其调节网络正向、负向调节因子和基因多态性进行总结分析,并对葡萄膜炎中IL-23/IL-17通路生物制剂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加深对葡萄膜炎发病机制的认识,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辅助性T细胞17 信号通路 葡萄膜炎 IL-23/IL-17通路 调节网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青海高原成人大骨节病(KB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2和IL-6改变情况,为科学防治高原KB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贵德县KBD病区,根据《大骨节病诊断》(WS/T 207-2010),分别选取18岁以上成人KBD患者及健康人群作为KBD组和对照组。采集两组人群空腹肘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IL-2和IL-6水平。结果共调查病区人群193人,其中KBD组114人、对照组79人,两组间年龄、性别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 0.204,χ2 = 2.547,P均> 0.05)。KBD组患者血清IL-2、IL-6水平分别为(572.21 ± 172.92)、(42.35 ± 15.86)pg/ml,与对照组[(511.28 ± 173.22)、(51.96 ± 17.18)pg/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2.404、3.999,P均< 0.05)。结论青海高原成人KBD患者血清IL-2水平增高、IL-6水平降低,二者可能参与成人KBD的炎性反应。

  • 标签: 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炎 成人 白细胞介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AID)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其发病机制是T、B细胞过度活化。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1是最近发现的一种四螺旋束细胞因子,主要由CD4+T辅助细胞产生,并且在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受体广泛表达。研究发现IL-31与免疫学异常密切相关,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就IL-31生物学特性及IL-31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白细胞介素-31 生物学功能 自身免疫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不育症男性患者精浆核因子κB(NF-κB) 、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的含量,探讨其与不育症的关系。方法抽取2015年8月至2018年6月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男性不育症患者53例作为观察组,根据UU检测结果分为UU阳性不育组(30例)和UU阴性不育组(23例)。另抽取同期于医院体检且过去2年内有生育史的健康男性27例为对照组。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精浆一氧化氮(NO)含量,流式细胞仪微球捕获芯片技术(CBA)检测精浆NF-κB、IL-17、IL-6、TNF-α含量,脲酶显色法检测UU含量,并结合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对精液常规参数进行分析。结果UU阳性不育组精浆NO、NF-κB、IL-17、IL-6和TNF-α浓度高于UU阴性不育组(P<0.01);UU阴性不育组精浆NO、NF-κB、IL-17、IL-6和TNF-α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UU阳性不育组精液pH值、精子浓度、形态正常率、存活率、前向运动率均低于UU阴性不育组和对照组(P均<0.01)。男性精液中NO浓度与NF-κB、IL-17、IL-6、TNF-α浓度呈正相关(R2=0.8264、0.9642、0.9143、0.9530,P均< 0.01)。结论UU感染引起男性精浆NO浓度的增高和异常NF-κB、IL-17、IL-6、TNF-α的表达,各因子间的失衡与男性不育有关,可以作为男性不育的辅助鉴别诊断指标。

  • 标签: 男性不育 感染 核因子κB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6 解脲支原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糖通过激活NLRP3炎症小体对胎盘滋养细胞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18分泌的影响。方法收集妊娠期糖尿病(GDM)胎盘和对照胎盘,检测NLRP3、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的表达水平。培养人胎盘滋养层细胞HTR-8/SVneo,分为对照组(5.5 mmol/L葡萄糖)、高糖组(25mmol/L葡萄糖)、对照溶剂二甲基亚砜(DMSO)+高糖组、NLRP3炎症小体抑制剂Ac-YVAD-cmk+高糖组,检测细胞中NLRP3、Caspase-1的表达水平及培液中IL-1β和IL-18的含量。结果GDM胎盘中NLRP3、Caspase-1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胎盘(P<0.05),且与HOMA-IR、空腹胰岛素呈正相关;高糖组HTR-8/SVneo细胞NLRP3、Caspase-1的表达水平及IL-1β、IL-18的分泌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Ac-YVAD-cmk明显降低高糖刺激的IL-1β、IL-18分泌(P<0.05)。结论高糖通过激活NLRP3炎症小体促进胎盘滋养细胞IL-1β、IL-18的释放。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NLRP3炎症小体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18
  • 简介:摘要目的阐明白细胞介素(IL)-6、IL-10基因多态性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Embase、万方数据库和维普网等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将国内外的IL-6、IL-10基因多态性与AITD有关的文献纳入研究,时限为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7月。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以比值比(OR)和95%置信区间(CI)作为效应指标,根据异质性结果选用随机效应或固定效应模型,通过亚组分析探讨其异质性来源;使用漏斗图、Egger′s检验评价发表偏倚。结果最终纳入19篇文献,均为英文;包括IL-6基因12篇、IL-10基因11篇,其中同时包含IL-6和IL-10基因4篇。在全人群中,与AITD发病有关联的位点为IL-6基因-174 G/C位点(GG比CC + GC:OR = 1.94,95%CI为1.01 ~ 3.76),IL-6基因-572 G/C位点(GG + GC比CC:OR = 0.49,95%CI为0.29 ~ 0.84;GG比CC + GC:OR = 0.76,95%CI为0.60 ~ 0.96;GG + CC比GC:OR = 0.63,95%CI为0.49 ~ 0.81),IL-10基因-819 T/C位点(TT + TC比CC:OR = 1.84,95%CI为1.01 ~ 3.34;T比C:OR = 1.59,95%CI为1.00 ~ 2.51),IL-10基因-1 082 A/G位点(AA + AG比GG:OR = 0.77,95%CI为0.64 ~ 0.92;AA比GG + AG:OR = 2.03,95%CI为1.16 ~ 3.58;A比G:OR = 0.76,95%CI为0.61 ~ 0.94)。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亚洲人中,与AITD发病有关联的位点为IL-6基因-174 G/C位点(GG比CC + GC:OR = 4.61,95%CI为1.11 ~ 19.23;G比C:OR = 0.65,95%CI为0.44 ~ 0.97),IL-6基因-572 G/C位点(GG比CC + GC:OR = 0.64,95%CI为0.41 ~ 0.99;GG + CC比GC:OR = 0.60,95%CI为0.38 ~ 0.94),IL-10基因-819 T/C位点(TT + TC比CC:OR = 2.51,95%CI为1.48 ~ 4.25;T比C:OR = 1.91,95%CI为1.05 ~ 3.46),IL-10基因-1 082 A/G位点(AA + AG比GG:OR = 0.66,95%CI为0.52 ~ 0.84;AA比GG + AG:OR = 2.83,95%CI为1.54 ~ 5.21;A比G:OR = 0.66,95%CI为0.53 ~ 0.82)。结论IL-6 -174 G/C、IL-6 -572 G/C、IL-10 -819 T/C和IL-10 -1 082 A/G多态性与AITD的易感性相关,尤其在亚洲人中更显著。

  • 标签: 白细胞介素 多态性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敏感肺结核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IL-10水平表达情况,并分析两指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敏感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2HRZE/4HR方案治疗(至少6个月),并在患者治愈后持续随访2年(至2020年5月),随访期间,患者接受痰结核分枝杆菌厚涂片、痰菌培养等检查,并记录相关结果及痰菌复发的情况。根据随访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未复发)与预后不良组(复发)。自制基线资料调查问卷调查患者一般人口学特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1、IL-10、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NF-γ)水平;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白细胞计数(WBC)。比较2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IL-1、IL-10预测敏感肺结核患者治疗后短期预后不良的价值;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性检验敏感肺结核患者血清IL-1和IL-10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00例敏感肺结核患者,其中11例治疗失败剔除本次研究,5例失访,最终184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随访2年,经评估184例敏感肺结核患者中18例治愈后复发,预后不良发生率为9.78%(18/184)。预后不良组患者WBC、CRP、TNF-α、INF-γ、IL-1、IL-10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值均<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敏感肺结核患者IL-1、IL-10与预后有关(OR=1.68、5.00,P值均<0.05);WBC、CRP、TNF-α、INF-γ与肺结核患者预后结局无关(P值均>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入院时血清IL-1、IL-10单独及联合预测敏感肺结核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0.88、0.93,均有一定预测价值;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检验,敏感肺结核患者血清IL-1与IL-10水平呈正相关(r=0.28,P<0.05)。结论敏感肺结核患者血清IL-1、IL-10水平表达的临床意义在于预测敏感肺结核患者预后不良,IL-1、IL-10水平高会增加预后不良的风险。

  • 标签: 结核,肺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10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剂量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在宫颈癌根治术中的镇痛效果及对血清趋化因子CXC配体13(CXCL13)、白介素-6(IL-6)、肺保护效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8月威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36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4组,各34例。对照组年龄(44.08±5.02)岁,观察1组年龄(45.26±4.95)岁,观察2组年龄(44.89±5.33)岁,观察3组年龄(43.25±5.12)岁。均行腹腔镜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术前30 min给予生理盐水,观察1组术前30 min给予0.5 mg/kg氟比洛芬酯,观察2组术前30 min给予1.0 mg/kg氟比洛芬酯,观察3组术前30 min给予1.5 mg/kg氟比洛芬酯。比较4组入室时(T1)、插管即刻(T2)、拔管即刻(T3)、拔管后5 min(T4)各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肺保护效应指标[肺动态顺应性(Cdyn)、气道峰压(Ppk)],手术前后血清CXCL13IL-6水平,术后2 h、4 h、8 h、12 h、48 h镇痛效果[视觉模拟评分(VAS)、舒适度评分(BCS)],术后追加镇痛药物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组间比较采用LSD-q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观察3组、观察2组T3~T4时点HR、MAP波动幅度小于观察1组、对照组(均P<0.05)。观察3组、观察2组T2、T3、T4时点Cdyn均高于观察1组、对照组,Ppk均低于观察1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3组、观察2组术后2 h、12 h、48 h血清CXCL13IL-6水平均低于观察1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 h、4 h、8 h、12 h、48 h观察3组、观察2组、观察1组、对照组VAS评分依次降低,BCS评分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3组术后追加镇痛药物发生率11.76%(4/34),低于观察2组32.35%(11/34)、观察1组47.06%(16/34)、对照组52.94%(1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观察1组、对照组术后追加镇痛药物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 mg/kg或1.5 mg/kg氟比洛芬酯可降低宫颈癌根治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具有良好肺保护效应,能减轻机体炎性反应,且1.5 mg/kg氟比洛芬酯应用时可提供较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减少术后镇痛药物追加,确保患者舒适度,且安全性良好。

  • 标签: 宫颈癌根治术 氟比洛芬酯 超前镇痛 趋化因子CXC配体13 白介素-6 血流动力学 肺保护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巨大儿发生的关系。方法抽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入院待产的G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胎儿体质量分为两组,所有GDM患者均接受血清IL-17、IL-10水平检测,并分析血清IL-17、IL-10水平与GDM患者巨大儿发生的关系。结果120例GDM患者中,分娩巨大儿24例(20.00%),非巨大儿96例(80.00%);巨大儿组IL-17水平高于非巨大儿组,IL-10水平低于非巨大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17水平过表达、IL-10水平低表达可能与GDM患者巨大儿的发生相关(OR=1.08、0.96,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血清IL-17、IL-10水平及联合检查预测GDM患者巨大儿的曲线下面积均>0.70,均有一定预测价值,其中联合检测预测价值最高。血清IL-17、IL-10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巨大儿发生的关联强度呈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0.05)。结论血清IL-17、IL-10水平与GDM患儿巨大儿的发生密切相关,临床可通过评估GDM患者血清IL-17、IL-10水平预测巨大儿的发生风险。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巨大儿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1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L-1β在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human placenta-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PMSCs)调节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活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向CD8+IL-10+T细胞亚群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应用CBA试剂盒检测RA患者血清IL-1β水平;酶消化法分离健康人hPMSCs;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RA患者和健康人PBMCs,分别应用PHA和CD3/CD28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McAb)活化PBMCs,并与hPMSCs进行共培养。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分别分析在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PD-L1)和/或PD-L2 McAb阻断及IL-1β刺激条件下hPMSCs对活化PBMCs向CD8+IL-10+T细胞亚群分化的诱导能力;应用RT-PCR和FCM分析IL-1β刺激条件下,hPMSCs中PD-L1和PD-L2的表达水平。结果RA患者血清IL-1β水平明显升高。在PHA和CD3/CD28 McAb活化条件下,RA患者PBMCs中CD8+IL-10+T细胞亚群比例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且hPMSCs共培养组CD8+IL-10+T细胞亚群比例明显升高;IL-1β处理后,hPMSCs对活化PBMCs向CD8+IL-10+T细胞亚群分化的诱导能力比未处理组明显增强。IL-1β能够上调hPMSCs对PD-L1和PD-L2的表达;阻断PD-L1和/或PD-L2的表达后,hPMSCs对CD8+IL-10+T细胞亚群的诱导分化能力明显减弱。结论IL-1β通过上调hPMSCs对PD-L1和PD-L2的表达,增强hPMSCs对RA患者CD8+IL-10+T细胞亚群分化的诱导能力。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胎盘 IL-1β CD8+IL-10+T细胞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3大死因的慢性疾病,疾病病程长,经济负担重。现已发现多种致病原因,在临床患者的调查研究中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与炎症反应相关。本文主要叙述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 3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相关的炎症因子,以及这些炎症因子引起的不同病理改变。因此,对炎症因子的作用机制加以研究,能够为个性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