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呼世昂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2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衡水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北衡水053000
  • 简介:目的:通过对比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在结核病的诊断筛查中是否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8月的可能为结核患者120例,分别进行T-SPOT.TB检测和TST检测,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0.0统计分析T-SPOT.TB检测及TST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等相关指标。结果:根据实验结果T-SPOT.TB检测的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88.8%、假阴性率为16.7%、假阳性率为13.3%;TST检测的灵敏度为70.0%、特异度为70.0%、假阴性率为30.0%、假阳性率为30.0%。T-SPOT.TB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明显高于TST检测,而假阴性率、假阳性率明显低于TST检测。结论:T-SPOT.TB检测具有相对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比TST更加准确,更适合临床上结核病的筛查诊断。

  • 标签: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结核病诊断;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结核菌素试验T细胞斑点试验在诊断肠结核中的研究进展。结核菌素试验在肠结核诊断中的灵敏度在50~60%,特异度可到达70%,阴性预测值在60~70%。T细胞斑点试验诊断肠结核的灵敏度超过70%,特异度超过80%,阴性预测值可超过80%。两者联合在肠结核的诊断中灵敏度可超过80%,特异度超过60%,阴性预测值可超过85%,对肠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因此可根据临床情况联合应用。

  • 标签: 肠结核 结核菌素试验 T细胞斑点试验 灵敏度 特异度 阴性预测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T-SPOT)辅助诊断儿童结核病(TB)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简阳市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7年5月诊治的确诊TB患儿67例和排除TB患儿71例的T-SPOT、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检测结果,比较两种检查的诊断效能和一致性,以及联合检查的诊断效能。结果T-SPOT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Youden指数分别为88.1%、94.4%、93.7%、89.3%、15.6、0.13、0.83,PPD分别为68.7%、74.6%、71.9%、71.6%、2.71、0.42、0.43。T-SPOT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PP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44、10.54、10.51、7.45,均P<0.01)。T-SPOT对肺内和肺外结核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90.9%、8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18岁组T-SPOT的阳性率高于0~4岁组(95.1%比76.2%,χ2=5.01,P<0.05)。0~4岁组T-SPOT和PPD的诊断一致性高于>4~18岁组(kappa值0.78比0.23)。两种方法联合试验的灵敏度为94.2%,与单一T-SPOT试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POT辅助诊断儿童TB总体优于PPD,在>4~18岁组优势明显。与单用T-SPOT比较,尚不能认为两种方法联用可提高灵敏度。

  • 标签: T淋巴细胞 酶联免疫斑点检测 结核,肺 分枝杆菌,结核 结核菌素试验 诊断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明确诊断前抗菌药物暴露情况及其对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8月1日至2019年8月1日首次确诊肺结核的455例患者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史、入院前药物治疗情况和主要实验室化验结果等,分析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及其与实验室指标、T-SPOT检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455例患者中,261例(57.36%)有抗菌药物应用史,其中38.31%(100例)暴露于1种抗菌药物,17.24%(45例)暴露于2种抗菌药物,4.21%(11例)暴露于3种及以上抗菌药物。157例患者有详细记录应用抗菌药物的类别,β-内酰胺类(60.51%,95例)和喹诺酮类(43.95%,69例)应用频率较高。抗菌药物的应用与就诊时呼吸系统症状有相关性(F=34.19,P<0.001),但不影响T-SPOT的结果。T-SPOT斑点形成细胞(SFCs)水平高低与淋巴细胞计数(LYM)及单核细胞计数(MONO)高低有相关性(LYM:F=6.31,P=0.043;MONO:F=8.47,P=0.014)。结论结核病患者在明确诊断前常暴露于1~2类抗菌药物,β-内酰胺类药物及喹诺酮类药物应用频率较高。诊断明确前抗菌药物的应用对T-SPOT结果的判定无明显影响。

  • 标签: 结核 抗菌药物 T细胞斑点试验 相关性研究 药物暴露
  • 作者: 王霄娜 毛羽 游启生 彭晓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2-27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0年第12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100730王霄娜为研究生,现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 眼部神经损伤的重建保护与康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19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核菌素(PPD)与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阳性的匐行样脉络膜炎(PTP-SLC)患者临床及眼底影像学特征及其与普通匐行性脉络膜炎(SC)的鉴别。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PTP-SLC患者13例(21只眼),其中男性8例(14只眼),女性5例(7只眼);年龄(45±12)岁。对患者进行病史、全身及眼科检查结果资料的采集,分析患者眼底自发荧光照相、相干光层析成像术(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CGA)等眼底影像学资料并进行总结。结果13例PTP-SLC患者中男女比例8∶5。其中双眼发病者8例,其双眼发病时间的间隔为(8.4±7.9)年。患者平均视力0.3,其中4例患者有明确的结核病接触史。PTP-SLC患者眼底活跃期病灶主要表现为,质地均匀边界不清的淡黄色病灶。自发荧光为弥漫边界不清的高自发荧光。OCT可见活动病灶区域脉络膜基质间点状高反射,视网膜外层结构破坏,伴层间水肿。玻璃体腔内还可见点状高反射。FFA早期示活跃期病灶呈弱荧光,晚期病变呈弥漫高荧光伴有渗漏。ICGA表现为持续的弱荧光灶。结论PTP-SLC眼底病变主要表现为质地均匀边界不清的淡黄色高自发荧光病灶,OCT可见脉络膜及视网膜外层结构受累,FFA可以发现更多视网膜血管炎性改变。仅根据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特征很难区分PTP-SLC与SC,结核病原学检查结果仍是鉴别诊断的关键。(中华眼科杂志,2020,56:914-919)

  • 标签: 结核, 眼 脉络膜炎 结核菌素试验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眼底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T-SPOT.TB)、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在儿童结核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Medline、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数据库检索已发表的关于不同结核菌感染检测方法应用于儿童结核性疾病诊断的相关文献,截止日期为2018年10月31日。筛选出不同结核菌感染检测方法在结核性疾病患儿中的阳性率,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使用Meta-Disc 1.4、RevMan 5.3和Stata 15.1进行Meta分析。使用Meta-disc1.4软件进行敏感度和特异度分析,并绘制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采用RevMan 5.3内置的QUADAS-2评价工具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Stata15.1进行发表偏倚的检验,并绘制Deeks漏斗图。结果共纳入15篇研究文献。结果显示,T-SPOT.TB的汇总敏感度为89%[95%可信区间(CI):87%~91%],汇总特异度为95%(95%CI:93%~96%);TST检验的汇总敏感度为66%(95%CI:63%~70%),汇总特异度为70%(95%CI:66%~73%)。结论T-SPOT.TB较TST敏感度和特异度更高,在儿童结核性疾病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 结核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水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联合腺苷脱氨酶(ADA)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浦江县人民医院及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108例胸腔积液患者,其中结核性胸腔积液(结核组)72例,非结核性胸腔积液(非结核组)36例,所有患者行外周血T-SPOT.TB、胸水T-SPOT.TB、胸水ADA、胸水常规、生化指标检测,评估平行或联合诊断价值。结果结核组胸水ADA水平为(54.7±27.4)U/L,显著高于非结核组的(11.6±8.3)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1,P< 0.05)。胸水T-SPOT.TB、外周血T-SPOT.TB、ADA单项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诊断灵敏度分别是97.2%、93.0%、86.1%,特异性分别为91.7%、80.6%、63.9%;胸水T-SPOT.TB、血T-SPOT.TB、ADA平行联合诊断灵敏度更高,达98.6%;三种方法联合检测特异性高达94.0%,胸水T-SPOT.TB联合ADA检测诊断结核性胸特异性94.0%。结论胸水T-SPOT.TB试验对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价值高,联合ADA检测可提高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率。

  • 标签: 腺苷脱氨酶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 结核性胸膜炎 联合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体外试验探究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损害CD8+T细胞的线粒体代谢功能影响嵌合抗原受体的T淋巴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s modified T cells,CAR-T)的效能。方法将培养得到的CAR-T细胞和CD8+T细胞作为正常组,感染组为加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进行侵染的CAR-T细胞和CD8+T细胞。采用FACScan流式细胞仪检测CAR-T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的蛋白Bcl-2、cleaved-caspase-3和Bax的相对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umou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和IL-10的变化;使用Pierce BCA蛋白检测试剂盒测定蛋白质浓度;化学发光发检测细胞内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水平,分光光度计检测线粒体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的含量;荧光探针法检测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线粒体D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正常组CAR-T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感染组CAR-T细胞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8±0.16)%比(7.06±0.74)%,χ2=5.674,P<0.05]。感染组的Bax和cleaved-PARP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Bcl-2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51±0.01)%比(1.07±0.01)%,(2.34±0.05)%比(1.36±0.04)%,(0.66±0.02)%比(1.17±0.02)%,χ2值分别为298.838,26.509和31.231,P值均<0.05]。感染组的IL-6、TNF-α表达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IL-10表达量较正常组明显降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7.69±21.07)ng/L比(43.25±5.36)ng/L,(65.12±15.75)ng/L比(33.14±5.23)ng/L,(16.02±1.69)ng/L比(24.33±2.33)ng/L,t值分别为3.54,3.338和4.988,P值均<0.05]。感染组的ATP和总钙离子浓度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15±0.03)μmol/g比(0.32±0.06)μmol/g,(12.46±2.74)μmol/L比(25.97±3.49)μmol/L, t值分别为4.389和5.274,P值均<0.05]。感染组的MDA含量高于正常组,GSH含量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84±0.23)μmol/L比(1.34±0.21)μmol/L,1.07±0.17)pg/mg比(5.23±0.36)pg/mg,t值分别为2.781和18.098,P值均<0.05]。感染组CD8+T细胞线粒体基因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62±0.03)%比(1.01±0.06)%, χ2=10.070,P<0.05]。结论离体状态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通过损害CD8+T细胞的线粒体代谢功能促进CAR-T细胞的凋亡。

  • 标签: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 CD8+T细胞 线粒体 嵌合抗原受体的T淋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技术(GeneXpert)联合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T-SPOT.TB)诊断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沈阳市胸科医院70例TBM患者(TBM组)和30例非TBM患者(非TBM组)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GeneXpert和T-SPOT.TB检测。以脑脊液MGIT960液体培养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GeneXpert和T-SPOT.TB诊断TBM的情况。结果TBM组GeneXpert、T-SPOT.TB、两种方法并联及两种方法串联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TBM组[27.14%(19/70)比0、72.86% (51/70)比46.67%(14/30)、78.57%(55/70)比46.67%(14/30)和21.43%(15/70)比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两种方法并联诊断TBM的灵敏度最高为78.57%,准确度达71.00%;而两种方法串联诊断TBM的特异度为100.00%,误诊率为0。结论GeneXpert和T-SPOT.TB两种方法并联诊断TBM的灵敏度最高,两种方法串联及GeneXpert单独检测的特异度均高达100.00%,两种方法串联可降低TBM的误诊率,并联可降低漏诊率。

  • 标签: 结核,脑膜 诊断 核酸扩增技术 酶联免疫斑点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技术(GeneXpert)联合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T-SPOT.TB)诊断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沈阳市胸科医院70例TBM患者(TBM组)和30例非TBM患者(非TBM组)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GeneXpert和T-SPOT.TB检测。以脑脊液MGIT960液体培养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GeneXpert和T-SPOT.TB诊断TBM的情况。结果TBM组GeneXpert、T-SPOT.TB、两种方法并联及两种方法串联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TBM组[27.14%(19/70)比0、72.86% (51/70)比46.67%(14/30)、78.57%(55/70)比46.67%(14/30)和21.43%(15/70)比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两种方法并联诊断TBM的灵敏度最高为78.57%,准确度达71.00%;而两种方法串联诊断TBM的特异度为100.00%,误诊率为0。结论GeneXpert和T-SPOT.TB两种方法并联诊断TBM的灵敏度最高,两种方法串联及GeneXpert单独检测的特异度均高达100.00%,两种方法串联可降低TBM的误诊率,并联可降低漏诊率。

  • 标签: 结核,脑膜 诊断 核酸扩增技术 酶联免疫斑点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初始T细胞及记忆T细胞亚群分布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12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NSCLC患者25例,同期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血初始T细胞及记忆T细胞亚群含量,所得结果应用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NSCLC患者初始T细胞/干细胞样中央记忆T细胞(TN/SCM)百分率及绝对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71±1.11)% vs. (15.84±2.00)%,t=3.685,P=0.001;(8.38±1.23)×107/L vs. (3.40±0.43)×108/L,t=6.130,P<0.001],中央记忆T细胞(TCM)百分率及绝对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62±1.16)% vs. (17.88±0.83)%,t=7.641,P<0.001;(7.98±1.78)×107/L vs. (3.40±0.31)×108/L,t=9.028,P<0.001],CD8+TCM细胞绝对数明显低于对照组[(5.19±1.04)×106/L vs. (1.49±0.15)×107/L,t=5.561,P<0.001]。NSCLC患者效应记忆T细胞(TEM)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8.27±2.01)% vs. (17.37±1.06)%,t=8.776,P<0.001],CD8+TEM细胞百分率及绝对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3.93±1.55)% vs. (4.65±0.52)%,t=5.310,P<0.001;(1.48±0.14)×108/L vs. (9.97±1.14)×107/L,t=2.584,P=0.014],终末分化效应记忆T细胞(TEMRA)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7.33±1.86)% vs.(8.48±1.01)%,t=3.989,P<0.001]。Ⅰ~Ⅱ期NSCLC患者CD8+TCM细胞百分率及绝对数均明显低于Ⅲ~Ⅳ期患者[(0.33±0.06)% vs. (0.89±0.34)%,t=2.600,P=0.020;(3.99±0.84)×106/L vs. (9.03±3.07)×106/L,t=2.270,P=0.040]。不同病理类型NSCLC患者的初始T细胞及记忆T细胞亚群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NSCLC患者初始/记忆T细胞亚群较健康志愿者发生变化,具有分化能力和长期存活特性的TN/SCM及TCM降低,而且Ⅰ~Ⅱ期患者降低更为明显,以发挥免疫效应为主的TEM及TEMRA明显升高。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初始T细胞 记忆T细胞亚群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结核病密切接触者中结核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 LTBI)者的结核病发病风险及其时间特征。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以2009至2010年上海市7个区户籍人口中确诊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T-cell spot test of tuberculosis infection,T-SPOT.TB)判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情况以识别LTBI,同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和结核病密切接触史。通过结核病登记报告系统识别LTBI者在检测后连续9年内的发病情况,计算其结核病发病率和发病密度。采用χ2检验对不同性别和年龄分组的发病率进行分层分析。结果2009年至2010年,共纳入376例确诊肺结核患者的982名密切接触者,其中287名密切接触者经T-SPOT.TB检测为LTBI。接受基线调查时感染者中位年龄为54岁,36.6%(105/287)的LTBI者为男性。截至2019年12月287名LTBI者中共发现5例新发结核病患者,2年累积发病率为0.35%,5年累积发病率为1.05%,9年累积发病率为1.74%(95%可信区间0.57%~4.02%),中位发病时间为3.67年;研究期间共观察了2 666.75人年,结核病发病密度为1.875/1 000人年。不同年龄(χ2=0.600,P>0.05)和性别(χ2<0.001,P>0.05)的LTBI者的结核病9年累积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意义。结论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者中的LTBI者的结核病发病集中在接触后前5年左右。

  • 标签: 接触者追踪 发病率 前瞻性研究 结核潜伏感染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
  • 简介:摘要过继性T细胞治疗(adoptive cell transfer therapy,ACT)是以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基因工程编辑的T细胞受体T细胞(T cell receptor engineered T cells,TCR-T)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body receptor engineered T cell,CAR-T)为主的特异性细胞免疫治疗手段。目前TIL和TCR-T疗法,尤其是TIL和TCR-T联合其他方案如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 )-2、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抗体、放疗等在部分晚期实体肿瘤患者的临床试验中取得显著疗效,但相关研究尚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现就TIL和TCR-T疗法治疗实体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常见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T细胞免疫疗法 实体肿瘤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cell spot test for tuberculosis infection,T-SPOT.TB)作为一项新型免疫检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儿童结核病的诊断。大量临床研究表明,相较于儿童结核病的其他诊断方法,斑点试验同时具备较高的灵敏度及较高的特异度。该文章主要对其原理、影响因素、适用范围及其在非血体液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干扰素γ释放试验 T细胞斑点试验 儿童结核病 灵敏度 特异度
  • 简介:摘要炎症免疫反应贯穿缺血性卒中病程的始终。不同亚群CD4+ T细胞在缺血性卒中病程中起着复杂而重要的作用。其中,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 Th17)与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 Treg)的促炎与抑炎作用的平衡与卒中转归密切相关。文章就Th17/Treg平衡在缺血性卒中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旨在加深对缺血性卒中后免疫炎症机制的认识,同时探究缺血性卒中病程中可能的治疗靶点。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Th17细胞 T-淋巴细胞,调控
  • 简介:摘要滤泡辅助性T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 cells,Tfh)在维持生发中心功能、调控B细胞亲和力成熟、浆细胞分化及记忆B细胞产生等发挥重要作用。初始CD4+T细胞分化成Tfh细胞的过程较复杂,不仅受抗原的性质和细胞因子等因素的调控,还需要转录因子及RNA结合蛋白等共同参与其分化过程。文章总结了诱导初始CD4+T细胞分化成Tfh细胞过程中的调控机制,以及Tfh细胞具有向其他亚群分化潜能的可能机制,以便为疫苗研制及免疫疾病治疗等提供依据。

  • 标签: 滤泡辅助性T细胞 细胞分化 细胞可塑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超声靶向微泡破裂(UTMD)技术介导T细胞Itch基因沉默,观察T细胞免疫活性变化。方法磁珠分选纯化T细胞,构建靶向Itch基因的短发夹RNA(shRNA)表达质粒。实验组为超声辐照+Itch-shRNA质粒-SonoVue微泡,对照组为超声辐照+阴性对照shRNA质粒-SonoVue微泡,空白组未处理。转染48 h,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评估细胞转染效率,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Itch基因蛋白表达水平。转染72 h,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白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多组间差异,两两比较LSD-t检验。结果利用UTMD技术介导shRNA转染效率达到52.3%,转染后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Itch相对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301±0.080、0.773±0.101和0.719±0.090,实验组Itch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441,P<0.01)。转染72 h,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IL-2浓度分别为(417.3±37.1)ng/L、(158.7±17.3)ng/L和(147.0±10.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8.701,P<0.001);IFN-γ浓度分别为(168.3±12.1)ng/L、(74.3±3.7)ng/L和(74.6±7.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6.833,P<0.001);实验组IL-2和IFN-γ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和空白组显著升高。结论利用UTMD技术介导Itch-shRNA转染能明显降低T细胞Itch水平,增强T细胞免疫活性。

  • 标签: 超声微泡介导破裂 E3泛素连接酶 基因沉默 T细胞 免疫活性
  • 简介:摘要RA是以滑膜炎为病理基础的自身免疫病,辅助性T细胞(Th)17和调节性T细胞免疫失衡在其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对IL-2从促炎因子到调节免疫耐受因子的重新认识,与IL-2共享γ链的IL-2家族成员IL-9作为一种多效性因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发现其主要来源于一种新型T细胞亚型Th9细胞。许多研究认为Th9/IL-9可能通过调控Th17/调节性T细胞免疫平衡从而参与RA滑膜炎症和病情活动,与RA发生发展有关。本文对Th9/IL-9调控RA患者Th17/调节性T细胞免疫平衡的最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白细胞介素-9 辅助性T细胞9 辅助性T细胞17 调节性T细胞免疫平衡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Lewis肺癌动物模型(Lewis模型)探讨T细胞和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的分布和浸润情况在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实验性研究。采用42只C57BL/6小鼠建立Lewis模型,并随机分为T细胞组、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组和对照组,每组14只。各组分别回输CD4+CD8+Treg细胞、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和等量PBS,于1、5、9、13、17、21 d,用游标卡尺测量瘤体最长直径和最短直径,计算瘤体积,并记录小鼠的生存状态;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肿瘤微环境中CD4+、CD8+T细胞和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的水平;HE组织染色技术判明肺部转移性肿瘤结节。结果3组小鼠肿瘤体积均有增长,且T细胞组>TIDC细胞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流式结果显示,Lewis模型的效应和记忆效应CD4+ CD8+T细胞和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在总淋巴细胞中的比例,T细胞组高于对照组和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组,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回输CD4+CD8+Treg细胞及TIDC细胞后,小鼠肺部转移性肿瘤结节数量显著增多,T细胞组>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组>对照组。分别为T细胞组(4.47±0.68)个,TIDC组(2.43±0.46)个,对照组(1.72±0.3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Lewis肺癌生长速度可能与CD4+CD8+Treg细胞和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的分布情况有关,其分布程度越高,肿瘤生长越快。

  • 标签: 癌,Lewis肺 模型,动物 T淋巴细胞 树突细胞 肿瘤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塞病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的特征及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免疫失衡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及住院的白塞病患者82例,依据白塞病近期活动性量表评分(BDCAF)评估病情活动,并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66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白塞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以及辅助性T细胞17(Th17)、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细胞亚群的绝对计数。且流式液相多重蛋白定量技术(CBA)检测白塞病患者血浆中IL-2、IL-4、IL-6、IL-10、IL-17、IFN-γ和TNF-α等细胞因子的水平。并进行Th17/调节性T细胞比值与炎性指标、脏器受累、细胞因子的相关性分析。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外周血Th17细胞绝对计数白塞病活动组患者[13.9(7.7,21.1)个/μl]、白塞病稳定组患者[8.7(6.1,14.0)个/μl]中均高于健康对照组[6.8(4.4,8.5)个/μl](P<0.01);Th17/调节性T细胞比值明显升高(P<0.01)。调节性T细胞的绝对计数白塞病患者组[24.79(15.64,37.91)个/μ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30.59(23.04,42.08)个/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②白塞病患者中,Th17/调节性T细胞比值与BDCAF评分(r=0.298,P=0.007)及累及脏器数量(r=0.304,P=0.006)呈正相关,与年龄呈负相关(r=-0.254,P<0.05),与疾病持续时间、ESR无相关性(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显示,白塞病患者中Th17/调节性T细胞比值与BDCAF评分呈正相关(β=0.228,P=0.036),与年龄呈负相关(β=-0.219,R2=0.101,P=0.043)。③白塞病组患者的IL-2、IL-6、IL-10、IFN-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白塞病患者中Th17/调节性T细胞比值与IL-2呈正相关(r=0.307,P<0.01),其且与IL-4呈正相关(r=0.301,P<0.01)。结论白塞病患者存在着Th17/调节性T细胞免疫失衡,其与病情活动、脏器受累相关,且与细胞因子IL-2和IL-4高度相关,IL-2和IL-4在白塞病的Th17/调节性T细胞免疫失衡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贝赫切特病 辅助性T细胞17 调节性T细胞 细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