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主要对近几年东中西部地区财政教育投入的差异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各省各级教育生均财政投入水平的变异系数,对省际之间各级教育生均投入水平差距变化情况进行了判断,并研究了相关教育投入政策对地区差异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

  • 标签: 财政教育 经费 地区差异
  • 简介:一、固定资产盘盈的会计处理固定资产是一种单位价值较高、使用期限较长的有形资产,企业应健全制度加强管理,以保证固定资产核算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应对固定资产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实地盘点一次。对盘盈的固定资产,应当查明原因,写出书面报告,并根据企业的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批准后,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如盘盈的固定资产,在期末结账前尚未经批准的,在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时应当先进行账务处理,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作出说明。

  • 标签: 固定资产盘盈 实地盘点 递延所得税负债 暂时性差异 法定盈余公积 重置成本
  • 简介:近年来我们在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中,经常发现一些建设单位、工程监理单位超出《招标文件》、《施工合同》约定范围违规签证,同意施工企业以签证或认同施工企业直接调整人工费补差计入工程决算的现象,而施工企业提出人工费补差的"理由"是因为市场人工费高于了企业投标报价中的定额人工费。如果按此执行,不但增加了建设单位的费用,而且还违反的合同约定。

  • 标签: 定额人工费 建设单位 企业投标 工程监理单位 施工企业 施工合同
  • 简介: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是培养学生所耗费的教育资源的货币表现形态,不同高校的投入体制、办学水平、培养目标的不同,所需成本存在明显差异。基于高等教育活动规律与教育成本分担理论框架,从高等教育培养成本组成的内涵出发,借鉴会计调整法的基本思路,选择江苏省13所本科与4所高职代表性院校三年的实际财务数据,实证分析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类型高校之间培养成本及其差异性,为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科学制定学费标准和拨款标准提供理论与实证依据。

  • 标签: 高等学校 培养成本 成本差异 会计调整法
  • 简介:财政部于2013年12月修订印发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要求高等学校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与旧制度相比,新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内容变化较多,共有九大方面的突破和创新。本文在对新旧会计制度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对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提出建议,为广大高等学校会计工作者提供参考。

  • 标签: 新会计制度 会计核算 差异分析
  • 简介:以我国A股上市银行2007—2012年数据为研究样本,分析公允价值会计的引入与商业银行迎合资本监管行为调整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我国商业银行采用公允价值会计的偏好及运用程度确实对其资本充足率产生重要影响;(2)当商业银行面临核心资本充足率监管压力时,银行管理层倾向于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进行资本管理;(3)当商业银行预计当期资本充足率较低时,管理层倾向于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进一步研究发现,四大国有银行与非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运用公允价值会计迎合监管行为方面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结论为商业银行存在迎合资本监管要求而利用公允价值会计进行有关资产经营管理行为调整提供了经验证据,为我国已于2013年1月1日实施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提供了证据支持。

  • 标签: 公允价值会计 金融监管 资本充足程度 流动性比率
  • 简介:制度层面的退市监管(李远鹏和牛建军,2007)和牛熊市特征(宋云玲和李志文,2009)会影响到投资者基于应计信息的定价效率,导致我国证券市场出现应计异象。本文选取2007—2013年我国沪深A股市场的样本数据,研究2010年3月31日推出的允许投资者融资融券的卖空机制是否影响到股票的定价效率。在实证研究中,本文采用Mishkin检验和Sloan(1996)的投资组合检验发现卖空机制能够降低应计被高估的程度。但是,当我们进一步将应计分解为异常应计和正常应计后,Mishkin检验和Xie(2001)的投资组合检验发现卖空机制并没有提升投资者基于异常应计的定价效率。因此,在卖空机制推出后,虽然投资者能够有效识别应计的持续性,并给予正确定价,但他们仍然无法对异常应计的持续性给予正确定价。本研究首次验证了交易机制对应计异象的影响,即除了李远鹏和牛建军(2007)的退市监管,以及宋云玲和李志文(2009)的牛熊市特征之外,卖空机制也同样影响我国证券市场的应计异象。

  • 标签: 卖空机制 融资融券 应计异象 定价效率 异常应计 正常应计
  • 简介:利用2007-2011年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职工特征和薪酬信息,研究在中国特有工资制度下职工特征如何影响企业薪酬支付。研究发现:企业支付给高学历职工更高薪酬,给予不同岗位职工不同的薪酬待遇;国有产权和垄断强化了学历的工资效应,并使岗位价值贡献与薪酬支付出现错配;在岗位业绩无法准确衡量的情况下,学历对岗位薪酬有交互作用。结论表明,相对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错配了学历与岗位薪酬。研究从企业层面提供的有关教育工资效应的经验证据是对宏观或个人层面文献的有益补充,也拓展了普通职工薪酬类文献,有助于理解职工教育特征在职工薪酬支付中的重要作用。

  • 标签: 教育工资效应 职工教育背景 职工薪酬 国有股权 垄断
  • 简介:财务理论与实证研究认为,银行作为企业一个重要的利益相关者,能够对借款人形成积极的治理效应。银行实践中是通过事前监督、事中与事后监督这样一个动态机制来实现其作用的。在区别了银行监督与债权治理、债务治理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银行监督在不同阶段的治理效应。结果表明,银行的事前监督是有效的,这可以极大地降低逆向选择风险,但事中与事后监督呈无效性特点,这说明道德风险的隐患仍然不容忽视。

  • 标签: 银行 事前监督 事中/后监督 动态治理
  • 简介:随着联系密切而竞争激烈的全球化市场不断发展,企业意图通过联盟合作来应对挑战。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如何寻找潜在优秀的或者有特质的合作伙伴成为一大难题。基于信号传递理论,官员视察可以作为有效的质量信号和政企关系信号传递,帮助企业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同时,推动企业联盟的市场行为。以2004-2007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官员视察对企业联盟的影响。结果表明,官员视察活动对企业联盟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官员视察对在制度环境越差地区的企业联盟影响更大;但官员视察对企业联盟的影响在国企、民企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 标签: 官员视察 企业联盟 信号理论 制度环境 产权性质
  • 简介:以2008—2012年中国债券发行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公司治理、信息不对称、感知风险理论以及投资者相对规模假说,本文检验了媒体监督与债务融资成本之间的关系。本文的研究表明,在控制相关变量情况下,媒体监督能显著降低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在通过加入额外变量、采用工具变量法与PSM配对法等方法控制内生性后,本文结论仍然成立。本文同时发现,对于国有企业,或处于法制化水平低地区的企业,媒体监督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作用更大。最后,本文的结论也支持了媒体监督对于企业未来具有更高估值和较低风险的结论。

  • 标签: 媒体监督 债务融资成本 公司治理理论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简介:通过对1998-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以定向增发形式进行资产注入所产生的短期累计超额回报和购买并持有的长期超额收益的研究,区分股权全流通前后不同时期进行对比发现:股权全流通后上市公司资产注入产生的短期累计超额回报比股权全流通前有显著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考虑上市公司的达标需求因素和保壳因素后,股权全流通后的资产注入前后业绩有下降趋势,这从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大股东资产注入行为的机会主义动机。

  • 标签: 股权分置改革 控股股东 资产注入 机会主义 超额收益
  • 简介:以会计师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来衡量审计质量,研究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任期和异常审计费用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审计任期的延长导致审计质量下降。在审计任期的初期,异常审计费用与审计质量正相关;此正相关关系随审计任期的延长而减弱。研究结论说明:在审计任期的初期,由于会计师低价揽客,未能取得超额利润,因此异常审计费用反映会计师在工作中所付出的努力。随着审计任期的延长,会计师逐渐熟悉客户的经营状况,具备竞争优势,能够借机取得更高利润。此时,异常审计费用反映会计师对客户的经济依赖,其对审计质量的正面影响也相应降低。

  • 标签: 审计任期 异常审计费用 审计意见 审计质量
  • 简介:本文利用新股定位的独特数据,考察投资者是否该在新股交易中听从分析师的意见。研究发现:以分析师预测价格法估计的IPO溢价(即IPO首日收盘价高于分析师预测价格部分)越高,新股上市后的短期和长期市场表现越差。并且,较之于IPO首日回报率和以可比公司乘数法估计的IPO溢价,以分析师预测价格法估计的IPO溢价能够更好地预测新股上市后的长期市场表现。上述证据表明,新股交易中投资者应该参考分析师的建议。

  • 标签: 证券分析师 利益冲突 价格预测 IPO溢价
  • 简介:本文以2012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公司治理的"四大主体"为依据量化了内部审计水平并检验了内部审计水平与盈余管理程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相关变量的情况下,内部审计水平越高的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低。内部审计水平的提高,对于抑制调增应计利润的行为和调减应计利润的行为,均具有显著的效果。这为上市公司通过不断提升内部审计水平以降低盈余管理程度提供了理论支撑,从而为降低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代理成本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内部审计水平 盈余管理程度 上市公司
  • 简介:基于终极产权论和委托代理理论,从审计需求视角探讨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以我国2006—2010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追溯至上市公司的终极控制人,结合事务所变更的动态变量,研究终极控制人及其性质对会计师事务所选择的影响。实证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及其性质的变更均会导致会计师事务所的变更,并且当终极控制人性质由非国家控制人变更为国家控制人时,企业对会计师事务所的选择会倾向于由高质量所变更为低质量所。研究结果表明,终极控制人及其性质是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终极控制人 事务所变更 审计质量 审计供给 审计需求 审计功能
  • 简介:现实中的企业如何满足商业银行的贷款要求?对外贸企业融资经验进行整理,依据行为经济学条件合作的思想,从银行融资的品种、融资的成本、融资步骤、融资具备的条件四个方面说明企业应如何满足商业银行各类贷款品种要求,使企业与银行之间在融资问题上形成良性互动关系,该经验对外贸企业融资具有参考价值。

  • 标签: 企业融资 条件合作 商业银行 经验
  • 简介:本文以2007—2011年我国沪深两市重污染行业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考察审计质量对环境绩效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审计质量越高,企业环境绩效越好:对于股权集中度高的上市企业,审计质量与环境绩效无显著关系;对于股权集中度低的上市企业,审计质量与企业环境绩效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股权集中度高的企业中,随着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增加,审计质量对企业环境绩效影响更加显著。本文的研究有利于科学认识审计在环境绩效评价与治理方面的重要监督作用,也对我国制定环境绩效政策与完善企业治理具有参考价值。

  • 标签: 审计质量 环境绩效 股权集中度 机构投资者
  • 简介:国家审计具有治理功能。然而,目前有关国家审计治理功能的研究主要以规范分析为主,缺乏经验证据的支持。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国家审计在提升政府透明度方面的治理效应。研究表明,国家审计能够在促进政府透明度提升方面发挥积极的治理效应。

  • 标签: 国家审计 政府透明度 国家治理 政府审计 “三公”经费 绩效审计
  • 简介:从垄断理论的角度出发,采用1994—201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了承销商地域垄断性对于发行公司IPO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1)具有地域垄断性的承销商承销的IPO公司,其股票抑价程度显著高于非地域垄断性承销商承销的IPO公司;(2)地方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的IPO受承销商地域垄断性的影响最为显著;(3)中央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的IPO不受承销商地域垄断性的影响;(4)民营企业受承销商地域垄断性的影响不显著;(5)在发行制度由行政审批改为自由定价制度后,承销商地域垄断性对于IPO抑价的影响有所减弱。进一步地控制了外地小券商的影响,采用其他指标反映IPO定价水平,研究结论不受影响。研究证实,承销商的地域垄断性是我国上市公司IPO定价的影响因素之一。

  • 标签: 地域垄断 承销商 IPO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