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21世纪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先进的网络设备以及网络技术快速更新迭代,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地便利和改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必须黑客攻击,信息泄露以及计算机病毒等。给人们的信息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地威胁。为了有效解决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网络安全技术应运而生。通过对网络安全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大大降低无线传感受黑客攻击的损害。

  • 标签:
  • 简介:摘要: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使用能源之一,在我国煤矿行业的发展中,安全生产是必不可缺的一项重要工作,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监测系统。在我国各类煤矿企业中,安全监控系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已经影响了煤矿行业的安全生产能力,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能力水平也在日益提升,所以在煤矿事业中,安全生产能力的提高无疑是煤炭事业发展的根基。通过设计一套科学有效的无线传感网络监测系统来满足煤矿安全生产需求是当前解决安全生产问题最好的办法,笔者结合近几年安无线通信技术和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结合煤矿日常监测工作实际情况,模拟研发了一套以安全生产为主理念的结构灵活的无线传感网络监测系统,希望可以为我国煤炭事业的发展作出有效贡献。

  • 标签: 无线传感器 煤矿监测系统 研发
  • 简介:摘要无线传感网络是一种新兴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技术,它集成了传感技术、嵌入式计算、低功耗电子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无线传感网络在国防军事、环境监测、空间探索、医疗卫生、精细农业、交通管理、反恐抗灾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中将无线传感网络节点定位技术与机器人技术有机结合,实现机器人实时定位。无线传感网络节点由于受到功耗、成本、体积等因素的限制,对无线传感网络节点定位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本论文就面向机器人定位的无线传感网络节点硬件平台设计展开深入探讨和研究。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分析无线传感网络节点定位技术发展现状,给出无线传感网络定位技术与机器人定位技术相结合的意义,描述课题发展前景和论文研究主要工作;第二章对无线传感网络进行需求分析,确定设计方案;第三章就无线传感网络硬件平台设计进行了阐述;第四章给出测试方法与工具,进行功能模块调试;最后对本设计加以总结,并给出了进一步研究与设计的建议,以实现系统进一步优化。

  • 标签: 无线传感器网络 节点 硬件设计 定位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深入研究面向智能物联网的无线传感网络(WSN)设计与优化问题。通过对WSN的发展背景和应用需求进行分析,探讨了当前WSN设计中存在的挑战和问题。文章将关注WSN的智能化特性,提出相应的设计和优化方案,以实现更高效、可靠、智能化的传感网络,为智能物联网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 标签: 智能物联网 无线传感器网络 设计 优化
  • 简介:摘要:无线传感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结合。无线传感网络的通信状态是数据传输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热点。在网络吞吐率过载的情况下,需要调整网络通信策略,以保证检测网络的整体性能。本文研究了一种无线传感网络通信的负载状态识别方法。

  • 标签: 无线传感器网络 负载状态 分类识别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现代传感、嵌入式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无线传感网络已经成为当今网络技术研究的热点。经过深入研究,我们发现无线传感网络在军事、农业、医疗、交通、家庭等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指具有多种特定功能的传感节点,通过自组织的无线通信方式互相传递信息,共同实现特定功能。它集成了MEMS,传感,嵌入式计算机,现代化网络无线通信,分散处理等功能。利用不同集成的微传感,可对不同环境或对象的信息进行监视、感知和捕捉信息通过自组织多跳网无线传输到用户终端。

  • 标签: 智能无线传感器 点巡检 应用
  • 简介:        摘要:无线传感网络是融合了传感技术、数字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多种新型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并在当前工业监测、环境监测、军事、交通和医疗等多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无线传感网络对设备的在线监测,可以更加快速、方便的了解到设备的运行情况,并对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作出准确的分析与判断,从而有效提高设备的维护效率。本文无线传感网络的技术特点出发,并就无线传感网络在电力系统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无线传感网络;电力系统;关键技术         引言         无线传感网络的发展离不开传感技术、集成电路、微机电系统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这些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单一条件下的低成本、低功耗和多功能的传感也逐渐向微型化、网络化和集成化、智能化的方向进步,从而发展为一项不可或缺的信息收集技术,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扩大了现有网络的功效,让人们可以通过它与外部世界进行直接接触,并且被各国的政府、军方、跨国公司和科研机构等广泛应用于国防军事、医疗护理、智能家居和环境监测等方面,为了让无线传感网络技术能够更好地为人们服务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需要对无线传感的各方面效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1、无线传感网络的发展现状          在无线传感网络的发展历史中,美国是第一个从事无线传感网络研究的,其发展的目的是满足军方侦查军用系统的需求,所以研究的方向主要是传感网络中的通信和计算问题,这种最先由军事需要发展起来的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在经过网络技术的革命和网络思想体系的革新之后变得越发的成熟,也由此推动了无线传感网络的发展。对于我国而言,无线传感网络的发展是比较晚的,但是我们国家对于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发展高度重视,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内,我国在研究、应用和标准化方面已经可以和国际的先进水平相媲美,在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随着“感知中国”计划的提出,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已经被应用于国家层面并且已经进入到战略实施阶段,这表明“感知中国”计划的提出对中国的无线传感网络产业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无线传感网络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机遇。          2、 无线传感网络的特点          无线传感网络在对传统计算机网络的计算模式和设计模式的革新过程中,渐渐地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自身优势的特点,例如分布式和自组织、规模大、密度高、以数据为中心、可靠性及安全等。在分布式和自组织中,网络无控制中心并没有事先设置好的节点,并且所有的节点在无线传感网络中所有的节点都处于一个平等的位置,各节点采用分布式算法进行协调,在没有人力因素影响的情况下节点会自行连接出一个对等式的无线网络无线传感网络的节点的数量一般都是巨大的,且节点分布较为密集且都聚集在一个较大的监测区域内,这是为了更好地获取到精确完整的信息。在无线传感网络中,节点所能计算的资源非常有限,往往不能处理超出负荷的实时数据流,所以每个节点收集到的数据都会汇集于传感网络,从而生成与某个监测区域内监测对象有关的信息;无线传感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是指:传感网络经常被应用于恶劣的环境或者是无人区域,一旦某一传感节点发生了故障就会导致整个传感网络失效,所以为了增强无线传感的耐用性,我们就必须保证传感网络的节点在硬件上保持坚固不能被轻易损坏,并且能够适应各种各样未知的极端环境。同时,我们还要注意网络的通信加密和安全性,防止无线传感网络无线信道和分布式控制被窃听、入侵和拒绝服务等。         3、无线传感网络关键技术          3.1定位          确定传感节点自身位置以及事件发生的位置是无线传感网络的基本功能之一,定位技术对无线传感网络的各种应用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一项值得研究的关键技术。文献 [1]针对户外消极追踪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光传感和光源对 WSN中的移动目标进行追踪的方法。文中设计了光追踪协议来计算目标移动的方式 [1]。文献 [2]从无线摄像传感网络中目标定位的角度,分析覆盖问题,提出一种方向定位传感模式,在此基础上应用贝叶斯估计理论,提出了方向定位的覆盖概念( L覆盖),根据摄像传感分布密度和 L覆盖率关系,得到对期望的 L覆盖率的密度要求 [2]。          3.2时间同步          在无线传感网络应用中,传感节点通常需要协调操作共同完成传感任务,时间同步技术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网络时间同步的方法,成本较高且能耗较大,在恶劣的环境下同步精度还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研究适合于传感网络的精确节能的时钟同步算法也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一个热点方向。          3.3覆盖          在传感网络资源受限的情况下,通过节点部署策略以及路由选择等手段,可以使无线传感网络的各种资源得到优化分配,因此,覆盖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方向。文献 [3]提出了一种基于新颖的蚁群优化算法解决能量有效覆盖问题的方法, [3]该算法使用三种类型的信息索来解决能量有效覆盖问题,而传统的蚁群优化算法只使用一种类型的信息索,进一步,文中提出了两种具体解决办法: 1、可能传感侦测模式; 2、在连续空间中使用不同类型的传感。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很好地延长整个网络生命周期。          3.4网络安全          由于无线传感网络受能耗、数据处理和通信能力的限制,使得无线传感网络受到的安全威胁,现有的网络安全机制不适合于无线传感网络,需要开发针对该领域的专门协议。文献 [4]针对双层传感网络中存储节点被攻击问题, [4]该文提出了一种防止被攻击的协议 SafeQ,使节点在采集数据,和存储节点向 sink节点传输数据更为安全。          3.5数据融合          邻近节点报告的信息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和冗余性,各个节点单独传送数据会浪费通信带宽,缩短网络生存时间,加速节点的能量消耗。而数据融合技术有助于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数据的收集效率。因此,数据融合技术成为无线传感网络的一项关键技术。文献 [5]针对于无线传感网络中对环境的监测,提出了一种面向时间相关性的复杂框架, [5]该框架可以对数据压缩的损失进行优化,进而提出了在噪声环境下动态减少能量损失的数据聚集协议。文献 [6]针对无线多媒体传感网络数据压缩所产生的数据冗余问题, [6]该文提出了一种信息数据压缩框架,将采集到的视觉信息最大化的完整压缩。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优先进化遗传机制,提出 DMCP协议,减少压缩过程的数据冗余。          3.6网络协议          路由协议不仅关系到单个节点的能耗,而且直接影响到网络的生命周期,所以,网络协议也成为无线传感网络的一项研究热点。文献 [7]提出了一种任播路由算法保证数据包准确传到水面 SEA传感。 [7]通过任播路由协议,将水下不同深度的水压传给 SEA,再由 SEA传给检测中心。该协议采用新颖的机会路由机制,选择最大贪婪进程的代理子集,限制信道干扰。          3.7网络拓扑控制          对于无线传感网络而言,良好的拓扑结构有利于节省节点的能量来延长网络的生存期,提高路由协议和 MAC协议的效率,所以拓扑控制也是无线传感网络的核心技术之一。         4、总结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作为现代生活工作中应用广泛的信息技术,不但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紧密联系,我们更是要对无线传感网络无线通信模块加大注意力,以此实现无线传感与国家军事、环境、医疗、城市交通管理等方面的对接,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人类,促进人类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刘昌勇,米高扬,胡南生等 .无线传感网络若干关键技术 [J].通讯世界, 2016( 08): 23.          [2]刘建顺,赵岚光,郭全等 .无线传感网络关键技术浅析 [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 28): 56-56.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光纤传感是利用光在光纤中传播引起光干涉、衍射、偏振、反射,损耗等物理特征的变化,进行各种物理量测量的装置和系统。光纤传感是光电传感的一个分支,在需要探测某些微小部件或安装空间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不便于使用传统的光电传感.于是光纤传感应运而生。

  • 标签: 光纤传感器 光电传感器 市场 物理特征 物理量
  • 简介:海洋是现代战争的重要环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90%的军队和战略物资都是通过海路运输的,所以出现了潜艇这一致命的威胁武器。波斯湾战争中,伊拉克没有潜艇,所以美国和欧洲从海上从空中将54万军队和有关物资运往沙特阿拉伯,并利用潜艇向伊拉克发射导弹。半个世纪来,反潜战因此而受到了青睬。反潜战声纳就是一种对水下物体进行探测、定位和识别的最有效的设备。它利用潜艇在水下航行时产生的噪声,螺旋桨和机器工作时产生的噪声进行探测。被动声纳利用水听进行侦听,其优点是作用距离远(大约为几千码),不易暴露本舰的位置,其功率要求也比主动声纳的低(千

  • 标签: 反潜战 传感器 潜艇 作用距离 主动声纳 被动声纳
  • 简介:本文介绍一种新型的高精度低成本超声波测距传感.该传感设计运用约束优化技术,其精度可达1mm,且成本较低,同时为了获得最佳效果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进行自动调节.

  • 标签: 压电式超声波传感器 系统误差 约束优化 自动调节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电自动化控制技术实施了有效改革,其中传感技术是机电技术中一门综合性技术,能够提供有用信息,保证机电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高效运行。此外,在机电 自动化控制技术中传感发挥着重要作用,若传感出现故障,会影响信息收集、传输以及管理。为此,需强化传感技术在机电技术中应用研究。

  • 标签: 机电技术 传感器技术 基本功能
  • 简介:摘要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煤炭资源的产量不能满足我国人民对于电力资源的需求,并且煤炭资源的燃烧会对我国的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使我国的环境质量大幅降低。国家为保护我国环境,减少我国煤炭资源的消耗,加大了对风力发电系统的研究和利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风力发电机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会出现故障,影响电力资源的稳定供应,当风力发电系统中传感发生故障时,会对整个电力供电系统产生较大的影响,进而影响民众的生活和工作,有关人员应给予足够的关注。

  • 标签: 风力发电 系统传感器 故障诊断
  • 简介:摘要:针对常规工频大电流传感产品精度低、测量范围小、非线性、易饱和的问题,提出了使用开合式开环霍尔传感进行高精度工频大电流测量的设计方法。该方法涉及产品磁芯设计、结构设计、电路设计、抗干扰及数学模型等方面。将其应用于低功耗、小型智能化电网产品开发中,产品精度可提升至 0.2 级。 关键词:精度因素;开合式;模拟补偿;软件补偿;磁芯结构 0 引言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提出“泛在物联网”的理念,传统的模拟电量传感被模拟数字合在一起的智能化传感取代。主要应用于电压等级为 400v~1000v的用户侧,如电网配电部门低压智能监测以及家用智能电器电量监测。使用开合式开环霍尔传感是实现结构小型化、简单化、低功耗的最佳选择,但是其特殊结构使得电流精度不高。本文从开环传感设计的几个关键因素分析了提高其精度的方法,介绍了一种经过一系列补偿的开环霍尔传感,可以实现:批量生产一致性好,结构小型化、简单化,长期存放和运输条件下不变形;在 -40℃~85℃下以及 0.1A~4000A交流电流测量保持 0.2%精度,消除磁滞回线和铁芯饱和带来精度误差的因素,满足价格低、低功耗,功能一体化的设计要求。 1 开环霍尔传感原理 当有电流流过霍尔薄片时,在垂直于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上将产生电动势,这种现象称为霍尔效应,该电动势称为霍尔电势,半导体薄片称为霍尔元件。 1.1开环霍尔传感原理 霍尔传感根据检测原理可划分为开环霍尔传感和闭环霍尔传感。开环又称直测式,其工作原理如图 1所示。将霍尔器件安装在开有气隙的软磁环中,原边电流 Ip 产生的磁通量聚集在磁路中,并由霍尔器件检测出霍尔电压信号 VH,电压信号经过放大器放大后精确地反映原边电流大小。根据推导 [3],当 l1/μ1μ0<< l2/μ0 时,霍尔电势 VH 可等效为 (1) 其中: µ1为软磁材料磁导率; l1为磁环长度; l2为气隙长度; N为输入电流穿心匝数。 1.2  开环霍尔传感优点 针对电网超小型智能化产品,要同时具备工频计量和故障时大电流测量,适用于电磁环境恶劣的安装现场,开环霍尔电流传感为首选。 首先开环的霍尔电流传感,原理简单,结构易于处理,由于对安装空间有一定要求,开环能满足安装空间狭小的情况;其次开环原理霍尔电流传感的耐冲击电流更大,特别是在四十倍的冲击电流也不会对传感造成损坏 ,当超过测量范围,也不会发生充磁现象;再有开环的功耗,接近于恒定,电流输出型 ,基本保持在 10MA左右 ,可以和 MCU共享电源 ,在对功耗要求比较高的场合只能使用开环 ;最后开环的电流传感,小切口,小尺寸,但是测量电流可以很大,满足对故障时大电流测量的要求。 图 1开环霍尔电流传感原理 2 影响霍尔传感精度分析 2.1 开环霍尔传感精度因素 影响传感精度的主要因素在于磁芯固定部分,外壳开模要充分考虑安装情况;穿心线位置是开合式开环霍尔传感误差主要原因,居中安装设计要考虑影响开环霍尔传感精度的因素主要有 [1]霍尔元件本身精度、寄生直流电势、不等位电势、温度影响及磁干扰等。文献 [2]介绍了不等位电势产生的原因,主要由霍尔器件本身材料、制造材料及结构特点决定。文献 [3]介绍了利用二极管进行霍尔驱动电流补偿。该方法补偿了霍尔器件霍尔电势系数带来的误差,补偿效果主要取决于霍尔器件与半导体器件漂移的一致性。 2.2 开合式开环霍尔传感精度因素 开合式开环霍尔传感采用开环或闭环原理设计,影响开合式开环霍尔传感的主要因素有霍尔器件失调、霍尔器件灵敏度、磁芯材料、温度影响及地磁干扰等。另外,由于开合式原理的特殊结构,磁芯及外壳的综合设计是影响开合式开环霍尔传感位置及精度误差的另一因素。 3 高精度开合式开环硬件设计 按照上述分析,影响霍尔传感精度的主要因素有磁芯磁滞误差 (零点误差 )、穿心线位置误差、霍尔器件温度漂移及磁场干扰等。开环霍尔传感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是能够做到精度为 0.2级。几下面仅以开环开合式霍尔电流传感设计为例,简单介绍提高其精度的几种方法。 3.1 霍尔器件选择 由公式 (1) 可知,影响霍尔器件灵敏度的主要因素有霍尔材料灵敏度、驱动电流、输入电流及磁芯开口。霍尔传感材料有 InSb(锑化铟 )、 GaAs(砷化镓 )、两种。锑化铟价格贵但失调漂移小、灵敏度高,砷化镓高灵敏度略低但高稳定性。由于霍尔器件失调导致的输出偏差是影响霍尔传感零点输出误差及输出漂移的主要原因,其主要表现在直流分量。灵敏度较高的锑化铟霍尔器件在高灵敏度条件下,霍尔器件失调漂移所占比例小 ,但是本文设计产品为工频测量,零点输出误差及输出漂移可以通过数字滤波去除,因此选择砷化镓霍尔传感,利用其高稳定度和较高灵敏度的特点。 3.2铁芯材料及安装结构 磁芯作为霍尔传感的主要聚磁器件,直接影响霍尔传感检测的精度。由式 (1) 可知,为了获得较高的磁感应强度 B,要求磁芯:磁导率 μ1 较高、截面积 S 较大、磁路 l1 短及开口气隙 l2 小。磁芯材料选择高导磁材料,此时磁滞误差最小。当磁芯 l1/μ1( 磁路与磁导率之比 )<< 气隙 l2/μ0,可忽略散磁,减小产品输出位置误差对输出精度的影响。对磁芯结构设计要求配对的磁芯尺寸尽量接近,且安装后相对位置误差小,这是减少输入电流穿心线位置及零点输出误差的主要因数。 开合式开环霍尔传感所采用的磁芯构如图 2所示,为减小位置误差,铁芯上下半环要求对称,使得铁芯的切口面完全契合,不产生错位;为适于大电流测量且易于饱和补偿,要求切口距离为合适,按照图 3(1)的 B-H曲线中的 A曲线的形状选择。图 2开合式开环磁芯结构尺寸为实际验证后的铁芯尺寸,该尺寸可以适用于交流 4000A的高精度测量。 图 2开合式开环磁芯结构 3.3线路板设计 文献 [4]介绍了辐射对半导体磁敏器件性能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对霍尔器件进行辐射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器件电磁性能。为了减少传感测试干扰误差,需减少干扰对产品的影响。产品设计需考虑: 1) PCB 设计避免回路走线; 2) 考虑适当屏蔽、接地及滤波技术; 3) 减少传感内部引线长度; 4) 适当增加 EMC 防护技术等。 4 高精度开合式开环软件设计 4.1 铁磁起始磁化及原付边电流曲线 铁磁性物质从磁感应强度 B=0、磁场强度 H=0开始磁化,所绘制出的 B-H曲线为起始磁化曲线,如图 3(1)曲线 A所示。 oa段,随着 H的增大, B急剧增大 ,ab段,若 H继续增大 ,B的增大减慢 ,饱和段 ,b点以后,再增大 H, B增大得很小,曲线上的 a点、 b点称为膝点、饱和点。 通过铁磁起始磁化曲线可以得到对应的原付边电流曲线如图 3(2)所示,图中 C为实测原付边电流曲线,其中 O1段为微小电流; 12段为小电流,非线性曲线; 23段为中等电流,线性曲线; 34段为大电流,欠饱和曲线, 45段为饱和曲线。 4对应膝点, 5对应饱和点。 图 3铁磁起始磁化及电流曲线 4.2低电流线性补偿曲线 图 3(2)曲线 B为近似曲线 C的虚拟直线,设其方程式为 y=kx,在曲线 C12段,简化为一条与虚拟直线相同斜率的直线 y=kx+b,其中 b为偏移量,对于特定的铁芯和结构, b是常数。 (2) 4.3饱和电流一元二次补偿曲线 图 3(2)曲线 C34段为欠饱和段,为计算方便,采用一元二次拟合曲线 (3) 图 3(2)曲线 C和 D为以 3为原点的双曲线,公式中 a、 b、 c为拟合曲线的一元二次方程系数,为常量, x为原边电流, y为付边电流。 根据测量的付边电流,代入 (3),可得校准后的实际原边电流。 4.4 设计案例 表 1:实测电流数据 Measured current data 原边通入直流 (A) 正向电压值 (V) 负向电压值 (V) 5000 2.86 0.445 5100 2.884 0.417 5200 2.908 0.394 5300 2.929 0.372 5400 2.949 0.353 5500 2.966 0.337 5600 2.979 0.322 5700 2.991 0.312 5800 3.002 0.301 5900 3.013 0.292 6000 3.022 0.281 由表 1知 5300A为膝点, 6000A为饱和点,根据在原边通过的正向和反向直流,得到正向和反向模拟输出电压值,按照公式 (3)用 matlab拟合出该曲线,再转化为采样离散值,对应的 a=0.000076314,b=0.152,c=7.4562。这样在每次采样到电流数值后,按照公式 (3)代入 a,b,c,直接得到原边实际电流值。 5结束语 笔者从霍尔传感开合式开环原理入手,论述了影响测试精度的多种可能因素,并从实际的高精度开合式开环霍尔传感设计着手,介绍了提高其精度的几种软硬件方法。最终将该系列设计方法应用到实际的产品开发过程中,使产品精度到达 0.2%,且一致性好。际的产品设计需结合产品的应用环境综合考虑,以开发出满足用户需求的具有高精度及高稳定性的产品。 参考文献 [1]程序 ,唐志国 ,李成榕 . 特高频传感结构参数对其幅频特性的影响 [J].电网技术 2006.doi:10.3321/j.issn:1000-3673.2006.15.005 [2] 劳力云 . 四端霍尔元件的等效电路模型及其参数推导 [J]. 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 1994, 7(1): 111-115. [3]罗志强 , 阳桂蓉 , 王进 . 霍尔传感温度补偿电路设计 [J]. 兵工自动化 , 2014, 33(10): 87-88. [4]王军 . 辐射对半导体磁敏器件性能影响的研究 [D]. 青岛 : 中国石油大学 , 2007: 50-84.

  • 标签:
  • 简介:摘要:处于科技兴盛的时代中,机电技术也得到了大力发展,而传感的应用在其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推动机电行业的发展壮大,能更好地为现代制造业服务,所以我们需要重视研讨传感在机电技术中的应用。传感通过对电磁设备收集数据,并统一整理进行分析,来为人们提供完整且精确的信息来源,有助于人们以更高效率进行方案设计,高效开展自动化生产,从而减少人力物力的消耗。不仅如此,传感的应用可以带动机电行业的整体发展,提高生产质量与效率,深化推进可持续发展以满足人们需求。

  • 标签: 机电技术 传感器技术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柔性超级电容器和无线温度传感的集成一体化设计与应用,为物联网和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带来了许多创新和应用的可能性。柔性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高能量密度和快速充放电特性的储能装置,以其灵活性和适应性,可以与各种传感和芯片集成,并在不同场景下实现无线能源供应。

  • 标签: 柔性超级电容器 无线温度传感器集成 一体化设计 应用措施
  • 简介:摘要:电力设备的在线监测技术需要物联网传感技术的应用,本论文研究电力设备在线监测中电力物联网传感技术的应用策略。

  • 标签: 电力物联网传感器 在线监测技术 应用
  • 简介:摘要:霍尔电流传感在绝缘在线监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在线监测电流取样比其他电流互感或漏电流互感器具有相对较高的测量精度,且抗干扰能力显著,线性度也比较好,目前常用到直流绝缘在线监测支路和蓄电池充放电支路。霍尔电流传感是根据霍尔效应原理制成,对安培定则加以利用。霍尔效应定义了磁场与感应电压之间的关系。当电流通过一个位于磁场中的导体的时候,磁场会对导体中的电子产生一个垂直于电子运动方向上的作用力,从而在导体两端产生电压差。一个电流传感的产品过程繁琐,环节众多,只有加强对其生产工艺的研究,才能确保霍尔电流传感的生产质量。

  • 标签: 霍尔电流传感器 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