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经过15年的艰苦谈判,中国踏入了WTO的大门,这一结果在给中国保险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中国保险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可以说,机遇是潜在的,挑战是实在的,面对境外保险公司对中国保险市场的跃跃欲试,我们该如何积极备战,本刊记者就这一问题采访了中国保险学会秘书长李东升先生。

  • 标签: 保险企业 资金实力 资金危机 对策 中国
  • 简介:国外货币危机理论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79年的第一代模型认为,货币危机的基本原因是经济基础状况恶化,20世纪90年代后的“自我实现”的货币危机理论注意到政府政策目标的多重性及其珠非线性,并详细地探讨了政府与其它经济主体之间的搏弈过程,该理论为为:即使宏观经济基础没有恶,市场预期的突然改变也可能经上发货币危机,1997年以来的第三代货币危机理论则强调金融危机的传染和对微观层次的研究,金融传染学说的主要代表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流动性危机导致清偿力危机的理论,货币危机微观成因研究的代表人物克鲁格曼(1999)则认为,经典的MF模型忽略了实际汇率对投资的影响,因为企业投资水平受制于它的财务杠杆和所有者权益的净值,而国内关于货币危机的论述更是众说绘绘。

  • 标签: 虚拟经济 实物经济 货币危机
  • 简介:由于风险分散的内在性、风险传染的有限性以及资金来源的稳定性,保险业在一国金融稳定中具有十分独特的作用。保险与银行之间的相互渗透,一方面能够在微观上因机构间不同的风险状况分散集团风险,在宏观上因行为方式的不同对金融稳定发挥不同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也会通过股权纽带联系与金融工具交易等渠道,导致跨部门的风险传染,因此有必要在加快发展保险业成为金融体系三大支柱的同时,充分认识保险业作为不稳定来源的可能,有效防范银行与保险的跨部门风险传染。

  • 标签: 金融危机 金融稳定 风险传染
  • 简介:本文分析了环境保护的经济学思想——外部成本内在化;总结了环境保护领域的经济手段;比较了环境责任保险相对于其他经济手段在环境保护中的优势;探讨了我国环境责任保险的实施模式;并对我国企业在环境责任保险问题上存在的认识误区予以澄清。

  • 标签: 环境保护 经济学思维 环境责任保险
  • 简介:日本和韩国的企业,无论是体制环境,还是文化背景等方面,与我国企业都有相似之处,因此,尽管亚洲金融危机已过去多年,但对其中,尤其是日韩金融危机中,所蕴含的微观基础,特别是日韩企业战略上的失误,进行探求思辨,作为我国企业战略制定的前车之鉴,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日本 韩国 金融危机 企业 发展战略 财务战略
  • 简介:我国失业保险制度起步晚,机制还不健全,尚存在微观上保障不足,宏观上覆盖面窄、不利于其天然双向调节经济波动功能的有效发挥等问题,金融危机中的表现有力证明了这一点。本文研究认为:应深刻总结危机中的经验教训,在不超越发展阶段、充分权衡公平与效率的前提下,一方面,失业保险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提高覆盖面,特别是失业风险较高的农民工,切实提高保障水平和保障能力;另一方面,应提高失业保险基金收支在应对经济波动方面的灵活性,充分发挥其宏观上调节需求、平滑波动的功能,随着参保率的提高,基金规模的加大,这方面的空间也将随之拓展。

  • 标签: 失业保险 微观保障 有效需求管理 效率
  • 简介:一、引言2013年7月,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公布首批全球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G-SII)名单,其中包括美国国际集团(AIG)、安联、意大利忠利保险、英杰华保险集团、法国安盛、美国大都会、美国保德信集团、英国保诚集团和中国平安。伴随着金融机构集团化经营和全球金融业务的深度融合,这些保险巨头对全球保险业发展乃至全球金融系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AIG集团在次贷危机期问陷入困境,几乎引发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监管机构敲响警钟。为吸取教训,G20集团达成共识,由金融稳定理事会和国际保险监管协会(IAIS)共同制定全球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名单,意在加强保险业系统性风险管理。

  • 标签: 美国国际集团 保险机构 系统稳定 风险管理 应对金融危机 系统性金融风险
  • 简介:中国在服务贸易自由化中承诺:遵循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表现在金融部门:一是缔约方确保在其境内建立机构的外国金融服务提供者,在购买或获取本国公共机构的金融服务方面受最惠国待遇;二是缔约方应允许非居民金融服务提供者,跨境提供货物保险,风险评估,数据统计,索赔咨询等生金融服务,三是允许外国金融提供服务者扩展商业性介入开业权,包括购买现有的企业,四是确保外国金融服务提供者在境内提供本国暂缺的任何形式的新金融服务。

  • 标签: WTO 中国 金融环境 政策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经过10多年的恢复和发展阶段,中国的寿险业已初具规模。但我们必须看到,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即将加入WT0,它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必须直面影响我们发展的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在即将跨入21世纪之际,深入分析影响其发展的国际国内条件,以确定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 标签: 中国寿险业 环境分析 寿险产品 经济全球化 外资保险公司 寿险公司
  • 简介:一国保险业的发展必须在本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和政策框架内进行,政治环境对保险供给和保险需求都有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我国这样的经济转轨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的政治环境日渐稳定、和谐,2006年6月15日《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十条”)出台,更是掀开了保险业发展的新篇章,我国保险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政治环境。我们应抓紧这一有利时机,尽快出台与“国十条”配套的政策和措施,提高国民风险意识,增强保险公司竞争力与活力,进一步扩大保险市场的对外开放,实现我国保险业的跨越式发展。

  • 标签: 政治环境 保险发展 “国十条”
  • 简介:次贷危机对保险业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在后危机时代的中国,如何实现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次贷危机提醒业界要重视公司治理风险,而监管行为的不当也是诱发金融危机的因素之一,因此加强对保险行业的有效监管特别是对公司治理的监管是防范保险业风险的重要举措;创新不是引发金融危机的根源,正确看待并实现保险业的创新是实现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还有其它的因素也影响着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后危机时代中国保险业创新与发展论坛”围绕着“创新与发展”的主题展开了深入热烈的讨论,希望能为中国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些许思路。

  • 标签: 公司治理风险 保险创新 可持续发展
  • 简介:信用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是整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事关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也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江泽民同志指出:“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针对社会信用环境中普遍反映强烈的“逃废渣”问题,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和湖南银行同业公会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深入调查。

  • 标签: 地方经济 金融业 可持续发展 信用环境 湖南
  • 简介:责任保险是多元化损害救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自身有明显局限性。责任保险发展高度依赖法律环境,当前存在责任保险立法体系不完善、法律体系内部不协调、司法中过度强调责任保险的损害填补工具属性等问题。发展责任保险,首先应准确界定其在多元化救济体系中的位置,不过高,也不过低;其次应从立法和司法两个方面完善和健全法律环境;同时还应准确把握侵权责任与保险责任、责任保险与社会保险的区分等实践焦点问题。

  • 标签: 责任保险 多元化救济体系 法律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