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2 个结果
  • 简介:这篇有关“上海记忆”的故事,是2012年5月由一位名叫沃夫冈的德国友人将140余张有关“上海记忆”的珍贵老照片捐赠上海市档案馆引起的,但真正追溯起来,故事最初的源头却是从沃夫冈先生的父亲怀特·约翰纳斯·沃特基先生身上开始的。

  • 标签: 上海市档案馆 记忆 老照片 故事
  • 简介:昆明市西山区西苑综合开发区是昆明市政府1993年3月批准成立的。总体规划面积7.73平方公里,设计为10个分区,计划分三期进行开发,首期开发面积2.32平方公里。开发区遵循昆明市政府批准的控制性规划,按现代化城市建设要求,建设以房地产业为主,集商贸服务业、金融业、交通业、文化娱乐业、旅游业、轻加工业为一体的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生活方便的昆明城市西市区。

  • 标签: 档案管理 新区开发 开发区 综合开发 档案工作人员 昆明市西山区
  • 简介:该文通过对天府新区档案工作的调研,对天府新区档案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创新项目档案工作管理体制机制;强化法治意识,促进各方依法履行法定职责;健全协作机制,合力推动项目档案工作协调发展等对策和建议。

  • 标签: 天府新区 建设项目 档案工作 工作研究
  • 简介: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人民检察院的前身是天津市塘沽区人民检察院,1955年10月建院,1967年至1978年实行军管,1978年12月恢复建院,负责辖区内的职务犯罪侦查和预防、刑事案件批捕、公诉和诉讼、法律监督等工作。

  • 标签: 人民检察院 滨海新区 天津市 塘沽区 职务犯罪侦查 刑事案件
  • 简介: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河北省档案局党组书记田吕明同志第一时间组织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深入学习领会中央、省委关于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有关精神,准确把握设立雄安新区的时代背景、战略意图、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并就如何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中找准档案部门的定位,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更好地服从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进行集中研讨。

  • 标签: 档案部门 河北省 规划 理论学习 协同发展 时间组织
  • 简介:一、建设高新开发区档案馆的必要性由于当代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和带动作用,在世界范围内,创办高科技开发园区成为引人注目的经济现象,这些开发园区的相对独立性和新型建设模式,使得档案管理和档案馆的建设,与城市原有的档案管理系统形成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共性要求,又有个性特点的特有内涵.

  • 标签: 西安市 高新区 综合档案馆 档案管理 档案利用
  • 简介:1949年3月,党中央离开西柏坡移驻北平。当时长江以南广大地区还没有解放,全国解放战争的硝烟尚未消散,对革命纪念地的保护尚未提上议事日程。中央迁走时,把旧址移交给了屏县政府。

  • 标签: 西柏坡 师范 1949年 革命纪念地 解放战争 议事日程
  • 简介:5月9日,一批老照片入藏上海市档案馆,其中应有这张摄于1911年的外滩全景。这些老照片由7l岁的市民刘培儒捐出,共计781张,呈现的1843年至1949年百余年间的外滩景象,许多在今天已是消失的风景。“我在外滩工作了十几年,对这里的一切有感情。”刘培儒说,他是从1958年开始收集外滩影像的,至今已55年,照片被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三个盒子里,足足占了一个旅行箱。

  • 标签: 上海外滩 风景 上海市档案馆 1949年 老照片 旅行箱
  • 简介:卡尔马克思给友人的亲笔手稿,英国外交部关于1896年孙中山先生伦敦蒙难事件的文件,尼姆·威尔斯和艾格尼丝·史沫特莱等美国记者对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等的采访记录,第一个抵达延安的欧洲记者拍摄的那段激情燃烧岁月视频……这些原收藏在世界各处的文献和影像资料而今汇聚在上海市档案馆里。

  • 标签: 上海市档案馆 记忆 境外 寻觅 美国记者 史沫特莱
  • 简介:上海是近代中国的开放商埠,风气较为开化,商业和时尚文化发达,就电影业来说,早期的制片公司、电影放映场所大多集中于此。电影在中国原本是“舶来品”,1896年由外国商人带到中国,在上海徐园内“又一村”放映,很快引起了国人的兴趣和商人的注意。20世纪初,除了原来的茶馆、酒楼、游乐场兼放映电影外,上海有了专门的电影院,如虹口大戏院、维多利亚大戏院、爱普庐影戏院、上海大戏院、东京活动影戏院、夏令配克戏院、恩配亚戏院、卡德

  • 标签: 中国 上海 外国商人 商业 公司 商埠
  • 简介:六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八日:时局本周时局仍在继续演变中,而情势则愈趋严重,和平希望不绝如缕,人心均大感恐虑矣。两广事件关于人事斡旋者,有王宠惠、孙科等仆仆京沪,粤陈代表孙家哲的南旋,韩宋通电呼吁和平,何应钦、程潜、陈调元、唐生智等联名通电劝勉西南当局息事团结。其次,关于军事行动者,中央军调集湘赣闽黔,固属威胁;在粤军则补充实力,集中待命;桂军复由祁阳、衡州挺进,一面召开军事会议,讨论作战计划,并任翁照垣、张炎为第一、第二独立师团指挥,一面则封存储粮仓库,禁止壮丁出口。

  • 标签: 聚兴城银行 上海分行 中国 抗日战争时期 史料
  • 简介:中共上海市第九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上海市档案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上海市今后五年档案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目标,充分体现了新一届上海市委对档案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档案工作者寄予的厚望。为此,上海市档案局在加快推进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上狠下功夫,加紧抓好市档案馆辅楼建设、库房改造设备更新和部分区县档案馆新建项目的落实,提高档案管理的科技含量、文化品位和安全系数。

  • 标签: 上海市档案馆 档案事业发展 第九次党代会 中共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档案工作者
  • 简介:7月5日,四川省档案局在成都召开了天府新区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座谈会。会议听取了天府新区建设项目档案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分析了该项工作推进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深入探讨了如何围绕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推进天府新区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在天府新区建设中的作用。

  • 标签: 项目档案工作 新区建设 省档案局 座谈会 天府 情况汇报
  • 简介:<正>他,被父母亲切叫唤为"肥仔",被港澳和海外人士尊称为"廖公",是广东人民的优秀儿子,是爱国侨胞的忠实代言人,是台湾同胞的贴心人,被日本友人称为"中日关系上如此可信赖之人"……他就是廖承志,一生坎坷却笑对苦难。他历经多次牢狱之灾,但始终信仰坚定,豁达面对人生。有人统计过,在廖承志的革命生涯中,平均7天,他就有1天是在坐牢,他与被捕可谓结下了"不解之缘"。这里要讲述的,是1933年他在上海被捕

  • 标签: 广东人民 廖公 中日关系 牢狱之灾 海外人士 革命生涯
  • 简介:康有为.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1858年生。1888年10月,鉴于民族危机深重.第一次上书清帝.建议变法,以图国强.提出了改良主张。1890年至1893年间.在广州聚徒讲学.培养维新力量,致力变法维新。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时.他在北京联合参加会试的举人1300多人上书清帝.要求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1898年。与梁启超、谭嗣同等首倡维新.向光绪帝提出改革建议。

  • 标签: 康有为 上海滩 变法维新 隐居 《马关条约》 民族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