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与分析抗病毒西药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9月-2020年9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病人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且,依据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以每组50例分为对照与试验2组。对照组运用替比夫定进行治疗,试验组使用恩替卡韦治疗。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通过不同药物对2组病人展开治疗,发现疗效无明显差异。并且,在治疗后,虽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较少,但与另一组对比无显著差异。结论 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运用抗病毒西药剂恩替卡韦以及替比夫定治疗,都发挥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将此方式推广。

  • 标签: 抗病毒 西药剂 慢性乙型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乙肝五项检验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结果探讨。方法:此次研究选取我院附属医院确诊为慢性乙肝患者共50例,研究时间段为:2018年2月-2020年2月。所有患者均采取乙肝五项检验,具体检查项目为人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分析乙肝五项检验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意义。结果:研究结果显示,50例患者中HBsAg阳性47例,阳性率94.00%;抗-HBs阳性18例,阳性率36.00%;抗-HBc阳性23例,阳性率46.00%;HBeAg阳性12例,阳性率24.00%;抗-Hbe阳性7例,阳性率14.00%。临床病史分析得知患者的“大三阳”、“小三阳”的发生率分别为40.00%、20.0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慢性乙肝患者当中乙肝五项检验的应用,能够明确反映各项检测指标的阳性率,以此为依据对“大三阳”“小三阳”进行鉴别,临床应用价值显著,能为患者诊断、治疗、疗效观察和了解预后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 标签: 乙肝五项检验 慢性乙肝 诊断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研究佛山地区散发性急性戊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佛山地区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87例散发性戊型肝炎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预后。结果戊型肝炎全年散发,以第二季度为高发,占30.8%%;中青年患者占71.3%;单纯抗-HEV-IgM阳性者25例(26.7%),单纯抗-HEV-IgG阳性29例(33.3%),两者同时阳性33例(37.9%);甲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1例,乙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1例。结论散发性戊型肝炎预后较好,乙、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及老年患者肝功能损害严重。

  • 标签: 戊型肝炎 流行病学 特征
  • 简介:     摘要:探究血清前白蛋白(PA)、胆碱酯酶(CHE)和总胆汁酸(TBA)检测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PA、CHE、TBA的联合检测对实验组的检出率比PA、CHE、TBA单独检测检出率高。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PA、CHE、TB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前白蛋白 胆碱酯酶 总胆汁酸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