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原实验存在的问题1.实验中产生的乙醛量太少,许多学生将乙醇的气味与乙醛气味混淆而难以分辨,如做银镜反应实验,难以出现明显现象。2.乙醛催化氧化反应中的第一产物水没有得到证实。

  • 标签: 三口瓶 催化氧化 燃烧匙 银镜反应 橡胶塞 红变
  • 简介:本文介绍一种实验方法,能清楚地观察到氨催化氧化时产生的棕色的二氧化氮,解决了教材中实验不能看到棕色二氧化氮的问题。同时,采用了二氧化二铬作催化剂,降低了教材中实验的难度。

  • 标签: 重铬酸铵 二氧化二铬 二氧化二氮 氨氧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文章对乙醇的氧化氧化催化氧化做了比较分析。现行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乙醇性质实验——红热螺旋铜丝与乙醇反应,当属于氧化剂(CuO)直接氧化,而乙醇的(Cu)催化氧化其本质是脱氢氧化。文章设计了乙醇催化氧化实验,在排尽空气(无氧)的条件下观察铜丝与乙醇蒸气的反应,并成功检验到乙醛。

  • 标签: 红热铜丝 乙醇 乙醛 氧化铜 催化氧化(脱氢氧化) 氧化剂氧化
  • 简介:在碳纤维(CarbonFiber,CF)表面,采用电沉积方法沉积纳米Pt,形成Pt@CF复合催化剂,用于甲醇的直接电催化氧化。利用金相显微镜对沉积Pt前后的Pt@CF复合催化剂形貌进行了表征。最后,系统地应用电化学方法分析了催化剂的稳定性、甲醇浓度、电位扫描速度和电位扫描范围对催化剂电催化氧化甲醇性能的影响。

  • 标签: 纳米Pt 碳纤维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电催化活性
  • 简介:摘要在室温常压下,以二氧化氯为氧化剂,在不同催化剂的作用下催化氧化含氰废水。结果表明该法能有效地降低废水的氰根,氰根去除率达99%以上,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含氰废水处理方法。

  • 标签: 二氧化氯,含氰废水,催化氧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论文采用液相还原法分别制备Pd/C和Pd-SnO2/C两种催化剂对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XRD测试,并采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对所制备的催化剂对甲酸电催化氧化活性和稳定性进行测试。实验结果显示,Pd-SnO2/C催化剂在对甲酸电催化氧化活性和稳定性都要好于Pd/C催化剂。

  • 标签: 甲酸,Pd基催化剂,电催化活性
  • 简介:以商洛某铅锌尾矿库的铅锌冶金炉窑渣制得的醋酸锌为锌源,尿素为沉淀剂,采用金属离子掺杂的方法制备掺杂金属离子的ZnO粉体.以水体中亚甲基蓝(MB)的光催化脱色降解为模型反应,对各掺杂样品掺杂配比进行优化,考察了光源条件对各掺杂ZnO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并对ZnO循环使用的光催化稳定性进行测试.研究表明:掺杂Sn、Ag、Al元素的纳米ZnO,在Sn、Ag、Al与Zn配比分别为1∶9、1∶40、1∶20时,各掺杂样品的催化活性较高.在模拟可见光照射下,各掺杂ZnO样品较纯ZnO对可见光的吸收有一定的增强,在可见光下降解180min后,相应MB溶液的降解率分别达70.8%、64.8%和53.0%.通过循环测试发现,掺Sn氧化锌样品循环使用3次后,其光降解率仍在95%以上,循环5次时,其光解率仍高于90%.

  • 标签: 纳米氧化锌 金属离子掺杂 光催化降解 模拟可见光
  •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化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并通过积极的探究解决问题。探究性实验的意义在于它的人性化教学观和丰富的学习体验,是学生认识化学规律、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基础,也是增强学生主体学习过程体验的重要环节。新课程教材在实验编制方面有新的突破,但部分实验操作与结论基本上沿用了我国传统教材的方法与描述,文本资源不能很好地配合新课程改革。本文就“乙醇催化氧化反应实验”的探究性教学作一探讨。

  • 标签: 催化氧化实验 探究性教学 乙醇 新课程标准要求 引导学生 化学规律
  • 简介:通过实验,探讨了目前文献报导的三种制备聚合硫酸铁所用的氧化催化剂NaNO2、HNO3及MnO2的催化性能和可能的催化机制;提出了运用催化指数和氧化指数来评价催化剂性能的方法;指出进一步改善NaNO2和HNO3两种催化催化性能的方向。

  • 标签: 聚合硫酸铁 制备 氧化催化剂 性能评价
  • 简介:通过漆酶/HBT体系对芦丁酶促聚合,利用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别对单体和聚合物的结构特点、功能基团和分子量等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酶促聚合产物主要为芦丁二聚体和三聚体;聚合芦丁分子中含有邻醌结构,说明聚合过程中单体分子中B环形成了自由基中间体;由于A环羟基具有耦合位点,使其具有亲核性,易与含有邻醌的B环发生亲核加成,将芦丁分子相互连接起来形成寡聚物。对芦丁二聚体和三聚体的结构也进行了推测。

  • 标签: 芦丁 漆酶/HBT体系 氧化聚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改进教材实验,通过减少乙醇的用量,增大铜丝的接触面积与用量,探究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简约快速,反应现象明显。

  • 标签: 实验改进 乙醇催化氧化
  • 简介:偶氮染料废水是一种有机物含量高、成分复杂、色度高、可生化性差的难降解废水,其处理方法已引起广泛关注。TiO2具有较高的光稳定性和反应活性,是一个能高效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催化剂。概述了近几年来TiO2光催化降解偶氮染料废水的研究方法。

  • 标签: TIO2 偶氮染料 废水处理 光催化降解
  • 简介:以电合成前驱体Ti(OEt)4直接水解法和电沉积法制备Ti基纳米TiO2-碳纳米管复合膜载Pt(Pt/nanoTiO2-CNT)复合电极。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测试表明,锐钛矿型纳米TiO:粒子和Pt纳米粒子(粒径约8nm)均匀地分散在碳纳米管表面。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Pt/nanoTiO2-CNT电极对Ce^3+的电催化性能,Ce^3+氧化峰电位约为1.27V(vs.SCE),比Pt/nanoTiO2电极负移30ml/峰电流约高45mA·Cm^+2。

  • 标签: Pt/nanoTiO2-CNT电极 循环伏安 电催化 阳极电势
  • 简介:摘要:教材中的乙醇催化氧化实验略有不足,无法检验反应产生的水和乙醛,也无法说明反应是放热反应。针对乙醇催化氧化实验的改进研究只做到了反应产物的检验,还是没有说明这个反应是放热过程。受到氨气催化氧化实验的启发,本实验设计了铜丝灯芯的乙醇蒸气灯,能够让铜丝在空气中悬挂在乙醇液体上方保持红热状态,从而证明反应是放热反应。并且,本实验对人教版教材实验进行简单优化,由红热的铜丝与乙醇液体反应,改为与乙醇蒸气反应,反应放热能够让铜丝保持温度,能够反复进行铜丝的氧化氧化铜的还原,从而出现红黑两种颜色交替的现象。而且,反应产物水和乙醛比较多,便于检验。水能用白色硫酸铜粉末进行检验,乙醛也可以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或者银氨溶液进行检验。本实验具有美丽、有趣、简便和奇效四大优点。

  • 标签: 乙醇 铜丝 催化氧化 实验改进
  • 简介:制备以水作为分散剂的单壁碳纳米管-刚果红(SWCNTs—cR)的化学修饰电极,研究山莨菪碱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和电化学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该修饰剂对山莨菪碱的氧化具有显著的电催化作用;山莨菪碱的氧化过程是不可逆的双电子双质子过程,其在该修饰电极上的扩散系数、速率常数分别为6.49×10^2cm2/s,6.52×10^3moL/(L·S).基于实验优化分析条件,建立直接测定山莨菪碱的电化学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73×10-5.17×10^-4mol/L和6.31X10^-5-L14X10-4mol/L,检出限为1.74×10-4mol/L,同支电极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66%.该方法也可用于山莨菪碱的含量测定.

  • 标签: 单壁碳纳米管 刚果红 化学修饰电极 山莨菪碱 电化学行为
  • 简介:采用改变溶液酸碱度来控制TiCl4水解速度的方法,制备了二氧化钛纳米微晶光催化剂。以造纸废水的光催化降解为研究体系,测定了经过不同温度煅烧后TiO2粉体的催化能力,发现TiO2粉体于100℃热处理2h,造纸废水COD(ChemicalOxygenDemand)降低了78.3%,400℃煅烧2h,COD降低了53.7%。研究表明TiO2表面物理吸附的水和过多的Ti-OH会降低光催化活性,适量的Ti-OH有利于光催化氧化

  • 标签: 二氧化钛 制备 纳米微晶 光催化剂 造纸废水
  • 简介:以氯化锶、钛酸丁酯为原料,以CTAB为模板,固相合成锶掺杂二氧化钛纳米材料,并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光光谱(UV—Vis),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I—IR)对样品进行表征.并以xPA—VII型光化学反应仪对茜素红进行可见光降解.结果表明,锶离子已进入TiO2的晶格中,锶掺杂二氧化钛(Sr/TiO:)样品的晶粒尺寸在7—20nm之间,Sr-O-Ti键的弯曲伸缩振动峰为l089cm-1,并改变TiO2表面极性.Sr/TiO,样品对茜素红水溶液具有很强的可见光降解能力,在温度200C、pH为7的条件下,20mg/L的茜素红水溶液60rain内的降解率达98.2%,远高于纯TiO,的降解率(28.7%).

  • 标签: 二氧化钛 固相合成 可见光降解 茜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