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宁都方言“X天X地”构式中,X—般是动词或拟声词。其中由动词V组成的“V天V地”表示动作的反复或持续,为“X天X地”的体貌标记用法;由拟声词组成的“X天X地”表示声音的反复或持续,可称为非体貌标记用法。“X天X地”结构往往蕴含动作或声音(或与声音相关的动作状态)程度深、频率快、对象范围广的意味。这一结构在汉语中古已有之,元明时期已部分具备体貌标记的特征,并且在现代汉语方言中发展为成熟的体貌标记。然而该结构的发展演变在此前的汉语史和方言研究中均未被提及。由原始状态发展为成熟的动词体貌标记,“X天X地”的演变包含了修辞化和语法化两个阶段,其语用特点可与学界讨论较为充分的相似结构“V来V去”等进行比较。

  • 标签: 宁都 客家方言 X天X地 语法化 V来V去
  • 简介:汉语总括副词大多来源于动词或形容词,还有一些是由动词引申为形容词再虚化为副词。本文考察了皆、尽、毕、俱、具、都、总、全等8个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中常用的总括副词,探究总括副词用法的来源方式及在各个时期的使用情况。从整个汉语发展中分析汉语总括副词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

  • 标签: 总括副词 来源 发展
  • 简介: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联系在一起,把数学问题和生活情境结合起来,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本文从“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让教学过程生活化、实际应用生活化”三个方面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 标签: 数学 教学 生活化
  • 简介: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而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重要途径.每一项成效显著的教学改革都需要有良好的思想来源,而教学改革的思想可以来自各个方面,如电视节目、教学交流、教学评估、文学作品、经验总结等,有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思想,只需要敏锐捕捉改革切入点,快速设计改革方案,坚决执行改革方案,认真总结改革成果,就能够形成有效的教学成果.

  • 标签: 兽医专业 教学改革 思路来源
  • 简介:判断动词“是”的来源问题主要有“代词说”“形容词说”和“副词说”.本文试图从方言的角度对江苏方言中的判断句进行分析,推测出判断动词“斗”来源于副词,以求对判断动词“是”的来源调查有一定的帮助.

  • 标签: 判断动词“斗”的来源 江苏方言 判断句
  • 简介:摘要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将数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越来越被人重视。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意识发现实际问题,并能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把数学教育转到提高公民素质教育轨道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数学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

  • 标签: 数学生活实践
  • 简介:利用历时与共时,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方法对常用词“油腻”的来龙去脉进行考察。“油腻”在唐代作为一个词开始使用,经金元两代发展,至明清时期完成词汇化。其由最初两个独立的单音节词词汇化为一个高度融合的双音复合词,是由距离的象似性、汉语双音化趋势、韵律的推动、隐喻引申等多种动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油腻”一词的网络化传播和高频使用,体现了语义转换的灵活性与自身意义的丰富性。

  • 标签: 油腻 词汇化 象似性 隐喻引申
  • 简介:毛衣女故事与牛郎织女故事一样,都是由最初的蚕蜕皮故事演变而来。早期蚕蜕皮故事之"蜕去旧皮"与"换上马皮成马头蚕"两个母题演变成了"失衣"与"逃离"两个基干母题,其他母题是围绕者两个母题而出现的。毛衣女故事主角的来源与"日"的语音演变有关。

  • 标签: 毛衣女 牛郎织女 蚕马神话 天鹅处女
  • 简介:通泰方言位于汉语方言官话和非官话交界处,方言过渡性特征明显。动词后附成分在该地区有两种,“叨”和“啊”,二者语音形式不同,来源也不同。“啊”来自于“附着”义的“著(着)”,表现出与吴语的渊源;“叨”来自于“到”,来源与周边方言不同,与南通成陆史有关。

  • 标签: 通泰方言 语法功能 来源
  • 简介:单项选择1.掌握史学常识、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和图表的方法、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2.把握基础知识,形成知识脉络。熟记教材单元、课文大小标题。理清朝代变更顺序、事件先后顺序。3.根据题目的时间和空间,确定答题范围。认真审读题干,在题干中找出关键词,确定答题的外延。理清问题,根据选项进行筛选,可以使用排除法、代入法等检验。4.注意题干与选项的关系,不要根据经验答题。

  • 标签: 信息点 简明扼要 阅读材料 限定词
  • 简介:"可不(是)"多出现对话语篇之中,表达说话人对对话人所陈述信息的赞同与肯定,在特定语境中可表达出说话人的嘲讽等情感语气。使用泛化后,该构式逐渐应用到叙述性语篇之中,起到肯定性的篇章衔接作用。话语标记"可不(是)"经历了主观化的发展路径:强调性否定进入反问句语境,强调性的副词"可"与"不(是)"各自独立,受到重新分析、语境渲染等机制的影响,强调性否定向肯定标记转化,标记"评价"的言语行为,最终"可不(是)"紧缩固化为一个副词。

  • 标签: “可不(是)” 应答 肯定 话语标记
  • 简介:“摄”在汉译佛经中具有不同于一般中土文献的“获得(佛土等)”“收取(众生)”义,是译经者受梵语的影响,把动词词根√grah的引申义移植给汉语词“摄”的结果。这种用法萌芽于东汉时期译经,在两晋、六朝时期得到发展,逐步固定为专门的佛经译语。因此,在汉译佛经中,表示“获得”“收取”义的“摄”及相关词语大量出现,而在一般中土文献中则极少见用,仅作为佛教语保留在与佛教有关的文献中。

  • 标签: 词义来源 词义移植 梵汉对勘
  • 简介:《肩水金关汉简》(壹-伍)近年已由上海中西书局出版完成.目前,与屯戍名籍相关的各类研究成果颇多,但对屯戍人员姓氏的关注相对较少.对《肩水金关汉简》中的戍卒姓氏与来源进行研究,发现汉代姓氏与地理之间有如下关系:姓氏分布和地理关系十分密切;人口流动对姓氏的影响还不太显著;人口自然流动不明显.

  • 标签: 肩水金关汉简 戍卒 田卒 汉代姓氏 地理关系
  • 简介:摘要故事总比单纯的知识更生动更容易理解,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能够发挥很好的辅助作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调节课堂气氛,使教学变得趣味化,同时,因为学生对于历史故事会比较感兴趣,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致。本文基于高中历史教学的基本特点,简要探讨历史故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思路。

  • 标签: 高中历史历史故事课堂教学
  • 简介:记录、传承历史信息,研究各种历史信息捕捉历史真相,利用对于历史信息的阐释服务于人类的现实需要等,都是人类历史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类对于自身历史的认识能力,既受到主客观历史条件的局限,也会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提高,从而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步接近历史真相,并且丰富和深化对于人类历史发展动力和深层结构的认识。认识最为复杂的客观世界即历史领域,是对人类自我认识能力的最大挑战,也是历史科学最富魅力之所在。已经消逝的历史不可能“时光倒流”,而是融入人类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进程中,人类只能在自身的历史潮流中把握历史,这是历史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却是“历史真相”的一部分。

  • 标签: 史料 历史研究 历史学家 历史唯物论 历史学
  • 简介:开宝五年十一月,宋太祖命儒臣李昉、卢多逊、扈蒙以及宗正赵孚等13人分别撰写岳镇海渎与历代帝王碑,共成文52篇,《大宋新修南海广利王庙之碑》即是其中之一。其时,在宋王朝疆域内,已纳入制度化祭祀并完成修葺事宜的岳镇海渎祠14处、历代帝王庙38处,碑文撰写对象便依此而定。所撰之文现存17篇,各篇在内容上具有叙述祭祀对象特质或功绩、彰显当朝皇帝德能与赞扬朝廷修庙德行等共性,体现了统一撰文的特色。同时,撰文行动也展示了宋太祖追求久远功业的意图。

  • 标签: 宋太祖 岳镇海渎 历代帝王 祠庙 碑刻
  • 简介:“采诗”文本联系着多种古史制度,并体现了历史书写在追忆与重建之间的特点。汉代“采诗”叙述与先秦文献中的相关记载具有渊源关系,“瞽献曲”“瞽为诗”“陈诗”“求诗”等说法实质相近,构成话语集群。汉代采诗说均被置于古史制度的描述框架中,作为已失去的理想治政模式出现,同时又存在来自现实政治环境的书写动机。先秦谏净制度叙述中的“采诗”在汉代的失语,与瞽蒙乐官在政治中的退位,中央集权与历史上可能存在过的上下皆谏的制度之间形成的深层对抗皆有关系。

  • 标签: 采诗 汉代 文本 《尚书大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湘方言中来源于持拿义动词的被动标记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跟给予义动词和致使义动词密切相关;二是多为双音节形式;三是跟处置标记同形。本文深入分析了这三个特点的形成原因,并详细梳理出被动标记的具体演化过程。

  • 标签: 湘方言 被动标记 处置标记 成因
  • 简介:丙酸为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在醋精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少量丙酸。文章主要针对醋精中丙酸来源及其对生产人员身体产生的危害性展开讨论。首先,简要阐述醋精中丙酸的来源,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查的形式讨论醋精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丙酸对生产人员产生的危害性。调查结果表明:醋精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少量丙酸并不会对生产人员的身体产生危害。最后,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两点发展建议。

  • 标签: 醋精 丙酸 生产人员 肺水肿 眼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