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对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毛诗正义》点校本的若干校勘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标签: 《毛诗正义》 校勘
  • 简介:阮刻《周礼注疏》通行的版本为1980年中华书局影印本,其祖本为南昌府本,本文以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本《周礼注疏》与殿本相对校,并参校南昌府学本,析出异文,加以考证,得出结论:殿本是一个校勘精审、刊刻精美,颇有学术价值的本子,对《十三经注疏》的整理与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周礼注疏》 中华本 殿本
  • 简介:《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八四年第三期载刘凯鸣先生《敦煌变文校勘辨补》五十条,其中大多确当可取,对研究变文,颇有裨益;但亦有部分条辨,论据不足,难以置信.不揣谫陋,愿阵就教.一、《佛报恩经讲经文》:“云腾渌沼,听龙子以呻吟;鹤过深于,觉神仙而引笑.”

  • 标签: 敦煌变文 兰州大学学报 报恩经 社科版 织妇 诗疏
  • 简介:孔颖达《礼记正义》对《礼记》、郑玄《礼记注》等文献进行大量校勘,其所采取的校勘方法有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四种。孔疏运用对校法注重广集众本,择善而从;运用本校法则方式灵活;运用他校法则旁征博引,有极强说服力;运用理校法,则结合其他方法进行。为了达到精校目的,孔疏熟练地运用了多种校勘方法,体现出严谨的治学态度。

  • 标签: 礼记正义 校勘 校勘方法 孔颖达
  • 简介:目前《明史》最好的版本当属中华书局点校本,它为人们学习和研究明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它也有不足,其校勘记即存在着错字脱字、校勘未尽、误书校记序号等失误,本文就此试作订正。

  • 标签: 《明史》 校勘记 失误
  • 简介:校勘,古人称为“校雠”。起源于汉代以前,“到汉代,便成为学术史上的一种专门事业。”历经各朝,直至清代,校书工作已作出了卓越的成就。“唐代以前的史籍旧注,如裴松之的《三国志注》,裴驷的《史记集解》,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郦道元的《水经注》,固然是古书渊薮;但如唐代学者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司马贞的《史记索隐》,颜师古的《汉书注》,李贤的《后汉书注》,所见到的古书,也和今本

  • 标签: 世说新语注 刘孝标 索隐 《水经注》 三国志注 汉书注
  • 简介:《五经文字》中的音切材料是我们考求中唐时期汉语语音的重要依据。该书虽为官制,但在千余年的流布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衍生出一些手民之误。现存集成本、荟要本与四库本等基本能够反映《五经文字》的全貌。校勘其中10处讹误音切,简要辨析此10处文字异体及同音、同韵替代现象,可以发现字形相近是上述异常音切的主要致因。

  • 标签: 《五经文字》 音切 校勘
  • 简介:《史记索隐》是'《史记》三家注'之一,是现存唐代以前《史记》注本成就最高者。它通过不同版本之间、不同章节之间以及不同文献之间的对比,对《史记》中的衍文、讹文、脱文、倒文等都有精当的校勘,对保证《史记》内容的纯粹性、正确性有重要作用。它也保存了大量唐代以前的《史记》版本异文,对了解唐代以前的《史记》版本面貌和流变有独特的意义。

  • 标签: 《史记索隐》 校勘 《史记》 版本
  • 简介:<正>四、校书的依据过去学者们进行校书工作,大半是采用许多较早、较好的本子来供校勘。特别是从有刻本以后,大家便根据宋元旧椠为底本,像清代校勘家们,便在这里面做了不少工夫,取得了不小成绩。但在今天,便不应停留在这一境地;所根据的底本,也不应局限于宋无旧椠了。就实物言,有龟甲和金石刻辞;就书卷言,有汉初帛书,六朝唐人写卷;都可以拿来校订古书。所以取材的范围,自然较过去广阔多了。举例来讲:当清末学者孙诒让最先研究龟甲文字时,经常发现“易日”二字。“易”字作(?),作(?),作(?),作(?),孙氏认为“易日、犹言更日”,是改期的意思。“旧释为肜日,则于文龃龉难通”。根据这一考证,便可推知《尚书》里的“高宗肜日”,当为

  • 标签: 校勘 校书 清代学者 古书 考证 石刻
  • 简介:对《银雀山汉墓竹简》中《孙子兵法》《孙膑兵法》《论政论兵之类》部分中《奇正》《十阵》等篇的"有得将卒而不得君者""乘敌之顿""勿信也""阵之则辨辨""缭子而知动静之理""斗之以二柄""疏阵者,所以突也"共计七处文字进行了校勘,分别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

  • 标签: 《银雀山汉墓竹简》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奇正 十阵 校勘
  • 简介:本文对明清白话小说中“邇”“龁”“俚拉”“苏甦”“雀剥”等字词进行辨释,并指出相关小说点校本的校勘错误.

  • 标签: 白话小说 校勘 俗字
  • 简介:笔者悉心研读中华书局本《元史·祭祀志》后,发现校勘记中有3处校改不当,有两处较明显的错误,此外,原文存在疑误8条,点校本标点有5处欠妥当。

  • 标签: 《元史·祭祀志》 校勘记 研究
  • 简介:提《龙华志》民国曹永安钞本是研究上海龙华寺史和上海佛教史的重要材料,《上海乡镇旧志丛书》之十五《上海寺庙旧志八种》中的整理本为读者提供了不少方便,但在校勘、标点、整理体例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今各为校正。

  • 标签: 《龙华志》 曹永安钞本 整理 校正
  • 简介:《后汉书·何进传》“进弟河(中华书局校勘记误为何)南尹苗”旬,中华书局校勘记云:“殿本《考证》谓苗,朱氏子,《五行志》作‘皇后异父兄’。按李慈铭谓何后本屠家,其父早死,舞阳君改适朱氏,生苗,及何氏贵,苗亦冒姓何氏,幸《续志》偶存其本姓耳。苗与进固非一姓,故进之部将疑其同谋杀进,遂报杀苗也。”又《五行志二》“皇后兄何进、异父兄朱苗皆为将军”句,校勘记:“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案《灵帝纪》及《何后纪》皆称何苗,苗本姓朱,惟见于此。此称异父兄而前卷称同母弟,亦小异。”校勘记及所引材料辨析不甚明了,试以正之。

  • 标签: 《后汉书》 校勘 《英雄记》 钱大昕
  • 简介:栾星校注本《歧路灯》是现今学界所据权威校本。但是,栾校本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校勘疏漏。近年来,已先后有学者撰文订正。在全面校勘《歧路灯》国图本、上图本两种学界已知的存世抄本,以及吕寸田评本、马廉旧藏本两种重要抄本的基础上,从前后文意不符、字词讹误、衍生字句、断句失当、语序调整五个角度,对栾校本中33处校勘疏漏进行了订正。

  • 标签: 《歧路灯》 李海观 栾星 校勘 点校本
  • 简介:《中央政府赈济台湾文献·清代卷》是反映清代台湾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及中央政府赈济台湾等情况的重要文献,对研究清代两岸关系价值重大。但其中存有不少文字讹、脱、衍、倒及标点不当问题,可从文献对勘和语言研究的角度对其中一些问题进行订正。

  • 标签: 奏折 俗字 标点 校勘
  • 简介:研究卧箜篌的最初文献是《史记》记载的箜篌瑟,至今为止古今文人、学者都认为箜篌瑟是箜篌与瑟两种乐器,事实上,箜篌瑟并非两种乐器,而是卧箜篌的最初名称,因卧箜篌源于瑟,故有此名。《史记》记载的箜篌瑟与卧箜篌的形制大不相同,从箜篌瑟到卧箜篌,形制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一变化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弦柱从危柱变为通品,二是弦数从二十五弦变成四弦。

  • 标签: 《史记》 箜篌瑟 卧箜篌 危柱 品柱
  • 简介:<正>徐霞客一生两度游贵州,写下了《黔游日记》(二卷)和《盘江考》一文。崇祯十一年(1638年)三月二十七日,徐霞客从广西(时称“粤西”)南丹之岜歹村出发,进入贵州境内,行经今天的独山、都匀、麻江、福泉、贵定、龙里、贵阳、长顺、平坝、安顺、镇宁、关岭、晴隆、普安、盘县、兴义等16个县市部分地区,五月初九日离开盘县的亦字孔驿而赴滇,八月间再度去黔西兴义的黄草坝等处,考察盘州源流。前后两次,历时51天,行程1500余里,留下了四万余字的《黔游日记》。游黔期间,徐霞客坚持写日记,把所见所闻及研究所得书之于纸,其内容广泛,不仅描写了胜迹、山脉、水道、地形、地貌、溶洞、瀑布以及植被、物产等,而且还录写了社会风情、土司械斗、人民疾苦、交通贸易等方面的情况。他写的四万余字的《黔游日记》不仅是研究岩溶地貌的珍贵资料,也是研究明末贵州社会、政治、经济的第一手材料,某些段落也是游记散文的上乘之作。

  • 标签: 《徐霞客游记》 《游记》 《滇游日记》 二十七 乾隆 季会
  • 简介:现藏于日本东京书道博物馆内的《法句譬喻经》残卷为西晋法炬及法立所译出,不仅在语汇和语法方面对研究中古汉语有较高的语料价值,对于中古的字词使用也有重大研究意义。文章选取常用词替换、同素逆序、脱文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中古汉语字词在用法、意义演变等方面的价值。

  • 标签: 《法句譬喻经》 常用词替换 同素逆序 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