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方言是语言的地域变体,在文学作品和实用文体中屡见不鲜。目前对方言英译的研究多局限于探讨个别词汇或翻译技巧,缺乏系统性。文章以绍兴方言为例,提出方言具有地域性、口语化和文化性三个特征,因此,方言英译时应贯彻三条原则:斟酌语义、多方求证;以俗译俗、风格再现;异化为主、保留意象。只有加强方言英译研究,指导翻译实践,才能实现地方文化对外传播。

  • 标签: 方言 英译 原则 绍兴
  • 简介:沁县方言属于晋语上党片,太原方言属于晋语并州片,两种方言在语音上有很多异同.晋语的亲属词非常丰富而且自成系统,从亲属词角度分析方言语音的异同可以更好地认识晋语.沁县方言与太原方言亲属词语音异同的分析,首先概述了两种方言以及亲属词,继而从亲属关系的四个方面描写对比两种方言的语音,进而分析说明两种方言亲属词在语音上的异同,指出两种方言在语音上的区别及其各自的特点.

  • 标签: 沁县方言 太原方言 亲属词 语音 异同
  • 简介:忻州方言的人称代词不仅数量多,而且很有特色,在晋语中罕有其匹。文章在长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翔实的语料从三个方面讨论了忻州方言的人称代词:以列表的形式展示了忻州方言所有的人称代词;分析了人称代词的语音特征和单复数构成方式;深刻论证了人称代词的特点和用法。

  • 标签: 方言 人称代词 构成方式 特点和用法
  • 简介:与普通话儿化音变不同,偃师方言的儿化音变有增音现象。根据偃师方言儿化音变的实际将其归纳为复辅音型、类双音节型、普通型3种类型,复辅音型与类双音节型儿化韵的产生不仅涉及韵母的韵腹与韵尾,而且受到韵母的四呼和声母的影响。偃师方言中儿化增音现象的产生是词缀“儿”的语音特征左扩展的结果。

  • 标签: 偃师方言 儿化音变 增音现象 韵母
  • 简介:梅县方言"有(无)"句的特殊用法,主要体现为可以出现在谓词前,也可出现在谓词后。本文主要对这两种用法的"有无"句进行分析,阐明它们的句法特征和语义特征,并通过共时的比较,说明梅县方言"有(无)"句的特点。

  • 标签: 梅县方言 “有(无)”句 “有+VP”句式
  • 简介:本文就汉语方言语法的研究谈了5个方面的问题:一、研究的意义;二、研究的范围;三、研究的对象;四、研究的要求;五、研究的思路.方言语法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化汉语方言、汉语语法的研究,还可以深化对汉语特点的认识.从范围上讲,可以对一种方言的语法进行全面系统的描写,借以了解一种方言的语法的全貌;但从问题研究和文章写作的角度来说,最好选择方言中特殊的能够反映方言的特点和个性的语法现象进行深入的考察.方言语法研究的对象是方言语法事实,而事实表现在语料当中,研究方言语法,也就是研究方言语料.语料决定研究的结果,因此,要求语料的收集要全面,语料的甄别要严格,语料的采用要谨慎.“摆事实,讲道理”是方言语法研究的基本要求.“摆事实”就是说明语法事实,要努力做到“三个力求”:力求全面,力求清楚,力求客观;“讲道理”就是对事实做出解释,揭示语法规律.方言语法研究的总体思路是“多边比较,多角考察”.“多边比较”包括“方-普”比较、“A方言-B方言”比较、“汉方言-民族语”比较、“方-古”比较.通过“多边比较”,可以显示方言的特点和个性.“多角考察”是指“表-里-值”的“小三角”考察.通过“多角考察”,可以求得问题研究的深入.严格意义上的汉语语法的科学体系的建立,应该基于“整体汉语”,需要方言语法研究的参与和支持.

  • 标签: 方言语法 整体汉语 汉语语法 多边比较
  • 简介:100年前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西方人有机会发现东方。20世纪后期以来,先后有十几位东方作家获奖,体现了西方人对东方的主动发现和对东方文化的不断接受。东方诺贝尔文学现象具有文化方面的象征意义,获奖的东方作家大多具有民族自信与文化自觉,在创作和演讲中突出自己的民族身份和东方文化元素。同时,东方诺贝尔文学现象是东方文化百年发展历程的缩影,也是东方文化复兴的标志之一。

  • 标签: 泰戈尔 莫言 诺贝尔文学奖 东方文化
  • 简介:摘妻:定西方言是中原官话秦陇片的一个地点方言.定西方言的声韵调特点,跟甘肃东部以及关中、宁夏南部差不多,而从其单字调来看,平声不分阴阳,但从连读变调来看却是分阴阳的.内官营方言跟城关镇方言的最大区别在于对普通话翘舌音声母拼合口呼字的读法不同.

  • 标签: 定西方言 语音特点
  • 简介:亲爱的同学们,你到过美丽的三亚吗?位于海南岛最南端的三亚,是我国最南部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三三亚市别称“鹿城”,它拥有全海南岛最美丽的海滨风光,因此又被称为“东方的夏威夷”。

  • 标签: 三亚市 夏威夷 东方 滨海旅游城市 海南岛
  • 简介:青海方言中的“可”具有较为特殊的语法特点,可表示“又”、“再”、“却”等意义,同时还可以出现在句尾,做加强语气的成分。和其他方言以及普通话相比,青海方言中的“可”有其特殊性。本文描述了青海方言中“可”的用法,通过和近代汉语、普通话以及其他方言的比较,说明“可”在青海方言中的用法有进一步探讨的价值。

  • 标签: 青海方言 “可” 语法特点
  • 简介:荆门方言隶属北方方言,属于官话方言区,与普通话词汇的共同点较多,但由于荆门处南北方言过渡地带,方言词汇自成系统,有自己的特点,与普通话词汇有一定的差异。文章从词形(音节数量、构词语素)、词音(文白异读、合音、颤音)、词义(形同义异、义同形异)三个方面对荆门方言词与普通话词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期对荆门方言有进一步认知。

  • 标签: 荆门方言 普通话 词汇 比较
  • 简介:长期以来入声一直以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存在于大同方言之中.“圪”词缀和“忽”词缀是大同方言中的一种能产性强、使用频率高的入声词缀.本文描述了“圪”词缀和“忽”词缀的早期形式和构词方式,以展示大同方言词汇的部分特色.

  • 标签: 入声 “圪”词缀 “忽”词缀
  • 简介: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共同语,它的推广十分重要。在北方方言区西南次方言区贵州方言片,其语言的特性决定了普通话教学的难点,要认识“区别”、把握规律、突出问题、针对性训练,才能教好和学好普通话。

  • 标签: 西南次方言区 贵州方言片 普通话
  • 简介:睡虎地秦简1975年出土于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11号墓,其内容主要是秦律和秦、楚日书,抄写时间不晚于秦代。《睡简》中还存有不少方言词汇。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依据《方言》《说文解字》等古代训诂材料对其进行梳理,共归纳出方言词汇19个,其中动词4个,名词8个,形容词(含副词)7个。

  • 标签: 睡虎地秦简 方言词 拾补
  • 简介:呼伦贝尔方言中的四字格作为方言区日常交际中的重要部分,是研究呼伦贝尔方言和民俗的重要资料,呼伦贝尔方言四字格不仅具有其他方言俗语的共性——结构的严谨性与表意的整体性,同时也有着自身鲜明的个性特征。本文以呼伦贝尔方言四字格作为研究对象,从结构形式、语义特点的角度对呼伦贝尔方言四字格作简要分析,另外对于四字格中所蕴涵的地域文化特征以及当地人的心理状态也做了初步的探索。

  • 标签: 呼伦贝尔方言 四字格 结构形式 语义特点
  • 简介:砀山方言"zua"具有独特的语法功能,从句法结构上可例释为单独成句、人称代词+"zua"、能愿动词+"zua"等十二种句子格式。总体说来,"zua"字在句法结构中主要作谓语,其后不能跟宾语,"zua"字不具有构词能力,只能独立成词自由运用,"zua"字具有浓厚的色彩意义;而且"zua"与"咋","zua"与"做啥"(干嘛)有着明显的区别,不能混淆使用。

  • 标签: 砀山方言 “zua” 语法功能
  • 简介:江淮官话洪巢片无为方言反复问句的形式是"格+VP?",属于无倾向的中立问。"格"是疑问副词,显示疑问焦点。对田野调查的口语材料进行描写与分析。讨论了"格"与情态动词、否定词的相对位置,并联系了洪巢片其他方言点进行比较;状语在"格+VP?"句中的位置分布。

  • 标签: 格+VP? 否定副词 状语位置 语气副词
  • 简介:陕西商州的丧葬方言词语真实地记录了农村丧葬习俗的全过程,再现了古朴醇厚的地域文化踪迹。商州农村丧葬礼俗极具地方特色,丧葬习俗中出现的方言俗语数量繁多、内涵丰富。联系商州自然地理状况、历史人文背景,选取有代表意义的方言俗语进行研究,分析此类词语反映的思想内涵,进而揭示商州的地域文化和民众的文化心理。

  • 标签: 商州 丧葬礼俗 方言词 文化
  • 简介:现代东北方言研究中,学界对吉林方言词汇关注不够,仅有的成果多停留在描写层面上,其词汇的独特价值并没有得到较好的挖掘。因此,在既往基础上,对通行于吉林区域的特色方言词语进行例举、集释依然是很有必要的工作。文章共收列吉林方言特色词语33个,对其粗略释义、归纳成词特点,并进行理论性解释,以期对普通话的更全面推广、吉林方言词汇的进一步研究做点有益的努力。

  • 标签: 东北方言研究 吉林方言词汇 特征词 词汇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