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6 个结果
  • 作者: 周昌明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5-15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5期
  • 机构:〔摘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诸多弊端。究其原因主要有:初中语文教师教学思想普遍陈旧,创新意识淡薄;应试教育阴魂不散,教师的教学围绕考试的指挥棒转;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考核和评价与教学目标背道而驰骋,导致教师急功近利,忽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提高。确立以新课标为评价依据的教育理念、以新课程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为教学参照物及以课标倡导的教学策略为参照研究阅读教学行动策略,创新思路,探索阅读教学新方法,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走出困境的有效策略。
  • 作者: 郝恒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5-15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5期
  • 机构:〔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趣味性的语文课堂教学一直成为高中语文课堂追求的最终目标,同时也是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高中语文课堂实施趣味性教学不仅是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鉴于此,笔者从实施课堂趣味性教学的重要性出发,进而分析讨论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几点自己的建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出色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探索所要达到目标的途径,获得知识智慧,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 标签: 〔〕小学语文有效提问
  • 作者: 刘志敏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2-12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2期
  • 机构: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指师生感情融洽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心理学家认为:积极的情绪(即愉快)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思维敏捷,从而更容易接受知识,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焕发出语文课堂的活力,进而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优化教学效果。因此,新课标强调学生要在愉快中学习。新课标要求教师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为了使学生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愿学、乐学,结合课改实践中现作以下四方面的探究: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高有宏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3-13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3期
  • 机构:〔摘要〕在我国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也开始从重理论而转变成重实践,对于语文科目的创新教学也逐步的提到日程上来。课堂导入就是课程中不可缺少的关键部分,良好的导入不仅能创造更好的课堂环境,更能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但是就目前对课堂的导入情况来看,教师对课堂的导入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文章就对新课改环境下高中语文课导入艺术进行研究和探讨,希望能为教育相关人员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 作者: 郭爱莲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2-12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2期
  • 机构:〔摘要〕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结合小学高段语文的课堂教学,分析了课堂提问的基本现状,就课堂有效提问策略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供小学语文教师参考。
  • 作者: 刘远秀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3-13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3期
  • 机构:〔摘要〕让微课走进初中语文课堂,有利于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文章先分析了微课的概念及特点,之后探讨了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以期促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 作者: 王美灵谭进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2-12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2期
  • 机构:〔摘要〕学生口语表达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口语表达能够训练检验学生的知识和材料积累,又能考察学生表达中对材料的选择把握和运用,这对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提升大有裨益。教师在教学课堂中要多角度切入,提供给学生多重口语训练的机会,从各方面全面提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 作者: 孟迎俊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3-13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3期
  • 机构: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预设表现在课前,指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假设、安排,是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成表现在课堂上,指的是师生教学活动离开或超越了原有的思路和教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彭兰芳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3-13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3期
  • 机构:〔摘要〕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语言作为学生启蒙教育的小学语文教育,是儿童由语言模仿迈入规范化学习的关键阶段。如何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言的应用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也是创设小学语文趣味性课堂的根本目的。本文则主要对我们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小学语文课堂趣味性的创设途径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 作者: 王阁杰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6-16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6期
  • 机构:随着语文新课标和苏教版新教材的启用,给语文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和勃勃生机。这是教师之幸,学生之福。《语文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持续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启学生的智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新课堂。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关键是让整个课堂“活”起来,就要首先让学生动起来,当好整堂课的主演,教师当好导演,才能把小学语文课上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齐自文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3-13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3期
  • 机构:〔摘要〕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全新要求,要求语文教学提升学生全面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外阅读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在长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语文兴趣不高,课外阅读积极性不足,高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呈现了下降的趋势。现阶段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活动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及时采取措施将其解决。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高中语文课外阅读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了适应高中新课改的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对策,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的提升学生阅读质量有一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