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德育教师的道德人格,但道德人格非常抽象,难以言说,因而需要对德育教师道德人格的外形进行一种理论建构,从而为道德人格的形塑提供抓手。基于对现代德育的理解,德育教师道德人格在此建构为"智慧之师"、"信仰之师"和"仁爱之师"。其中,"智慧之师"是基于德育目标和内容的建构,"信仰之师"是基于德育价值属性的建构;"仁爱之师"是基于德育活动中师生关系的建构。

  • 标签: 德育教师 道德人格外形 “智慧之师” “信仰之师” “仁爱之师”
  • 简介:现代大学治理日趋重视“人”的主体地位,强调治理者具备高尚人格发展水平,注重治理方式符合人格发展规律,关注治理所涉及主体的人格都能得到健康发展。本文根据“人格之治”的内涵和外延,以“人格之治”的古今中外存在状态、发展脉络作为切入点。探讨了“人格之治”和“人治”的联系和区别,分析了“人格之治”对于大学办学和人才培养的特殊作用。这就是:“人格之治”能促使政府的教育行政从“过度”向“有限”转变,要求校长实现从“官本位”到“教育本位”的角色转换。明确教师的行政追求与学术追求的界限,敦促学生主动参与治理并以此促进其人格健康发展。依据这一特殊性。现代大学可以从“人格之治”的原理出发,改进治理方式,明确治理目的,优化治理途径,建设启迪人性的大学共同体。

  • 标签: 人格之治 人治 特殊性 大学治理 教育本位 大学共同体
  • 简介:胡坤、徐军伟在《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年第1期撰文指出,独立学院“县域办学”是浙江省在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和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出现的办学现象,是改革开放后继中心城市办大学、高教园区建设之后浙江省第三次高等教育布局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浙江省 办学 学院 县域 路径 大学学报
  • 简介: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许多领土被西方殖民者强行割让、侵占.中国渐渐丧失了国家的许多独立权.《民报》学人在了解国际法后,主张运用国际法,和平地收回国家独立权,从而实现国家自由.这是他们的一厢情愿,因为国际法背后是国家综合实力的较量.

  • 标签: 革命党 《民报》 国家独立权 国家自由 国际法
  • 简介:独立学院自诞生之日起,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做出了突出贡献,但由于先天不足,管理严重滞后,产权不清,利益博弈,办学特色缺乏,发展困难重重。在结合珠三角地区某独立学院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其中,求同存异,教育公益与自负盈亏相结合,学生的认同度与家长的满意度相结合,政策的稳定度与投资方忠诚度相结合,满足不同群体利益诉求,协调好教育公益性、利益均衡性和价值公平性三者之间的关系。

  • 标签: 独立学院 公益性 均衡性 公平性
  • 简介:独立学院跟普通本科院校相比在生源上具有差异性,其更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英语专业近几年随着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多的院校选择了开设商务英语专业或方向,作为交叉学科,其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都还在不断探索和改进。目前国内的独立学院英语类专业商务方向课程的设置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根据市场需求来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期达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

  • 标签: 独立学院 英语专业 国际贸易 课程体系
  • 简介:由于社会快速转型变迁,一些大学生受不良社会意识的影响,出现了理想信念空虚、急功近利、个人主义突出、诚信缺失等人格素养问题。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格素养,客家地区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的客家文化教育,挖掘客家文化德育资源;要积极探索,创新教育手段,通过营造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组织学生深入客家地区调研、诵读客家经典、整理客家史料、体验客家风土人情等方法,实现客家文化在大学生人格素养培育中的德育价值。

  • 标签: 客家文化 德育价值 大学生 人格素养
  • 简介:以Z学院为案例,对独立学院中青年教师的思想状况进行调查,可知这一群体对教师职业认同度较高,职业责任感较强,对师德、学术道德有较清醒的认识,对中国的发展有较清醒的思想理论认识,业务发展进取意识较强;同时也存在部分中青年教师经济压力大,科研和职称晋升压力大,有一定的宗教信仰情节,党派倾向呈多元化趋势,在实习业务方面学习意愿不强等问题。针对现状,应充分调动中青年骨干教师思想积极性,解决实际问题,搭建成长平台,加强网络政治思想工作,关注心理健康来促进其发展。

  • 标签: 独立学院 中青年教师 思想
  • 简介:由于在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中重视传统的文化知识教育,较少人格教育,导致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诸多的人格不足,尤其是不能正确地面对人生挫折。因此,作者以地方高校的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为依托,在教学中结合文学史上的作家作品情感体验,对大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渗透。论文选取李煜后期词作的情感为例,阐释在古典诗词情感赏析中渗透大学生直面人生挫折的人格教育。

  • 标签: 古代文学 李煜 亡国之痛 挫折 人格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