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一、前言从中古史的研究来看,区域史的研究工作已经全方位展开,并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区域研究成果的取得,表明了区域史研究在学术上的可行性。胡志佳《两晋时期西南地区与中央之关系》探讨了在两晋时期西南地区的形势、动乱、地方行政,认为豪族、宗教、少数民族等势力的高涨,致使各项措施成效并不显著,叛乱迭起,加以入蜀之道的限制,说明西南地区的问题始终困扰晋室,无法全盘掌握、利用西南丰富资源再为后援的主要因素。

  • 标签: 蜀汉 三国 诸葛亮 刘备
  • 简介:<正>郑成功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他率领爱国军队,于一六六二年二月最终收复了我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结束了荷兰殖民者长达三十八年的统治,并在台湾设置府县,建立行政机构,屯田垦荒,一方面促进了台湾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作为根据地继续坚持抗清斗争。郑成功病死以后,其子郑经继位,接任“明招讨大将军延平郡王”。

  • 标签: 华侨 郑成功收复台湾 郑氏政权 地方政权 南洋 暹罗
  • 简介:'公共行政能否拥有权利'历来是公共领域研究的热门话题.传统观点认为公共领域要摈弃个人权利,即公共行政拒绝权利.然而,在笔者看来,公共行政中的个人权利不但不能拒绝,还应更加积极地予以维护,公共行政需要权利.在政府奉行'以人为本'治国理念的今天,只有进行体制创新,保障广大行政人员的合理权利,行政改革才会有新突破,公共领域的发展才会有新局面.

  • 标签: 公共行政 权利 权力
  • 简介:公元907年唐王朝灭亡,中国迎来了历史上的第三次民族大融合。在这一时期,中华大地上呈现出辽宋夏金等多民族政权割据的局面,这些地方政权虽由不同民族建立,却皆以正统自居,承认自己是历史上某个朝代或某个政权的延朔,并多以统一天下为己任。文章主要以辽宋夏金割据一方的历史事实为依据,对古代“中国”的含义和“夷夏”观念的演进进行分析,认为辽宋夏金政权皆属于历史时期的中国之范畴。

  • 标签: 古代“中国” “夷夏”观念 辽宋夏金政权 现代“中国”
  • 简介:日本武士在平安时代多源头产生后,在镰仓时期形成了武士政权,德川时期确立了武士道。武士道乃武士之道,是日本社会产生的独具日本文化特色的行为文化形态,它至今仍深深影响着日本人的行为及思维方式。"死的觉悟"和"迎战必胜"的思想是武士道的两大观念支柱。

  • 标签: 日本武士 武士政权 武士道
  • 简介:一、大学内部治理中行政权力的价值(一)不同视角下的行政权力。从政治学视角看,权力的核心是控制,背后的涵义是力量(暴力)、能力等。从经济学视角看,其核心是利益,背后的涵义是资源、禀赋等。从社会学视角来看,其核心是影响,所蕴含的不仅仅是资源把控,还有权威、魅力等。(二)大学行政权力的价值。第一,构建组织秩序;第二,提高管理绩效;第三,整合关系网络;第四,履行社会责任。

  • 标签: 行政权力 大学组织 内部治理 学术权力 设计 制度
  • 简介:抗战爆发后,新四军开赴华中敌后战场,由于国民党借“合法”、“统一”等名义压制人民抗战力量的发展.以及王明右倾机会主义的不良影响,广大干部群众对“合法性”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敢放手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刘少奇到达华中后,全面论述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合法性问题,指出了建立和巩固合法政权的具体步骤.使华中抗日民主政权普遍建立起来,虽然刘少奇忽略了一定条件下合法形式的必要,但他的思想对华中抗日根据地的贡献是巨大的。在我党统一战线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 标签: 刘少奇 根据地 民主政权 合法性
  • 简介:高校行政权力是指高校因法律、法规授权,依法以自己名义行使对公共事务管理职权的权力。当前高校行政权力与法人权利混淆于"办学自主权",存在权力属性不清晰、程序规范不到位与救济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可以从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司法解释等多层次多部门完善立法,在权力来源、程序设定、外部监督等多方面加强对高校行政权力的法律控制。

  • 标签: 教育法 高校行政权力 法律控制
  • 简介: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是共存于高校的两种基本权力形式,由于两者本质特征上各具差异,存在态势上既重叠交叉又冲突分离,必然导致复杂化、多样化的大学权力运行模式.分析我国高校权力结构现状,开拓性、创造性地探索符合时代性、地域性特征的中国高校权力运行机制,是营造两种权力均衡发展、协调制衡的有效途径.

  • 标签: 学术权力 行政权力 高校权力结构 协凋制衡
  • 简介:为了适应抗日战争需要,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这个政权是当时全国政权组织的楷模,对以后的政权建设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文章通过对当时“三三制”政权特点、性质、政权组成原则以及党和政权的领导关系等问题的论述,揭示了党如何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如何体现民主集中制和这种民主政权对于党团结和领导各阶级、各阶层的抗日力量,发展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抗战胜利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党实行这种民主执政方式所留下来宝贵的历史经验。

  • 标签: 抗日根据地 民主执政 三三制
  • 简介: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国共政权更迭的原因一直是史学界颇为关心的问题。美国的费正清先生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知名学者,他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分析了导致1949年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倒台、中共建立起新政权的内在因素。本文以此书作为切入点和立论基础,对国共政权更迭的原因进行一个全景式分析,从农民群体、知识分子和国民党自身建设三个角度来解读国共政权更迭的内在原因。

  • 标签: 农民群体 知识分子 独裁 贪腐
  • 简介:影响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成效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关系问题。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是高等院校内部两种相互区别、制约、影响的力量.只有坚持协调并举的原则,重视两种权力的协同效应,以及强化学术权力的杠杆作用,才是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其实用性及科学性的必要保证。

  • 标签: 校院两级管理体制 行政权力 学术权力
  • 简介:尚小明先生近文对袁伟时先生"思想高度不理解政治就是妥协,不理解政治上有些东西要尊重现实,做出很多错误的举动,使稳定的局面一再被破坏"的观点作出了批评,此文则指出民初的政治斗争是"妥协"与"不妥协"交互出现的动态过程。民初的各种政治势力在"大妥协"中实现了利益均衡,并正式开始了国会政治的演练和制定宪法。但这一"大妥协"也为国民党所主导的国会立法权力和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派掌控的政府行政权力的的对立埋下了伏笔。《临时约法》的缺陷、政治理念的巨大差别以及互不信任和妥协的信念使得两个派别陷入了"全输全赢"的政治斗争当中。这一斗争以北洋派—行政权力的"全赢"和国民党—立法权力的"全输"为结局而收场,民初的这一次宪政建设尝试最终失败。这一失败使得政治精英和知识精英抛弃了宪政的道路并走向激进化,继而转向了新的建制道路。

  • 标签: 民国政治 宪政 辛亥革命 国会政治
  • 简介:今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是海陆丰苏维埃政权成立六十周年纪念日。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委员会和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于十一月十五日至十七日在陆丰县举行学术讨论会。出席讨论会的有来自北京、南京、武汉、广州等省内外中共党史专家、学者四十四名,还有中央、省委、惠阳地区、汕头市和惠阳地区各县党史部门的

  • 标签: 学术讨论会 海陆丰 陆丰县 苏维埃政权 中共党史 党史部门
  • 简介:黄宗智在《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一书中提到了国家与农业过密化生产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国家政权是得利于过密化的。本文试图就此分析国家与农业过密化生产的关系,研究国家在何种情况下能够从过密化生产中获得利益,及国家对农业生产的政策变化趋势。

  • 标签: 国家政权 边际报酬递减 过密化 工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