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民族精神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认同教育,引导学生自觉传承中国精神、形成稳固的国家认同是高校民族精神教育的价值旨归。民族精神与国家认同的本质共通,使国家认同成为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维度与理论根基,任何民族精神都带有该民族所依附国家的国民特色与国家特征,具有极强的国家蕴意。将国家认同作为民族精神教育的理论视域,民族精神教育的核心主题从本质上是对国家认同构成要素的集中强调。反思全球化时代跨国家认同与次国家认同对国家认同的双向夹击,能够有效地回应民族精神教育所面临的时代背景和现实发展。

  • 标签: 民族 国家 民族精神 国家认同 民族精神教育
  • 简介: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了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面向社会需求,一切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为根据,注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民族精神,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作为教师,按照国家人才培养要求,正确理解国家教育政策,加强教学过程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最终提高学生学习满意度,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大学学习过程,这应成为课堂改革建设的一项内容。

  • 标签: 学生学习动机 学习满意度
  • 简介:钱钟书在其著作中往往会全面阐释文本之间广泛存在的互文现象与互文关系,证明其文学批评与西方的文学互文性理论存在对话的可能性。钱钟书的文学批评具有典型的互文性特征,在文学源流问题上,钱钟书文学批评的互文性在于强调衍生关系的广泛与必然;而从意义生成的方式上来说,其又强调改造转换的作用与价值;在文本构成形态上,则强调话语成分的交织与共存;再就是在阅读阐释策略上,突出强调话语现象的参照与映发。而钱钟书文学批评中是如何体现和看待互文关系的生成及其显现形式的,也是其文学批评互文性特征在文学源流上的体现。

  • 标签: 钱钟书 文学批评 互文性特征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