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学生体质水平25年来的持续下降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社会各界广泛重视,党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指示,体育工作者有必要对问题的根源、改进策略、学校体育教育的职责和校外体育锻炼等问题进行探讨和梳理,以求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方向,落实措施,切实改变学生体质下降问题。

  • 标签: 体质水平 下降 体育课 课外锻炼
  • 简介:学生体质下降已成为当今重要的社会问题,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当把握体育教育的核心,有效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整个体育教育的改革也应当立足中国教育的实际,作好严谨、科学、现实的研究假设;教育决策部门应当充分考量不同学段的知识总量,为素质教育提供发展空间;增加基础体育教育的师资资源的投入,改变大班上课制度,为学生体质增强与健康的促进奠定现实教育基础。

  • 标签: 学生体质 教育批评 学校体育
  • 简介:目前,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一些学校也没有一定的制度措施,甚至一些领导认为学生锻炼只是体育教师的责任,与学校无关。其实不然,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要靠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文章对培养学生爱好运动,自觉锻炼的习惯给出了建议,认为与学校的制度、学校的场地器材、学生掌握运动技术的多少以及校园体育文化等有很大的关系。

  • 标签: 制度 组织 兴趣 自觉 锻炼
  • 简介:通过文献回顾、咨询专家,对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筛选,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的权重系数,最终建立了一套由三级指标构成的评估体系和四位一体的评价流程。其中,自我设计、自我监控是体育自主学习评价的主要因子,贡献率达78.13%;自我评价是体育自主学习评价的重要因子,贡献率达12.57%。

  • 标签: 大学生 体育自主学习 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 简介:目的:探讨大学生人群血压水平与体质量指数(BMI)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广州市6所高校大二学生共6225例的个人资料,对其体重、身高、体质量(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对超重肥胖学生采用运动干预措施.结果:肥胖组SBP与DBP分别为(134.2±15.32)mmHg(88.54±9.21)mmHg,超重组SBP与DBP分别为(121.6±12.54)mmHg、(81.63±8.45)mmHg,体质量正常组SBP与DBP分别为(114.6±11.28)mmHg、(72.31±8.11)mmHg,低体质量组SBP与DBP分别为(102.3±10.35)mmHg、(67.21±8.22)mmHg,两两比较具有统计意义差异(P<0.05).对体重肥胖组学生进行有氧运动干预后发现,肥胖组学生BMI、SBP、DBP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分析可知,BMI与SBP、DBP呈正相关,与性别、年龄、入学时间无相关性.结论:大学生血压随着BMI的升高而升高,体检过程中可将BMI偏高作为预测肥胖大学生高血压的指标之一;通过对肥胖学生进行有氧运动干预可有效控制学生的血压水平.

  • 标签: 体质指数 大学生 血压 相关性
  • 简介:发挥北方地域冰雪运动资源与文化优势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是当代北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及途径。运用文献资料、调查研究等方法,对冰雪体育教育进行回顾和反思。认为北方高等院校虽然已经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冰雪体育教学体系,但当前教学中依然不能满足学生素质教育发展的需求。主要体现为技能化模式弱化了冰雪运动育人功能,冰雪体育文化内涵湮没在体育工具性之中,冰雪体育的供应与大学生需求矛盾的发展错位。基于此,提出教竞结合、回归文化、以人为本的冰雪教育新理念,为冰雪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冰雪竞技文化 冰雪体育教育 大学生素质教育
  • 简介:利用BFS心境量表,对临汾市参加高考体育测试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了体育测试学生在赛前的心境状态及其与五个基础调查相关的关系。结果显示:体育测试学生赛前心境的总体得分普遍较高,分值集中在80—110之间;不同性别的学生赛前心境状态存在显著性差异,应考动机不同的学生赛前心境状态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家庭教育影响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性,在籍贯与应往届方面差异不显著。

  • 标签: 高考体育 学生 心境状态 基础调查
  • 简介: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结论:中医传统功法长期训练对大学生的心率、呼吸都有重要影响,能够提高肌肉等组织的活动功能,特别是手指、手臂等的力量,训练之后影响体质健康测试总分的主要项目是握力、坐位体前屈和肺活量体重指数评价项目。中医传统功法训练对提高台阶试验和立定跳远项目的成绩没有显著性影响。运用无量纲化处理后的测试数据,经逐步回归分析法综合评价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具有实际意义。

  • 标签: 中医传统功法 大学生 体质健康 回归分析
  • 简介:学生军事训练是根据《国防法》《兵役法》和《国防教育法》等法规文件要求进行的,是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主要形式,同时也是培养“四有”人才的重要措施之一,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学生军事训练为国防、国家安全培养和储备后备兵员及预备役军官,是壮大国防力量的有效手段.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激发爱国热情,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艰苦奋斗、刻苦耐劳的坚强毅力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国防观念和组织纪律性,养成良好的学风和生活作风,掌握基本军事知识和技能.

  • 标签: 国防 国家安全 学生军训
  • 简介:研究目的:了解体质弱势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健美操对其心理品质的改善作用。研究方法:8所中学240名体质测试不合格的中学生,使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测量工具,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水平的测试。随后进行为期90天的健美操运动,结束后再使用同一工具测量心理健康水平,观察心理健康水平的改善情况。结果与分析:体质弱势中学生SCL-90总体得分和多数项目得分均显著高于中学生常模;健美操运动有改善体质弱势中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结论与建议:体质弱势和心理健康二者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相比体质健康,体质弱势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参加健美操类的团体项目能提高体质弱势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 标签: SCL-90 体质弱势 中学生 心理健康 健美操
  • 简介:通过测试、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沈阳市青春期各阶段中小学生的日常活动、生活习惯和体质健康状况,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结果显示,沈阳市处于青春期前后的学生每天喝饮料的达到28%,身体处于久坐的平均时间是6.35±0.78h/d,而学生进行户外游戏活动的平均时间不足1.5h。中学生在过去一周上3节以上体育课占73%;去课间操次数2次以下(包括2次)占7%。在自由活动时,学生选择的运动项目主要集中在篮球、足球等项目上,但运动强度不高。初中生平均每天用于做作业的时间超出了教育部的规定,仅27%的中学生睡眠时间达到9h。沈阳市处于青春期前后的学生学习生活习惯、运动习惯并不乐观,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学生体重、血压整体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学生身体素质与起其他省市相比相对较差,肥胖趋势明显。

  • 标签: 中小学生 日常行为模式 日常活动 生活习惯 体质状况
  • 简介:采用测试法和数理分析法对大学生的BMI与其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期为大学生保持适宜体重,提高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大学生的BMI指数相对集中,总体上处于正常范围。但也存在着一定数量体重偏低和超重或肥胖的学生。男、女生的BMI在均值和分布上也存在差异。大学生的BMI与身体机能和身体机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BMI的大学生的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指数、立定跳远、男生握力和握力体重指数、女生仰卧起坐以及男1000米/女800米跑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总体来说,超重或肥胖者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最差。体重正常与体重偏低者的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在不同性别、不同项目上各有优劣。

  • 标签: 大学生 体质量指数 身体机能 身体素质 相关性
  • 简介:目的:研究大学生抑郁症的的早期发现方法,探讨运动疗法联合心理健康教育在早期抑郁症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结合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Depression,HAMD)共同评定和早期发现某师范学院轻度抑郁症学生49名(调查学生534人),将这49名分为对照组(C组,n=24)和运动组(E组,n=25)。C组采取心理及行为治疗;E组除采取心理及行为治疗外,还加上跑步、跳绳、健身舞结合集体活动等多项有氧运动进行运动干预。结果:某师范学院轻度抑郁症发病率9.17%,经两个月的心理、行为治疗和运动疗法干预,参与研究全部学生抑郁症状明显减轻;SDS和HAMD评分:治疗前,E组与C组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C组评分降低(P〈0.05),E组评分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E组与C组比较效果明显降低(P〈0.05),四个月和六个月随访无复发。结论:应用SDS结合HAMD能早期发现和识别抑郁症,且早期心理及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有疗效,而结合多种有氧运动的运动疗法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 标签: 大学生 轻度抑郁症 早期识别 运动疗法 心理健康教育
  • 简介:通过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利用新疆地区1985年和2010年7-18岁少数民族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所获得的数据,对该地区维、哈、柯等三个少数民族女生的身体形态发育状况作25年的动态观察、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近25年间,新疆地区维、哈、柯等少数民族女生的身高、体重、胸围基本保持增长,平均增长值分别为:维女0.8cm、1.6kg、2.7cm,哈女6cm、4.9kg、2.7cm,柯女4.2cm、3.2kg、1cm;维、哈、柯等少数民族女生的身体形态发育各有差异,总体水平:哈女生的身体形态发育水平优于维、柯女生,柯女生的优于维女生,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分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遗传因素外主要为生态环境、生活习惯、学校体育、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

  • 标签: 新疆 维吾尔 哈萨克 柯尔克孜 女生 身体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