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我国学生体质逐年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运用责任分散效应分析当前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认为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校长、体育教师、家长及学生对中学生体质下降都负有责任。为改善中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建议落实考核制度,制定地方体育实施方案;提高校长的责任意识,监督老师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增强学生的锻炼意识。

  • 标签: 责任分散效应 体育 体质健康
  • 简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从他主到自主的发展过程,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各种策略,最大限度的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经过实践得出结论:体育教师要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识;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课堂组织策略、课堂激励策略、课堂提问策略、课堂评估策略四大策略引导学生重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激发学习激情与潜力,学生的学习效率才会更高。

  • 标签: 体育教学 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
  • 简介:融合体育教育是国际残疾人体育教育发展的主流。维护残疾学生融合体育教育权对其康复身心、健全人格、增强平等参与社会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对残疾学生融合体育教育权的概念及国际法渊源进行阐释.通过对美、英、澳3国残疾学生融合体育教育权法律保障的考察,并与中国残疾学生体育维权法律保障进行比较,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根据中国国情和实际需要提出完善立法形式、完善残疾人教育法规、加强法规配套建设和建立多元化救济机制等建议,以期建立健全融合体育教育法律保障体系,使残疾学生充分享有公平的体育教育权。

  • 标签: 残疾学生 融合体育教育权 法律保障 比较研究
  • 简介:在“健康第一”的思想引导下,高校普通学生体育课程设置中增加了民俗体育、商务体育等项目,而有着“运动之母”的田径课程正在逐渐地被边缘化。本文试图从主客观方面来分析田径课程边缘化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合理化建议,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高校 普通学生 田径课程 边缘化
  • 简介:为更好地指导并激发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促进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262名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具体情况及社会适应能力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课外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课外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群体运动比单独运动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更最显著;坚持有规律的体育锻炼的经历越长,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就越高;在一定范围内,锻炼的频数与强度的增加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存在正相关,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影响更显著。

  • 标签: 大学生 课外体育锻炼 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
  • 简介:近几年,由于各高中学校狠抓升学率,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用来体育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现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对子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那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意识转嫁下,好多父母不但在经济上倾尽所有,而且在生活中也包办了本该由孩子自己来完成的一些体力活动,对孩子的体育锻炼教育意识淡薄。

  • 标签: 终生体育意识 高中学校 体育教学 学生 人民生活水平 培养
  • 简介: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与社会体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高校学生在毕业后将直接参与到社会体育活动当中。因此,提升大学生有关社会体育的了解与认知水平,对于高校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意义重大。因此,研究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调研、数理统计以及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辽东学院体育社团的成员为研究对象,对其参与社会体育实践的必要性进行调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校学生参与社会体育实践活动能够充分适应社会体育发展的发展形势、满足学生个体的发展需求、推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 标签: 普通高校学生 参与 社会体育实践 必要性 途径
  • 简介: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分析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对4所初中学校40名肥胖学生进行学生体质健康运动处方干预实验,包括速度、上下肢和腰腹力量、耐力、柔韧等素质,以及营养、心理和生活方式干预等。通过对实验前、中、后三次测试数据进行数理统计,结果显示:身高、肺活量、50米、立定跳远、1000米、坐位体前屈P值小于0.05,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处方干预有效可行;通过个案调查分析,实验对肥胖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习惯产生了积极的变化,营养、心理和生活方式干预也收到良好效果。得出以下结论:1.学生体质健康运动处方效果明显且有较强的推广应用前景;2.形成了实验验证与评价的操作流程;3.验证了运动处方对肥胖学生的锻炼效果和积极影响。建议:1.各部门应提高对肥胖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的重视程度;2.建议有条件的体育院校开设相关训练专业,弥补我国训练人才的空缺;3.学校和家庭应对肥胖学生提供运动干预方案,使肥胖学生在学校和家里的运动形成常态化。

  • 标签: 初中生 肥胖 体质健康
  • 简介:比较太极、慢跑、正念训练对男大学生状态焦虑水平和特质焦虑水平的作用。为控制性别、教育背景、年龄等变量,被试选自72名江苏在校男人学生。方法:采用4(group)X2(time)混合实验设计,进行为期8周,每周2次,一次60min的干预课程:组1学生进行太极运动;组2学生接受环湖慢跑,组3学生观看体育动漫(对照组),组4学生进行正念训练。用CharlesD.Spielberger等人编制的STAI测量其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1)太极组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后测均比前测有显著降低;(2)慢跑组的状态焦虑后测比前测有显著降低,特质焦虑前后测差异不显著;(3)动漫组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前后测均无显著差异;(4)正念组的特质焦虑后测比前测有佩著降低,状态焦虑前后测差异不显著。结论:(1)对于降低男大学生的状态焦虑,太极和慢跑均有显著效用,且太极效果更佳;(2)对于降低男大学生的特质焦虑,太极和正念训练均有佩著效用,且正念训练效果更佳;(3)对于同时降低男大学生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太极具有显著的作用。

  • 标签: 男大学生 状态焦虑 特质焦虑 慢跑 太极 正念训练
  • 简介:探讨18周瑜伽运动对女大学生肺通气功能及血浆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研究发现:1)与瑜伽运动前比较,瑜伽运动后受试者的FEV1/FVC(%)、FEF25-75、Vmax50%显著性升高(P〈0.05),MVV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而VC、FVC、FEV1等较瑜伽运动前无显著性变化(P〉0.05);2)瑜伽练习前后结果显示:受试者力竭运动后即刻的CD3+、CD4+、CD8+T细胞计数、CD4+/CD8+较安静时显著性降低(P〈0.05);与瑜伽运动前对应时刻比较,瑜伽运动后受试者安静时CD3+T细胞计数显著性升高(P〈0.05),力竭运动后即刻CD4+T细胞计数、CD4+/CD8+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1)18周瑜伽运动可显著提高女大学生反映肺通气功能大小气道通畅指标MVV、FEV1/FVC(%)、FEF25-75、Vmax50%,提示瑜伽运动可使呼吸时大小气道阻力减小,通畅程度增加,有利于肺通气;2)18周瑜伽运动能较好地提高女大学生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一方面表现在安静时CD3+T细胞计数增加;另一方面表现在力竭运动后通过增加CD4+T细胞计数,而增加CD4+/CD8+,提高免疫功能。

  • 标签: 瑜伽运动 肺通气 FEF25-75 CD4+ CD8+
  • 简介:探讨短时有氧运动对焦虑女大学生无意识、有意识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短时有氧运动影响情绪调节的潜在心理机制和影响因素。方法:以74名焦虑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36人)和控制组(38人)。试验组进行短时有氧运动,控制组完成主动拉伸以进行对照;采用Flanker、2-back和More-oddshifting任务以及情绪评价任务,评估被试基线与运动干预后抑制、刷新、转换功能水平及情绪调节能力,采用正负情绪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估被试基线与运动干预后的情绪与焦虑水平。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短时有氧运动显著改善了刷新、转换功能,以及无意识认知重评能力,而控制组中没有发现显著的变化。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中介模型拟合程度良好(χ2=9.702,df=3,CFI=1.00,TLI=1.00,RMSE=0.00,SRMR=0.00,AIC=214.05),表明刷新功能在短时有氧运动改善无意识认知重评能力中起中介作用。有调节效应的中介模型显示(AIC=212.989<214.05),该模型拟合程度比原中介模型有所改善,即有氧适能水平在该中介模型中起调节作用,且调节效应作用于短时有氧运动改善无意识认知重评能力的直接路径。结论:(1)短时有氧运动显著改善了焦虑女大学生执行功能和情绪调节能力,但对情绪和焦虑程度的改善效果不明显;(2)刷新功能在短时有氧运动改善无意识认知重评能力过程中起中介作用;(3)有氧适能在短时有氧运动对无意识认知重评能力的改善中起调节作用,具体来说,有氧适能水平越低,短时有氧运动对无意识认知重评的改善效果越好。最后,提出了一种可以解释运动改善情绪调节的基本观点,未来的研究应结合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以证实该观点的合理性。

  • 标签: 短时有氧运动 情绪调节能力 执行功能 有氧适能 认知重评 无意识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