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汉语教材的建设出版,直接影响汉语国际推广的步伐,是当前汉语教学界和出版界共同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当前汉语教材建设出版面临的背景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要切实改变教材编写“本体系统性”的传统模式思路,创新机制、体制,用产业化的运作思路整合资源,加速建设多样化、多层次、高质量的汉语教材,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有效推动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的顺利实施。

  • 标签: 汉语国际推广 汉语教材 教材建设与出版
  • 简介:摘要民国时期旧体诗词选本中普及型选本数量较多,传播手段也相对丰富。这些选本在编纂上注重选取浅显的作品,扩大受众范围;编选者读者意识和受众意识也较传统选本增强;一些选本还注意结合时代精神,剔除过时的作品以满足新时代读者的需要,增加传播效果。

  • 标签: 旧体诗词 普及型选本 传播策略
  • 简介:汉语国际推广不单纯是一个语言的问题,更是一个文化的问题。本文认为,汉语走向世界的同时,我们必然要向世界介绍中国文化;向世界介绍中国文化,就应该处理好若干问题,应该考虑选择哪些文化内容,选择什么样的介绍方式。

  • 标签: 汉语国际推广 文化 汉语教学
  • 简介:<正>一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发展建立和推广规范的、全国通用的语言(标准语),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任何一个要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所必须完成的社会历史任务。语言的使用和发展跟社会的发展、跟社会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变革是密切相关的。旧中国长期处在以小农经济为主的体制下,小生产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汉语方言复杂,除了分布地

  • 标签: 普及普通话 推广普通话 汉语方言 国语运动 官话 汉民族共同语
  • 简介:摘要深入对当下县级图书馆阅读难以推广的原因进行剖析,会发现是由县级图书馆吸引力不够、县域内人们的阅读氛围还未形成、县域内国民图书馆意识不强因素造成的。因而,县级图书馆要深化研究文化市场发展趋势,以县域内群众个体多元文化需求为导向,深化本级图书馆硬件和软件建设的基础上,推进涵盖县域内不同层次人们的阅读推广活动。

  • 标签: 县级图书馆 阅读推广 路径
  • 简介:摘要传播是社会生活中最常见且主要进行社会信息传递的一种活动,我们可以借助形形色色的传播方式接触到各式各样的信息。当然,这其中包括我们最为喜闻乐见的音乐。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能够从音乐传播学角度认识到我们身边存在的传播方式在不断更迭、推陈出新,对于我们感受和理解在随社会发展和变迁过程中不断传播的音乐作品是颇有裨益的。

  • 标签: 传播 音乐传播 六次革命 网络
  • 简介:本文对2004年3月3日(十届政协二次会议开幕)至4月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的普通话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一、普通话使用情况普遍,其中记者、学者、教师、文化艺术工作者及学生使用情况好。二、公务员使用普通话状况依然不乐观,但中高级以上领导干部,尤其是新一代国家级领导人使用情况有进步。三、公司企业管理层普通话水平似乎企业规模及性质有一定关联。四、经济发达地区在低水平的普通话使用上要好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 标签: 普通话水平 分布 方言区 公务员
  • 简介:现代汉语中,语气副词"果然""竟然"是反义词,但在汉语史上,"果""竟"在若干义项上是同义词:(1)时间副词"最终、终于";(2)语气副词"果真、果然";(3)语气副词"究竟、到底"。它们的同义关系是平行虚化的结果,而反义关系则是动词语义留存和语境吸收两种机制造成的。

  • 标签: 平行虚化 语义留存 语境吸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借助符号学的推动,“身体”以其社会建构的身体观诸多领域相关涉而成为现代哲学研究的关键词,反之,“符号”也因其对身体的建构而后来居上,成为社会批判、权力诊断、文化分析的基本要素.然而,“身体”在借“符号”而“显”的同时又构成了“隐”的困境,即符号建构中的身体是一个沉默的、无声息的身体;在符号学的话语实践上,这一困境表现为话语决定论中的“能动性难题”.女性主义者巴特勒试图以其“操演”理论在话语符号系统内部解决福柯、拉康等社会建构论者理论中的能动性难题,但其最终所提供的策略——“作为被排除之物的身体的破坏性回归”,又构成了其身体建构论立场的反对项,这一悖谬或许促使我们超越西方的文化、哲学语境中重新思考身体的肉体性.

  • 标签: 身体 符号 能动性问题
  • 简介:“同义”现象既是词汇学的研究对象,也属修辞学的探讨范围。对作为修辞手段的“同义”现象的研究,前人已有不少贡献,近年论述尤丰。但历来被修辞学者称之为“同义手段”或“同义形式”的某些现象,实际却不是“同义”,而是“同指”。

  • 标签: 同义形式 同指 修辞手段 同义手段 修辞学 词汇学
  • 简介:<正>让我这个修辞学的门外汉来从修辞学的角度写文章,真不敢动笔。今天,我只得就我自己写的几首水平不高的诗,来谈谈我是怎样写、又是怎样改的一些具体问题。去年五月的一个清晨,我在园子里散步,看到一些常绿树正纷纷地落着黄叶,而树冠上的新叶已是那样的葱翠可爱了。这时我忽然联想到我们人类也有个新老交替的问题。散步后回到家里我就写了一首《咏

  • 标签: 写诗修辞
  • 简介:“赫胥黎独处一室之中,在英伦之南,背山而面野。槛外诸境历历如在几下。乃悬想二千年前……灌木丛林,蒙茸山麓,未经删治如今日者,则无疑比。”“望舒东睇一碧无烟独立湖塘,延赏水月……谛而察之,皆细浪沦漪,受月光映发而为此也。”

  • 标签: 文言 汉译 赫胥黎
  • 简介:<正>修文改字,有妙绝千古的,如"春风又绿江南岸"、"僧敲月下门"诗句,历来为人所称道。但也有改巧成拙的,如南朝诗人谢眺(字宣城)的名句"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明代谢榛(字茂秦)认为此联后一句中的"澄"、"净"二字意思重复,欲改为"秋江净如练",即是一例。谢朓这首诗,用"澄"、"净"这两个形容词,着力描写了深秋季节登高远眺时江水的清澈蜿蜒,如画般地绘出了在晚霞映照下江水的神韵。而把"澄"改为"秋",则其诗意顿减,特色全无。把作诗人的苦心、原句的意境、蕴含遮掩尽净,只成为一般性的吟咏秋色的诗句而大大逊色了。白居易有"春来江水

  • 标签: 炼字点窜
  • 简介:本文说的禁忌是指民俗中的语言禁忌。民俗中的语言禁忌修辞中的避讳、双关和谐音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里就此作个简单分析。

  • 标签: 语言禁忌 修辞 民俗 谐音 双关
  • 简介:<正>对联是我国文化瑰宝之一,它的形式、格局千姿百态,题材丰富多采,具有迷人的艺术魅力。下面所列举的各类对联,不仅是对偶,而且还兼用了其他辞格,仔细玩味,可以启迪智慧,增长知识。一、叠字类。苏武在杭州西湖孤山“西湖天下景”亭上,题了一副叠字对联:1.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名词“水”、“山”、“晴”、“雨”重叠后,增加了“每一”的意味,扩大了描写范围。“处处”、“时时”是量词重叠,复指其“水水山

  • 标签: 对联 联语 叠字 纪晓岚 李贤 程敏政
  • 简介:广义的语言学研究应该包含修辞学,汉语语言学研究必须以独立思考出发,认识语言学在西方的来龙去脉,找出修辞学语言学分途的历史关键,最终理解修辞学跟语言学之间的关联。汉语本身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提示我们:如何在悠久杰出的文化传统上吸收西方的研究成果并学习开拓未来发展的策略。

  • 标签: 辩论术 修辞 先验性语法知识 逻辑与修辞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