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重点探讨了《祖集》问句里所反映的中古语法现象.《祖集》中问句由于受中古中土文献、翻译佛经文献的影响,保留了中古问句的许多用法特点,尤其是书中引用佛典、引用古语的部分,同时这些特点因受唐五代大量新兴语法现象的排挤而走向末路.从《祖集》可见疑问句式在从中古汉语向近代汉语发展的进程中的表现:中古阶段大量使用的,在《祖集》及近代汉语中就少见;中古时期才露端倪的,在《祖集》及近代汉语中则大放光彩;中古时期出现的某些语法现象在《祖集》中使用,其地域方言特征可能受时间先后层次、当时通语等因素的制约.

  • 标签: 《祖堂集》 疑问代词 疑问句 中古语法
  • 简介:志翘先生《人唐求法巡礼行记词汇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下简称《研究》)是一部研究唐代专书词汇的力作.笔者有幸较早拜读此书,现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写在下面,供志翘先生和读者参考,不当之处,敬请方家不吝赐教。

  • 标签: 中古词汇 评述
  • 简介:<正>一前言"呢"是现代汉语主要语气助词之一,前人对其来源和发展过程,作过许多有益的研究工作,但囿于材料等方面的限制,这个问题至今尚未能完全解决。在前人的研究中,通常认为近代汉语里"聻、那、在"等几个助词与现代汉语语气词"呢"的来源有关,这几个助词在唐五代成书的禅宗史料集《祖集》中均多次出现.本文拟以上述几个助词在《祖集》中的使用情况为中心,对比、参考唐、宋、元其它史料,对它们在近代汉语中的使用发展情况和与现代汉语语气词"呢"的关系,作一简单的描写和探索。

  • 标签: 祖堂集 现代汉语 语气助词 疑问语气词 近代汉语 用例
  • 简介:铎先生以五种宋本、影宋本和清人三十多种成果作为雠校本,对今流传最广的清顾广圻修订曹楝亭本《集韵》做了大规模的全面校理,是《集韵》研究史上的重要研究实践和历史担当。从赵校本的校勘实践中抽绎出类型学体式,则有六种校改例式和三种校语例式,由体式系见赵校成果,则点上成果密集,举不胜举,有的则早已体现在当年《汉语大字典》的编纂中。面上的成果则由约略统计可见。在校勘学思想上,赵校本以求真求是为本务,处处体现校者的识力,以充分占有材料“求全责备”为操作,下笔则思做到“一网打尽”。

  • 标签: 《集韵校本》 历史担当 类型学体式 求真求是
  • 简介:在众多研究汉语修辞学史的专家学者之中,论到专注良多,用力甚勤、著作最富的,当非宗廷虎先生莫属.宗先生是陈望道先生的高足,早年即已在修辞学方面扎下了深厚的根底.自一九七九年起开始进行汉语修辞学史的系统化研究,先后出版了《汉语修辞学史纲》、《中国现代修辞学史》、《汉修辞学史》三册专书,由古典到现代.对汉语修辞学史的研究.从理论到方法,作下了一番叶寻根.观澜索源的工夫,使汉语修辞学史展现了一条清晰的脉络体系,同时为汉语修辞学史的研究莫下了深厚的基础。

  • 标签: 《汉语修辞学史纲》 评价 中国现代 系统化研究 专家学者 陈望道
  • 简介:我写这篇文章,先从一条俗语说起,那就是“弱国无外交”。也许有人会以春秋时力却齐桓公的曹刿、战国时使秦王阴谋受沮的蔺相如,甚或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拒绝签字的顾维钧为例,怀疑这句话。诚然,历史上不乏一些弱国的外交家凭借勇敢、机智,甚或是利用交谊关系而取得个别成功的事例,然而“弱国无外交”这一命题,就其大体而言,是可以成立的。我们只要看看《左传》,子产,这位孔子所推崇的政治家,是如此艰辛地与晋、楚两大国周旋,我们还可以阅读近现代的那些弱国的外交家、政治家的回忆录,就可以知道压抑在他们心头的痛楚了。我们不妨作这样的推理:既然“弱国无外交”,那么“强国有外交”,当然汉语中没有这语句,可是事实上有此理,强国的外交官员好不风光!何时不然?

  • 标签: 近现代 中国语言学 语言学理论 大势 笔谈 外交家
  • 简介:20世纪80年代,对于中国诗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中国社会的历史转型带来了诗歌创作的转型;另一方面,与这种转型密切相关,相比较而言,这一时段,中国诗歌所呈现出的生态在现代社会具有多样性和代表性,可以作为一个世纪的切片供人考察和研究。因此,这一时段的诗歌史对于诗歌评论家和文学史来说是一座富矿,因而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

  • 标签: 20世纪80年代 符号学研究 诗歌史 反讽叙事 历史转型 中国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