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关于古代汉语用于形容词前的"其"的词性、意义和作用,语法学界历来众说纷纭.作者从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对"其"的训释中得到启示,对中"静女其姝"类句子里的"其"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并联系先秦及后代的同类语言现象加以论证,从而得出结论:此类"其"字仍是指示代词,在句中以指示代词的形式修饰形容词,指示其性状之极,充当程度指代词.

  • 标签: 《诗经》 “其” 指示代词 程度指代词 状语 补语
  • 简介:<正>古汉语指示代词的转化,是词类转变的现象之一,许多人对此已有所认识,但没有系统的、全面的讨论。本文拟就有关的问题作浅近的述说。一古汉语指示代词可以转化为其它代词和非代词。指示代词可以转化为人称代词。“之”、“其”原本都是指示代词,后来转化作人

  • 标签: 指示代词 古汉语 转化 经传释词 连词 人称代词
  • 简介:指示代词语音象似动因主要有两个:语音音响度象似动因和复杂性象似动因。元音、辅音和声调的象似主要由音响度象似动因驱动,拉长声音或重音、复杂音节结构和重叠表远指主要由复杂性象似动因驱动。音响度象似与复杂性象似趋于一致,就会增强指示代词的象似性,音响度象似与复杂性象似产生竞争,就会减损指示代词的象似性。

  • 标签: 指示代词 语音象似 音响度 动因竞争
  • 简介:零、引《韵精要》有五个声调,学术界分歧不大,所以在这里我们也不再逐一详细论述了,本文仅对其人声问题和浊上归去问题进行讨论并分析其价值。《韵精要》是一部明清时期比较完备的韵图。它被认为是研究清代中期山西方言的重要语音资料,目前有一些学者如耿振生(1992)、李新魁(1993)、宋珉映(1997)余跃龙(2013)都对它进行过研究。

  • 标签: 清代中期 韵图 价值 声调 明清时期 语音资料
  • 简介:从语用移情角度分析电视访谈节目《杨澜访谈录》中的人称指示语,探讨说话人选择不同的人称指示语的原因及听话人理解话语时对语境的依赖性,揭示出其背后隐藏的语用认知理据。

  • 标签: 人称指示语 指示映射 语用移情
  • 简介:<正>什么叫变异修辞?变异修辞也叫深层修辞。从语言组合和搭配上来看,变异修辞是对语言常规的超脱和违背,它辞面意义不合情理,而深层却藏着更丰富的含义,它的目的不是在于说理,而是在于描述心理的感受,进而抒发情感;所以,我们也把它叫做艺术化的语言。例如:

  • 标签: 变异修辞 审美主体 情感活动 艺术感觉 感觉世界 修辞语言
  • 简介:《祖堂集》中“这(者)”“那”不能单独使用,必须有连带成分。它们具有表指示的语义功能,表区别和连接的语用功能。《祖堂集》中“这(者)”“那”最基本的语法意义是指示,还出现了从指示义虚化而来的语法义。“这(者)”“那”的虚化一方面是它们自身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与“其”的类推作用分不开。

  • 标签: 《祖堂集》 这(者) 指示功能 虚化轨迹 类推作用
  • 简介:本文结合现代方言中的缓读分化现象,以及文献中的缓读分化词记载,论证了系与聯、[糹言糹]字不仅形出一源,古音亦同源。

  • 标签: 缓读 分化 同源
  • 简介:动宾式动词“放手”带宾语举例崔山佳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10月)中有这样一句话:①黑娃仍然没有放手焦振国回乡。(第34章)"放手"是动词,是动宾式动词,又带了宾语,这种用法比较特殊。对此种语言现象,詹开第先生在《(骆...

  • 标签: 动宾式动词 带宾语 语言现象 北京口语 《白鹿原》 近代汉语
  • 简介:日语固有音韵系统以五十音图为代表,其固有词汇一般用直音表示。现代口语有23个音位,112个音节。“长音、拗音、拗长音和促音、拨音,都是在和汉语接触后发展出来的,虽不能说尽出于汉语的影响,但不妨说主要出于汉语的影响”。王秀文先生认为,这些特殊音节是奈良朝以来新增加的。

  • 标签: 《广韵》 拗音 后发展 汉语 音节 长音
  • 简介:上古汉语的“之”既可以作为‘往’义动词,也町以用作指示代词,两种用法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考察显示,甲骨文中的“之”经历了“‘往’义动词〉过去的(时间)〉远指代词”这一语法化过程。这一削断得到甲骨卜辞语言内部、汉语史上“往、去”的平行演变、香港粤语“今”以及非洲乍得语的一些证据的支持。

  • 标签: '往’义动词 远指代词 语法化 语义演变
  • 简介:<正>一山西闻喜(城关)方言的声调的最大特点就是“乱”,“乱”到有些人认为“诗、时、使、是、试、事、识”同音,“梯、题、体、弟、替、第、滴”同读;“乱”到有些闻喜人说“闻喜话没有声调”;“乱”到有些闻喜人往往只知变调而不知本调,如果一个字在不同的组合环境中有三种变调,发音人可能一会儿以变调A为该字本调,一会儿又以变调B或C为本调,好象单字没有固定的调值。这种“乱”的情形确实有点象方言地理学派所说的“每一个词都有它自己的历史”,没有什么规律。“每一个词都有它自己的历史”这个口号是方言地理学派的法国语言学家齐列龙

  • 标签: 两个声调 方言声调 连读变调 城关 调值 去声
  • 简介:读罢董政的散文《远逝的白莲花),我首先觉得,这篇作品是不无可圈可点之处的。譬如:它的篇幅不长,只有区区一千四百字,但是却能生动形象地勾勒出“我”与好友帆,从初中同班到进入社会长达十数年的交往和友谊,以及“我”所知道的帆的性格特征与人生遭际,这当中折映出的是较高的提炼、剪裁和概括生活的能力;

  • 标签: 散文 艺术表达 作品 友谊 人生 篇幅
  • 简介:曾经在一次联欢会上玩过的一个游戏,让我念念不忘。游戏的内容是一个人念单子上事先准备好的词条,如“菊花儿、雪花儿、灯花儿、玫瑰花儿、小红花、菜花儿、油花儿、泪花儿、葱花儿、校花儿……”,另外两个游戏参与人站在一张报纸上,判断哪个词所指的意义是本义的“花”,即所谓真正的植物性的花,而哪些不是植物,可能是塑料花或者只是长得像花。游戏的目的是看谁的反映又快又准,一旦回答错误,游戏参与人踩着的报纸就要被折半,

  • 标签: 认知理论 构字法 构词 汉语 参与人 植物性
  • 简介:本文以汉语、韩语、日语为主要样例,考察了指示词的复杂度、指称意义和句法功能之间的对应关系及其差异。汉语句法位置的句法属性和语用属性的标记性差异直接影响指示形式的选择。而韩语和日语光杆指示词已失去自足性,因此主宾语位置一律采用复杂指示形式,但在定语位置上呈现差异。这种差别主要因指示词的功能分化程度不同所致。指示形式的复杂化手段的差异,导致指称形式的类型差异和功能负荷量的差异。

  • 标签: 指示词 句法位置 功能分化 量词语言 不对称
  • 简介:文章认为山西方言各点梗摄开口二舒声韵的字,其白读音主要经历了两步变化:第一步,后鼻韵尾脱落,转为阴声韵;第二步,主要元音发生变化。经历了鼻韵尾脱落变化之后的各点,由于变化方向、速度的不一致,读音出现了参差的局面。文章对各种读音类型及主元音的变化情况作了分析和探讨。

  • 标签: 山西方言 梗摄开口二等 白读音 介音 低化 高化
  • 简介:本文结合今汉语方言的实际情况,总结了目前对中古韵图四格局的理解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对韵图分等的目的、条件和步骤重新进行了思考,并对如何理解内外转以及声类在各字前有分类趋势问题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四等 汉语方言 中古音韵 内外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