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7 个结果
  • 简介:汉语和英语中的代词或名词(名词短语)都具有弱势的[+处所]和/或[+时间]特征。但是,两种语言中弱势特征的激活方式不同:汉语既可通过句法结构来激活,亦可依靠句法环境来激活;而英语则只能凭借句法环境来激活。现代汉语中大量存在的“代词/名词+时间处所词”结构,均为句法结构激活弱势特征的实例,如“我这儿“‘你那儿”“老王这儿”“我朋友那儿”等等。此类结构中的代词或名词(名词短语)均具有弱势特征[+处所]和/或[+时间]。该特征因跟“这儿/那儿”等时间处所词相邻并列而被激活,从而在句法结构中呈现出来。就语法属性而言,“代词/名词+时间处所词”应归入同位结构。

  • 标签: 弱势特征 激活 代词 名词 时间处所词 同位结构
  • 简介:英国有个历史学家,叫斯科特·帕金森,他分析了为何“大型组织大而无当,毫无生气”后,得出一个定律:事情增加是为了填满完成工作所剩的多余时间。这个定律告诉我们:工作效率低,是因为我们给了这个工作太多的时间

  • 标签: 明信片 时间 陷阱 学生 工作效率 定律
  • 简介:本文基于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对比考察了英、韩、日、蒙、印尼语背景CSL学习者8个表时间的量度形容词混淆的分布特征与成因.研究发现:不同母语背景学习者的混淆词在误用方向、词际关系、混用频次和比率上都有一定差异;词语混淆受到目的语同义词关系和母语多重因素影响,在母语方面,英语者的混淆主要源于母语对译词相同和母语表达方式误推;韩语者的混淆主要源于母语词义位误推、同根词干扰和组配关系误推;日语者的混淆主要源于同形汉字词;蒙语者的混淆主要源于母语词义位误推;印尼语者的混淆主要源于母语方言误用、母语词义位误推和同根词干扰.

  • 标签: CSL学习者 时间量度形容词 词语混淆 分布与成因
  • 简介:时间副词“老”有时表示“一直”,有时表示“再三”,这与“老”所修饰的动词的语义类型有关。“老”修饰动作动词和变化动词时表示“再三”,修饰状态动词时表示“一直”,修饰动作动词和变化动词的否定形式时表示“一直”。“一直”和“再三”可概括为一个义位,即时间的“量大”。

  • 标签: “老VP”结构 一直 再三 动作动词 变化动词 状态动词
  • 简介:本文主要对现代汉语中时间创词作定语的现象进行描写,并根据名词的特点归纳出时间副词作定语的语义类型,接着分析时间副词作定语的语义限制条件及句法上的合理性,最后总结时间副词作定语的语用表达效果。

  • 标签: 时间副词 定语 语义分析
  • 简介:对于“大+时间名词(的)”格式中的“时间名词”的用法,大体上有以下两种意见:

  • 标签: 汉语 语法 语言学 时间名词
  • 简介:作为一名讲授《公文写作》的教师,我经常特别留心在报刊上刊登的各类公文。最近,在报纸上看到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命令,我读了一遍之后,发现一小问题,感到有必要提出来,希望有关人员注意,不要再发生类似的错误。命令的最后成文时间是这样写的:'2000年3月15日'。看似没有什么问题,实际上问题就出在这阿拉伯数字上。虽然国家提倡使用阿拉伯数字,但我们国家对数字的使用是有明确规定的。1987年1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七单位发布《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

  • 标签: 公文写作 成文时间 写法 写作规范
  • 简介:无标式时间背景复句是时间复句中的一种类型,其特点表现为:时间分旬表达纯粹的时间概念且没有特定形式标记;时间分句直接表明正分句所述事件发生的时间。本文描写了这一类复句中时间分句的语表形式,研究了时间分句所提供的时间信息类型,探讨了时间分句表达时间的特点,并就一些相关的问题进行了理论思考。

  • 标签: 时间复句 时间分句 时间表达
  • 简介:汉语是一种象似性程度很高的语言,汉语的时间顺序原则是汉语象似性的反映。充分利用这一原则进行华文语序教学符合华人思维习惯,能够提高学习者学习兴趣,减轻其记忆负担,增进教学效果。

  • 标签: PTS 语序 华文教学
  • 简介:<正>赵建华同志曾经指出:“在古汉语和《红楼梦》以前的一些白话小说中,没有见到量词‘棵’。”“量词‘棵’有可能是在‘红楼梦’时期才开始使用的。”(见《语言教学与研究》1986年第1期)最近阅读古代白话小说,发现在明人的作品中已经使用量词“棵”。兹摘引二例:1.浑家指着楼前一棵椿树,道:“明年此树发芽,便盼着官人回也。”(《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 标签: 量词 出现时间 古代白话小说 《红楼梦》 椿树 许政扬
  • 简介:随着篇章语法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渐重视篇章中的动态时间关系。文章以时间推进为切入点,厘清其概念内涵,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从叙述结构、前景、篇章表征理论等三个角度呈现英语等语言的相关研究态势,并结合汉语的相关研究展开述评,最后提供进一步的研究方案和建议。

  • 标签: 篇章时间结构 时间推进 叙述结构 前景 篇章表征理论
  • 简介:元代云南行省平章政事赛典赤于元世祖至元年间赴滇任职,因史籍记载等因素,其赴滇时间有至元十年和十一年之说。本文考证了史料,并对当时形势进行了分析,得出赛典赤于至元十一年赴滇任职的结论

  • 标签: 赛典赤 赴滇时间 考证
  • 简介:时间推进是语篇发展的基本原则,是语篇连贯的重要手段。但是关于哪些因素影响了时间推进,如何分析时间推进,目前并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分析框架。本文采用修辞结构理论,以汉语为分析材料,再现了时间推进和语篇结构的关系,区分出三个层面的时间推进,提出了一个时间推进分析框架。这一分析框架的建立对于第二语言的写作教学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时间推进 修辞结构理论 参照时间 情状 二语写作教学
  • 简介:本文以战国简帛材料为主要考察对象,结合传世文献的用例,对介词“以”介引时间的各种用法加以探讨。试图说明这种“以”的结构特点、它与相关虚词功能上的异同,并对与此有关的文献理解问题加以辨析。

  • 标签: 介引时间 句首状语 连用形式
  • 简介:汉语中表示空间方位的“前、后”发展出表时间的功能后,既可表将来,也可表过去。如“前”在“前景、前途”中表将来,而在“前世、前人”中表过去。“后”在“后世、后人”中表将来,而在“后退、往后”中可表过去。王灿龙(2016)认为,以往使用“时间在动”和“人在动”两个隐喻模式并不能很好地解释汉语中“前、后”在表示时间时的复杂现象。本文在王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这种矛盾实际上并不存在。“前”表将来和“后”表过去,来源于人们将想象的“虚拟空间”和时间混为一谈。“虚拟空间”是相对“现实空间”而言,后者处于我们感知范围之内,前者超出我们的感知范围。“前景、前途”表示将来、“后退、往后”表示过去时,本质上是表示“虚拟空间”上的“前方”和“后方”。

  • 标签: “前” “后” 时间 空间
  • 简介:文章指出,语义特征研究的产生是有着我国传统语法注重揭示语法的语义特点的背景的。认为语义特征研究有狭义的语义特征研究和广义的语义特征研究之分。本文将广义的语义特征研究模式概括为七种,并介绍了语义特征理论研究在十个方面的进展

  • 标签: 语义特征分析法 语义特征 分布特征 语法分析方法
  • 简介:  朋友去远方做事,把他在山中的庭院交给我留守.院里临墙的地方扎了一道篱笆种些青菜,清晨或黄昏,我搬一把小椅坐在院里品茗读书,挺有韵味.……

  • 标签: 开花时间 草开花
  • 简介:晋语的声母特征陈庆延,文琴本文讨论的是晋语的特征问题。我们认为,晋语是要从“北方官话”、“西北方言”里分离出来。它着眼干与包围着它的官话作比较,自然也包括山西境内的西南部27个县市方言。至于分出来以后晋语处在什么层次位置上,最好等晋语的诸特征被确认了...

  • 标签: 北方官话 《中原音韵》 古全浊声母 声母系统 山西方言 调查研究报告
  • 简介:一、关于南城方言及其特殊语汇南城县属江西抚州市,为江西省最早设立的十八县之一,至今已有两千二百余年历史。其中一千五百多年间,南城先后为临川、建武、肇昌、建昌郡治、军治、路治和府治所在地,并于明代设益王府,曾辖今福建光泽。南城文化以其鲜明的特色在赣文化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 标签: 南城 语汇 方言 社会特征 生物特征 江西省
  • 简介:前人对现代汉语时间副词划定的范围和划分的类别差异极大。本文从体功能出发,把时间副词分为过程义时间副词、界变义时间副词和量化义时间副词三大类。在时间副词范围的划定上,本文从典型性原则出发,指出了典型功能真正体现为体功能的时间副词的范围。

  • 标签: 时间副词 体功能 范围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