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3 个结果
  • 简介: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苏木少数民族地名有巴尔虎蒙古语词语、通古斯鄂温克语词语、巴尔虎蒙古语和通古斯鄂温克语共有词语、巴尔虎蒙古语和通古斯鄂温克语的混合词语等几种形式。根据语义,把鄂温克苏木少数民族地名又可分为与山水有关的地名、与动植物有关的地名、与器皿有关的地名等三种类型。

  • 标签: 鄂温克苏木 少数民族语地名 通古斯鄂温克语 巴尔虎蒙古语
  • 简介:乾隆皇帝对满语文的保护、规范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乾隆帝敕修辞书20余种,这些辞书在文种的增多,标音项目的增设和词语规范等方面较前期辞书有进一步发展,为满语语音学,词汇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 标签: 乾隆 民族语文 辞书 语音学
  • 简介:游牧民族亦称畜牧民族。游牧民族的许多文化特征都趋于一致,语言亦然。本文以我国北方几个典型的游牧民族语言材料为依据,探讨了我国游牧民族所表现的物质文化特征。作者指出蒙古、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游牧民族中的畜牧业词汇的综合性特征表现为丰富性、广泛性、系统性、生成性以及共源性,它们是这些游牧民族的内核部分,是其它词汇、熟语和言语形式产生的基础。并由此认为,一种语言的词汇的内核成分的性质和内涵,是由操这种语言民族群体的物质文化传统及其特点所决定;由游牧民族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物质生产生活方式,也可领略游牧民族的文化观念、心理心态、思维特点以及其他精神世界图景。

  • 标签: 游牧民族 畜牧业经济 物质文化 语言 蒙古高原 词汇
  • 简介:本文论述了满族语言文字的演变。从满语的前身女真语到16世纪末,根据蒙古文字创制了文字后,满族才有了自己的文字。满语、满文的发展变化,大体可分为:1.满文创制、发展和完善阶段。2满文使用的高峰阶段。3.满汉过渡到满语言文字废止阶段。满族创造了光辉的文化珍宝,满文曾以准确记录满语而成为满族文化珍宝的重要载体之一。尽管满语、满文弃置不用了,但大量的满语词汇被汉语所吸收,其精华已经充实了祖国的文化,融入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机体之中了。

  • 标签: 语言文字 满族共同体 满语满文 《清太宗实录》 无圈点满文 努尔哈赤
  • 简介:2005年1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民族学会会长孙宏开先生应黑龙江大学满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邀请前来讲学。孙宏开先生主持的《中国新发现语言研究丛书》、《中国少数民族方言研究丛书》的著述出版以及汉藏语言同源词数据库的建设工作等多项成果在国内外都引起了极大反响。在与满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的座谈中,孙宏开先生介绍了近20年来中国民族研究的重要成果。结合汉藏语言研究的发展历程,

  • 标签: 研究员 讲学 会长 学会 满族语言文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
  • 简介: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各民族的通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根据通婚双方语库的特点可将其分为四种类型。不同民族间的通婚以及使用不同裕固语的裕固族族内通婚使得家庭用语复杂化。不同类型通婚家庭交际用语的选择既受通婚双方语库特点的制约,同时也影响着后代语言使用的特点。在通婚家庭中,父母的语库特点尤其是双方的共同语库对后代语言使用特点有着直接的影响。通过对不同类型通婚家庭语言使用情况的分析,既有助于了解旭南县各民族使用的共时特点,也可以观察各民族使用的发展趋势。

  • 标签: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西部裕固语 东部裕固语 汉语交际 藏族 汉族
  • 简介:对锡伯语言文字,同满语满文的关系问题,进行研究的人极少。从六十年代初期开始,李树兰同志研究了锡伯语口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发表了研究文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诸如:“锡伯语……它和满语很近,……。锡伯文是在满文基础上稍加改动的文字”(见《民族文》1979年3期“锡伯概论”一文)。“锡伯文是在满文基础上略加改动的文字,也可以说,是经过发展的现行满文”(见《民族文》1981年2期

  • 标签: 语言文字 民族语文 附加成分 清文鉴 三家子 李树
  • 简介:本文根据六种调查问卷数据以及录音资料,对锡伯族语言文字使用状况以及态度作了详细分析。认为作为使用人口较少的锡伯语,在强势语言环境的压力下渐呈颓势,应引起人们的注意。

  • 标签: 察布查尔 锡伯族语言文字 使用现状
  • 简介:清朝的译馆分中央及地方机构四译馆、理藩院等若干种,翻译人员主要来自当时的京师国子监学、八旗官学、宗室官学以及府、州、县学。清代科举考试重视官吏双语能力,考试中特设翻译科,选拔翻译人才,朝廷对翻译、通事腐败纳贿、寻衅误国之事有严厉的问责制度。清朝时期,蒙古文翻译已有一定规模,除了直接翻译汉文小说以外,还通过满文翻译汉文小说。

  • 标签: 清代 蒙古文 翻译
  • 简介:由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主办、中央民族大学承办的“民族文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1月23-26日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加纳、荷兰、西班牙、挪威等国的专家学者180余人出席了会议,共提交论文113篇。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民族语文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 印度尼西亚 文化宣传
  • 简介:古鲜卑人西出大兴安岭,取代了匈奴族在蒙古高原上的统治地位,并在北方诸族血缘、语言不断融合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以匈奴语为主、掺杂了鲜卑语成分的混合语言,即后世的“突厥语”。而南迁阴山一河套地区的拓跋鲜卑其语言则较多地保留了“蒙古原语”——早期鲜卑语特征。古文献中,以东胡一鲜卑族裔建立的“柔然汗国”,其语言却沿着“匈奴化”的方向发展。“高车”、“回纥”以及今天楚瓦什人从语言上仍可看出与鲜卑族的渊源关系。“东胡一鲜卑”系语言不仅是“现代蒙古语”的祖语,也是遍布欧亚大陆的“现代突厥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鲜卑族早期历史 族名特征 东胡一鲜卑系语言 柔然 高车 回纥
  • 简介:中国翻译协会民族文翻译委员会与黑龙江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同举办的第十二次全国民族文翻译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8月7—10日在哈尔滨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20多个民族,20多个语种的10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共有105篇论文在会议期间进行了交流和讨论,促进了各学科、各领域民族文翻译工作的学术交流,取得预期的效果。

  • 标签: 民族语文 翻译工作 学术研讨会 哈尔滨 民族事务委员会 学术交流
  • 简介:1991年8月3日至7日,由中国译协、四川省民族文翻译学会、中央民族文翻译局、中央民版出版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民族团结》杂志社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全国民族文翻译学术讨论会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府西昌市隆重举行。国家、省、地、市等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凉山州主要领导也出席了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24个民族、21个语种的翻译工作者、专家、学者百余人汇聚邛海宾馆,交流自1989年以来民族文翻译的学术研究新成果,共同促进我国翻译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大会收到学术论文200余篇,由专家组评选出一等奖4名、二等奖16名、三等奖12名,在大会上进行了表彰。我所助理研究员黄锡惠的论文《满语地名翻译的语源、音变问题》,因其学术上的重要价值而被选入这次会议,并荣获一等奖。黄锡惠同志从事满语地名的系统、深入研究,取得诸多突破性学术成果。目前已发表这方面学术论文30余万字,其中不乏填补空白之作。

  • 标签: 民族语文 黄锡 学术讨论会 翻译事业 中国译协 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