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语言的评价系统是语篇语义学研究的语篇系统之一。与以往的研究范式不同,本研究在对评价理论和相关研究综述的基础上,尝试从不同角度对英语评价型强势主位结构的评价机制做出新的解释。本文对这一重要句式结构的主/述位重新进行了划分,并根据辛克莱(Sinclair,2004)的语篇层面理论,提出评价型强势主位结构在自动和互动两个不同层面表达不同的评价功能。自动评价功能描述外部世界并表达评价者对外部世界的态度,是说话人将自身经验与外部世界关联的表现。其互动评价功能通过无人称投射、限制命题影响范围和建立与语境联系三种方式对命题进行评价,是说话人语篇引导意识存在的反映。

  • 标签: 评价型强势主位结构 评价机制 自动评价 互动评价
  • 简介:语言的意义与形式并非一一对应。不同的语义组合会产生不同的语言表征。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而言,翻译可视为语义解构、语义重组以及再词汇化的过程。本研究以Talmy(2000)运动事件理论为理论框架,以Chen&Guo(2009)对英汉语词汇化模式差异所做出的系统分析与总结为理论依据,探讨上述理论对科技翻译产生的影响与启示。

  • 标签: 表征 运动事件理论 词汇化 科技翻译
  • 简介:出于实际与教学的原因,同伴评价在写作教学中应用非常广泛,但有关中国学习者评价特征的文献并不多。本研究旨在探索中国学习者评价的类型、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研究收集了829份学习者的评语、评价者问卷数据及写作与阅读分数,并在NVivo和SPSS中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一半以上的评语是针对语言的,三分之一的评语是社交性话语,百分之十的评语是关于内容与组织的。多元回归结果表明,学习者在写作中的取得的内容成绩、组织结构成绩、学习者态度、评价拖延情况、被评文章的类型与评语的分布和长度显著相关,但还有许多因素有待探究。

  • 标签: 同伴评价 写作 语言评价 社交话语
  • 简介:接受美学凸显了用户在双语词典批评中的重要性,但当前的双语词典批评大都局限于用户显性信息需求(如查阅需求和技能等)的研究,对隐性的认知需求尚未进行深入探索。此外,现有双语词典批评研究以评价标准为中心,对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等重视不够,未能形成系统的评价体系。本文基于接受美学和涌现理论,从用户认知视角出发,并立足于用户的认知结构和查阅需求,从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范式和评价准则四个维度系统构建了汉英词典多维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的构建完善和促进了汉英词典的理论研究和编纂实践,也推动了整个双语词典批评的发展。

  • 标签: 用户 认知 汉英词典 评价体系
  • 简介:本文以评价理论的三个子系统为理论框架,从态度、介入和级差三个方面对特朗普参选演讲进行分析,探究其中与美国民众政治诉求的契合点,进而分析当下美国民众不理智的政治诉求。

  • 标签: 特朗普 参选演讲 评价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