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主体的追寻和幻灭,在后现代语境中同样是德语现当代文学最喜爱的主题之一。在伯恩哈德、汉德克、施特劳斯、纳多尔尼和克拉赫特这里,主体通过多样的探寻方式和表现形式,成为凸显的表达对象和探讨的重要主题。主体问题,在这里也还是体现为人存在的意义问题。

  • 标签: 主体问题 当代德语文学 意义
  • 简介:德国作家毕希纳反对思维的第一性,表现出明显的“身体意识”。本文将试图结合毕希纳本人对笛卡尔的“二元论”哲学的研究[1]与批判,以“身体主体性”概念为切入点,分析毕希纳作品中“身体主体”在“理性文明暴力”的压抑下历经复位、出场、失语、疯癫、机械化最终陷入虚无的现代性危机过程。

  • 标签: 毕希纳 身体 主体 危机
  • 简介:霍夫曼斯塔尔早期作品体现的颓废美学是以世纪末的现代性反思为重要背景的。这些作品中与自我相连的空间隐喻是其重要表征之一。本文通过重建这些空间形象在世纪末的思想关联,指出霍夫曼斯塔尔是在尼采和马赫为代表的现代自我的危机话语语境中来表达新的主体意识的。另一方面,本文也强调霍夫曼斯塔尔以自我的空无本质为出发点进行的美学创造展示出了新的存在思考和体验诗学。霍夫曼斯塔尔因而并没有陷入虚无主义而是提供了一种新的主体想象和文学理解。

  • 标签: 世纪末 空间 主体 霍夫曼斯塔尔
  • 简介:本文采用Kuhn和McPartland的个人态度测定造句法,要求德语专业本科生分别用中国人和中国、德国人和德国以及美国人和美国作主语分别写出三组句子来,然后,应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将各组句子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前十个名词和形容词从句子中分离出来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样本具备了基本的跨文化意识,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刻板印象。样本对中国人和中国、德国人和德国的印象比对美国人和美国好。

  • 标签: 跨文化意识 跨文化交际能力 文化差异
  • 简介:本文尝试将卫礼贤的汉学生涯划分为三个时期,并对其在每一个时期的汉学活动及成就、特点与不足进行客观、实事求是的评价,认为卫礼贤从一个新教传教士成为一个儒家信徒,从一个翻译家成为一个著述家,从一个神学家成为一个汉学家,从一个德国人成为一个"伟大的德意志中国人"和"两个世界的使者",从而最终完成了其人生的转变,跻身于世界著名学者和汉学家之林.

  • 标签: 卫礼贤 德国 汉学家 翻译家
  • 简介:和低年级学生谈翻译练习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王京平在德语基础学习的教材(Lehrbuch)中,每一课的后面都有一个翻译作业,这是对词汇、语法、包括规范书写和标点符号的全面练习。低年级学生在初次翻译时,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1.正确理解原文,掌握翻译的基本要...

  • 标签: 低年级学生 翻译练习 参加讨论 “住” 理解原文 阅读理解
  • 简介:德国对大学生的后勤管理袁学明德国对大学生的后勤管理工作是通过大学生服务中心这种形式实行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的。大学生服务中心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独立性:根据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有关法律的规定,大学生服务中心为独立的事业单位法人,在管理体制、人事...

  • 标签: 大学生服务中心 联邦政府 后勤管理工作 设备更新 州政府 贷学金
  • 简介:联邦德国的高等学校只负责学习、教学和科研,后勤工作则由大学生服务部负责。联邦教育促进法(BAfog)明确规定:大学生服务部必须是法人团休,具有法人地位,并具有高以管理能力。因此,该服务部是独立于高等学校的组织机构。

  • 标签: 学生服务 简介 高等学校 联邦德国 法人地位 后勤工作
  • 简介:德国人嗜书。人们注意到.在地铁里,车站上.公共汽车里,街头的书刊亭旁总是有人捧着本书刊杂志在阅读。

  • 标签: 德国人 中学生 公共汽车 书刊
  • 简介:本文对德国和中国大学生价值取向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影响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因素是影响价值取向的主要因素,家庭来源、所学专业和确定性与非确定性取向类型等因素对两国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年龄因素对两国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都没有影响.

  • 标签: 德国 中国 大学生 价值取向 比较研究
  • 简介:问:尊敬的总理先生,我是同济大学机械学院的一名学生,来自上海,三天后将赴汉诺威市攻读硕士学位.您刚刚提到了2010年的世博会.汉诺威市曾成功举办了2000年世博会,您曾经是汉诺威市所在的下萨克森州州长,您对上海举办了2010年世博会有何建议?

  • 标签: 德国总理 施罗德 同济大学 访谈录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