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3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以中国传奇小说《牡丹灯记》以及日本江户时期出现的『牡丹灯籠』、『吉備津の釜』三篇小说为研究对象,围绕这三篇作品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与其他中日文学的关系展开论述。并且在前人学者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新的发现,用文献对比、文本分析的方法加以论证、阐释。

  • 标签: 牡丹灯记 影响 情节 人物 结构功能性人或物
  • 简介:本文以2005年至2016年中俄领导人讲话0为语料,从批评话语分析角度对中俄领导人讲话中互文现象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中俄领导人对互文的引用存在倾向性,且在引用形式和内容上存在差异。互文现象的运用可以映射出该国家的政治语言世界文化图景,俄罗斯更侧重宣传“俄罗斯新思想”,塑造一个强大、统一、民主、自由的国家形象,而中国则通过大量引用传统文化,展示出一个历史悠久、民主、和谐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 标签: 批评话语分析 互文现象 政治话语 国家形象
  • 简介:本文在指出先行研究中有关“副词的连体修饰”的问题的同时,把“副词+N+ノ+N”这一结构形式作为考察对象,通过大量实例调查,首先对其中各要素的内容构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围绕副词与名词的结构和语义关系问题进行了具体深入的论述,从而得出了客观、明确的结论。

  • 标签: 副词 语义关系 名词 修饰 结构形式 具体
  • 简介:N1+あふれる+N2」结构是日语中出现频率颇高的语言表现形式。本文认知语义学角度,以共时层面考察日语「N1+あふれる+N2」结构的语义特征和句法特征,阐述在这一结构中动词「あふれる」语义发生功能类转的特点,即由表现动词典型情状的事件范畴转变为与形容词功能类似的属性范畴,句法功能也由陈述描写性功能向属性定性功能转变,即“事件→状态→属性”的语义演变过程。通过对「N1+あふれる+N2」语义的规约性、类转及其外在形式的融合等词汇化要素的检验,论证了「N1+あふれる+N2」具有词汇化倾向。

  • 标签: 共时 N1+あふれる+N2 词汇化 事件 属性
  • 简介:学业情感是伴随着学习的深入不断变化的,它不仅对学业行为有重要影响,而且与学业水平密切相关。本文对日语专业学情进行调研,结果发现:上游与下游在自信心、学习动机、目标语态度及学业行为方面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在学业情感和学业行为维度上,下游呈现出相对消极和被动的特点。改善学业情感体验对于促进日语学习行为投入、提高日语学习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学业情感 学业行为 情感目标
  • 简介:本文分析了日汉语中路径移动动词在表达动作、变化、状态时的用法的同时,揭示了二者的异同,并进一步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探讨了日语和汉语的不同特征。当移动物本身具有内在原动力,无需借助人为外力移动时,汉语同日语一样,可以直接使用路径移动动词表达,这时汉语呈现出动词框架型语言的特征;当移动物不具有内在原动力,需要借助人为外力移动时,日语仍然可以用路径移动动词表达,汉语则要使用及物动词或动补结构(即〈表方式·原因的动词+表路径的动词〉)的形式表达,后者呈现卫星框架型语言的特征。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スル型语言和ナル型语言的不同。

  • 标签: 日汉对比 移动动词 动作 变化 状态
  • 简介:本文运用对比的方法针对汉日称呼语在语言交际中礼貌功能的异同进行了对比,目的在于加深对日语称呼语交际功能特点的认识,以提高日语交际能力。通过对比明确了汉日种语言在称呼语的种类、数量、构词、使用规则、表达特点等方面的异同,并探讨了产生这些异同的文化背景。最后指出了汉日称呼语对比研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今后该领域研究的课题。

  • 标签: 汉语 日语 称呼语 礼貌功能 对比分析
  • 简介:父母称呼不是一个简单的称呼问题,它与本国的文化背景、时代发展、社会状态、父母与子女的关系都密切相关,研究和比较中日国的父母称呼,能从一个侧面了解中日国民族文化、价值观及社会关系的异同。本论文从使用场合的角度,通过问卷调查考察了中日国大学生在当面称呼、同辈朋友前、熟识长辈前以及尊敬的师长前等4种场合对父母如何称呼的状况,分析比较了国年轻人对父母的称呼在使用场合上的异同点,同时明确了中日父母称呼的绝对敬语和相对敬语的倾向。

  • 标签: 大学生 父母称呼 使用场合 绝对敬语 相对敬语
  • 简介:日语的「人」和汉语的“人”用法相似,都有指称说话人自己的自称用法。但二者并非在任何时候都可以用来自称,并且在自称时所允许使用的语境也不同。日语的「人」在自称用法中由于侧重于“外人、别人”这一侧面,因此只能用于表达不满、责怪、生气等感情的语境中,而汉语的“人”不仅有此用法,还有另一用法,即侧重于“所有人”这一侧面,可用于加强可信度或影响力等的语境中。

  • 标签: 自称 语境 日汉对照
  • 简介:关于“开く”的种读法西安公路交通大学杨小雁大家都知道“开”即可以读成也可以读成。那么和词的用法有什么不同,怎样正确读出“开”这个词呢?我想着重从研究词的词义入手,来看看它们用法的不同,从而正确地读出“开”一词。一般只用做自动词而不做他动词用。“...

  • 标签: 自动词 词义 自由出入 国语辞典 公路交通 词的用法
  • 简介:俄语主动句和被动句被认为是同义句式,二者的转换主要有种模式,但并不是所有的主动句都可以转换为相应的被动句,这主要受施事、受事语义特征的影响。另外,还要考虑上下文语境、语义表达的侧重点、篇章衔接、语体需要等。研究句式转换有助于在平行的句式结构序列中探究相关语法意义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寻找其区别性意义和约束性的限制条件。

  • 标签: 俄语主动句和被动句 转换模式 限制条件
  • 简介:在中日种语言中,助动词“可以”表示“许可”时,常被解释为‘してもいい’,‘してもいい’与“可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或会话中,根据说话者、听话者以及场景等要素的不同会分别产生不同的引申意义。本文对‘してもいい’与“可以”者在引申意义上表现出的不同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者的使用出现不同主要是因为‘してもいい’中还较多的保留了‘しても+いい’这种复旬性特征。

  • 标签: 中日对比 してもいい 可以 引申意义
  • 简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语料库在语言学相关研究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选取朝鲜《劳动新闻》和韩国《中央日报》的新闻语料分别建立朝鲜语和韩国语新闻语料库,对语料库中的高频语节进行统计分析,从语节中实词的词形、词源、词义等三个方面对朝韩新闻词汇的使用特点和规律进行描写和阐释。对朝韩新闻语料中的词汇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全面把握现阶段朝韩词汇的实际使用状况并预测词汇未来的发展趋势。

  • 标签: 新闻语料库 朝鲜语 韩国语 词汇对比
  • 简介:译文批评既要有对与错的价值判断.也要有译文美丑优劣的审美判断,这方面构成了对于译文质量的评价。并需要建立相关的评价尺度。中国传统译论中的“信达雅”的概念,长期以来既是翻译的原则标准,也被用作译文评价用语,但使用“信达雅”只能做印象批评,而难以做语言学、翻译文学的实证批评,为此,“译文学”在概念范畴的提炼及理论体系的建构中。提出了“正译/缺陷翻译/误译”这组概念。作为“译文学”的译文评价用语。其中,“正译/误译”是对与错的刚性判断。“缺陷翻译”指的是介于“正译”与“误译”之间的、既不完全正确也不完全错误的不精确、不到位的翻译。“缺陷翻译”这一概念的提出,可以打破简单的非此即彼的对错判断,在对错之间发现和指出译文的种种不足,使翻译研究特别是译文批评趋于模糊的精确化。

  • 标签: 译文学 译文批评 批评概念 信达雅 正译/缺陷翻译/误译
  • 简介:作为一种独特的方法论,标记理论在包括社会性别定型在内的人文学科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俄汉男女性的社会性别定型较为明显地见诸恭维、抱怨等言语行为,具有明显的语用标记,体现了简约性、强制性、稳定性、复现性以及可预测性等社会性别语言世界图景中具有交际特征的社会规约,彰显出毋容置疑的社会性别因素。

  • 标签: 俄汉语 标记理论 语用标记 社会性别定型
  • 简介:汉日领属关系双主语句中的NP_2同为一价名词,在小谓语VP的语义选择特征和大主语NP_1的语义扩散激活功能的共同作用下,有时可以省略。汉语的领属关系双主语句可以有条件地变换成语义基本等值的名词谓语句。而日语的领属关系双主语句,只有当NP_2是抽象名词时,才可以变换为语义基本等值的句末名词句。汉语的领属关系双主语句可以用来表示感叹,句式变换后,只有惯用组合作谓语的非典型性名词谓语句可以表达感叹语气;日语的领属关系双主语句本身不能表达感叹语气,但NP_2是抽象名词的双主语句可以变为带有感叹语气的句末名词句。

  • 标签: 领属关系双主语句 一价名词 句法特征 非典型性名词谓语句 句末名词句
  • 简介:在俄罗斯和我国学界存在语言文化学语言世界图景观和语义学语言世界图景观种观点。本文以上述种语言世界图景观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的方法揭示了二者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开放程度和表现形式方面的区别,并对这种语言世界图景观在俄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辨析语言文化学语言世界图景观和语义学语言世界图景观,有助于深化对语言世界图景理论的认识,将其引入我国俄语教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使用不同的语言世界图景观进行指导,对理解和掌握语言单位的意义、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所裨益。

  • 标签: 语言世界图景 语言文化学 语义学 俄语教学
  • 简介:"水"作为语言文化观念的关键词之一,不仅具有其自身的概念意义,同时还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象征意义。俄汉语中包含"水"的成语如同一面文化的棱镜,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个民族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因为外化的语言结构凝结个民族世世代代对"水"的文化记忆和其所承载的对客观世界的认知结果及情感评价。本文以俄汉语中含有"水"概念的成语为具体研究语料,立足于语言文化空间视角对比俄汉语中有关"水"所蕴含的独特的民族文化观念。

  • 标签: 文化观念 俄汉语 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