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小女人散文”价值刘萌有人称90年代的文学是都市的文学,90年代的都市是女人的都市,90年代的女人是顶天立地的“小女人”,虽不乏戏言,却也一语中的。追溯近半个世纪来中国文学中的“女史”:90年代娜拉出走,寻求社会地位的独立(如苏青、张爱玲这批人);...

  • 标签: “小女人散文” 意识形态 小品文 都市女性 “女性写作” 张爱玲
  • 简介:“农村题材小说”作为乡土叙事的一种重要文学形态,参与了百年中国的文化建构。但1940—1970年代的“农村题材小说”(荷花淀派除外,下文简称“农村题材小说”)作为一个特指的文学样式,演化为与政治性、意识形态性等同的概念,从昔日备受重视,到当下主流文学史叙述不认可其乡土文学谱系的身份,也是事实。在乡土文学危机不断被学人提及的当下语境,我们回顾这一时期的文学,重提它们曾经被遮蔽的价值,

  • 标签: 农村题材小说 70年代 价值论 文学形态 乡土叙事 意识形态性
  • 简介:一、老生常谈又何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已经发表了整整半个世纪了。《讲话》提出了文艺理论的一条基本原则,即: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对于这条原则,文艺界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谁要是再把它作为一个学术问题进行探讨,就难免被讥笑为老生常谈,这确实足以令人赧然的。老生常谈者,肤浅、平庸、无聊之谓也。然而,笔者扪心自问:在“毛泽东热”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神州大地之时,在影响深远的《讲

  • 标签: 毛泽东文艺思想 《讲话》 逻辑演进 《青春之歌》 《创业史》 《暴风骤雨》
  • 简介:如果从近三十年报告文学发展史观之,赵瑜无疑是属于跨越三个年代、硕果丰厚的重量级作家。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强国梦》横空出世,到90年代末以《马家军调查》震动文坛,再至21世纪初以《革命百里洲》一举摘得鲁迅文学奖。赵瑜以他并不高产但绝对具有震撼力的写作,为当代报告文学的艰辛旅途带来新的希望和辉煌。

  • 标签: 20世纪80年代末 价值 报告文学 发展史观 重量级 文学奖
  • 简介:反英雄叙事拒绝传统高大全式的“巨人英雄”,而是将英雄还原为普通的人,刻画日常生活中的反英雄。“反英雄走向了‘英雄’的反面,它的出现是对传统理想中的‘英雄’人物的解构,或者说是这些理想概念的破碎和丧失。”在余华的小说中,存在这样一种反英雄叙事,它书写日常生活中的反英雄,塑造了阮海阔、王子清、马哲、福贵、许三观、李光头、杨飞等一大批反英雄人物。

  • 标签: 英雄叙事 余华小说 价值 传统理想 日常生活 英雄人物
  • 简介:《烟花楼》这个书名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性,烟花女许春兰的特殊身份尤其容易让人想象种种风流韵事。可是,随着阅读的深入,读者情不自禁被许春兰的生存意识和人格意识所震撼,快感等待不知不觉转化为美感冲动,你纵然有性的欲望也得到了美的净化。许春兰这一人物形象包涵有深刻的意蕴,这是因为她不是一般意

  • 标签: 审美价值 烟花女 生存意识 使人 人格意识 人格独立
  • 简介:"识仁""透性""释空"是邹元标建构其实心本体的三个重要途径,其中"识仁""透性"分别从功夫向度和实践向度对本体进行正向建构,"释空"则对本体进行反向建构。在此建构的过程中,心体的仁本内涵和实践性特质得以凸显,这一方面体现出邹元标的心学立场和对道德践履的严格要求,另一方面为其"实学功夫"和"实行仁治观"奠定了理论基础。邹元标的实心本体是心学演化、儒学自觉和时代政治、学术、文化语境和合的产物,对当时的多元文化和社会思想具有很强的诠释能力和反思意识,体现出其鲜明的主体意识和时代价值,对我们当下的文化建设和社会治理具有启示意义。

  • 标签: 邹元标 实心本体论 识仁 透性 释空 价值
  • 简介:王阳明心学所渗透的主体性思想,体现了对作为主体之人的价值的重视,其对主体自由精神的宣扬,对于现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对于当下和谐社会建构与理想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王阳明心学的"心外无物""万物一体""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各个层面中都蕴含着主体性思想,包括主体赋予对象存在的意义、主体道德精神的呈现、主体道德实践的责任感、使命感等,其对当下人主体意识、道德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感等的培养有促进作用的思想因素。

  • 标签: 王阳明 心学 主体性 主体价值 现代价值
  • 简介:<正>世博会的核心价值观是进步、创新、交流。世博会不是贸易博览会、城市博览会,而是思想、文化艺术的盛会。具有民族特色的思想、文化艺术,向来是世界博览会的重要主题元素和组成部分,世博会向世人展示的决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的成就。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吸引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和谐城市"、"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这次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和谐城市"是

  • 标签: 中国书画艺术 艺术方法 世界博览会 绘画美 贸易博览会 文化艺术
  • 简介:<正>虽然就历史而言,文学批评早已存在,但直到十九世纪,它还只是一种兴之所至的非正式写作形式,在这种写作中,人们仅仅考虑随时发表一些议论,它还没有成为一个专业或者一门学科。今天,人们则有充分理由认为,“二十世纪是批评的世纪”,正象雷内·韦勒克为《二十世纪世界文学百科全书》撰写的《文学批评》辞条所概括的:“人们把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称为‘批评的时代’,不过二十世纪才真正当得起这一称号。不但数量甚为可观的批评遗产已为我们接受,而且文学批评也具有某种新的自觉意识,并获得了远比从前重要的社会地位。”韦勒克所说的自觉意识,应该被理解为文学

  • 标签: 中国文学批评 二十世纪 文学价值 自觉意识 韦勒克 世界文学
  • 简介:作为一个特定的写作现象,本文所言的“张爱玲传”主要是指由后人所著、业已出版的传记文本。自1992年7月第一部“张爱玲传”于花山文艺出版社“诞生”到2016年初,二十四年间大陆共计出版各式“张爱玲传”已近七十部。“张爱玲传”出版数量多、速度快,已形成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建构着张爱玲的新一轮“传奇”。通过阅读这些传记,人们既可以从不同角度了解张爱玲传奇的一生,又可以了解张爱玲在创作上取得的成就。

  • 标签: 文艺出版社 “传奇” 张爱玲 消费时代 问题论 价值
  • 简介:文艺制度是保障文艺的正常秩序和健康发展的体制、建制、机制形式,是落实文艺方针、方向、路线、政策的组织管理与思想保障。任何社会制度都会建立符合社会时代特征及遵循文艺规律的文艺制度,以保障文艺正常运行和发展。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也相应建立了社会主义文艺制度,以保障文艺运行和发展,并通过文学批评的评价机制搭建作者与读者、文艺实践与理论联系的桥梁,一方面推动文艺繁荣发展,另一方面推动文艺理论创新。从这一角度而言,文艺制度的保障功能作用不仅是通过体制、建制、机制实现的,而且是通过文艺批评的评价机制实现的。

  • 标签: 延安文艺 《讲话》精神 制度思想 价值意义 制度建设 毛泽东
  • 简介:王阳明的心路历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即以龙场悟道为时间坐标,前期主要是从方法进入本体,自己如何证道悟道;后期则是从本体开出方法,旁助他人证道悟道。"良知说"学说作为晚年的思想总结,即体即用,即用即体,本体与工夫打成一片。具体分析,约有四个层面:(一)"良知"(良知本体);(二)"致良知"(良知实践);(三)"良知教"(良知教育);(四)良知学说(良知理论)。四个方面上下贯通,内外一体,环环相扣,构成了一个全面系统的整体结构。也就是说,在阳明的思想系统中,"良知"既是社会实践不可或缺的道德活泉,也是天道流行发用意义上的宇宙本体,是一切价值产生最深层、最根本的源泉。"致良知"则是道德实践场域的开显与实现,一方面要即用见体,不断化除私欲造成的良知昏蔽现象,彻底证入良知本体,一方面又要依体起用,将良知本体之用扩而充之,使天下万事万物均呈显出价值与意义,最终将良知之知转化为良知之行。至于"良知教"显然是人间道德拯救活动的展开与落实,是"下学上达"的生命实践活动的具体指导,根本的原则当为本体与工夫的一致、形上与形下的统一,从而重返生命存在的固有真实。人类的社会实践及其价值的真实到场当然需要理论形态的总结与升华,因而"良知说"既要强调良知的本体意义,以确保人类道德实践活动形上根源的永不枯竭,也要重视良知的实践论价值,以防止形上本体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区隔,亦即无论本体与工夫,心性与实践,都必须上下、内外一起打通,同时纳入诚意、正心、致知、格物等一系列工夫系统,形成一个有体有用圆融究竟的理论系统,统合为足以安顿人的精神生命的广袤实践场域。

  • 标签: 王阳明 良知本体 致良知 良知教 良知说 四重结构
  • 简介:2016年暑假.对青年学者李洪华来说。显然是灿烂而愉快的日子。“结束在杜克大学既漫长又短暂、既新奇又单调的访学生活”,“听着窗外盛夏肆意的蝉声”,把“在杜克整理完成的《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连同基本打烊的(20世纪以来中国大学叙事小说研究》”装入行囊,满怀“一年来的访学也算差强人意了”的欣喜,以及与家人“自驾纵横美利坚,耳濡目染异国风情,徜徉美丽的杜克校园,聆听后现代主义大师和导师的精彩授课”之类的“难忘的记忆”,即将离开美国返回久违的家国,正所谓“漫卷诗书喜欲狂”“青春作伴好还乡”。

  • 标签: 价值 中国现代文学 后现代主义 青年学者 杜克大学 小说研究
  • 简介:记得那里笔记有一段,说乾隆游江南,有—天登高观海,看见海上几百条船舶,张帆往来,或往北,或往南,颇形热闹,乾隆问左右:"那几百条船到哪里去?"有一位扈从随口答道:"我看见只有两条船。""怎么说?"皇帝问。那位随行的说:"老天爷,实在只有两条船。一条叫名,一条叫利。"乾隆点头称善。

  • 标签: 乾隆 宇宙人生 船舶 名利 好奇心 江南
  • 简介:“直觉”一词,英文是intuition,英文字典的解释是(powerof)theimmediateunder-standingofsomethingwinthoutconsciousreasoningorstudy,即“未经自觉思考或研究的对某种事物...

  • 标签: 审美直觉 艺术直觉 理性认识 诸葛亮 视觉形象 前意识
  • 简介:画家的精神生活画家应当有规则地学习,不放松任何未曾牢记的事物。那些作画时单凭实践和肉眼的判断,而不运用理性的画家,就像一面镜子,只会抄袭摆

  • 标签: 绘画 镜子 判断 作品 物体 精神生活
  • 简介:汪曾祺是20世纪为数不多的具有士大夫品位的作家。其创作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幽远的审美韵味吸引着广大读者。研究界见仁见智,卓见纷纭。但在我看来,对其进行浪漫主义解读似乎更切近汪氏创作的实际。

  • 标签: 汪曾祺小说 小说文体 叙述语言 汪氏 风俗民情 大淖记事
  • 简介:2008将是卢新华的小说《伤痕》及以之冠名的“伤痕文学”问世30周年的日子。30年,实在是不短了,它足以令一呱呱坠地的婴孩步入“而立”的成熟年岁。30年的历史间隔,不免让人生疑:那段历史还被人们记着吗?在我们民族的生命之河中“文革”留下的伤痕是否已然痊愈?当痛楚在岁月的深巷中被尘埃遮蔽与掩盖,

  • 标签: 《伤痕》 伤痕文学 “文革” 卢新华 历史 日子
  • 简介:回归生活世界是20世纪文化和学术的整体转向,亦是"现代的基本或根本精神",(1)更是艺术与科学对话的新视域。科学世界和艺术世界的发展不约而同地朝向了生活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为科学与艺术在内在生命本体层面的融合提供了新的价值尺度。

  • 标签: 生活世界思想 艺术与科学 文化对话 价值尺度 人文文化 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