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以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为理论基础,结合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当代作家余华的创作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其前期作品与法国新小说派以及卡夫卡小说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出他后期创作与海德格尔哲学思想的契合与呼应.

  • 标签: 余华 当代作家 前期作品 新小说派 外国文学 比较文学
  • 简介:<正>为了避免误会,先得声明:这里说的聪明的外国人非全体外国人也,是说有些外国人很知道怎样根据他们的利益,按照他们的意愿,遵照他们的既定方针来诱导以至于捉弄别国人,特别是中国人.其手段之巧妙,手法之隐蔽,使你吃了亏还不知道怎么吃的,实在是高明透顶.

  • 标签: 外国人 中国人 清政府 诺贝尔奖金 得声 透顶
  • 简介:<正>一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我国文艺面临严峻的考验,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困惑和危机。长期以来“重义轻利”不屑于说钱的高雅的文坛,也不由得论起怎么样赚钱,如何获利来了,变化之大、之快,令人目瞪口呆。对商品经济冲击下的文艺现状及共发展如何看,众说纷纭,归纳起来有两种明显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文艺出现了商品化倾向,给文艺事业带来极大的危害,文艺与金钱结下不解之缘,文艺失去了独立品格,失去了文艺应有

  • 标签: 重义轻利 社会效益 独立品格 文艺事业 经济效益 繁荣发展
  • 简介:《新中国60年外国文学研究(第五卷)-外国文学译介研究》(谢天振、许钧主编)近期由北京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中国60年外国文学研究”(2010-2013)的最终成果——《新中国60年外国文学研究》(六卷本,申丹、王邦维总主编)其中之一,

  • 标签: 外国文学研究 文学译介 新中国 北京大学出版社 学术 国家社科基金
  • 简介: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外国文学占有一定的比例和篇幅,但在实际教学中并未引起老师的重视。在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制订中,大多数高校更加关注文学内容的结构整体协调,?而往往忽略外国文学的教学策略,笔者认为对于外国文学教学策略,应通过实现读者与文本和作者的对话、运用一定文艺理论指导,全面推进大学语文外国文学教学改革。

  • 标签: 大学语文 外国文学 教学现状 教学策略
  • 简介: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学术史研究总成为学界的热点和亮点之一。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外国文学界也陆续出现阶段性、个案性的学术史研究著作:如陈众议主编的《当代中国外国文学研究(1949-2009)》、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主编的《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陈建华的《中国俄苏文学研究史论》、叶隽的《德语文学研究与现代中国》等,然而能系统全面地总结、反思、预测中国外国文学学术史的著作尚未出现。针对这一现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12卷)应运而生了。

  • 标签: 外国文学研究 当代中国 学术历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可能性 多元化
  • 简介:本文借用安德烈·勒菲费尔三因素说中关于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纵性影响的观点,尝试通过对《译林》译载《尼罗河上的惨案》引发的那场风波进行个案研究,考察在我国进入“新时期”之初的政治转型期,意识形态因素以及意识形态的嬗变对外国文学汉译的操纵和影响。

  • 标签: 新时期 外国文学汉译 《尼罗河上的惨案》
  • 简介:“文本旅行的地图”是我们正在进行的一个项目的名称,借用来评说《中国20世纪外国文学翻译史》(查明建、谢天振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这个项目名称,其实也是借用了萨义德“理论的旅行”(travelingtheory)之说。

  • 标签: 外国文学 翻译史 旅行 中国 地图 文本
  • 简介:作为中国当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与改革开放同步,新时期外国文学翻译与研究也走过30年的历程。古人云:“三十而立。”12月13日上海作协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上海比较文学研究会和上海译文出版社联合在上海作家协会举办了题为“改革开放三十年外国文学翻译与研究研讨会”。

  • 标签: 翻译与研究 外国文学 改革开放 综述 中国当代史 专业委员会
  • 简介:摘要在对海外投资的非系统风险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比较全面的海外投资非系统风险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了运用极大熵模型,求解网络的参数分布问题;结合灰色系统的思想,给出了海外投资非系统风险评价中的不确定信息处理的方法;最后,通过贝叶斯网络推理,给出网络中各节点的定量评价,并应用实例表明了方法的科学有效性。

  • 标签: 海外投资 非系统风险 灰色贝叶斯网络
  • 简介:近来在比较文学界,有人从“原文原教旨主义”出发,陆续发表了一些“世界文学”否定论、“外国文学史”(或称“世界文学史”)中文课程取消论的言论。这些言论在学理上是站不住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但这也在客观上表明,中文系传统的外国文学史课程及教学应该加快改革。改革的思路就是用“中国翻译文学史”来改造“外国文学史”课程,而不能将外语系的国别文学史照搬和移植到中文系来。必须明确,在中文系用中文讲授外国文学,与在外语系使用外文讲授外国文学,其宗旨和效果都是根本不同的,也是不能相互取代的。中国文学对外国文学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在中文系将外国文学课程中文化,用中文讲授外国文学这一行为本身就是中外文学与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因而其实质就是“比较文学”;用中文讲述外国文学,外国文学便在中文、中国文化的语境中受到过滤、得到转换、得以阐发,也就是化他为我,其本质具有“翻译文学”的性质。

  • 标签: 外国文学史 世界文学 翻译文学 比较文学 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