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已有数年的时间未踏入这块土地,心中却一直涌淌着难以割舍的情怀。最近,我与枢清兄结伴来到雎水,站在了具有地标性建筑称谓的太平桥上。迎面望去是层层山景,峰峦起伏,连绵不绝,公路像一条玉带贴紧山腰向云海深处飘去。俯览河底,清澈的河水没有了昔日的奔腾之势,像进入了安睡状态而舒缓自然。被溪流冲刷的红石滩划破水面,裸露出脊背,在太阳的烘烤下散发出炙热,那嶙峋般的肋骨,让你对大自然心生敬畏。

  • 标签: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1颜小朵穿着层层叠叠的白色蕾丝裙子站在第七街道的石板路上时.天已经凉了。原来秋天真的就这样来了.她赤裸的小腿在风中被惊醒,停止了盲目的奔跑。她终于没有留住他.尽管她穿上了那公主般的裙子。一直以来.我从不尝试用第一人称写字.就像我在炎热的夏季也只穿球鞋、仔裤和T恤。南森有时候会嘲笑我这样的打扮.他会皱着眉头.点点我的鼻子.抱怨道.你就不能穿得女生一点儿?然后我就会用头顶他"哇哇"大叫.他一直不明白,我是故意的.我故

  • 标签: 裙子 第一人称 咖啡 头发 石板 白色
  • 简介:回忆太美,住事便不敢轻易去追。那天走至楼下,院中的桃花开得极为热烈。花下展读,春风拂来,恰如蒲酒一杯,不饮亦醉,颇有一种微妙况味。《诗经》里说:“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最深红尘里的相逢,总是一见倾心。那些与你有关的记忆,忧愁而美好,宛如半炉静香,甘谈清芬,惹人思量。

  • 标签: 题序 《诗经》 回忆
  • 简介:郝雨(主持人,上海大学教授,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陈歆耕先生的《剑魂箫韵:龚自珍传》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以后,很快受到文学界、史学界以及出版界的广泛关注。本书以史家之境界,诗家之笔墨,有血有肉地塑造了"一代文字之雄"龚自珍的传主形象。

  • 标签: 龚自珍 作家出版社 大学教授 传播研究 主持人 文学界
  • 简介:我匆匆忙忙地,追赶在回乡的路上。不是因为与约定的时间晚到一个小时,而是因为已经与曾经在一起的时间相距四十年了.是迟了晚了误了远了已经四十年的时光。那些日子,我一直被一种情感煎熬着。一直期盼着这个日子,也一直惶恐于这个日子,是近乡情怯,近人心怯。毕竟,已经过去四十年了,同学们见了面,还会认识么?

  • 标签: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展茅溪是我故乡的母亲溪,她清澈、明亮,载着山的故事唱着山的歌儿来到展茅镇的身旁,又唱着小曲儿穿越展茅镇,不知疲倦地奔向海洋。展茅溪是舟山陆城上最美丽的山溪之一,总是清澈见底,'叮咚叮咚',好像听得见她跳动的一颗心。她流过的地方便有绿荫匝地的村庄,便有劳动的热气,便有歌声和花香……人类的文明,是水的文明;人类的历史,是水的历史。20世纪90年代后期,这条孕育滋养一代代展茅人的溪流曾为经济发展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溪流旁搞了个庞大的鱿鱼加工场,每天成吨的鱿鱼

  • 标签: 回展茅溪 梦景回展茅
  • 简介:谈谈我对香港的想象我的老家广西北流跟香港同属粤语地区。我们管粤语叫白话,北流的白话虽然没有广州这边的白话好听,但是语法字音都一样,只是语调不同。我们的语调更短促、迅猛,听起来更像南蛮野音。在北流的县城,我们说粤语,听粤剧,喝凉茶,不吃辣椒,午后阵雨来时走在骑楼下……总而言之,我们广西东南部的人在心理上总是更认同广东,而对北部的桂林柳州地区有一种疏离。桂北人说北方语系的柳州官话,听桂剧和采调剧,吃辣椒,听说到了冬天那边还下雪……至于更远的百色就不用说了,壮族的话我们一点都听不懂。

  • 标签: 华文文学 文学外
  • 简介:东南亚华文文学是中国“五四”新文学影响下的产物。最初出现的东南亚华文文学有强烈的侨民文学色彩,同时也显露出本地化倾向。东南亚华文文学史上有两组大问题:一组是侨民文学与本地文学的问题,它关系到东南亚华文文学的源流与自身传统;另一组是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问题,关系到东南亚华文文学的精神核心与艺术特色,两组问题相互关联。本文讨论东南亚华文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并提出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

  • 标签: 东南亚华文文学 侨民文艺 本地化 现实主义 现代主义
  • 简介:  我被出租了  那天,我和朋友在一块儿闲聊着,他突然神秘地问我想不想干一件新鲜事!原来,他一个要好的女同事,为了让前夫打消那份再续前缘的结婚心思,希望找一个品质不错的男人假作她的未婚夫.……

  • 标签: 出租未婚夫 回出租
  • 简介:文言文学习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它在高中语文中占的比例较大,加上本身学习的难度又比较大,所以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的一大难点,学生不喜欢学习,老师教起来也比较难,教学的效果也不太好。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改变原来的教学方式,将教学当中,在原有基础上加入新的元素,注重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兴趣,重视对学习文言文知识的积累,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 标签: 高中语文 文言文教学 教学方法 实践探讨
  • 简介:论钟敬文文学评论的学术品格———读《芸香楼文艺论集》蔡清富1996年,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了一部钟敬文先生的文艺评论集,书名为《芸香楼文艺论集》。它搜集了钟老从20年代到90年代的文艺评论106篇(关于民间文学的文章因另有专集,故基本未收),全书53...

  • 标签: 文学评论 学术品格 民间文艺学 钟敬文 鲁迅 李金发
  • 简介:北美华文文学中的两大作家群,是指20世纪50至70年代由主要来自中国台湾的作家组成的作家群,和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主要来自中国大陆的作家组成的作家群。这两大作家群在创作主题、书写侧重、艺术风格等方面,各有其不同的特征。究其原因,则在于分属这两大群体的作家们在时代环境、思想观念、教育背景、艺术追求等方面,均有所差异。

  • 标签: 北美华文文学 台湾作家群 大陆作家群 比较
  • 简介:欲使我国有关流散及流散文学的研究不流为对西方批评话语的追随性的机械注释,需结合海外华人华文文学身份探索的具体问题拓展阐释空间。而这可从三个维度着手:从历史的维度认识百年中国移民潮与西方势力全球扩展因而侵入、改变中国社会文化结构的同步关系;从社会结构的维度认识海外华人社会非同质化的多元构成;从审美的维度研究海外文学的特殊母题和处理这些母题的美学架构。

  • 标签: 流散 流散文学 身份 海外华人华文文学 悲剧感
  • 简介:在同时代中国作家中,阎连科无疑是大器晚成。1988年,中篇小说《两程故里》令他成名,但直到1997年发表《年月日》,他的创作才开始“成为重要的话题”,并被当代中国文学史的论述接纳。

  • 标签: 中篇小说 阎连科 英语世界 《受活》 书评 英文
  • 简介: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了被誉为“文化艺术的长城工程”的民族民间十大文艺志书集成编撰工作。这一项浩繁的工程,包括《中国戏曲志》《中国曲艺志》《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中国曲艺音乐集成》《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共有近300卷;历时20年,已经接近尾声。这一工程是前无古人的,它的完成,把我国上自原始社会下至民国时期(有的志书下至清代)的这几门艺术全面地进行了总结。盛世修史,这是功在子孙万代的一大盛事。

  • 标签: 20世纪80年代 艺术现象 文化艺术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 长城 《中国戏曲志》
  • 简介:回归生活世界是20世纪文化和学术的整体转向,亦是"现代的基本或根本精神",(1)更是艺术与科学对话的新视域。科学世界和艺术世界的发展不约而同地朝向了生活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为科学与艺术在内在生命本体层面的融合提供了新的价值尺度。

  • 标签: 生活世界思想 艺术与科学 文化对话 价值尺度 人文文化 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