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在哲学理论上,王阳明以良知释知行本体,从知行合一走向致良知,同时将万物一体思想的根基诉诸致良知之学,即他用致良知作为其心学思想之核心,通贯知行合一与万物一体。这种理论的架构及推演与王阳明治理思想的内在逻辑一体相连、密不可分,具体表现为:"天"的关键在于"心""治世",其中,"治世"又可以转化为"心",由"心"可以达到对自然、社会的治理。三者之中,"心"是核心,是主导。

  • 标签: 王阳明 治世 治心 治天 逻辑统一
  • 简介:<正>熊正一直是寂寞的、不走运的作家。从80年代末到现在,此人踽踽独行,在他前边、后边和旁边,风云聚散,人事几度翻新。现在谈谈他为什么不走运。显而易见的理由是他写得太少,一个写得太少的作家差不多就是一个决心自我埋没的作家。作家的名字应该经常被看到,不管是在刊物的目录上还是在小报的花边新闻里。

  • 标签: 散文 文艺随笔 当代
  • 简介:<正>散漫淡漠的熊正似乎一直在与文坛较着劲,这么多年来,文坛一直忽略这个人的存在,至少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与他的实力和实际的成果很不相称。但熊正没有动摇,没有改变。如果说有所改变也只是在他原来的道路上更偏执地往前走了几步。

  • 标签: 文学评论 熊正良 小说 叙事 反存在主义
  • 简介:一元明之际在历史上确是一个十分微妙的时代,不单是朝代更迭,更是汉族把政权从元蒙手中夺回之际。按一般道理来说,汉族文人对此应该是欢欣鼓舞的,但仍有一部分士人,通过隐居等方式拒绝与新朝合作,他们用特殊的方式宣扬自己的主张.

  • 标签: 文学思想 山东时期 心态 戴良 汉族文人 元明之际
  • 简介:孟子提出并论证了孝观念,希望通过孝来建立严格的家庭伦理秩序以和睦家庭、安定社会,巩固国家的统治,是其孝观念中最为突出的内容。在孔子的孝观念中,他虽然提出孝慈“施于有政”,但没有提出具体实施的途径。孔子以孝为君子人格内涵之一,君子以人格修养而出仕,孝才与政治有联系。

  • 标签: 孝子 孝治 孟子 形象 伦理秩序 人格内涵
  • 简介:<正>大凡一个画家的成功总离不开艺术道路的选择。但是选择什么样的艺术道路并非易事。虽然生长在我们这个国度里的画家,有根据自己的意志选择艺术道路的自由,然而对于画家自身来说却不是随意的。因为一方

  • 标签: 艺术道路 现实主义 艺术语言 意志 作品 现代艺术
  • 简介:在日本“汉学”这个名称,是进入明治时期以后才产生的,此前则被称作儒学。明治以后,日本受到西洋学的影响和冲击,为了同西洋学抗衡,才把儒学改称为汉学,如此在日本最终形成了国学,汉学,西洋学的三足鼎立。日本学者的汉学研究大多在选题上注重实际,研究方法上注重讲求实证,多以材料取胜,善于从细微的细节中以小见大,阐发哲理,这也体现了他们在治学方面的特点和风格。金谷作为上述汉学研究者当中的杰出代表,特别是其巨著《秦汉思想史研究》,集中展现了其日本学者的汉学研究学风,以及其浓郁的中国情结。

  • 标签: 日本学者 思想史研究 汉学家 秦汉 汉学研究 明治时期
  • 简介:本文将丁韪的翻译活动回置于近代中西方权力关系的背景下,以19世纪西方殖民势力制定的世界“文明等级”秩序为参照,指出丁韪英译中国神话传说和诗歌的根本目的在于向西方社会传播中国“半文明”的定位和形象,以维护西方在华的殖民利益和传教利益。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丁韪对翻译的题材进行了刻意筛选,并且在翻译过程中对汉语原作进行了系统的操控与改写。作为首位集中从事中国神话传说和诗歌英译的美国汉学家.丁韪在客观上为中国文学在美国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 标签: 丁韪良 半文明 神话传说 诗歌翻译
  • 简介:摘要习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要“打造新时代共建共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共建是共同建设和谐法治的社会环境。共就是多元化的社会治理,共享是共同享有这样一种社会治理成果。打造共建共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解决现阶段诸多社会问题的客观需要,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客观需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客观需要。

  • 标签: 新时代 共建共治共享 治理格局
  • 简介:新近读到何启著、由深圳海天出版社出版的纪实文学《中国教授闯纽约》。这“闯纽约”意味着什么呢?按常规,教授到美国去,无非是讲学呀,访问呀,旅游呀,探亲呀!等等。这其中的探亲旅游本来也是书中唐教授的初衷,但到美国之后,有关方面改变了原来的许诺。原以为,只要他以探亲的名义进入美国,美国政府就会为他这个“国际访问者”的参观活动花费几千美元,但到纽约之后,

  • 标签: 纪实文学 何启 美国华人 参观活动 华人社会 描写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