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在唐初时期,以宫廷为中心的诗坛,弥漫着雕饰藻缋的艺术氛围。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游离于宫廷范围之外的僧人、处士的朴素、通俗诗风,其中最极端表现当以王梵诗为代表。如果说,同是处在宫廷范围之外的王绩等人的作品多少还是受到一些时代的影响,比如在诗歌律化形式方面,那么,王梵诗则可以说丝毫未受到时代的影响,完全以通俗口语直书情事,成为唐代通俗诗歌的最早实践者。较他略后的寒山、拾得、丰干,以及中晚唐的顾况、罗隐、杜荀鹤,甚至大诗人王维、白居易,都或多或少曾受其影响。由于王梵中年后皈依佛门,所作诗亦多据佛理教义以劝世,所以对寒

  • 标签: 王梵志诗 僧人诗 诗人王维 王绩 杜荀鹤 中晚唐
  • 简介:<正>人类文明发展史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种文化现象既有自身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又彼此联系,互相影响,构成人类文明发展的完整图像。文学和宗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和文化现象,它们各自按照自己的方式解释人类生存的目的和意义,反映并表现自己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文学和宗教有着各自发展

  • 标签: 俄国文学 文化现象 文学作品 俗文学 社会意识 口头创作
  • 简介:麦尔维尔的巨著是世界性的文化遗产.对它的宗教意义的研究还比较少.表现了麦尔维尔复杂的、难以确定的宗教观念.首先他心目中的神是中的上帝,人们必须违反自己去遵从他的意愿.他的神又是指宇宙间的神性,即硕大无比的白鲸所代表的大自然所具有的神性.他怀疑中上帝的仁慈,然而也不愿抛弃教义的约束、像当时的超验主义者那样将人提高到神的地位.

  • 标签: 麦尔维尔 | 宗教意义 超验主义
  • 简介:<正>1941年老舍先生在题为《灵的文学与佛教》的演讲中,对西方有自但丁《神曲》开始的“灵的文学”的“强有力的传统”称赞不已,而对中国缺少“灵的文学”表示十分遗憾,尤其对像《神曲》那样“灵的文学”最能激发人的“良知”的社会教化意义给予了充分肯定。中国为何缺少“灵的文学”?老舍认为,这是因为中国社会缺少“唯有”佛教才讲的“灵的生活”。西方为何却有从《神曲》开始的“灵的文学”传统?对此,老舍未展开正面论述,但说到但丁为何能在《神曲》中“大谈特谈其地狱的景况”时,他有一个猜想性的分析(“这也许他是受了东方文化——佛教的影响”),再联系上述他的“唯有”的说法,我们可推导出他的观点,即西方“灵的文学”传统是同接受了佛教的影响有关。像《神曲》那样“灵的文学”最能激发人的“良知”的社会教化功能从何而来?他认为,这是来自怫教将人分为“肉体”的和“灵魂”的存在所造成的“既有光明的要求,也有黑暗的可怕”。我认为,就文学研究而言,老舍先生发现了西方有一个自《神曲》开始的“灵的文学”传统,并看到了“灵的文学”重要的社会教化意义以及“灵的文学”的有无同宗教灵魂观念影响的有无相关,这是很有见地和启发意义的。不过,他对中国为何缺少“灵的文学”的问题的看法仍欠深刻,?

  • 标签: 灵魂观念 《神曲》 基督教文化 西方宗教 文化传统 “灵魂”
  • 简介:白璧德的“人文主义”宗教观包含两个要点:一、“宗教”的概念:二、“人文主义”与宗教的关系。白璧德对于“人文主义”与宗教之关系的判断曾遭到以信教者为代表的西方“传统主义者”的攻击与批驳,并引发了一场“人文主义者”内部的论争:如艾略特认为白璧德的“人文主义”有取代宗教的倾向,强调人文主义依赖于宗教;白璧德则一方面肯定了“人文主义”不能取代“真正的宗教”,另一方面认为它具有“宗教之外的有效性”,从而否认“人文主义”依赖于宗教。由于白璧德会根据不同的语境对自己的判断作相应的调整,因此他的表述经常表现出前后不一致的样态,本论文将结合具体语境对白璧德的宗教观作一阐发,并力求对其中存在着的“矛盾”给出可能的合理解释。

  • 标签: 白璧德 艾略特 佛斯特 “人文主义” 宗教思想 美国
  • 简介: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创作中的宗教思想已经引起国际文学批评界的关注.然而,大多数评论者主要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试图通过对辛格创作文本和思想的分析,归纳出其创作中反映出的宗教思想的主旋律.本文则力图从辛格创作和思想中反映出的宗教思想的不同侧面,来揭示其宗教思想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探索这些复杂思想形成的过程,努力展示一个充满自我矛盾,甚至常常自我否定的辛格,一个既信奉上帝又怀疑上帝的辛格.

  • 标签: 辛格 宗教思想 美国犹太文学
  • 简介:浅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道主义宗教文艺观徐雪梅十九世纪俄国著名的小说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其文学创作极为丰厚。虽然他不是理论家,也没有对自己的文艺观点进行过系统的阐述,但他却对与创作直接有关的艺术理论问题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这些观点都散见于他的作品、文章、...

  • 标签: 陀思妥耶夫斯基 人道主义宗教 《卡拉马佐夫兄弟》 文学创作 人性恶 俄罗斯
  • 简介:体现了但丁的宗教哲学观.从本体论看,它与基督教神学观是一致的,即一元论的上帝观.但从认识论看,它抛弃了基督教原罪观中的"罪",而更强调恶,强调恶的主观性、个人性.但丁接受了基督教的末世论及灵魂不灭的学说,但却更强调人的个体人格及主体性.尽管他是在宗教意义上强调主体性与自由意志,但上帝再也不是宇宙的终极本源,而是道德与信仰的最高存在和人的精神之源.

  • 标签: 基督教 宗教哲学 灵魂不灭 末世论 上帝 存在
  • 简介:本文拟从宗教文化的角度,对19世纪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诗中的宗教内涵予以初步分析,追溯狄金森一生对于宗教的态度:从青少年时期反抗基督教教规教义的束缚到对上帝态度的转变,直至最终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宗教观和神学体系,体现出诗人对于信仰孜孜不倦的追求.

  • 标签: 艾米莉·狄金森 女诗人 反抗 宗教观 独特 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