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7 个结果
  • 简介:作为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著名文坛巨擘,李健吾先生翻译作品以其译文措词得体、语言鲜明、表达精炼、行文流畅而著称于世。特别是其经典译著《包法利夫人》不仅忠实地传递了原文信息,而且还恰当地再现了原文各种风格意义和美学价值,使译文与原文在内容、风格和意境上实现了高度契合,是其翻译美学思想集中体现。

  • 标签: 李健吾 翻译思想 《包法利夫人》
  • 简介:《记梁任公先生一次演讲》,着力突出梁启超演讲时那种戏剧性情形,写得浓墨重彩、悲喜交加,却也不无夸张失真之处。在对文本进行了基本品读与分析之后,我们教学也许可以分为两步:一是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资料,赏读其中细节,分析、归纳课文有哪些失真之处,发现文本之外问题;二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看待散文中“真实”与“虚构”关系。

  • 标签: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散文 虚构 教学解读
  • 简介:美国传教士丁韪良撰写《格物入门》和《格物测算》为我国较为薄弱物理学引入了很多新知识、新科学、新文化,对我国物理学研究和发展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且展现了在独特历史阶段之下中西文化交流和冲撞一面,尽管丁韪良颇具争议。本文在此主要对《格物入门》和《格物测算》对物理学发展影响和对中国自然科学发展做出贡献进行一定研究分析。

  • 标签: 《格物入门》 《格物测算》 丁韪良 物理研究
  • 简介:文章要点:中国文学是讲“理”,推崇“情”与“理”结合,有的时期则偏重于“理”,主张“文以理为主”,强调作品中思想理念重要性;欧美文学也十分注重作品思想深度与哲学高度。而日本古今文学主流是排斥“理”,只是描写印象、情绪、感觉、感受,没有西方文学、

  • 标签: 《名作欣赏》 内容 中国文学 “理” 思想理念 思想深度
  • 简介:观照方式诗学意义是学界长期以来持续关注一个问题,它作为艺术创作起点,是审美活动中绕不开一个重要环节。楚艺术中"周流"意识,上承《周易》"观物取象"原始思维,又引导了中国艺术"流观"审美观照方式发展形成。本文对楚艺术"周流"意识生成和内涵进行发掘,以揭示其美学价值和意义。

  • 标签: 观物取象 楚艺术 周流 流观
  • 简介:北宋中期兴起新儒学——理学,或称道学和圣学,它重新阐释了儒学传统,着重探讨儒学义理,形成了新儒家学说。新儒学派为了儒学纯正,将辞章之学和训诂之学儒者排斥于儒林之外,

  • 标签: 理学史 黄宗羲 体系 新儒学 北宋中期 儒学传统
  • 简介:生当盛唐,一个朝代鼎盛时期,王昌龄、岑参、高适等诗人是不甘落寞、不主沉沦,建功立业是他们追求和理想。建功立业在他们那里,不只是为了报答一姓帝王“君恩”。抛妻别子,走向远方,才是有志男儿孜孜追求。

  • 标签: 诗品 人品 王昌龄 岑参 高适
  • 简介:《庄子》作为中国道家思想代表性著作,从审美的角度对“真”进行了系统阐释,提出“法天贵真”命题,将“真”作为人生与艺术最高境界——“真”美境。书中对“真”美学阐释与庄子所处时代有着密切关联,只有回到历史语境下,才能真正理解“真”美思想内涵。

  • 标签: 《庄子》审美 法天贵真 “真”美之境
  • 简介:马克·吐温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主人公哈克与海明威小说《印第安营地》中主人公尼克有着相似的过往经历。虽然两个故事呈现是美国历史上不同时期,但都能从不同角度折射出青少年在动荡年代如何成长,这一主题在这两部小说里完全契合。难怪后来海明威把马克·吐温视为自己"宗师"。同样,两部小说主人公对于当下中国青少年成长也都有不同侧面的启迪功用。

  • 标签: 马克·吐温 海明威 哈克 尼克 成长
  • 简介:“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是孔子语录中最具争议也是最被人诟病一句,直到今天,在大多中国民众心中,它依然是孔子蔑视妇女“罪证”。对于此句,历代注解《论语》学者有不同说法,但也不排除为维护孔子圣人地位而做刻意回护和人为拔高。其实无论是刻意回护还是故意歪解,都远离了孔子本意。本文意在从断句及社会背景角度,对这个句子做出全新阐释。

  • 标签: 《论语》女子与小人 社会背景 阐释
  • 简介:2016年4月23-24日,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国外文学》编辑部、北京大学出版社主办"2016全国高校英国文学研究方法与课程教学高端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来自全国高校150余位教师参加了此次论坛。论坛采取专家讲座与互动交流形式,邀请了六位国内英国文学领域专家学者担任讲座嘉宾。

  • 标签: 高端论坛 文学研究方法 国外文学 理论视野 北京大学出版社 大学外国语
  • 简介: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外国语学院承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暨‘30年来中国外国文学教学与研究新发展’"全国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8月17日至19日在东北师范大学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50余所高校及科研和出版机构近18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共提交150余篇论文或发言提纲。本次会议全面总结我国30年来高校外国文学教学与研究宝贵经验,展望今后外国文学教学和研究新方向,

  • 标签: 外国文学教学 全国学术研讨会 东北师范大学 周年纪念 日至 优秀成果奖
  • 简介:村上春树创作于2003年《没有色彩多崎作和他巡礼之年》,讲述了三十六岁工程师多崎作解开了自己被"断绝交往"谜底,走出了困扰自己多年痛苦,从而获得了心灵成长故事。本文通过深入剖析这部作品最让人痴迷地方或者说它魅力所在,来解读它艺术魅力。

  • 标签: 成长 伤痛 文体 风格
  • 简介:由马根脑与林赛共同完成《物理学基础》一经问世,便在欧洲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引起了较为强烈反响,书中一些观点常常被物理学者拿来引证,反映出这本书在当时比较受到人们重视,同时该书也大大促进了唯心主义哲学普及和推广。但是随着自然科学不断发展,这本书原本一些观念也逐渐遭到质疑,很多科学家开始对其进行公开批评,认为书中存在大量谬论。本文结合自身理解,针对此书发表应有的看法。

  • 标签: 悬空 基础 《物理学的基础》 感想
  • 简介:汤显祖是一个唯情主义作家。他虽然经常性地陷入“情”与“理”相互冲突矛盾状态,直到晚年仍然为“情多想少,流入非类…‘绝想人间,澄情觉路”一类问题而焦虑,也试图在宗教意义上以“理”节“情”,但却终于未能忘情人间,仍旧是一个心性温柔多情诗人。

  • 标签: 唯情主义 童心 情理
  • 简介:英国著名小说家伊恩·班克斯在《捕蜂器》里讲述了父亲克拉旱姆通过男性激素把女儿弗兰克"成功"地从女性变为男性,而被父亲违背伦理实验改变了身份弗兰克成了伦理身份混乱"兼性人"。弗兰克身份错位导致他无法进行身份确认继而无法进入正确伦理选择过程,而缺乏伦理教诲让他无法产生正确伦理意识,无法建立善恶观。此外,弗兰克成长客观伦理环境让他无法与外界进行正常沟通。这几个因素最终造成弗兰克通过残害小动物和"弑童"来缓释"被阉割"给他带来创伤。小说表达了作者反对违反伦理道德行为,希望生活回归正常秩序强烈愿望。

  • 标签: 伦理选择 伦理教诲 伦理混乱 《捕蜂器》
  • 简介:本文讨论奥斯维辛之后重要德语诗人保罗·策兰诗学发生之源。策兰回应历史事件主要方式,即是在作品中以被灾难标记并改变语言与形象,去颠倒、阻断、撤销纳粹意识形态所宣扬事态可直接表象性以及语言对事件在场召唤权能。本文并不阐释具体策兰诗作,而仅仅保持为对策兰诗歌发生基底勾勒,尝试去理解后奥斯维辛艺术与诗如何突破纳粹对世界过度表象,突破词与对象一一对应关系,从而走向先验统觉破裂之后表象自身间距。策兰对陌异者期许,暗示总体化灾难之后诗歌要求言说主体摒弃对灾难自然态度,从话语法则内在变更入手进行诗化创造。

  • 标签: 保罗·策兰 表象 灾难 奥斯维辛
  • 简介:本文采用文本细读法,主要就伊恩·麦克尤恩"恐怖伊恩"时期作品《水泥花园》探究父权社会、母权社会发展演变,试图寻找一种理想社会架构,希望我们可以不断削弱性别歧视,最终实现男女平等,构建和谐社会。

  • 标签: 《水泥花园》 父权 伊恩·麦克尤恩 性别歧视
  • 简介:《巴尔塔萨一个奇特下午》是加西亚·马尔克斯一篇短篇小说,故事看似平淡,却颇具匠心。小说虽不魔幻,但仍然延续了马尔克斯一贯擅长象征、影射等创作手法,在看似非常常见做鸟笼、卖鸟笼日常生活背后,揭示出世俗生活与精神追求冲突,彰显了普通人精神困境:人性割裂,内心孤独。

  • 标签: 象征 世俗 精神 割裂 孤独
  • 简介:宁可说,隔膜是一堵墙。凡人看墙,肉眼不能同一时同一地既看到这种墙,又看到那样墙。而宁可可以。他坐在办公室,即便暗夜里,也能看到各式各样墙,耸立在眼前,搅扰得他无法安宁。于是,他把眼前晃动各样墙态,融入到文字里,诞生了《墙》这篇小说,写尽了物质社会人与人之间,由浅入深逐层内化重重隔膜。

  • 标签: 《墙》 隔膜 信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