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2 个结果
  • 简介:村上春树创作于2003年《没有色彩多崎作和他巡礼之年》,讲述了三十六岁工程师多崎作解开了自己被"断绝交往"谜底,走出了困扰自己多年痛苦,从而获得了心灵成长故事。本文通过深入剖析这部作品最让人痴迷地方或者说它魅力所在,来解读它艺术魅力。

  • 标签: 成长 伤痛 文体 风格
  • 简介:戏剧从祭祀活动发展成为一门独立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其具体特征主要有三点:一、戏剧是情节和行动统一;二、它是一门立体、综合、集体创造艺术统一;三、它是观演交流且为一次性艺术

  • 标签: 戏剧艺术 整一性 综合性 一次性
  • 简介:唐代诗人朱庆馀《闺意》,写出了闺中新娘想象次日拜见公婆忐忑心情,温婉含蓄。该诗还有另一个题目叫作《近试上张水部》,暗示全诗乃是行卷之诗,以便作者博取功名。作为一首双题诗,《闺意》隐含着非同寻常叙事内容和叙事目的:表面上看,写是古代婚俗事象,属于显性叙事结构;实质上看,讲又是科考行卷,属于隐性叙事结构。本文拟从诗歌双题叙事出发,探讨诗作叙事结构内在关系及其表述意义。

  • 标签: 《闺意》 行卷 外故事 双题叙事
  • 简介:观照方式诗学意义是学界长期以来持续关注一个问题,它作为艺术创作起点,是审美活动中绕不开一个重要环节。楚艺术"周流"意识,上承《周易》"观物取象"原始思维,又引导了中国艺术"流观"审美观照方式发展形成。本文对楚艺术"周流"意识生成和内涵进行发掘,以揭示其美学价值和意义。

  • 标签: 观物取象 楚艺术 周流 流观
  • 简介:20世纪中国山水画坛平静,首先是被伴随辛亥革命而兴起新文化运动彻底打破。康有为、梁启超、陈独秀和蔡元培等文化维新人士在批判和抨击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一致将目光对准了中国传统绘画,倡导革中国画命,用西方写实精神改造传统中国画。但由于他们缺乏专业眼光,立足点多数不在艺术发展与变革,而只是一味革命,故不无偏颇过激之弊。但对于当时中国画坛,无疑是一块巨石投入平静水面而引起爆炸式翻滚。

  • 标签: 高相国 精神自由 中国画发展 维新人士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画坛
  • 简介:《清平山堂话本》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取得重要成就。作者注重结合人物性格各个侧面以突出主要特征,让人物丰富性格得以充分展现,并善于通过以形写神方式让人物形神兼备,运用通俗语言表现不同人物性格特点,借用白描等手法展现人物复杂心理斗争,描绘特定动作体现出的人物独特性格。

  • 标签: 人物形象 肖像 语言 心理 动作
  • 简介:谈评论集《文学观念与艺术魅力》陈墨(以下简称“问”):1986年,您把自己书房命名为“天命斋”,是出于何种心态?陈骏涛(以下简称“答”):是因为自己年届五十,“五十而知天命”嘛,这是孔老夫子说。问:专业工作才做了没几年,就到了五十岁,有什么样感受呢?

  • 标签: 艺术魅力 文学观念 现代 传统 知天命 “问”
  • 简介:审视乔治·爱略特有关艺术消费互动影响性、克己均衡性、流动生机性三方面与约翰·拉斯金在此共同观念,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爱略特小说艺术思想保守性。讨论两者消费伦理和谛视内在审美,意在探索其保守主义道德逻辑;这为研究和再现爱略特小说消费意识提供了一种道德思想重要依据;它是维护社会稳定和缓解经济等级矛盾方式。另一方面,通过拉斯金经济作品揭示爱略特小说伦理义务观,旨在论证其消费经济观作为社会和政治机制自然模式,不失为在经济停滞中发挥作用有效手段。这是审视研究外国文学经典视角之一,亦是拉斯金经济学著作对文学影响性研究补强。

  • 标签: 乔治·爱略特 约翰·拉斯金 艺术与消费 财富与道德 劳动与享受
  • 简介:由马根脑与林赛共同完成《物理学基础》一经问世,便在欧洲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引起了较为强烈反响,书中一些观点常常被物理学者拿来引证,反映出这本书在当时比较受到人们重视,同时该书也大大促进了唯心主义哲学普及和推广。但是随着自然科学不断发展,这本书原本一些观念也逐渐遭到质疑,很多科学家开始对其进行公开批评,认为书中存在大量谬论。本文结合自身理解,针对此书发表应有的看法。

  • 标签: 悬空 基础 《物理学的基础》 感想
  • 简介:汤显祖是一个唯情主义作家。他虽然经常性地陷入“情”与“理”相互冲突矛盾状态,直到晚年仍然为“情多想少,流入非类…‘绝想人间,澄情觉路”一类问题而焦虑,也试图在宗教意义上以“理”节“情”,但却终于未能忘情人间,仍旧是一个心性温柔多情诗人。

  • 标签: 唯情主义 童心 情理
  • 简介:英国著名小说家伊恩·班克斯在《捕蜂器》里讲述了父亲克拉旱姆通过男性激素把女儿弗兰克"成功"地从女性变为男性,而被父亲违背伦理实验改变了身份弗兰克成了伦理身份混乱"兼性人"。弗兰克身份错位导致他无法进行身份确认继而无法进入正确伦理选择过程,而缺乏伦理教诲让他无法产生正确伦理意识,无法建立善恶观。此外,弗兰克成长客观伦理环境让他无法与外界进行正常沟通。这几个因素最终造成弗兰克通过残害小动物和"弑童"来缓释"被阉割"给他带来创伤。小说表达了作者反对违反伦理道德行为,希望生活回归正常秩序强烈愿望。

  • 标签: 伦理选择 伦理教诲 伦理混乱 《捕蜂器》
  • 简介:本文讨论奥斯维辛之后重要德语诗人保罗·策兰诗学发生之源。策兰回应历史事件主要方式,即是在作品中以被灾难标记并改变语言与形象,去颠倒、阻断、撤销纳粹意识形态所宣扬事态可直接表象性以及语言对事件在场召唤之权能。本文并不阐释具体策兰诗作,而仅仅保持为对策兰诗歌发生之基底勾勒,尝试去理解后奥斯维辛艺术与诗如何突破纳粹对世界过度表象,突破词与对象一一对应关系,从而走向先验统觉破裂之后表象自身间距。策兰对陌异者期许,暗示总体化灾难之后诗歌要求言说主体摒弃对灾难自然态度,从话语法则内在变更入手进行诗化创造。

  • 标签: 保罗·策兰 表象 灾难 奥斯维辛
  • 简介:本文采用文本细读法,主要就伊恩·麦克尤恩"恐怖伊恩"时期作品《水泥花园》探究父权社会、母权社会发展演变,试图寻找一种理想社会架构,希望我们可以不断削弱性别歧视,最终实现男女平等,构建和谐社会。

  • 标签: 《水泥花园》 父权 伊恩·麦克尤恩 性别歧视
  • 简介:《巴尔塔萨一个奇特下午》是加西亚·马尔克斯一篇短篇小说,故事看似平淡,却颇具匠心。小说虽不魔幻,但仍然延续了马尔克斯一贯擅长象征、影射等创作手法,在看似非常常见做鸟笼、卖鸟笼日常生活背后,揭示出世俗生活与精神追求冲突,彰显了普通人精神困境:人性割裂,内心孤独。

  • 标签: 象征 世俗 精神 割裂 孤独
  • 简介:宁可说,隔膜是一堵墙。凡人看墙,肉眼不能同一时同一地既看到这种墙,又看到那样墙。而宁可可以。他坐在办公室,即便暗夜里,也能看到各式各样墙,耸立在眼前,搅扰得他无法安宁。于是,他把眼前晃动各样墙态,融入到文字里,诞生了《墙》这篇小说,写尽了物质社会人与人之间,由浅入深逐层内化重重隔膜。

  • 标签: 《墙》 隔膜 信任危机
  • 简介:英国浪漫主义时期重要诗人济慈于20世纪二十年代被引介入中国。民国时期研究者对其诗学和美学思想、诗歌文本阐释和生平等研究都取得了令人称道成就,其中不少观点和结论和当时西方济慈研究最新进展产生了良性共鸣,一些独特视角和方法论对当代中外济慈研究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本文拟通过共时性和历时性研究相结合方法,将民国时期中国济慈研究与同时期西方济慈研究以及20世纪后半期中外济慈研究分别进行分析和比较,以展示民国时期济慈研究历史全貌及其对当代中国济慈研究贡献与启迪。

  • 标签: 民国时期 济慈研究 比较 贡献
  • 简介:时间:2016年7月2日地点:浙江温州市洞头区东岙村旅馆阳台上张勇耀:各位师友,很高兴能借助"小众"微信公众平台组织这次年度散文、诗歌颁奖暨作家采风活动,让我们有机会相聚在浙江温州这美丽洞头海岛上。昨天晚上颁奖晚会,"小众"将年度散文奖颁给了《夹边沟纪事》《定西孤儿院纪事》作者杨显惠先生,将年度诗歌奖颁给了"80后"诗人张二棍。

  • 标签: 散文写作 浙江温州市 杨显惠 采风活动 诗歌奖 当代散文
  • 简介:时间:2016年7月2日地点:浙江温州市洞头区东岙村旅馆阳台上散文写作与读者接受玄武:微文是鄙人近年极力倡导一种文学形式。微文,不是在微信上写就叫微文,或短就叫微文。它追求行文瞬间爆发力。就写作状态而言,更近于诗写作。忽然而起,忽然而止。不能是随意口水。

  • 标签: 散文写作 浙江温州市 文化散文 散文作品 散文作家 中学语文教育
  • 简介:陶晶孙作为创造社元老,中国"现代派"文学先驱,由于政治原因,在过去很长时间里一直惨遭埋没。长期日本生活,导致陶晶孙与中国疏离、隔膜,尴尬局面于是不得不出现: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陶晶孙都无法深入,他成了一个没有文化归属感"边缘人"。

  • 标签: 陶晶孙 移根 边缘人
  • 简介:受经济发展和政治管控共同影响,20世纪50年代美国社会出现了大批顺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来进行自我身份建构"顺应型"男性主体,当时文学作品对此进行了深刻描画。本文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几部作品,运用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分析法,从身体文化消解、主体归化与异化等几个方面,阐释这一时期"顺应型"男性主体身份建构及表征特质,探寻社会总体意识形态对性别主体身份建构规约性。

  • 标签: 身份建构 顺应 身体消解 归化 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