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正>长久以来我象是独占着一间屋子。萨和我住在一起,可这对我全然无妨。屋于是我的,我想怎么用就怎么用。记得有一次我在地板上锯过活板门。去年,我还是初二的学生,在屋里满墙贴上我从杂志书刊上剪下来的姑娘们的照片,其中有一张照片上的姑娘只穿着内衣。妈妈从来不找我的麻烦,几个小弟妹已经够她忙活的。而我的一举一动,在萨眼里都是壮举。不管什么时候我领朋友到屋里来,只要瞟一眼萨,他无论在做什么,便会立即起身一声不响地

  • 标签: 贝尔 交朋友 星期 照片 活板门 结果
  • 简介:作者:程章灿31.4万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2月出版定价:平8.00元精12.00元刘(?)庄是晚宋著名文学家,其诗称江湖派巨子,词号苏辛一派在晚宋的后劲。他早年奔走江湖,晚岁仕宦显达,又享83年高寿。一生交游甚广。传世《后村先生大全集》几近200卷,不仅有很高的文艺价值,而且对于了解晚宋政治,有独特的历史文献价值。本书从史传、

  • 标签: 刘克庄 后村先生大全集 文献价值 著名文学家 出版定价 史传
  • 简介:本文是作者、西班牙记者费利佩·莫拉莱斯(FelipeMorales,生平不详)于1936年4月采访西班牙著名进步诗人、戏剧家加西亚·洛尔卡(1898—1936)的谈话实录。当时,加西亚·洛尔卡还不满三十八周岁,正处于年富力强,文学创作激情满怀、精力旺盛、而且表现手法已臻圆熟的大好时期。作家在谈话中,用诗一般的语言向记者畅谈了自己的文学主张,并兴致勃勃地透露了自己的艺术活动计划:他打算于是年夏季去美国,随后去墨西哥参加他的剧作《血的婚礼》等的首演仪式并作关于西班牙十七世纪著名讽刺作家兼诗人弗朗西斯科·德·维多的学术报告。虽然这一良好愿望因同年7月西班牙法西斯反动势力发动内战、加西亚·洛尔卡本人又于8月19日惨遭杀害而未能实现,然而,作家生前最后一次比较完整地论及文学和艺术的精辟谈话却给世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财富,并不断给人以有益的启迪。全文译自《加西亚·洛尔卡全集》,1980年第21版。

  • 标签: 创作激情 学术报告 戏剧家 喜剧 西班牙 内战
  • 简介:本文从德里达的解构理论出发,探讨了翻译文本的解构策略.解构翻译的目的是要在译作文本中使原作升入一个更高、更纯粹各种语言相互融合臻至完满的境界.这种境界尽管难以企及,但解构无疑为我们指出了通往这一境界的途径.

  • 标签: 诗性哲学 翻译文本 解构策略 符号系统 话语结构
  • 简介:<正>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外国文学和艺术中的一个流派。它的代表人物把艺术与现实对立起来,力图借助于主观所理解的象征,在艺术作品中或者表现不明确的瞬间的感情,或者表现神秘的

  • 标签: 象征主义 艺术家 手法 外国文学 世纪初 艺术作品
  • 简介:<正>一九三八年,美国著名作家斯坦塔为了写《愤怒的葡萄》,经常到加利福尼山谷去采访那些破产农民的家庭,因为那些农民“快要饿死了,不是一般的埃饿,而是真的快饿死了”。正在这个时候,美国一家《生活杂志》向他约稿,要斯坦培写这些农民的情况,说稿费可以从优。斯坦培坚定地说:“对不起,我不能从快要饿死的农民身

  • 标签: 斯坦培克 家庭 稿费 农民 立场 葡萄
  • 简介:一天晚上,布瑞雷在泰晤士河河堤上慢慢地走着。他骨头都软了,想找个软椅坐下来歇歇,也想仔细考虑一下自己今后的生活。他是从多巴哥岛来英国的,据说鲁滨逊

  • 标签: 克雷 布瑞 多巴哥岛 鲁滨逊 给你 度蜜月
  • 简介:<正>一专心致志于虚构,这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哲学家们对虚构的兴趣至少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的大卫·休谟;但是,本文将从文学的角度,在浪漫主义运动的背景上来探讨虚构问题;因为现代主义与其说是同浪漫主义的决裂,不如说是浪漫主义的一种错综复杂的继续。浪漫主义思想给予主观性以新的地位:在文学中,也象在其他地方一样,人们对创造性的想象力提出极高的要求;作家们,尤其是诗人们,都大胆地揭示为他们的想象力所能接近的真理和价值。主观性和不可预测的因素,单纯想象的隐秘性和偶然性,与浪漫主义同自然环境的互换现象是对立的。浪漫主义从自然环境中获得了众多虔诚的信念。由于这些价值都是“自然的”,只有不自然的颓败风气才能阻碍人们去承认这些价值;由于价值在某种意义上存在于环境之中,要探究价值也就是要投身于、适应于一个有机的共同体中从潜在意义上说可以再生的世界,从而在世俗的神话里获得拯救。

  • 标签: 浪漫主义 史蒂文斯 里尔克 瓦雷里 现代主义文学 十八世纪
  • 简介:<正>走过烟雾腾腾的漫长沉寂,走过城市里烟雾腾腾、喧嚣腾腾的多日沉寂,喘息的耕地,金黄的都城,啾啾的鸟语,突然,神明再现。突然,灵气再现,突然,心头重重一击,突然,字句降临。突然,神明的灵气,突然,神明将我擒获,突然神明把我主宰!仿佛布满黑夜的长天等待第一道霹雳的闪电,

  • 标签: 神明 再现 节译 灵气 克洛 沉寂
  • 简介:<正>1966年,《巴黎评论》请求对约翰·厄普代进行采访,被厄普代拒绝,直到第二年,厄普代才接受了这一要求。接着于1968年《巴黎评论》记者查尔斯·托马斯·塞缪尔对厄普代进行了采访,其内容如下:

  • 标签: 约翰·厄普代克 小说家 作品 短篇小说 作家 评论
  • 简介:里尔(RainerMariaRilke,1875—1926),奥地利杰出诗人,西方现代派后期象征主义的主要代表。他出生在布拉格,是一个铁路职员的独生子,从小身体孱弱,生性敏感而好幻想,未能如他父亲所希望的那样成为一位军官,却早早地开始诗歌创作,19岁时已出版第一个诗集《生活与诗歌》(1894),从此一发而不可遏。1897年结识女作家露·安德雷阿斯·萨洛美,成为诗人生活中一个重要转折点。他不仅跟随露两次去俄罗斯旅行,会见了列夫·托尔斯泰等伟大作家,而且通过这位尼采的女弟子,受到了否定资本主义文明和尼采哲学的影响。这时期他的作品有《图象集》(1902)和《祈祷书》(1905)等。后者是他的成名作,假借一个俄国修士对上帝的祈祷,赞颂自然和宇宙中无所不在的生命力,表现了一种泛神论的思想,同时也包含着对基督教神学的上帝和现世物质文明的否定。1902年受委托为法国大雕塑家罗丹作传,三年后成为罗丹的秘书,与艺术大师的朝夕相处使他学会了对事物的观察,加深了对人生的认识。此外,他在旅居巴黎时还受到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波德莱尔、魏尔伦、马拉梅的影响,使他写了许多以直觉形象象征人生和表现自身思想情感的“咏物诗”。这些诗后来结集成《新诗集》(1807)和《新诗续集》(1808)。至此,诗人的独特风格得以形成,创作走向了成熟。里尔一生飘泊无定,虽然置身于扰攘喧嚣的大都会中,却感到十分孤独。1912年他避居到亚得里亚海滨的杜伊诺古堡,动手创作著名的《杜伊诺哀歌》。随即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仅打断了他的创作计划,而且进一步加深了他的精神危机。直到大战结束后的1922年,他才在法国南部的米索古堡隐居起来,一口气完成了《杜伊诺哀歌》以及《献给奥尔弗斯的十四行诗》(1923)。在这两部诗集中,里尔对人生的意义,对世界存在的合

  • 标签: 祈祷书 里尔克 东西方 无定 比喻 列夫·托尔斯泰
  • 简介:本文评介了法国龚古尔文学奖和法兰西学士院小说大奖得主帕特里·朗博的作品.这部小说描写了巴尔扎克想写而未写的一次战役的始末,表现了拿破仑军队由胜利转向失败的悲剧命运.本文作者认为:朗博以冷峻客观的态度描绘了悲剧性的战争背景,刻画了战争中从元帅到士兵的众多人物形象,并从全知全能的角度出发,运用简练的表现手法,在老题材的基础上写出了新意,使成为法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

  • 标签: 小说 法国文学 龚古尔文学奖 全知全能 巴尔扎克 悲剧命运
  • 简介:诗人不是上帝,他无权支配万物。世界不是诗人手中的道具,任其随心所欲地摆弄。世界真实地存在着,充满奥秘,与人的精神产生各种各样的呼应。诗人只有通过自己的慧眼去发现这种呼应。所谓大诗人,便是发现万物最深层奥秘的诗人,把发现的奥秘最真实生动呈

  • 标签: 《西班牙舞女》 里尔克 诗歌 奥地利 象征主义 艺术风格
  • 简介:萨珊王朝创始人阿尔达希尔·帕帕是在推翻安息王朝末代君主阿尔达万之后,登上伊朗国王宝座的。阿尔达希尔是历史上著名的贤君,有许多关于他的传说故事,在伊朗民间广为流传,历久不衰。古波斯名作《阿尔达希尔·帕帕的业绩》,比较集中地记述了这位国君的生平业绩。这篇古文用巴列维语写成。巴列维语是萨珊王朝时期的流行语言。现选译其中一段,以餐读者。

  • 标签: 传说故事 金银珠 语言 国君 贾兰 萨珊王朝
  • 简介:作为一种文化模式,狂欢节至今还在深深地影响着大众文化,从好莱坞电影、通俗期刊、电视搞笑肥皂剧、摇滚音乐等等之中都不难发现这种文化的影子。巴赫金狂欢理论的精髓就在于其狂欢精神的体现,亦即狂欢节的全民性、仪式性、平等性和颠覆性。美国大众文化理论家约翰·菲斯创造性地运用了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分析了美式摔跤比赛中身体的狂欢及其隐含的各种权力关系和政治力量。

  • 标签: 狂欢节 狂欢理论 大众文化 摔跤比赛
  • 简介:美国小说家约翰。厄普代在新作《恐怖分子》(2006)中,试图设身处地去理解一个本土恐怖分子的心理及思维。通过这个年轻美国穆斯林的眼睛和心灵,作者揭示出信仰丧失、灵魂空虚的现代美国社会众生相,并指出信仰具有的两面性:它可以安慰荒凉宇宙中的孤独个体;但如果走向极端和绝对,又可能构成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威胁。作者对伊斯兰信仰的思考不乏浪漫东方主义式的想象成分,但这部小说的问世不仅有利于各种信仰之间的对话,而且为重新审视美国社会文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其引发的各种争论证明了它对恐怖主义等重大现实问题的有效关注和探讨。

  • 标签: 厄普代克 《恐怖分子》 信仰 恐怖
  • 简介:<正>罗代尔在“就灵感问题给布雷蒙神父的一封信”中论述了“灵感”的三个含义:1.一般含义:天赋;2.具体含义:艺术家创作前的极度兴奋状态;3.宗教含义:纯诗与祈祷的相通。在谈到第一个含义时,他写道:

  • 标签: 诗论 中国文学批评史 音律 纯诗 作品 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