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08年3月28日。位于上海浦东的香格里拉酒店迎来了由当时新任校长莱,福斯特(DrewFaust)带队的一批来自哈佛大学的客人,主题为“亚洲、哈佛与世界”的哈佛中国论坛于当日在这里举行。这是哈佛大学校友会2000年设立“哈佛全球论坛”以来第三次举办中国论坛,规模之宏大,场面之壮观,前所未有。主办方在会议期间举办了两场招待会,用餐使用的筷子上都专门用汉字烫金印制了“哈佛大学”字样。且没有英文。

  • 标签: 哈佛大学 汉学 国学 香格里拉酒店 2008年 上海浦东
  • 简介:该文为"第八届中华名作家邀请国际文学论坛"暨"第二届韩国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近些年来中韩学术界的交流日益频繁,在韩国召开的以"中华名作家邀请国际论坛"及"中韩文学交流"为主旨的国际学术论坛,针对中国当下文学中的热点现象、代表作品以及发展趋向等问题展开讨论,将中国文学置于国际文化交流平台中进行审视,在世界文学视野中考察中华文化的本源、延展及新变,并在东亚汉学交流的历史脉络中定位当下的状态与特色,为中韩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对话做出了积极贡献。

  • 标签: 东亚汉学 国际论坛 严歌苓 台港文学 跨界传播
  • 简介:摘要新疆高校中存在着多个民族共同住宿的情况,有些高校是采取单一民族住宿的形式,有的高校采取民、汉学生混合住宿的形式,如何做好民、汉学生合住就成了新疆高校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本文就新疆高校民、汉学生合住的模式做了简要的分析,对民、汉学生合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思考。

  • 标签:
  • 简介:我高中毕业、服兵役之后,在瑞典Uppsala大学学拉丁文和希腊文。我对这两种语言很感兴趣,希望将来当高中老师。1946年春天,我读了林语堂先生译成英文的《生活的艺术》,此书对我的影响很深,引起我对道教和禅宗思想的兴趣。从那时起我开始读译成

  • 标签: 马悦然 瑞典 生平 汉学家
  • 简介:黄卫总从旧材料中"推陈出新",发现并揭示了《红楼梦》的一个新的世界,一个比花团锦簇、盛极而衰的现实更深层;比勾心斗角、情怨相生的世事更纠结;甚至比一般所谓"内心世界"(意识和情感)更隐秘的世界——深藏在大观园人物潜意识里的性心理世界。他提炼出两个源生于少男少女性心理活动的独特概念——"拒绝成长"与"压抑欲望",不但串连起《红楼梦》中的许多情节,并将很多看似"矛盾"、"错乱"的情节合理化,而且贯穿起了人物与作者,版本与价值。

  • 标签: 拒绝成长 压抑欲望 红楼梦性心理世界
  • 简介:作为列国汉学史书系的成员,杨玉英的最新专著《马立安·高利克的汉学研究》全面而系统地梳理了这位斯洛伐克汉学家的学术轨迹、成果和思想,堪称一部呈现其包罗万象的汉学研究全景的盘点之作。其中高利克的郭沫若研究涉及思想史、诗歌作品、文学翻译、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等方面,专著作者在对此的"元研究"中立足原材料进行了统筹、归纳、盘点以及评析,再现了一个异域和异质文明话语体系关照下的郭沫若形象。

  • 标签: 高利克 汉学研究 海外郭沫若
  • 简介:第一代高本汉高本汉的耳朵非常灵便,他会演奏钢琴、小提琴、笛子多种乐器。他在中国研究教学旅行时,音乐的爱好也伴随他度过许多时光,曾在山西大学堂跟一个会弹钢琴的同事合作演奏亨德尔的作品。高本汉有极强的辨音能力.这一点对他做中国方言学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1940年他为了帮助在乌普撒拉大学学医的儿子,需要稿费,就用笔名写了一些长篇小说。

  • 标签: 音乐生活 汉学家 山西大学堂 三代 瑞典 1940年
  • 简介:汉乐逸(LloydHaft),诗人,学者,翻译家。1946年生于美国,1967年开始学习中文,1968年毕业于哈佛大学,随后到荷兰菜顿大学学习中文,1973年获得硕士学位,1981年以卞之琳诗歌研究获得博士学位。1973年到2004年间,任教于莱顿大学中文系,主要从事初级汉语以及诗歌教学、翻译与研究工作。其汉学著作有《中国现代诗人卞之琳之研究》(英文,1983)等,独译或合译的中国诗集有《杏殇》(孟郊诗选)、《死水和其他诗》(闻一多诗选)、《交汇:中国1919-1949年诗五家》、《苍茫时刻:中国当代诗选》等。

  • 标签: 汉学家 汉乐 荷兰 访谈录 现代诗人 中国当代
  • 简介:记得几年前,在我讲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时候,课堂上突然有个学生疑惑地说:“中国人怎么会对自己的文化持有这样破坏性的态度?”。这样的反映只有过一次,大部分学生大概觉得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接轨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可是,对五四新文学持怀疑态度的汉学家是不乏其人的,尤其在20世纪上半叶。

  • 标签: 五四新文化运动 汉学家 法国 五四新文学 世界文学 中国文学
  • 简介:3月23日下午,德国汉学家顾彬教授应邀在汕头大学学术交流中心给汕大师生作了题为《翻译于社会——关于‘走出去’的失败》的讲座,谈及翻译走出去的失败和该如何应对的问题。

  • 标签: 汉学家 翻译 讲座 顾彬 学术交流 汕头大学
  • 简介:傅汉思先生是上世纪美国著名的中国古诗研究专家,他知识广博,中西兼通,旁征博引。他在中国古诗研究中经常运用量化统计的方法以取得结论,并且强调文学的艺术性特征,都是值得重视的。尤其是把母题原型这一西方古典和罗曼语文学概念引入汉学研究,是他对中国古诗研究的特殊贡献。他所开辟的这种中西古典文学的沟通研究对当代西方汉学的影响是深刻的,对中国学者也是富有启发意义的。他对曹植和蔡琰诗歌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北美学界在这两个问题上的最高水准。

  • 标签: 傅汉思 古诗研究 中西沟通
  • 简介:装可爱的夏志清关于夏志清,他的《中国现代小说史》的勒口上写着:夏志清是西方汉学界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先行者和权威。发掘评论证了张爱玲、张天翼、钱钟书、沈从文等重要作家的文学史地位,使此书成为西方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经典之作,影响深远。

  • 标签: 夏志清 中国现代文学史 汉学家 《中国现代小说史》 人生 文学史地位
  • 简介:时间:2010年8月16日地点:德国波鸿大学东亚研究系中国历史与哲学研究部罗哲海(HeinerRoetz),德国波鸿大学中国历史与哲学研究部主任,德国汉学协会主席。1950年出生于温特贝格(Winterberg),曾在法兰克福大学学习汉学和哲学,1997年至今在波鸿大学工作。

  • 标签: 德国汉学 大学学习 教授 儒学 哲学研究 中国历史
  • 简介:1989年从爱丁堡大学中文系退休后,英国汉学家秦乃瑞把精力集中于《鲁迅的生平和创作》的研究和写作上,他拖着病老的身躯写出了这部30万言的评传。这是一部用流畅、平实的语言向英语世界的人们展示鲁迅生活、思想和创作的坚实之作。

  • 标签: 汉学家 精神遗产 鲁迅 英国 传播
  • 简介: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迄今,以来华传教士、外交官、华裔学者和本土汉学家为主体的海外学人构建出《聊斋志异》在西方译介与研究的一个独特话语谱系。海外的聊斋研究因置身于异质文化语境中,对若干问题的识见与论述往往颇有新意,其相关成果可为我们提供独特的研究方法、视角,乃至新的研究资料。

  • 标签: 聊斋志异 华裔学者 认知与评价 世界文学史 异质文化 来华传教士
  • 简介:2014年8月1日,美国康奈尔大学亚洲研究系(DepartmentofAsianStudies,CornellUniversity)汉学专家NickAdmussen来访中国新诗研究所。NickAdmussen曾获得华盛顿大学诗歌创作硕士(M.F.A.inpoetrywriting)、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系文学博士,著有《叙述与拒绝:中国当代散文诗研究》(ReciteandRefuse:ContemporaryChineseProsePoetry)等。

  • 标签: 中国新诗研究所 康奈尔大学 汉学家 美国 普林斯顿大学 华盛顿大学
  • 简介:10、我偷偷地种植着那片草地这时我不是牧人。我暂时要把自己的牧人身份遗忘。只有把牧人的身份遗忘,才会更好地审视牧人生活。但我没能真正把身份忘却,身份早已在身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我们早已很难从身份中抽离出来,别人与我对视一下,他们在我的眼眶中看到的是如云朵般洒落飘荡的羊群,

  • 标签: 世界 散文 遗忘
  • 简介:1很多年前,我在湖南的汨罗江边插队,常听当地一些农民聊天。在我那个村子的附近,山头还有抗日战争时留下的战壕,偶尔还能在草丛或荒土里找到一颗锈垢缠裹的颗粒,磨一磨就亮出铜泽——是子弹。子弹证实了史料上的记载,那里曾经发生中国军队截断长岳公路日军的阻击战。

  • 标签:
  • 简介:擦鞋老头的眼光游走在每个人的脚上,他也许希望每一双鞋都需要被拭擦,这不是贪婪,是他和老伴生活的全部希望。在烈日暴晒的午后,一双脏得不能再脏的鞋吸引了老头,他习惯性地问:“需要擦鞋吗?”“不用了,我一个靠拾荒生活的孤寡老人,从没穿过一双光亮的鞋,这都是捡的,谢谢你!”老头看见满头白发,瘦得像骷髅一样的一个小老太婆,其实在她身上那双鞋就是最值钱的。

  • 标签: 给你 弯腰曲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