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北朝骚体之作数量不多,但与南朝相比自有其特色。从题材上看,南朝主要描写风花雪月,表现出贵族化的情趣,北朝骚体则多为怀才不遇、悼怀古人等传统题材;从风格上看,南朝骚体刻意追求语言形式的华艳精工、音韵和谐,北朝骚体则越两晋而直承汉魏,保持着一种古拙自然、不加雕饰的文学风格。北朝骚体的主要倾向是效法汉魏旧制,只有袁翻的《思归赋》表现出一种对南朝作品,尤其是鲍照、江淹赋作的有意摹仿,并在艺术上已接近南朝骚体的风格。

  • 标签: 北朝 骚体文学 题材风格
  • 简介:<正>道教确立于东汉末(以五斗米道与太平道为标志),自东汉末至六朝,是道教由兴起到初步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几个大的道派先后形成,其中天师道、神仙丹鼎道、上清茅山宗等道派均与文学有较大关系。限于篇幅,本文不拟对道教本身加以详

  • 标签: 游仙诗 道教 道士 魏晋南北朝文学 郭璞 山水文学
  • 简介:多年来,古代小说一直聚集着较多的研究者的热情,每年有数百篇相关论文问世便是明证。可是,这许多论文的分布却是相当不平衡。我曾对上个世纪最后10年,即1990~1999年的情况作过统计,发现众人的用力点大多数集中在明清两代,魏晋南北朝小说的问津者却是甚少。那10年里,有关魏晋南北朝小说的论文是156篇,有关明代小说的论文是2252篇,清代(含近代278篇)更多至3450篇。各个时间段中的分布也不平衡,如有关魏晋南北朝小说的156篇论文中,关于《世说新语》的论文就占了77篇,而清代小说研究中,有关《红楼梦》的论文就有2318篇。进入21世纪以来,这样的格局仍然维持着。关于古代小说研究的专著情况亦复如此,若小说通史类不计,研究者的论述多集中于明清两代,有关魏晋南北朝小说的专著实在不多,到目前为止见到的只是1961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刘叶秋的《魏晋南北朝小说》、1984年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李剑国的《唐前志怪小说史》与1997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王枝忠的《汉魏六朝小说史》,若加上现在魏世民的《魏晋南北朝小说史》,50多年来一共只有4种。从总体上说,古代小说研究很“热”,但其中魏晋南北朝小说的研究却偏冷,这是为什么呢?应该...

  • 标签: 小说史序 魏晋小说史
  • 简介:一《洛阳伽蓝记》是一本关于洛阳一地的人文地理著作,也是一本关于佛教寺庙的专著。首都在洛阳时期的北魏王朝,是佛教最盛的时段,其间到宣武帝元恪和皇后胡氏掌权的时代更达到了顶峰,有大小伽蓝即庙宇一千多座。该书的作者杨街之是北平(今河北遵化)人,活动于北魏后期至东魏间,当过秘书监、期城郡守等官。他在北魏末年看到皇室和王公大臣们为兴建寺庙大笔花钱,侵渔百姓,很不以为然。

  • 标签: 《洛阳伽蓝记》 文学名著 南北朝 佛教寺庙 北魏后期 地理著作
  • 简介:南朝官场上的一个大的变化,是世家大族走向衰落,“寒人”登上历史舞台就成为必然的结果。“寒人”指的是地主阶级中的下层,他们没有特权,也沾不上祖宗的光,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在机会来临时拚命地往上爬,去争取荣华富贵。

  • 标签: 监察制度 南北朝 世家大族 地主阶级 官场 特权
  • 简介:"汉代情结"在唐诗中极为常见,以汉代唐成为惯例。但这种现象并非唐代始有,而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便已肇始并形成。考诸魏晋南北朝诗歌就能发现其中的汉代书写越来越频繁,且由最初的直写汉事逐渐过渡到融复杂的内涵于其中,经过魏晋南北朝的长期积淀,汉代及与汉代有关的事象越来越具有符号化、意象化的特质,最终在标示与少数民族相区别的汉民族属性这个层面上凝成。南北朝后期,庾信等诗人又将汉代书写与"乡关之思"交织起来,"汉代"又具有指代承载作者家国的汉政权的意义。作为"汉代情结"的两个方面,无论是民族意义还是家国意义,都是作家民族认同、身份认同心理的体现。

  • 标签: 魏晋南北朝 诗歌 汉代 书写 情结 庾信
  • 简介:磁县古称磁州,是著名的中国磁州窑文化的发祥地,地处河北省最南端,自然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属太行山东麓,东部为山前冲积平原,是历朝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曾是曹操屯兵、习文讲武和杨六郎、岳飞等民族英雄抗敌的前线,至今还遗留着很多民间社火表演。磁县庆和峪背阁,就是其中流传最久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

  • 标签: 河北省 表演 古镇 古村 墓群 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