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彭逸是“朦胧诗”的早期诗人,他太执着于“纯艺术”,又做学术,所以成了诗的隐士。但我知道,很多当时的诗界名人,从逸的诗中得到了启示,为达者讳,恕不道姓指名。

  • 标签: 诗人 隐士 朦胧诗 纯艺术
  • 简介:进出孤身影伴从,亦曾面壁忆重重。成丁酬志无心恋,欲娶空囊唯梦逢。几度姻缘如瓦露,数劳媒妁走西东。春风不负拂杨柳,犹待红绸牵手中。

  • 标签: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诗集
  • 简介:周其,哈尔滨人。1991年毕业于哈尔滨市教育学院,美术本科,现任中国麒麟画院院长.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哈尔滨市文史馆馆员。其作品荣获国家省市举办的美术展览铜奖及优秀作品奖,被国家政要及海内外友人收藏。《盛世龙腾》《龙马精神》被邓小平故居陈列馆收藏,《和平之歌》荣获第九届哈尔滨冰雕比赛银奖,《秋色》荣获黑龙江省油画作品展铜奖。《天地》获黑龙江省第三届青年美术书法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暖冬》荣获黑、吉、辽美术联展铜奖。

  • 标签: 哈尔滨市 画家 黑龙江省 优秀作品 《龙马精神》 邓小平故居
  • 简介:这一文题是从原拟的七个文题中选出的。本意是:不解其诗,只读其人。解读,也觉力不从心。友情为重。我与罗结识是在80年代。那时他是市政府主管农业的中层干部。因研究诗稿多次接触,本是编者与作者的关系,却诚意牵手久久。我比他虚长十岁,先后离岗。此间我曾顺路去看过他,后也有几次晤面,均未交谈。如今二十余年过去,却一直互不相忘。

  • 标签: 罗林 解读 80年代 中层干部 市政府
  • 简介:假山石洞九回旋,上下通连六转弯。仙馆竹林通雅径,楼台殿阁挂楹联。鸣泉瀑布闻莺语,柳絮池塘赏鸭欢。别有洞天神境界,留连忘返似成仙。

  • 标签: 狮子林 苏州 殿阁
  • 简介:为了探析正在和即将进行的土地流转的价值和风险,《探索与争鸣》杂志编辑部与同济大学联合召开“土地流转的价值与风险”研讨会。会上,秦晖就这一进程中如何保障人地二发表了看法。

  • 标签: 保障 《探索与争鸣》 农民 土地流转 同济大学 编辑部
  • 简介:小眼,瘦脸,矮个,黑肤。这就是我记忆中永远的老哥德。老哥德不是我亲戚,是我住宿舍那阵的一个伙伴。

  • 标签: 散文 文学 文学作品 当代作品
  • 简介:1958年是“大跃进”的年代,这种“浮躁风”不可避免地刮进文艺界,作家们也纷纷制定了“跃进计划”,准备大放“卫星”。我父亲也以极高的政治热情投入进去,可结果却只是“水中月”、“镜中花”,而且在随后的整风申不断地被批判,以至觉得:“怎么也得玩完!”1959年初政策有所缓和,作家们似乎有了一些希望,但没过多久,一场新的政治风暴已经显露出种种迹象。

  • 标签: 文艺界 日记 王林 政治热情 “大跃进” 1959年
  • 简介:1961年我父亲完成了《西安事变演义》初稿,并分送相关人员征求意见。小说本身无足轻重,但在如何处理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上所折射出的政治气息,值得玩味。岁末,我父亲有幸见到溥仪,还受到这位“末代皇帝”送出大门的“礼遇”。遗憾的是他教溥仪生煤球炉之事没记入日记。1962年值得关注的是批判小说《刘志丹》,在向下传达中点了习仲勋的名。政治风浪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只是波峰波谷而已。

  • 标签: 日记 文艺 王林 重大历史事件 西安事变 历史人物
  • 简介:<正>2007年,在《致一九七五》后,著名女作家白似乎"停顿"了许久,文坛江湖上也少有关于她的消息。终于,在2013年,她破茧而出捧出四十余万字长篇小说《北去来辞》。《北去来辞》接连斩获"《当代》2013年度长篇小说五佳"、"新浪2013年度中国好书榜十佳"等几项殊荣。2013年12月,她获第十届《十月》文学奖,莫言亲自为她颁奖。文学圈很多人评价说:"白回来了。"从《致一九七五》到《北去来辞》,7年的时光过去,今年3月的一天,白再次接受我的专访。

  • 标签: 林白 去来 《十月》 莫言 《当代》 致一
  • 简介:那北的小说作品中当代人的内心深处常常隐蔽着不为人知甚至不为己知的精神隐痛。所有的这些隐痛,那北都不是简单地以痛苦的放大的方式推进小说情节。相反,那北写隐痛却不围绕着隐痛,那北主人公的生活与曾经的隐痛形成距离,但会在某个特定的情景中让主人公通过自我发现,感觉到精神隐痛对其强大的控制力。当然,单有这点还不够,诸多小说家对精神隐痛叙述也能达到这样的层面。

  • 标签: 林那北 隐痛 小说创作 突围 传奇 幻象
  • 简介:英国作家哈葛德的小说以言情、探险及鬼怪为主要题材,在晚清被纾大量翻译为中文,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和传播。哈氏小说以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表征了西方社会在建构现代秩序和意识中的文化精神,通过纾的翻译,触发了晚清文人对自我身份的追问和对新思潮的追求。然而,曾风靡一时的哈氏小说在“五四”时期由于其文学史地位不高,受到了学者们的轻视,逐渐淡出翻译文学研究者们的视野。译哈氏小说作为晚清西方小说翻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思想意识和话语意义上都对本土文化建构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作用。

  • 标签: 林译小说 哈葛德 现代秩序 文化建构
  • 简介:20世纪,巴尔蒂斯以独特的造型特点和平面化的画面语言,创造出了一个既传统又现代的视觉画面。同时期的中国,风眠巧妙地融合中西艺术,以光色彩墨的绚烂,给人以不同于传统中国画的视觉冲击。本文就巴尔蒂斯和风眠绘画题材中的女性形象加以对比分析。

  • 标签: 巴尔蒂斯 林风眠 女性形象 对比
  • 简介:2013年的日历又翻过去了。站在2014年的新年起点上,回望刚刚逝去的2013年,我们会有什么感想呢?从时间上看,无非是地球又绕太阳运转一周而已,大地上的众生依然在阳光的催促下忙碌着生,忙碌着死。

  • 标签: 《小说林》 小说世界 代表作 扫描 精神
  • 简介:一谈到对经典的引用,我们很自然想起20世纪英美现代主义代表诗人T.S.艾略特,在他的代表作《荒原》中,艾略特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这首十九页四百三十三行的诗,引用了三十五位作家和诗人的作品以及《圣经》和流行歌曲,并使用了六种外文,这使得《荒原》看上去就像是用大量引文构成的蒙太奇组合,也使得艾略特在人们心目中成了一位广征博引、用引语写作的诗人。反感者认为他“掉书袋”、“卖弄”,而欣赏者则认为,引用过去时代的文本,可以作为对现实的对照。瑞恰慈在他的《T.S.艾略特的诗歌》一文中,也从艺术表现的角度肯定了这种引语写作策略,他认为:“艾略特先生笔下的典故是追求凝练的一个技巧手法。《荒原》在内容上相当于一首史诗。倘若不用这个手法,就需要12卷的篇幅。”[1]的确,关于诗的长度,艾略特和爱伦·坡的观点相同,他认为一首诗的长度,应以令人一次坐下即能读完最为理想,因为这样才能使人读过之后,

  • 标签: 《麦田里的守望者》 T S 艾略特 塞林格 解读
  • 简介:“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这是台湾作家三毛《橄榄树》里的一句歌词。它深刻对应着中国大陆八九十年代很多人的心理情绪,也揭示出白两部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花城》一九九四年第二期)和《北去来辞》(《十月》二0一二年第五、六期,原名《北往》)的价值诉求。甘阳说:“通常所说的‘现代化’,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上讲,无非就是指社会变迁、文化变迁的一种特殊形式,因而也就是心理结构变迁的一种特殊过程。”这种变迁“比之通常的变迁来说是最彻底、最根本、最全面、最深刻的一种变迁。”

  • 标签: 《一个人的战争》 九十年代 林白 社会变迁 出走 心理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