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宋子文日记用英文写成。日记中有些人名与术语是以中文标出的,为体现原貌,译者照录,特以斜体字标出。为帮助读者理解,译者在一些地方添加了一些字,添加部分特以()标出。12月20日上午10时抵西安。汉卿称,委员长17日已同意如下四项条件:一、改组国府、采纳抗日分子。二、废除塘沽何梅察北

  • 标签: 西安事变 宋子文 飞机 日记 杨虎城 译者
  • 简介: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的档案馆一向以收藏革命与战争的历史档案见长,藏品极为丰富,在国际学术界享有盛誉。该档案馆现收藏各类档案近4千万件,按档案所涉及的地域划分,以美国为最多,其次为前苏联及东欧的档案,其中尤以十月革命前后沙皇俄国的秘密档案最为有名。档案馆的东亚特藏部分藏有大量二战期间美国来华人员的个人档案,其中最为有名的有史迪威、魏德迈、陈纳德、尼姆·威尔斯(即斯诺夫人)等的个人档案。同时,东亚特藏也藏有相当数量民国时期中国

  • 标签: 西安事变 宋子文 档案馆 历史档案 个人档案 日记
  • 简介:<正>冯玉祥和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是换过帖的把兄弟,张学良在冯玉祥面前,总自居于子侄之辈;杨虎城在北伐战争时,曾是冯玉祥的部属,在这样一种关系下,西安事变时,冯玉祥的态度怎样?会起什么作用呢?

  • 标签: 冯玉祥 西安事变 蒋介石 何应钦 军事委员会 杨虎城
  • 简介:宋子文保存在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档案馆的1万多份资料,是宋家最后的秘密.宋美龄去世之后,胡佛研究所终于公布了这批鲜为人知的史料.

  • 标签: 宋子文 胡佛 西安事变 宋美龄 史料 资料
  • 简介:宋子文保存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档案馆的1万多件资料,是宋家最后的秘密。宋美龄去世之后,胡佛研究所终于在近日公布了这批材料。这批档案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宋子文亲历西安事变时记下的日记。

  • 标签: 宋子文 西安事变 胡佛 宋美龄 资料 日记
  • 简介:1936年12月,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应事变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将军的邀请,中共中央派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率代表团前往西安协商解决,时任中国抗日红军大学教育长的罗瑞卿是这个代表团的成员之一。在西安之行的两个多月里,罗瑞卿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灵活机动的手段和过人的胆识,协助周恩来等为胜利完成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及其善后问题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受到中共中央以及代表团全体成员的高度评价。

  • 标签: 中的罗瑞卿 西安事变中的
  • 简介:蒋介石最后通牒,大战一触即发1936年12月25B,张学良亲送蒋介石回南京,这成为西安事变的重要节点。之前波澜壮阔,举世震惊;之后余波锚诡,急流险滩。

  • 标签: 西安事变 蒋介石 张学良
  • 简介:受党的委派,作为与张学良的东北军相联系的中国共产党人刘鼎,为促成张学良联共抗日思想的形成.西安事变的爆发,以及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 标签: 刘鼎 张学良 西安事变
  • 简介:中共驻东北军代表刘鼎在回忆录里记录了张学良在西安事变前与他的一次谈话内容,从中大抵可以看出张学良发动事变前的心理状态。保定见蒋,不谈抗战,反而逼我下台,所有前段的热情,不过是诱我上圈套,好逼我下台。这是日、蒋合演的一台把戏而已!有谁较为善良,或者让人有机会稍微喘口气呢?毒害是一样的,如果定要加以区别,那就是蛇比虎更可恨。因此,在保定从他的车厢一出来,我就闷倒在我的床上,号啕大哭,瞬息间我又猛地站起来哈哈大笑,对面前的人说:‘我是吓你们的’,哎呀,真是啼笑皆非!《何梅协定》丧权辱国。

  • 标签: 西安事变 张学良 《何梅协定》 谈话内容 心理状态 回忆录
  • 简介:不眠之夜1936年12月11日晚,杨虎城与孙蔚如、赵寿山、李兴中、孔从洲、王菊人等对当晚的军事行动作了最后的部署。十七路军警备二旅孔从洲部负责解除宪兵团、保安司令部、警察大队、省政府常驻的宪兵连和西关机场的驻军,并占领飞机场。当时在西安机场停有数十架战斗机和轰炸机。杨虎城命令先以一部担任西安各街巷口的警戒;为了加强警备二旅的领导力量,增派许权中为副旅长,命令炮兵团归孔从洲指挥,将炮架在北城门楼上,准备轰击外来的蒋军;

  • 标签: 西安事变 杨虎城 飞机场 领导力量 炮兵团 司令部
  • 简介:  1936年爆发的西安事变,已过去了七十个春秋.当时我正在西安高中上学,有幸耳闻目睹了这一伟大事件.现就记忆所及写成此文,供人们了解这一伟大事件的真实情况及其重大历史意义.……

  • 标签: 亲历西安事变 纪念西安 西安事变
  • 简介:兵谏扣蒋后,出于对杨虎城部队的不大放心,中共中央两次致电提醒和督促张学良应将蒋氏牢靠掌握在自己手中,此乃张学良坚请蒋氏移居的真正原因。为此,张采用了多种方法,却均遭蒋氏坚拒。随之,张以伪装“悔祸”和假意答允尽快送蒋回京的办法,达到了让蒋移居的目的。蒋态度由硬到软的转变,亦以同意移居为开端。蒋氏的态度转变和张学良为引导事变走向而施展的“骗”蒋移居小谋略,都应视为促成事变和平解决的因素之一。

  • 标签: 西安事变 张学良 新城大楼 高公馆 移居
  • 简介:从《陈诚先生书信集家书》看,陈诚在解决两广事变西安事变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既坚决维护蒋介石的领导地位,又对两广军阀采取了分化瓦解的政策,从而化解了中央军与两广军阀的矛盾;他根据蒋介石的命令,在西北用兵,达成了中央军进驻西安的目的。

  • 标签: 陈诚 两广事变 西安事变
  • 简介:蒋介石自命风雅,去各地考察工作时,常要借机游山玩水一番。1936年12月,在西安事变蓄势待发的紧要当口.蒋介石居然还有心情游华山。

  • 标签: 西安事变 蒋介石 华山
  • 简介: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张、杨两将军的共同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正义主张。“西安事变”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推动了中国从长期内战到全面抗日的重要历史转折。发动“兵谏”,逼蒋抗日是杨虎城首先提出。张、杨两将军共同商定、共同执行的,这是目前史学界普遍接受的观点,那么,采取“兵谏”逼蒋抗日是杨将军的个人主张,还是其他方面策划的结果?张学良方面事先是否就逼蒋抗日也做了策划与酝酿?史学界对此有如下几种不同的说法.

  • 标签: 西安事变 第二次国共合作 中国共产党 联共抗日 逼蒋抗日 历史转折
  • 简介: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兵谏"蒋介石,扣蒋于西安城内,逼蒋抗日.这其中《大公报》总编辑张季鸾(1889-1941)扮演的角色,常常被人忽略.

  • 标签: 大公报西安 西安事变
  • 简介:西安事变是影响现代中国的一桩大事件.它的发动受到了国内外的关注。在和平处理西安事变的过程中.共产国际和苏联方面的因素对中国共产党产生了重要影响。那么,共产国际、苏联对西安事变的发生有何反应?

  • 标签: 西安事变 莫斯科 解密 共产国际 中国共产党 现代中国
  • 简介:2011年是“西安事变”爆发75周年.“西安事变”是初中历史教材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中考命题的切入点会侧重“西安事变”本身这一事件的背景、时间、过程、和平解决的意义。同时也可能联系九一八事变或是和整个抗日战争进行纵向考查.另外也可能延伸国共关系的考查。命题方式以选择题、材料分析题、活动探究题为主。

  • 标签: 西安 爆发 中考命题 抗日战争 命题方式 材料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