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施佩特与巴赫金同为20世纪俄国著名符号学家、哲学家,他们对于语言符号思想构建都作出了巨大贡献:施佩特首次提出“深层符号学”理论,并构建语词内部和外部动态模型;巴赫金首次阐释话语符号性特征,并提出以对话主义为核心“超语言学”理论。本文对比了施佩特与巴赫金语言符号思想,发现他们虽然理论溯源和研究对象不同,但在对语言符号研究方法及理论构建上具有相通性:施佩特从微观层面阐释语词不断变化特征,巴赫金从宏观层面解释话语中对话也具有动态性,且都阐明了语言符号社会性本质。

  • 标签: 施佩特 巴赫金 语言符号学 动态 对话
  • 简介:提要《熊掌山》是当代俄罗斯作家弗·索罗金最新长篇小说。作品讲述未来电子技术高度发达“新中世纪”,人类社会进入“后古登堡时代”。人们以崭新方式“阅读”书籍——将纸本书充作燃料烤制食物,“阅读”成为毁灭书籍过程。作家通过讲述未来世界“书籍”和“阅读”变异,从未来角度形象描述技术进步与文化衰退之间冲突,表达对人类文明现状及发展趋势忧虑。本文以分析小说中“书籍”与“阅读”为切入点,解读索罗金这部新作。

  • 标签: 弗·索罗金 《熊掌山》 书籍“阅读”
  • 简介: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末,巴黎被称为“俄罗斯域外文学首都”。其中由梅列日科夫斯基夫妇创办文学哲学团体“绿灯社”,是二战前“俄罗斯巴黎”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性域外组织之聚会史料对俄国域外文学史、文化史和域外流亡人员精神生活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巴黎“绿灯社”成立背景、人员构成、会议流程和议题类别等作了较为详细梳理,并对历史意义作了简要评述。

  • 标签: 域外文学 绿灯社 俄罗斯的巴黎 梅列日科夫斯基夫妇
  • 简介:作为20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列克西耶维奇创作直倍受争议。就其写作方式,不同学者有着不同见解与评价。本文认为,阿列克西耶维奇写作既是面向大众,又是书写大众,而面向大众与书写大众方式也是大众化。因此,我们有理由说,阿列克西耶维奇写作是大众化写作。

  • 标签: 阿列克西耶维奇 大众化写作 写作对象 写作内容 写作方式
  • 简介:我们国内,文学博物馆所藏屠格涅夫画像最为丰富,与普希金之家、斯帕斯科耶卢托维诺沃庄园(Спасское-Лутовиново)、奥廖尔国立屠格涅夫博物馆屠格涅夫藏品并列成为俄罗斯之最。人们最感兴趣是屠格涅夫画像,包括19幅未经修复原始画像(3幅油画、4幅水彩画和其他素描),64张照片(其中13张作者签名),86份木板雕刻,蚀刻版画,4个雕塑。

  • 标签: 屠格涅夫 文学 肖像画 馆藏 国家 博物馆
  • 简介:列昂尼德·列昂诺夫长篇小说《俄罗斯森林》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苏联文学中最典型作品。在这部哲理小说中,作家隐秘地与苏联国家意识形态教条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展开论战。考虑到政治环境.列昂诺夫巧妙地使用了“拟态”手法,将庸俗社会主义理念引向“荒诞板致”,借反讽之力从内部引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教条,而他本人却隐遁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正统艺术家面具之下。列昂诺夫试图用人与自然和谐统诗学神话代替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神话,虽然二者结构具有惊人相似性,但这位浪漫主义者最终还是未能抛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范式。

  • 标签: 列昂尼德·列昂诺夫 《俄罗斯森林》“拟态”
  • 简介:新型宗教活动各地普遍出现是带有全球化性质现代现象。俄罗斯,苏联体系崩溃之后.旋即出现新型宗教,以适时地适应国家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深刻变化。本文以西伯利亚不同地区收集田野资料为基础,分析1990年代普遍存在新型宗教活动特点。“新时代”宗教对生态问题给予特别关注.这问题解决认为是全人类赖以生存最重要条件。西伯利亚农村作家创作是西伯利亚新型宗教出现思想前提。作为社会乌托邦现代形式,新型宗教活动回应社会需求,为解决系列道德与生态问题开辟途径。

  • 标签: 新型宗教活动 西伯利亚地区 生态问题
  • 简介:20世纪初俄国美术是世界美术史上珍贵遗产,是传统俄国学院派、现实主义美术创作发生转向重要时期。西欧艺术思想冲击、剧烈社会变革,激发了俄国艺术家们对艺术现代追求,十月革命发生更使他们对未来充满了美好憧憬,象征主义、未来主义等先锋派艺术成为这时期俄国羡术史上新现象。

  • 标签: 20世纪初 俄国 美术 新发展
  • 简介:俄罗斯语言哲学史上,巴赫金和施佩特是两位极为重要的人物。他们同为学术造诣登峰造板的人文学者,多种学科领域卓有建树。两人在符号学上成就对后来代表俄罗斯符号学最高成就莫斯科塔尔图学派和其他学者符号观有着直接影响。而施佩特不少与巴赫金相似相通观点甚至旱于巴赫金许多年就已提出并且影响了巴赫金。但巴赫金亦超越施佩特,把符号学推向更为广阔的人文空间。

  • 标签: 巴赫金 施佩特 符号学 符号 意义
  • 简介:从洛特曼文化符号学视阈看,作为文化符号集合和符号系统载体,《西游记》英译本英美的文化传播经历从简本文化符号缺失到全本文化符号专注发展过程,并描绘出了幅文学文本如何进行跨文化传播动态发展图景。可见,洛特曼文化符号学提供重新认识文化视角,也有助于探索“符号相通”和“文本相通”对《西游记》跨文化传播“文化相通,民心相通”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 标签: 《西游记》英译本 跨文化传播 文化符号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