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扼要分析了1920英属殖民地新加坡华人的职业结构。大体而言,华人的职业主要为商、工(工匠和劳工)两大类。新加坡华人的职业和方言群之间存在着一些密切关系:从事商业活动的多为福建人(闽南人);潮州人主要从事甘蜜和胡椒种植业;广府人和客家人以工匠居多;海南人则是雇员。造成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其必然原因。

  • 标签: 新加坡 华人 职业结构 方言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9中期,中国的鸦片战争(1840)和日本的明治维新(1868),使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剧烈变化,这是封建社会向现代国家的一个转变。尽管中国的被迫“开国”比日本要早近二十年,然而日本推行的“文明开化”的政策,使其能够迅速地脱亚人欧,成为当时东方的资本主义国家。近代的日本成为中国学习西方的间接桥梁和窗口。近代史除了“弱肉强食”的殖民侵略外,最直接的问题就是文化的碰撞和交融,中、日两国都面临如何吸收、平衡和融合东西文化这一问题。

  • 标签: 招贴艺术 19世纪中期 资本主义国家 东西文化 明治维新 鸦片战争
  • 简介:20,扎赉特蒙古人建立了蒙古村。它与汉族村不同,对外防御功能弱,村民之间存在双重的支配和被支配关系,很多努图克人住在“固定蒙古包”。因此,当时的扎赉特旗蒙古村还处于蒙古村落发展的初级阶段。

  • 标签: 扎赉特蒙古人 定居 蒙古村
  • 简介:1.兵三进一炮2平5首着挺兵,投石探路,故称“仙人指路”。张德魁立即还以中炮,气势逼人,这是首局比赛,略显轻敌之态。如果发展成先行屏风马对后行中炮,则后行一方难占上风。

  • 标签: 兵三进一 屏风马 仙人指路 比赛 气势
  • 简介:本文论述了1920新疆在政治方面进行的一系列有益的整合举措,认为其重建和规范了新疆的统治秩序,有力地促进了近代新疆社会的发展进步。但其消极、失败的一面也不容忽视。

  • 标签: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新疆 政治整合
  • 简介:20的中美联盟风潮中,在清末舆论界,无论是革命派、立宪派还是清廷控制的报纸,多有主张。倡导与美国结盟的清末朝野人士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驻外公使、东北官员、其他官员、立宪派分子、革命派分子等,朝野上下合奏出了一曲结盟美国的强音。尽管主张中美联盟的呼声很高,仍然有反对的声音,代表人物是章太炎和梁启超。与清末舆论界大力鼓吹中美联盟相似,美国也多有赞成结盟的倾向。日本国内舆论有相当强的反对之声,其政府在外交方面也有应对,主要体现在促动主张中美联盟的我国驻美公使伍廷芳离任、封杀《民报》及与美国签定协议三事上。中美联盟风潮之所以发生,与清末的危殆情形有关。就内在理路而言,作为中美联盟主张的支撑,以夷制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论及影响,中美结盟对清政府而言,重要的是政治意义。

  • 标签: 中美联盟 20世纪初 日本
  • 简介:美国是一个“移民性质”的国家,从早期的英国清教徒移民构建的北美殖民地,到建国以后成千上万的非美国本土人民移居美国足以佐证.大量人口的迁入在1920形成了美国前所未有的移民高峰.伴随美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美国农业人口也呈“向心性”向城市转移.大量“人流”在促进美国城市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为了整饬这些问题,美国城市进行了系列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

  • 标签: 美国移民 社会问题)城市改革
  • 简介:通过文献资料法,将1920美国妇女参与体育运动的情况置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从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1920美国妇女体育运动缓慢发展的历史原因,以期为研究今日美国妇女体育运动的迅速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历史依据.

  • 标签: 妇女体育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美国 史学 社会学
  • 简介:1920是国际工人运动相对沉寂的时期。本文对这一时期国际工人运动的历史背景与特点进行回顾与分析,并试图从外部与内部两方面探询这一时期国际工人运动走向沉寂的动因。

  • 标签: 国际工人运动 工人阶级 修正主义
  • 简介:<正>在所谓的地理大发现后,西方传教士、商人和探险家大量收集不同民族的风俗、宗教、巫术和其它资料,为文化人类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使之作为一门依据人类的生物特征和文化特征综合研究人的独立学科,在18和19开始崛兴。经过近百年的经营发展,中经进化论的推动促进,该学科已很具规模。20,当诸多西方新学联翩来华相继为中国先进知识界迎受时,该学科又因与进化论遗传学等关系特密而备受青睐,成为西来显学之一。

  • 标签: 文化人类学 中国 民族主义思潮
  • 简介:20中国文坛诞生了一个女性政论作家群,这是中国女权运动的发展和女性报刊大量出现二者互动的结果。这个群体主要由女权运动的领军人物和女性报刊的女编辑、女记者组成。女性政论有两大特点,即时代性和普适性。前者主要指女性政论的思想内容要服务于当时女权运动和国家建构的宣传需要,具有鲜明的批判精神和战斗色彩;后者主要指女性政论的艺术形式为适应女性传媒需求而产生的特点。

  • 标签: 20世纪初 女性政论 作家群 女性新文体
  • 简介:在张之洞等人倡导的“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下,武汉成为20全国教育的示范地,其音乐教育也具有示范意义。文章从武汉地区的教会学校音乐活动、湖北幼稚园的音乐教育、盲童学校音乐教育,以及张之洞对音乐教育的倡导等方面,来论及20武汉地区的学校音乐教育。

  • 标签: 20世纪初 武汉 学堂 教会学校 幼稚园 盲童学校
  • 简介: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近代报刊中有关乒乓球运动的报道进行系统梳理,从乒乓组织、女子乒乓、乒乓赛事、乒乓规则四个方面具体考察近代中国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历程。体育组织和体育竞赛对近代中国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中日乒乓球的交流与互动对近代中国女子乒乓运动的发展及乒乓球运动的推广与规范化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体育史 近代体育 乒乓球
  • 简介:摘 要:表现主义绘画最早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德国,归结于德国的社会现实因素,并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过程中知识分子的精神恐惧和孤独感。德国表现主义艺术形式强调个性和激情的表达,在内容上抵制客观模仿,在风格上强调简洁、抽象、和谐,带有强烈的象征性和讽刺性元素。

  • 标签: 德国表现主义 艺术形成 主观性 夸张性 象征性
  • 简介:1920,俄国作为资本主义链条上重要的一环,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其主要特征就是形成巨额的垄断资本,产生了垄断组织。煤炭业是垄断组织控制下最重要的行业,它所形成的垄断资本对俄国经济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 标签: 俄国 煤炭工业 垄断资本
  • 简介:教师是知识分子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教师作为农民知识分子,是链接城市与农村的文化桥梁,在1920俄国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的学历及出身、生存境遇和社会形象等是衡量教师社会地位的重要指标。1861年改革后入职乡村教师开始规范化,教师素质提高,并积极地塑造自己良好的社会形象;但是乡村教师的生存境遇不佳:工资低、工作和生活环境差、生活负担大,农民不理解教师,神甫视教师为竞争对手,政府不信任教师。这表明乡村教师地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比农民的地位高,另一方面与其他知识分子群体相比其地位较低。

  • 标签: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俄国 乡村教师 社会地位
  • 简介:20,沙俄侵略势力依据不平等的木植合同,运用现代化手段,以木植“经营”为幌子,对中国东北森林资源展开了疯狂的掠夺。他们的掠夺活动既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又掠夺了数以亿立方米计的林木资源,破坏了当地的森林生态系统,给中国东北地方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史演进造成了不可弥补的伤害。

  • 标签: 沙俄 中国东北 木植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