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我们在学习和认识音乐时,音乐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备受人们关注,而对中国传统音乐的认识依旧不够深入,对于中西音体系的认识问题目前仍有争议。河南大学音乐研究所杨善武的论文《中西音体系比较之辩证》中讲到,之所以会对中西音体系进行比较,一方面是因为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音乐体系;另一方面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都会用西方大小调的音乐体系来看待甚至是套用在中国传统音乐中。而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

  • 标签: 中西音乐 试论中西 音乐体系
  • 简介:中国美学以自然为本体,自然即为道,美的最高境界是道,也就是自然;西方美学以神为本体,一直将神看做是美的最后归属.道在中国文化是有与无的统一,它不是言语的对象,中国古代文论认为"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与此相关,美学重视象,认为美在意象形以及意象的升华--境界,对意象与境界的把握是通过体验来完成的,因此中国美学重视体验的方式.西方美学以神为本体,而神又是通过言来布道的.言与逻辑、分析有必然联系,与之相关,西方美学重视认识,美是认识的对象.这就形成了西方美学的认识论传统.

  • 标签: 本体 自然 认识
  • 简介:在绘画中构图是体现作者创作意图的重要手段,是一幅佳作的基本框架。在中西方绘画中十分重视对画面的构图研究。本文从中西方绘画的构图特点着手,对中西方绘画构图原理及特点进行了比较,并找出两种绘画构图形式之间的差异点。通过对中西方绘画的深入探索,为我国绘画构图的继承与创新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标签: 中西方绘画 构图 差异 比较
  • 简介:今天,全球化已经不知不觉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西方音乐语言自然也成了全世界的音乐语言,这同时也给各民族文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文化冲击和融合的旋涡中需要认真思考:我们的风格和特点是什么?我们的中国味还在吗?能够代表我们中国文化实力的应该是什么文化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似乎缺失了当代社会最需要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标签: 音乐剧 意趣 听觉 中西 人类社会 音乐语言
  • 简介:歌曲《忐忑》是一首带有浓郁探索意味的新艺术歌曲。其节奏变化莫测,歌词神秘,演唱者表情夸张丰富,被网络赋予神奇的色彩。作品以笛、扬琴、提琴等为伴奏乐器,引用了锣鼓经记谱方法记词,在唱腔上运用了戏曲行当中的老旦、老生、花旦的唱腔特色,在快速的节奏变化中,加之夸张的舞台表演,独具匠心,在中西音乐融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勇敢的一步。

  • 标签: 《忐忑》 中西方音乐 融合
  • 简介:詹姆逊认为,赋予后现代主义文化以某种历史的原则性,暗含着承认在我们有时称其为消费社会与孕育它的资本主义的早期阶段之间存在着某种根本性的结构差异。西方后现代主义兴起的时代即20世纪60年代,在欧美发生了声势浩大的学生运动,以美国加州柏克利学生抗议活动为开端,到法国“五月风暴”和意大利“热秋”游行达到高潮,影响波及社会的各个层面。

  • 标签: 后现代 叙述方式 王家卫 五月风暴 低俗小说 西方后现代主义
  • 简介:“诗画同源”说在中国有着与西方不同的产生和存在背景。中国古典艺术的最大特征是抒情性,在抒情美学特征下,诗与画成了传统知识分子体验宇宙人生,抒发内心感受的手段。在共同的审美意象的塑造和表现中,中国古典艺术达到了至境,在诗为化境,于画是逸品。两者情感和技巧上是相通的,诗与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与一致性,由此可以看出中西方艺术的不同。

  • 标签: 诗画同源 抒情美学 审美意象
  • 简介:一无论具象和抽象,绘画总要表现一定的画意。具象绘画一般表达某种主题或意义即内容抽象绘画虽不一定具有明确的“物象”内容,却必然表现作者的某一种意思——内心审美情感的外化。画意是画家艺术创作的动机所在,是绘画的本质,作品的灵魂。正如诗情需借助音韵、文字得以抒发一样,画意也需借助一定的形式才能得以表达。所谓形式,就绘画而言,就是遵循一定的透视原则,将色彩,点、线、面结构组合成某种形象(具象或抽象),并将其妥帖地布置(构图)在特定的范围之内的一种视觉效果。绘画之所以作为艺术作品,在于这表现形式之是否有“意味”。意味,按汉语释义,也就是意义内涵及情趣、趣味之类。大抵和谐、多样、统一,能引起美感并传达作者意趣者,称有意味;反之,则无。形式是画意的载体,画意和形式是绘画作品的多个不同层面,形式是外层,画意是内核,二者

  • 标签: 中国画 中西绘画 绘画观念 画意 中国画家 表现形式
  • 简介: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涌入,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就存在长达百多年的"中西古今"之争.但如何相互吸收、相互融合,一直是学者关注的问题.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各有所长,而且事实证明目前中西哲学已在对话中相互吸收、相互容纳着.中国哲学因吸收了西方哲学而正从"传统"走向"现代";西方哲学的重要学者也都先后把目光转向中国,希望从独特的中国哲学中得到某些启示.而"新的轴心时代"必定是回顾其文化源头、传承文化命脉、会通古今之精华的新时代.在21世纪,中国哲学必将在"反本开新"上,融会"中西古今",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新哲学体系,取得辉煌的成就.

  • 标签: “中西古今” 中国 西方文化 哲学思想 传承文化 文化交流
  • 简介:鞋履是人类出于保护双足的目的而产生的,它作为服饰的组成部分之一,与服装密切相关。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美化的要求和审美的观念亦伴之而生"[1],因此鞋履又兼备了装饰性功能,即美化双脚的作用。在服饰史中,鞋履主要有三种存在形式:一是无后鞋帮或矮帮无筒的形式,

  • 标签: 中西方 设计 古代 生产力水平 服饰史
  • 简介:台湾导演李安执导的《卧虎藏龙》在今年的奥斯卡颁奖会上一举夺得最佳外语片等四项奖,这对于华人电影来说的确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近些年来,中国电影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两岸三地的优秀影片在国际电影节上频频获奖,海外的观众从这些影片中读解出他们心目中的中国文化与社会。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识,还是停留在末代皇帝的传奇,唐人街的打斗,成龙的拳脚功夫,高粱地里的野合,边远山区上访的农妇和失学儿

  • 标签: 李安 影片 《卧虎藏龙》 电影节 导演 中国电影
  • 简介:提起华人在世界范围内的绘画成就及对当代油画艺术的贡献,人们自然而然就会想起赵无极,他独具东方神韵的大尺寸抽象油画,在当代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影响当然也是世界性的。

  • 标签: 赵无极 中西 油画艺术 世界范围 东方神韵 当代艺术
  • 简介:本文在介绍了中西方美术史的发展的基础上,对以美术史为基础的中西方色彩应用差异进行了分析,从绘画色彩以及建筑色彩两个角度全面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差异,并指出了一部分共同点。最后根据两者的差异,为中国对色彩应用水平的上升提出了具体建议,希望能够为有关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美术史 中国 西方 色彩应用 差异
  • 简介:“五四”在这一特殊文化、社会转型之际,随着新文化思想的日渐渗透,专门的音乐教育社团和音乐机构的建立及专业音乐创作的发端,都表明了一股新生势力的萌芽与成长,尤其是新音乐在如何对待欧洲音乐和我国民族音乐方面,成为音乐学界学者关注的焦点。音乐理论研讨在这个思想解放的宝贵时期,各种思潮和学说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围绕“中国音乐向何处去”这个理论问题,形成繁荣纷呈的局面。

  • 标签: 音乐教育观 新文化思想 中西 “五四” 社会转型 音乐创作
  • 简介:自先贤孔子的"仁者乐水,智者乐山"思想开始,中国人在心底已经形成了以山为德、水为性的修为意识,也形成了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的观念,山水画作为描绘自然景观的中国画种类,从魏晋时成为独立的画科,到五代、宋,山水画逐渐走向成熟,从明清山水之变到近现代山水画的多元与变革,

  • 标签: 山水画 中西 油画 李伟 自然景观 和谐共处
  • 简介:近二十年来,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整体实力日益得到世界公认和关注的时期。中国经济体制与策略对外界的合作化,一方面使西方文化的介入给中国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机,另一方面也使西方学界研究中国文化的热情与日俱增。我们深深感到,中国文化在全球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

  • 标签: 中国绘画 意象性 西方绘画 中国文化 “意象” “意”
  • 简介:新型城镇化不同于以往的城镇化,它更加关注人本身和人的发展。民间艺术等民俗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根性文化,理应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发挥其反哺机能,因为民间艺术是广大民众智慧的结晶,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域民族风格中饱含了强烈的民族情感,在族群认同建构和公民身份塑造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西藏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存在以下四组关系:传承与创新;机器与手工;传统与现代;生意与信仰。上述四组矛盾关系是可以化解的。城镇化带给民间艺术等民俗文化的负面影响使不少学者感到担忧,其实在城镇化进程中,民俗文化的淡化、弱化甚至消失并不是事实的全部,它也能从城镇化建设中找到发展空间。

  • 标签: 新型城镇化 西藏 民间艺术
  • 简介:头饰是一个民族判别外部形象的最显著的标志和非语言的文化形式,成为地方审美意识的物化符号,蟳埔女头饰是海洋文化和异域文化融合的产物,本文从蟳埔女头饰的美学特色入手,探究其形成的深层内涵,对比南岛语族与百越民族具有代表性的头饰,突出蟳埔女头饰在海洋文明圈的独特作用。

  • 标签: 蟳埔女头饰 美学特征 跨文明比较 海洋文化
  • 简介:本文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支撑和西方审美方式的转变,并结合中西艺术中自然呈现的不同特征,分别论述了自然在各自艺术中所承担的不同审美价值取向:体现生命策略和作为情感载体.

  • 标签: 审美价值取向 自然 生命策略 情感 艺术
  • 简介:中西方传统造型艺术中的美学观念、造型观念、造型技法及审美体验这几个方面进行整体比较,突出各自的美学特征。同时纵观中西方造型艺术从创作到审美的过程,以上四个方面在各自造型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具有紧密的关联性。理解不同的美学特征和创作各阶段的关联性,可以让造型艺术者清晰地认识到美的创作过程与规律,进而创作出更具时代精神的作品。

  • 标签: 中西方 传统造型艺术 整体比较 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