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园之布局,虽变幻无尽,而其最简单需要,实全含于‘园’字之内。”这是童()先生的话。园林的“园”,写成繁体宇。是“圜”。“圜”据童()先生说.“口”是围墙;“土”似屋宇平面。可代表亭台楼阁;“口”居中,像是池塘;而剩下的那些笔画如石如树。这是才子的眼光,富于美感。而对于当代人。

  • 标签: 园林文化 艺术风格 美学思想 苏州园林 园林结构
  • 简介:园林是人类通过利用、改造或者人为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植和建筑布置等而创造的集观赏、游憩、居住于一体的环境。是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作为一种审美享受的手段。各个民族通过造园抒发对美的追求,试图通过人工再现心中的完美世界。因此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形成了各具风格的园林艺术。中西古典园林具有不同的意境.西方古典园林在布局上展现为“几何形”式的,表现出明朗规整的风概中国古典园林在布局上展现为“山水画”式的,委婉含蓄。表现出自然山水的意趣。

  • 标签: 园林雕塑 文化背景 交融发展 中国园林 西方 中国古典园林
  • 简介:基于《中国园林》1985-2014年间发表的学术论文,采用文献计量学与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相结合的方法,从载文量、核心作者团体、基金论文、研究方向等知识单元划分,以融入图像技术来形成的多元、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进行分析,通过图谱解读风景园林学发展的脉络与现状、高影响力学术群体以及热点研究领域,评述当代中国风景园林学研究的发展和动向,为风景园林学科研究者开展本领域的研究提供些许参考。

  • 标签: 中国园林 风景园林学 发展脉络 知识图谱
  • 简介: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将现实世界虚灵化为精神世界,正如宗白华先生所言:“艺术是一种创造,所以要化实为虚,把客观真实化为主观的表现.”中国艺术之“虚”是一种觉解和生活方式,古往今来体现在中国人文艺术的方方面面,如文学、书画、音乐、舞蹈、园林等等.而本文主要论述中国古典园林之“虚”,以“儒释道”古典哲学思想作为“虚”的美学思想基础,通过分析空间形式营造园林虚境和运用虚借艺术造园手法两个主要方面来阐述“虚”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形式中的作用,并强调“虚”在园林艺术中的重要现实意义.

  • 标签: 园林 虚景 虚借 意境
  • 简介:园林设计是系统化的工作,其中包括有多个独立的系统设计,传统的分法将园林设计分为软景和硬景设计。这些都是依照园林外部的表现形式进行的表面肤浅的分类,本文则按照园林的内在特征对其进行分类,如生态系统设计、视觉系统设计、空间系统设计、动态系统设计、人文系统设计。通过对园林设计更加深刻的理解,对园林设计工作给出建设性的意见。

  • 标签: 园林 系统化 园林设计 生态 视觉 空间
  • 简介:陈从周的园林美学包含并延续着中国古典美学的优秀传统,始终从主客未分的园林生活体验出发,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园林美学的普遍特性做出了出色的概括。本文从"园林生活"与中国古典审美传统、园林美感与园林构造、"借景"手法与现象的"保鲜"等方面出发,试图展现陈从周园林美学的独特面貌及其在中国园林审美史上的地位。

  • 标签: 陈从周 园林美学 园林美感 园林构造 "借景"手法
  • 简介:城市是人们聚居借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生活环境,本文从城市园林景观入手,对人居环境进行分析,把城市园林景观与我们的日常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城市园林景观是体现城市活力、展示城市魅力的最基本、与人最贴近的场所,它深刻地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品质,并对城市整体景观形成巨大影响。

  • 标签: 人居环境 园林 景观
  • 简介:苏州园林与昆曲二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昆曲影响了苏州园林的造园技术,而苏州园林也必将促进昆曲的长足发展,它们是苏州这片吴文化土壤留下的最宝贵的文化财富。

  • 标签: 苏州园林 昆曲 美学价值
  • 简介:苏州园林具有的独特艺术风格在世界造园史中有重要的意义。其设计思想和技巧都是宝贵资产,许多优秀的设计经验对于现代造园是很大的启示。本文通过对苏州园林历史发展、整体布局、艺术特点的分析,在功能分区、元素风格、叠石理水、花木种植、建筑风格等方面进行研究后寻找出苏州园林造园思想对现代公园设计启示,将现代公园的设计理念与中国造园原则相统一,现代公园的诸多因素与苏州园林的造园形式相结合,对现代造园有推动作用。

  • 标签: 苏州园林 造园艺术 当代公园 启示
  • 简介:江南园林是文人士大夫的精神寄托之地,强调小巧、瘦硬、率性。当代社区应以这样的精神风貌来打造,使之具有“小而精”、“瘦而硬”以及“率真朴素”的形象。

  • 标签: 园林美学 社区景观 参与式设计
  • 简介:以艺术人敏感的触角,捕捉热点的话题;以编辑人理性的思考,透过热点表层抽丝剥茧、直面现实。关注、关注、再关注,以“点”带面,蔚然成风,营造我们广东艺术的“兴奋点”,激发我们广东艺术人的创作激情。

  • 标签: 园林 笔记 台湾地区 “兴奋点” 直面现实 创作激情
  • 简介:《园冶》的铺装设计理念与实践对当前景观设计的铺装建设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通过铺地材料、铺地纹样、铺装技艺三个角度,对《园冶》的铺地理论进行阐释,并提炼其现实价值。

  • 标签: 《园冶》 古典园林 铺装 设计理念
  • 简介:在中国传统园林中,书法艺术作为一种语言符号,成为游人与造园人对话的媒体,让观赏者处在一种特定的意境之中;书法作为一种视觉符号,在园林中可以起到装饰、点睛的作用;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其结构、章法对园林设计具有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

  • 标签: 书法 园林 符号 装饰 布局
  • 简介:法国人将18世纪英国模仿中国园林风格建造的、带有明显异国情调的园林称为“英中园林”(LeJardinAnglo-chinois),意思是英国的中国式园林。17-18世纪间,英国一度流行中国园林热。然而,什么是英国人理解的中国园林?难道就是亭阁、宝塔、风铃、花溪曲径?坦普尔、艾迪生早期所说的Sharawadgi,表现的是一种自然质朴的园林风格;而钱伯斯后来主张的中国园林,则是一种异国情调的、浪漫主义的东方想象中的东方园林,风格离奇怪诞,与当年艺术师法自然的主张全不相干甚至完全相反。说到底,中国园林对英国的影响,只是英国园林艺术自身发展与变化所假借的一种隐喻或象征。

  • 标签: 中国园林艺术 园林风格 园林美学 东方园林 师法自然 异国情调
  • 简介:通过对园林设计艺术的历史及现状分析,传统和现代始终没有一个明显的界限。传统和现代都是一把双刃剑,各尽其能,又各事其职。传统和创新在不断变换和探索,手段的更新,新技术材料的使用,新价值观念的普及,使得许多传统价值在奇妙的轮回中发出新的光芒。

  • 标签: 传统 现代 新价值和新境界
  • 简介:崇尚自然,回归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共同的理想。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从最初的恐惧,崇拜,发展到对自然的亲近,赞美是人类在审美意识上的一次觉醒。中华民族很早以前建立了一种亲和交融的关系,它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自然美,赞颂自然美的民族,中国的古典园林则是这种美的结晶。

  • 标签: 中国古典园林 山水园林 山水画 中国古代园林 山水诗 私家园林
  • 简介:园林建设是我国城市化的重点内容。传统的园林工程建设多注重建筑技术的应用,而随着人们对美和艺术的认知度不断提高,园林工程建设越来越追求艺术手法的应用。通过艺术设计手段,不但能够实现各种景观的美化,还能够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维持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这是生态美思想的重要体现。所以,生态美思想会使园林艺术设计更具功能性,有利于提高城市居民的精神文化水平,应研究如何将生态美思想应用于园林艺术设计中。

  • 标签: 设计 艺术 思想 建设 园林艺术 园林工程
  • 简介:“小中见大”是中国古典园林常用的造园手法,对扩大园林审美意境、提升园林景观品位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园林四要素以及借景、空间分隔等造园手法进行了研究,并分析各自“小中见大”的意境表现,提出从规划、设计、施工等方面应注意环境美、材质美、工艺美、艺术美、时空美的思路,从而实现大园林之意境美。

  • 标签: 古典园林 小中见大 意境
  • 简介:明代文徵明曾留下大量关于园林和书斋的绘画,而《拙政园诗画册》则是其中相当重要的一部作品。他以清简萧疏的笔墨,描绘出拙政园的三十一处景致,并各系以诗。画中一汪浅水,数痕远山,一座空亭,几株花木,充满着幽远而隽永的文人意趣。文人在园林中,卸脱人事的烦扰,远离世俗的喧嚣,静对满园风光,仿佛融身于水影山色之中。从艺术性的角度来看,《拙政园诗画册》风格有别于文徵明其他园林斋室图,不是细腻而工致地刻画园林的景物和室内的陈设,如《东园图》《真赏斋图》等。

  • 标签: 文人园林 文徵明 王献臣 真赏斋图 清简 陈从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