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8 个结果
  • 简介:敦煌秉承中国传统美学原则,以敦煌佛教舞蹈为胚胎,在继承唐代宫廷乐舞西凉乐的基础上,吸收、借鉴西域各民族舞蹈舞姿,重视手、眼、身、法、步的配合和整体艺术效果,强调曲中求圆,"象"中变"形",虚实相生,富有想像,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

  • 标签: 敦煌舞 美学传统 审美特征
  • 简介:不断完善中国舞蹈美学体系,是中国舞蹈美学学科发展的目标。敦煌古典作为中国古典的重要学派之一,蕴含了我国古典舞蹈文化与其审美范式。本文以舞剧《丝路花雨》为基点探究敦煌的美学特征,弘扬和传承敦煌的文化与精神,使我们更加正确地认识和学习敦煌舞姿,领会敦煌韵律的艺术内涵。从而理解敦煌的文化精神,形成准确的审美标准,提升鉴赏敦煌乐舞的能力和艺术体现。

  • 标签: 古典舞 《丝路花雨》 敦煌舞 美学特征
  • 简介:头顶佛光的敦煌壁画人物,形象鲜明:高髻、蛾眉.细眼、红唇,丰满的身材,修长的手臂,端庄的神态.鲜艳的服饰。在小朋友的笔下,这些形象更富想象力.而且充满神秘色彩。

  • 标签: 敦煌壁画 想象力 神秘色彩 小朋友 形象 人物
  • 简介:说起敦煌,你或会想起岑参笔下那“美人红妆色正鲜,侧垂高髻插金钿”的异域风隋;或是王傅笔下“万里敦煌道,三春雪未晴。送君走马去,遥似踏花行”中那漫漫古道与连天飞雪;抑或是曾菜笔下“敦煌壮士抱戈泣,四面胡笳声转急。烽烟断绝鸟不飞,十一年来不解围”的塞外沙场,

  • 标签: 《敦煌》 芭蕾舞剧 艺术评论 艺术作品
  • 简介:敦煌民间剪纸历史悠久,敦煌藏经洞即有唐代剪纸作品的发现。敦煌剪纸技艺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它的工艺过程、式样、刻法、构图、创新方面。传统敦煌民间剪纸有喜花、灯花、衣饰花、窗花等类别。敦煌民间剪纸艺人不仅心灵手巧,而且眼界开阔,创作题材不拘泥于传统的民俗风情,创作手法求新求变求活,能够在方寸之间剪出灵动飞天、慈祥菩萨、雄浑建筑、花鸟虫鱼。近几年的敦煌剪纸,因创作内容和莫高窟壁画紧密联系,吸引了众多媒体和中外游客。

  • 标签: 敦煌藏经洞 民间剪纸 工艺过程 民俗风情 创作题材 创作手法
  • 简介:巫文化是原始宗教信仰的产物。巫作为巫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研究原始舞蹈的活化石。中国的巫文化主要分为两大体系,一个是北方萨满文化,另一个是南方傩文化。南北巫文化对于我国古代文学艺术与审美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以历史文化学的视角出发,以巫为切入点,对南北巫文化进行比较研究。探索南北巫文化各自的特点以及相互的影响,使我们更加清晰明确地找到巫发生、发展的脉络。

  • 标签: 巫文化 巫舞 原始舞蹈 萨满
  • 简介:民族来自人们的日常生活,是人们日常活动的一种抽象表达形式,它具有比较稳定的风格,适合人们在生活中自娱自乐。这种舞蹈流传于民间,不同地区的民族的风格和特点不同,这与各民族的习俗文化、宗教信仰息息相关。

  • 标签: 民族舞 现代舞 《邵多丽》
  • 简介:芭蕾作为欧洲的一种古典舞蹈,诞生于意大利,发展于法国的宫廷,兴盛于俄罗斯。从它的发生和发展来看,一开始就有非常明显的宫廷贵族的印记,尤其是法国皇帝路易十四,亲自参与芭蕾的表演并确定了芭蕾的基本手、脚的位置和基本规范。在后来数年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芭蕾的“开、绷、直、立”的审美特征。这些都使得芭蕾代表着它产生的那个特定时代,特定阶层的审美取向和文化特征。它那挺直的躯干,绷紧的脚背,外开的下肢,直立的双膝,无不透射出那高贵的宫廷贵族的气质和对完美人体的向往。从许多古典芭蕾的经典剧目中也可看出,人们对理想化的社会、生活、

  • 标签: 芭蕾舞 现代舞 古典舞蹈 路易十四 审美特征 文化特征
  • 简介:荷花,又名云朵子,中国经典舞蹈之一。荷花的发源、演变和传承经历了一个漫长历史,后来,着名舞蹈家戴爱莲将云朵子改编为荷花,曾在1954年世界青年联欢会中获金奖。

  • 标签: 荷花 1954年 舞蹈家 戴爱莲 联欢会
  • 简介:<正>巴乌,是黑话人(彝族支系)传统民族舞蹈的一种。“巴乌”即猎归之意;巴乌,则是庆贺猎归而跳的。黑话人,居住在云南省滇西北山区,旧时多以狩猎和伐木为生。

  • 标签: 巴乌 黑话 狩猎 歌舞 传统舞蹈 伐木
  • 简介:美,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美好享受,是人类永远的追求与梦想。人类自有史以来,美无处不在,人们对美的追求从未停止过。而任何的艺术所追求的真、善、美都是以美为核心为目的的。所以,美是舞蹈艺术的天性,没有美就没有舞蹈艺术。舞蹈是表现人类对美的追求的艺术手段。

  • 标签: 舞蹈美学 情感 舞蹈动作 艺术精神 舞蹈语言
  • 简介:色与光对舞台艺术思维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据科学家的统计“颜色有三万另二千八百六十种之多”。由此可见,一个人从母亲分娩出世哇哇坠地的那天起,就生活在彩色斑斓的世界里。奇妙的颜色,不但把大自然装扮得如此绚丽多彩,而且给人们不同的刺激和感知。人对颜色也有浓厚、耐久的兴趣,偏爱与情感;这些兴趣、偏爱与情感又因年龄、性别、民族、国界,以至政

  • 标签: 人从 艺术思维 有志者 艺术才华 使人 艺术构思
  • 简介:博是蒙古语对萨满教法师的称谓。萨满教是一种原始宗教。历史上曾流传于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中。萨满教的基本观念是原始的多神崇拜宗教。由于最初的人类对天地、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飚风雷电、生老病死等自然现象无法认知、无力掌握,寄以信奉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多神论的萨满教作为氏族部落生存、兴旺的保护神。不论生产、祭祝、占卜、治病、娱乐等活动均祈求。博”镇

  • 标签: 博舞 萨满教 蒙古族 舞蹈语言 民族文化
  • 简介:<正>敦煌壁画,以唐代最成熟和完美,但最能激起一种莫名的心灵颤动的,却似乎还是幼稚的早期作品。该怎样理解这一审美现象?它是作品本身的特殊魅力所致,还是欣赏者的心理倾向呢?应当说,两方面的原因都有,但以前者为基因。欣赏者的审美倾向,有偏爱的成分,但主要是随着时代而变化了的新的心

  • 标签: 敦煌壁画 美学性格 壁画艺术 故事画 装饰性 欣赏者
  • 简介:人类最初的舞蹈是原始巫的组成部分,或者说,舞蹈起于原始巫。远古巫觋形象和巫物的出土和发现,为“法起于巫祀”提供了有力证据。新石器时代陶盘上的连臂踏歌纹饰,甲骨卜辞和先秦文献中有关求雨巫的记载,古巫作法之“禹步”,文献记载和当代民间还保留下来的圆圈.各种形态与不同功能的巫与祭祀,从舞步到式,从具到饰,无不隐蔽着令人莫解的文化符号。

  • 标签: 舞蹈艺术 艺术形式 舞法 原始巫 巫祀 艺术功能
  • 简介:<正>乞寒,又有泼寒胡戏、苏莫遮、浑脱等名称。它本是中亚和西域地区的一种风俗,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原,唐代曾风靡一时。公元628年初春的一天,在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的龟兹城东门外,聚集着兴高采烈的人们。龟兹王率领着群臣和数十名僧侣热烈地迎接中原名僧——玄奘(602—664)。玄奘姓陈,唐代著名学

  • 标签: 塔里木盆地北缘 龟兹乐舞 西域地区 中原 南北朝时期 冬春季节
  • 简介:草原广袤的玉树州位于康、藏安多三大藏区的中心,是历史上政治、军事、贸易和文化重镇,也是青藏高原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玉树地区平均海拔四千米。水晶般的冰山,繁花铺成的草原,歌

  • 标签: 玉树州 古代文化 大藏区 安多 玛尼 于康
  • 简介:山南“卓”的来源在山南十三个县中十个县有流传的“卓巴谐玛”,它的来历有五种说法:一、传说是吐蕃王朝的松赞干布迎取文成公主时,庆贺的臣民在逻些表演过“卓巴谐玛”。在山南的民谣中唱到

  • 标签: 巴谐 逻些 吐蕃王朝 桑耶寺 琼结 在山
  • 简介:敦煌遗书《俗务要名林》中的"嘲、嫽哢、叫噪、谜"等问题作出考析,可以得出以下新的观点:其一,嘲不仅是普通的嘲笑,也不仅是文人的文字游戏,它还是唐宋时期艺人们于宴会上即席表演且较有难度的伎艺,并在元杂剧中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二,嫽哢一词在传世文献中甚为罕见,但它和两宋时期流行的小唱在字面意义、表演人员、表演环境诸方面均有相似之处,二者应是同一类型的伎艺;其三,叫噪的叫是一种歌唱伎法,两宋时期的唱叫、叫果子、叫声等伎艺都在叫噪的基础分化、发展而成;其四,谜这种伎艺与乐舞表演有密切的联系,它与嫽哢、嘲、叫噪等词于《俗务要名林》中并列一起,不是没有原因的。

  • 标签: 敦煌遗书 嫽哢 叫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