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张录成,一九五八年生于酒泉。现为北京大学访问学者、中国文化研究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人才研究中心书画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多次在北京、法国巴黎、美国芝加哥、日本东京等地举办个人画展或联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美展并获奖,被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中南海、荣宝斋和国外美术馆收藏。二○○七年十二月,应法国文化部,法国五大艺术沙龙邀请,在法国巴黎大皇宫举办画展。

  • 标签: 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文化研究 法国巴黎 北京大学 个人画展 人民大会堂
  • 简介:宁夏复朴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诞生的一个新型文化艺术品经营实体。复朴定期为书画家、文化艺术团体举办展览、拍卖等文化艺术活动,为“复朴书画艺术网”会员提供宣传和全方位的服务。“创百年老牌,树一代新风”是复朴的追求,“诚信为本,服务至上”是复朴的宗旨。“复朴”已注册商标,其晶牌和服务,将给宁夏艺术界、中国收藏界带来新的感受。公司资金实力雄厚,管理规范,组织机构健全(公司下设六个部门,三个科室)。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金石书画、古典家具、文玩杂项、学术研讨、艺术展示、礼品研发。复朴面积两千平方米,内设四个展区:青铜区、书画区、杂项区、古典家具区。

  • 标签: 复朴斋
  • 简介:与宝洪同志相识是在上个世纪末,那时他作为优秀干部刚刚从总参交流到解放军艺术学院来担任政委。在大家的印象中,行伍中人往往率尔少文,但宝洪同志给大家的突出印象恰恰是一股子儒雅文人气:身材瘦高、精神矍铄,眼镜后面的目光淡定,举手投足问的神态颇有几分潇散。

  • 标签: 解放军艺术学院 序跋 优秀干部 同志 印象
  • 简介:呵幻为真万历四十二年农历十月十六日,嘉兴鉴赏家李日华在与朋友聚会时看到数幅“名盛而实不符”的假画,颇多感慨,于是提笔在其中一卷上写道:“此异代异迹,诚为异宝。然须俟异识归异人,措大不能有也。竹影破窗,金玉琐碎,恨不能呵幻为真,各饱馋意耳。”书画藏家妄图呵幻为真,以赝作代真品的例子屡见不鲜。

  • 标签: 书话 鉴赏家 书画
  • 简介:刘敦愿先生属于不务名于世的学人。尽管他是美术考古这一新兴学科的奠基人,又是山东大学考古学专业的创立者。我也是很晚才知道刘敦愿先生的大名的。那时候,我读硕士三年级,有一天去倪建林老师的得闲居聊天。倪老师说得兴起,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推荐给我读,书名叫《美术考古与古代文明》,是刘敦愿先生的论文集。该书1994年在台湾出版,2007年由大陆的人民美术出版社重印。这本书诱发了我对考古学的兴趣。

  • 标签: 人民美术出版社 书札 书话 美术考古 2007年 新兴学科
  • 简介:该展于2011年十月二十七日至2012年二月八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该展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竣工重新开放后举办的捐赠系列展的第一展,旨在通过小莽苍苍斋主人田家英的书法收藏,反映清代学者的书法艺术成就,

  • 标签: 清代学者 中国国家博物馆 书展 艺术成就 田家英 书法
  • 简介:一顾名思义,山,是山房之一种。从功能上说,山的营构是为满足古代文人、隐士、居士们的修行之用,修行的目的主要为涤荡尘俗,平静心灵。许慎《说文解字》云:“,洁也。又谓夫闲居平心,以养心虑,若于

  • 标签: 古代文人 生活方式 隐士 陈继儒 精神文化 内部陈设
  • 简介:《青》是孙浩2008年的作品,作为“跨界——当代水墨七人联展”中的参展作品,《青》得到了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先生和著名策展人贾方舟先生等艺术界前辈们的好评。

  • 标签: 孙浩 参展作品 中国美术馆 艺术界 策展人
  • 简介:画史称王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为清初"四王",又与恽寿平、吴历合称为"清六家",享有"五百年来从未之见"[1]的"画圣"美誉。但自新文化运动以来,在"革王画的命"口号下,讨伐之声振聋发聩,"王画"被打入了地狱,论之色变。然而,

  • 标签: 绘画风格 新文化运动 王时敏 王原祁 恽寿平 王鉴
  • 简介:文中通过分析深泽人多个具代表性的设计案例,解析其无意识设计的目的。重点探讨产品的细节对使用者体验的影响,以此产生需求的动机,并归纳出提高人们需求的设计动机以及环境与物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诠释深泽人最真实、最需要的无意识设计的理念对现代产品的设计影响。

  • 标签: 深泽直人 无意识设计 情感设计
  • 简介:当今社会日新月异,人们的认知也随之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改革开放后出生的年轻人,缺乏传统音乐文化的熏陶,他们很难突破现代城市音乐文化的包围来选择聆听传统的南音。几年前,泉州的一位年轻人创作出一首加入了流行的动感元素间奏的摇滚版南音《入花园》,向传统南音提出了挑战:南音要创新!由此引发了"南音是要‘创新发展’还是要‘原样保存传承’"的激烈争论。本文试图对此问题作进一步的探究。

  • 标签: 南音文化 传统文化 创新发展 花园 流行音乐 城市音乐文化
  • 简介:萧兵对张光的学术批评以“泛萨满论”为核心,表现在对虎食人卣、良渚玉琮、濮阳西水坡墓葬及三蹻的阐释,以及对中国与中美洲文明的比较等方面。从二人论述时间看,张光未曾回应过这些批评,但对类似质疑有过预设和解释,本文称之为“潜在的对话”。二人的研究都围绕“物”展开,萧兵把“物”作为史料,旨在还原古史;张光直把“物”及物与人的关系视为理解中国文明起源发展的关键线索,希望建构新的文明起源观和古史研究范式。然而,张氏在反西方史学理论的霸权叙事的同时,所凭借的资源仍是西学话语中的萨满理论,故受多方争议。当下中国文学人类学学界的前沿发展呈现出将这两种“物”观念进行整合的趋势。

  • 标签: 萧兵 张光直 萨满论 艺术考古 “物”观
  • 简介:一董其昌的生平及其影响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松江华亭人,明万历十七年(一五八九)进士。其后时隐仕,在明末宦海凶险、党祸酷烈的政治背景下却屡屡高升,经历神宗、光宗、熹宗、思宗四朝,官至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掌詹事府。董其昌八十岁时,诏赐为太子太保,卒于一六三年,享年八十二岁,被加封为太子太傅,谥号"文敏"。

  • 标签: 董其昌 笔墨语言 政治背景 翰林院 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