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我的良师益友中有几位中国当代优秀批评家,相处长了,对他们也就了解得深,对当代中国美术批评家(或理论家)职业身份中的甘苦也有些真切体验--雅的体验与的体验.

  • 标签: 美术批评 稿酬 美术理论 画家 舆论监督
  • 简介:中国书画作品历来'雅俗有分',分雅俗是中国书画的审美传统。一个时期内特定的艺术作品,它的审美取向与趣味是确定的,不存在雅俗共赏。学界与世间都公认,雅俗无定说,没有恒定的、统一的标准。即,世上无雅俗,全由后人说。雅俗之分,也不是高下之分,更不是好坏之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雅俗共赏'一词不仅是奇谈,更是怪论。

  • 标签: 当代艺术 书画作品 网络文学
  • 简介:王羲之最有艺术创新精神,他的字既体现着那个时代最时尚的审美追求,又很好地继承了书法的艺术传统,融大大雅于一体,因此千余年来备受推崇,书家奉为至宝,老百姓也喜欢看,是雅俗共赏的艺术典范。雅俗共赏是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最难达到的一种境界。在创作上,以功利观念作引导,故作标新立异之态,这是艺术的偏激。艺术偏激容

  • 标签:
  • 简介:传统木雕受民间艺术的影响,在题材的选择上,也多与其他民间艺术形式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忠孝仁慈、趋利避害的内容,占据了绝大部分.其实,古代文化精英阶层中流行的一些题材,也可以通过传统木雕的形式展现出来.比如可以通过表现古代魏晋名士的生活状态,来寄托我们对于那种逝去的江左风流的怀念.

  • 标签: 木雕 雅文化 俗文化
  • 简介:引写意趣味入戏曲人物画,关良开其先河,响应者有之,惜大多难脱关良窠臼。引速写趣味入戏曲人物画,叶浅予开其先河,响应者有之,惜大多难出叶浅予阴影。黄晖画戏曲人物,以速写趣味入,以写意趣味出,初具个人面貌,自然可喜。关良和叶浅予都是戏迷,反映在作品中,两人都对某戏、某折、某一亮相的具体性极有兴趣。黄晖对戏曲好而不迷,戏曲人物不过是她依恋东方文化的载体,因此,剧目、曲目在她那里往往被泛化,出现了《生》系列、《旦》系列。甚至《苏三起

  • 标签: 戏曲人物画 色彩 同体 趣味 戏曲舞台 人物造型
  • 简介:读文琦兄的画,如赏乐章,豪迈畅达而又婉转悠扬,既夺人又舒爽。有绕梁三日的余音可回味。他的画行里圈中人都认可他对章法规矩的把握,更佩服他对品格精神的追求和运载。而行外圈外,普通百姓.在每次展览中都会被他的作品所吸引且赞赏有加,真可谓“雅俗共赏”。

  • 标签: “俗” “雅” “道” 黄文琦 中国 思想品德
  • 简介:生活在晚清时代的吴友如,其画作及成就因《点石斋画报》而为世人所知。然而,因《点石斋画报》作为通俗画报所呈现之“”与吴友如的艺术理想相背离,光绪十六年后,吴友如毅然通过前后创办《飞影阁画报》与《飞影阁画册》,实现其由“”归“雅”的“华丽转身”。吴友如的这一选择既在企图实现其“法超三昧,誉播千秋”的传统文人画家理想,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坚守,对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弥足珍贵。

  • 标签: 吴友如 光绪十六年 由“俗”归“雅”
  • 简介:傅抱石先生可谓中国美术史上的一块巨石。他以沉郁豪放的画风斐声海内外,其流风影响至今,有一代宗师之誉。然而在世人眼中,似乎只知道抱石先生乃名教授、名画家,而不知他还是一位造诣颇为精深的篆刻家和印学家,甚至抱石先生在艺术上最先获得成功的也是篆刻,这恐怕更是鲜为人知的吧。抱石先生一九零四年生于江西南昌。幼时家境贫寒,但他聪颖好学。据博抱石先生讲,邻家的刻字店是最先把他引人篆刻艺术殿堂的,正是在那里他搞到了一本《二金蝶堂印谱》知道了大名鼎鼎的赵之谦,从而对篆刻艺

  • 标签: 篆刻艺术 傅抱石 赵之谦 江西南昌 中国美术史 黄士陵
  • 简介:高庆春,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评审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黑龙江省书协创作评审委员会主任、篆刻委员会主任、《书法赏评》社长、《中国书法》特聘教授、黑龙江政协委员、黑龙江省文联委员、黑龙江省青联常委。

  • 标签: 艺术创新 评审委员会 黑龙江省 《中国书法》 特聘教授 政协委员
  • 简介:在无闻师逝世七周年之际,由西泠印社编辑出版的《徐无闻印存》几经波折终于问世了。刘江、韩天衡先生为此书作序,受业李伟鹏、陈道义作跋,为此集增色不少。深切的怀念,由衷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读之令人感慨万分。书前附先生论印书法四幅,字字珠玑,让我们能更好地理解无闻师的印艺和印学思想。

  • 标签: 《徐无闻印存》 印风 印学思想 印艺 艺术创作 艺术风格
  • 简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平面、立体和色彩“三大构成”教学体系在经历落地、生根、发展等几个过程后,被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界奉为经典。据此设计出来的作品,依然是包豪斯的遗风——“少就是多”,这种国际风格以简洁、理性而又冷峻示人,少了些许人文情怀。

  • 标签: 教学体系 现代设计 民族民间艺术 锲而不舍 九十年代 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