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在中国美术学院八十余年的发展历史中,始终交叠着两条明晰的学术脉络,其中一条便是以潘天寿为代表的"传统出新"的思想。如何继承传统,师古人师造化并中得心源,是美院学子始终追求的,青年画家黄佳茂显然是学院青年中的佼佼者。扬雄《法言》云"学者,所以修性也。视、听、言、貌、思,性所有也。

  • 标签: 中国美术学院 精神 继承传统 青年画家 发展历史 中得心源
  • 简介:敦煌莫高窟于盛唐时开始图绘报恩经变,之后一直流传至五代。经变画的依据是《大方便佛报恩经》,经文有七卷九品,其中序品、孝养品、论议品、恶友品和亲近品等五品进入到经变画中,经文中讲述的故事是经变表现的重点内容。

  • 标签: 《大方便佛报恩经》 敦煌莫高窟 信仰 吐蕃 经变画 经文
  • 简介:9月8日下午,"云烟生——赵跃鹏作品展"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开幕。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周京新,浙江画院院长孙永,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院长尉晓榕,浙江画院山水画工作室主任茹峰、人物画工作室主任袁进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李小山,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方骏等领导、嘉宾参加了开幕式。作为浙江画院花鸟画工作室主任,赵跃鹏的小写意花鸟画一直为业界所熟知,而此次展览,却并未展出他的花鸟作品,全部为他最新尝试创作的山水新作。

  • 标签: 作品展 南京艺术学院 写意花鸟画 中国美术学院 工作室 美术馆
  • 简介:中古时期敦煌地藏信仰的传播与接受过程伴随着经典及疑伪经、灵验故事的传播而不断变化发展,在此过程中,文本、图像与仪轨三者相互关联又相互影响。本文通过敦煌遗书及相关佛教经典的解读,试图从敦煌遗书记载之地藏信仰仪轨的整体性和功能性出发,通过对如地藏忏法、地藏菩萨十斋日和七七斋等仪轨的重构分析,重新认识图像和文本在仪轨运行过程中迫特殊含义与关联性,以期了解三者在特定空间内的组合配置关系、宗教内在意涵和功能,进而再现中古敦煌佛教信众日常生活中的地藏信仰世界。

  • 标签: 敦煌 地藏信仰 文本 图像 仪轨 《道明还魂记》
  • 简介:在孕育了中华民族灿烂艺术文化的黄河流域,劳动人民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大量的民间剪纸作品,用独特的造型手法和审美观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神秘的艺术世界。抓髻娃娃作为一个融合了审美意义与巫术信仰的特殊符号,成为剪纸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艺术形象,作为炎黄子孙的保护神和繁衍神,至今流传于民间。所谓抓髻娃娃,即头梳双髻的人物形象。基本特征是正面站立,圆头,两肩平张,两臂下垂或上举,两腿分开,手足皆外撇,常双手抓鸡。

  • 标签: 巫术信仰 装饰意义 民间剪纸 艺术文化 黄河流域 中华民族
  • 简介:一代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在《我的话·上册——行素集》中有这样一段高论:“文章无波澜,如女人无曲线。天下生物都是曲的,死物都是直的。自然界好曲,如烟霞,如云锦,如透墙花枝,如大川回澜;人造物好直,如马路,如洋楼,如火车铁轨,如工厂房屋。物用唯求其直,美术则在善用其曲。

  • 标签: 其曲 唯求 好曲 行素集 回澜
  • 简介:最早知道康庄先生,是在上海《书法》杂志一九七九年底举办的『全国群众书法竞赛』,他荣获二等奖。当时中国书协还没有成立,这个活动,具有开创的意义,又是文革以后的第一次,因此可以说是对当时中国书坛创作实力的一次大检阅。竞赛中的获奖作者,特别是中青年获奖作者,几乎全部成为新时期中国书法艺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的中坚力量。一九八七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五康书画展』,在当时的书坛引起轰动,也加深了我对康庄先生的书法风格的印象,大约是在一九九九年,经主编同意,我代表《中国书法》杂志约康庄先生作专题,他虽再三推辞,但我还是想方设法拿到了相关的资料.

  • 标签: 康庄 书法 书坛 先生 获奖
  • 简介:本文以辽代朝阳北塔地宫出土经幢和庆州释迦佛舍利塔天宫出土七佛舍利塔为中心,从艺术史的角度讨论辽代佛教的舍利瘗埋制度,着眼于对辽代佛塔及出土文物的整体考量,并在辽代末法思潮的时代背景下加以把握,进而在前人研究之基础上,尝试以一种新的视角对辽代盛行的舍利信仰作重点讨论,兼及对辽代佛教图像配置的探讨。文章还对辽代舍利信仰与陀罗尼信仰的彼此影响作了讨论。

  • 标签: 辽塔 辽代密教 佛教图像 舍利信仰 陀罗尼
  • 简介:当今中国画坛充满浮躁和喧嚣,自谓大家或名家者不乏其人,观其作品名不符实者甚众,但看到余新民的山水画却别是一番景象:远看画面视野宽阔、高山流水、文人隐士游乐其间、一派逸气升於画卷;近观点、线、面、块结合浑然一体、苍茫混厚、天人合一、满溢山野雅趣,真有悦目养心之妙。看余新民作画,也是静中生动、悠然自得,似涓涓细流、亦缓亦速,山岩树木——展现在人们眼前。

  • 标签: 山水画艺术 名不符实 高山流水 天人合一 中国画 养心
  • 简介:20世纪民国初年,在北京地区传统画派阵营当中先后形成两个以'精研古法,博择新知','保存固有之国粹,发扬艺术之特长','沟通世界美术'为宗旨的传统派绘画团体——中国画学研究会与湖社画会,这是中国画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化温和转型的群体。两个团体分别成立于1920年5月29日和1927年1月15日。它们并行时间近十年之久,同在北京

  • 标签: 中国画学 历史转角处 学研究会
  • 简介:虚实关系是中国传统绘画美学中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中国传统哲学中寻根探源,揭示其产生的基本原因,并且从绘画理论中进一步讨论这一关系,以此来关注这一章法关系对于中国传统绘画意境美塑造的重要意义。

  • 标签: 虚实 传统绘画 空白
  • 简介:随着天竺、西域、日本、朝鲜等地信众的巡礼和官方的支持,五台山文殊信仰在东亚文化圈内得到广泛传播,并在东亚多地完成信仰空间的复制。五台山佛教圣地的建构及信仰空间复制对于研究佛教的传播与接受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方志、僧传、行记、灵验故事、敦煌遗书等相关史料的梳理,一方面探究五台山形象发生多层次演变的原因及"文殊一五台山"信仰的流动过程,另一方面也试图关注佛教在东亚范围内的传播模式。

  • 标签: 五台山 文殊信仰 圆仁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 简介: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一条道路比丝绸之路更为悠久——以陆上丝绸之路开通为始,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也没有哪一条道路比丝绸之路更为漫长——它通过草原、沙漠和海上所建立的道路,第一次把不同地域的文明连结为一个整体,从这个意义上讲,丝绸之路的诞生标志着人类的第一次全球化运动。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条道路上诞生了丰富而灿烂的文化,从长安到两河流域,再到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形态跨越了种族、语言和地域的隔阂,

  • 标签: 人类历史 古代文明 艺术考察 时代精神 陆上丝绸之路 交汇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