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简牍是对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牍的概称。它们是将竹子或者木材削成薄片,在上面写字。在纸发明以前,只有帛(丝绸的一种)、简牍用来写字,而帛又很昂贵,所以简牍是魏晋以前主要的书写载体。你知道一条成语叫"韦编三绝"吗?是说孔子爱看

  • 标签:
  • 简介:简牍”指的是我国古代遗留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和木牍。也可以说它是一种书体。从时代方面看,我们发现的简牍,不仅有秦汉时期的,而且还有魏晋和战国时期的。从字面上看,“简”是竹质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讲得很清楚,“简从

  • 标签: 简牍书法
  • 简介:20世纪是考古人发现的时代,许多前人未见的古代遗迹浮出地面、重见天日,极大地影响了今天人们对历史的认知。20世纪初,被称为世纪三人考古发现的殷墟甲骨、敦煌写经、西北汉简陆续面世,人们开始对我国古代历史、地理、政治制度和文字源流等各个方面有了新的更深入的认识。

  • 标签: 书法艺术 述略 简牍 秦汉 20世纪 古代历史
  • 简介:简牍未出土之前,西汉书法文字的研究几乎是盲点,而仅存的西汉碑刻又甚少,认为“前汉无碑”。其原因有二:一是由于西汉时期统治者总结秦亡经验教训,主张“无为而治”,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不治坟,不立碑。整个西汉时期没有出现像秦时那样庄重的刻石,这与社会风气及统治者的施政理念密切相关;

  • 标签: 西汉时期 简牍 文字 刻石 “无为而治” 休养生息
  • 简介:敦煌莫高窟于盛唐时开始图绘报恩经变,之后一直流传至五代。经变画的依据是《大方便佛报恩经》,经文有七卷九品,其中序品、孝养品、论议品、恶友品和亲近品等五品进入到经变画中,经文中讲述的故事是经变表现的重点内容。

  • 标签: 《大方便佛报恩经》 敦煌莫高窟 信仰 吐蕃 经变画 经文
  • 简介:"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句话用来形容文字与书法的关系是再恰当不过了,没有文字就无有书法可言,那么中国古代文字体系起源于何时,它是附载于何种材料上,这种文字书写材料的出现对中国书法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及20世纪上半叶出土的简牍对现当代书法的发展有哪些影响?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有了文字,那么记载文字的载体由此出现了,在东汉蔡伦发明纸之前,汉字的书写材料是什么呢?迄今为止甲骨文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字,还有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铭文,所以现代有很多文献认为龟甲、兽骨和青铜器是当时社会主要的文字书写材料。

  • 标签: 当代书法 艺术发展 简牍 文字体系 青铜器铭文 书写材料
  • 简介:公元6至7世纪,西藏高原处于原始社会解体、奴隶制形成的时候,雅隆部落崛起,吞并了许多部落。公元629年,松赞干布继任赞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在稳定内部、建立法制、发展生产、繁荣文化等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进而统一了西藏高原。公元633年迁都拉萨。公元634年吐蕃已成为西藏高原统一的强大的王朝。这个时期的造型艺术,得到巨大发展。也体现了民族文化艺术交流与繁荣。大昭寺建筑是汉藏文化交汇的具体体现

  • 标签: 文化交流 大昭寺 西藏高原 吐蕃时期 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