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9 个结果
  • 简介: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们曾一再听到西方学者关于“艺术的死亡”和“艺术的终结”的惊呼。这些令人不安的辞令既有来自当代哲学家(阿瑟·丹托)的思辩性的结论,也有来自当代先锋派艺术家(莱因哈特、D·贾德、H·菲舍尔)具体艺术实践所产生的经验之谈。当纯观念艺术出现后,当代艺术确实宣称艺术的历史已不再向前发展了;同样,艺术史学科也不再能提出解决历史问题的有效途径。德国当代艺术史家慕尼黑大学教授汉斯·贝尔廷考察了自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瓦萨利以来所提出的不断进步的艺术史观及其发展模式和19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艺术发展观。瓦萨利根据高地文艺复兴发展的不同阶段总结出艺术向着某种预先假定的古典理想美的规范的不断趋进,因而艺术史可以被认为是一个进步的历程。而黑格尔的历史哲学观只是将艺术看作人类精神进程中的一个短暂的历史阶段。艺术的发展从象征型到古典型,再到浪漫型,并最终向纯精神状态演化,于是乎,艺术的死亡和艺术的终结就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必然逻辑。正是根据这种先验的历史决定论的理念和艺术进化论的发展模式,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艺术家开创了一条在观念和形式上不断求新的现代艺术发展之路。艺术中...

  • 标签: 再认识 哲学文选 学科再
  • 简介:一、"图像证"概念的三层涵义大约十年前,在介绍我的老师哈斯克尔的史学成就时,我将其中所描述的学案概括为"图像证"的观念.当时,有些朋友以为这一观念所强调的是:由于可视图像比语言文献更生动、更真实地反映历史,所以我们应当把前者视为更重要、更可靠的证.为了纠正这类误解,我陆续发表了一些文章,结合中西实例,阐述"图像证"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并着重指出其陷阱所在.1如今,"图像证"这个说法似为有些人文学者和史学家所乐道.

  • 标签: 图像 实例 文化史 经典 史学成就 哈斯克尔
  • 简介:我认识林散之,是从一则有关郭沫若的轶事开始的。说是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兼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于“文革”后期复出之后,每到一地都喜作书题字,无论什么内容,也无论什么人,他都有求必应。所以现

  • 标签: 草圣林散之
  • 简介:战后具象雕塑的基础是战争创伤与人的困境,到1950年代末,这些题材似乎不再热门。1959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新人形象展”与第2届卡塞尔文献展仍固定在战后的框架,但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 标签: 当代雕塑 日常生活 新现实主义 视觉艺术 《花蕾》
  • 简介:切伦特反对极少主义的立场类似一次大战前未来主义艺术家波乔尼从来兰的优势地位看待巴黎的立体主义,他认为立体主义是冷漠的、理性的、形式的简约艺术,他则倡导感性的、综合的、杂乱的、动力的选择。

  • 标签: 雕塑 当代 立体主义 未来主义 极少主义 艺术家
  • 简介:博伊于斯与德国虽然极少主义在欧洲也有体现,但大多数艺术家并没有像在美国那样牺牲感性世界。一些艺术家保留了历史与记忆的感觉,在德国最明显的是博伊于斯。博伊于斯1921年出生于下莱茵州的克利夫,二战时在纳粹空军服役,1947年进入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学习,1961年任大型雕塑教授,直到1972年被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解聘。博伊于斯的国际性影响只是在1967-1968年。1968年,博伊于斯拒绝参加莫里斯的“莱奥·卡斯特里9号”展览,

  • 标签: 雕塑艺术 杜塞尔多夫 美术学院 极少主义 感性世界 艺术家
  • 简介:就在不久以前,人们还把未经艺术家本人许可而复制的艺术作品或是完全按照艺术家的图样仿制出的作品称之为赝品。同样,假如一个艺术家将二十年前的雕塑进行复制并作为原作出售的话,则会被认为有欺诈之嫌。对于博物馆来说,如果允许艺术家销毁其正在变坏的原作而重制,则会被指责为不负责任的保护政策。但是近年来,人们对于艺术的生产、保护、复制及展出的观念发生了变化,从而引发出一些令人困扰的牵涉到艺术作品“真实性”的新问题.其中,有关艺术品复制的论题最为复杂和棘手。

  • 标签: 艺术作品 科舒特 瑙曼 古根海姆 贾德 概念艺术
  • 简介: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美术法国浪漫主义美术的形成和发展始于19世纪20至30年代。当时,德国哲学和诗歌被介绍到法国。英国画家康斯太勃尔等人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风景画以及浪漫主义先驱西班牙画家戈雅的版画和油画作品,在法国受到推崇。这些对法国浪漫主义美术的形成,产生了长足的影响。另外,法国画家格罗充满紧张的戏剧性军事题材画和普

  • 标签: 外国美术史 军事题材 戈雅 格罗 德拉克洛瓦 德国哲学
  • 简介:<正>文杜里在本书英文版的前言中说过,他的研究工作的开始只是由于想要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在众说纷纭的评论意见中如何分辨出比较正确的艺术批评,他不满足单纯理论上的阐释因而希图从历史的经验中求得解决。可是这样一条研究道路竟使他整整走了25年。里奥奈罗·文杜里1885年出生于意大利莫德纳。他父亲阿道尔夫·文杜里是著名的美术史家,出版过二十一卷的巨著《意大利美术》(本书第九章中有所介绍),所以他首先是一位家学渊源继承父业的美术史家。他的《西欧近代画家》一书,前几年曾由我国几位美术史家翻译出版(人民美术出版

  • 标签: 艺术批评史 美术史 意大利 翻译出版 述评 英文版
  • 简介:1715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去世了,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在路易十四时代,王权笼罩着一切,艺术成为王室宣扬权力与荣耀的工具,古典主义成为受官方保护和鼓励的风格,艺术家不仅极力模仿古典的样式,路易十四也想在古代的神话中重视昔日罗马帝国的雄风。然而在18世纪来临时,这一切都

  • 标签: 外国美术史 路易十四 华托 法国国王 世界美术 弗兰德
  • 简介:威尼斯画派如果说,佛罗伦萨画派诸多大师崇高模仿自然的写实技巧,有偏于科学的而不是审美的考虑的话,那么威尼斯画家的作品上,艺术的本源—爱美求乐,诸诉视觉直观以陶冶心灵才比较完全地得以体现。这一方面由于艺术的创作及欣赏活动的深化和渗透,另外一方面抑或出于天性和环境使然。威尼斯濒临海口,扼东西方贸易之地要,是意大利本土内

  • 标签: 外国美术史 美术史图录
  • 简介:外国美术图录《世界美术》编辑部编立体主义美术在西方现代主义艺术运动中,立体主义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它作为一个运动只有几年(1907-1914)的时间,但却对整个20世纪的绘画、雕塑、建筑与设计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立体主义运动的中坚人物是巴布洛·路易...

  • 标签: 立体主义 毕加索 德洛内 美术史 几何形 现代艺术博物馆
  • 简介:外国美术图录《世界美术》编辑部编英国拉斐尔前派及后拉斐尔前派对于19世纪中期的英国美术来说,历史画创作自浪漫主义之后陷入沉寂,完全禁锢在学院派的清规戒律之中,拉斐尔前派的出现,无疑就意味着打破了这种沉寂。具有浓厚英国民族气质的拉斐尔前派与它所处的维...

  • 标签: 外国美术史 拉斐尔前派 世界美术 米莱斯 罗赛蒂 泰特美术馆
  • 简介:世界美术的一座巅峰在法国。法国15—17世纪不仅是这座巅峰的基始,有些大师杰作足以在峰顶招摇。法国文艺复兴是畸形地完成的。法国统一的王权摘取了人文主义变革的成果。美术的发展则南取意大利,北倚尼德兰。这个状况一直延续到17世纪终了。

  • 标签: 外国美术史 世界美术 尼德兰 圣母子 甘义 富凯
  • 简介:收藏综合媒材8件由香港汉雅轩画廊、石雕2件由德国皮尔马森斯市、石雕2件由台湾金宝山、石雕1件由天津开发区、石雕2件由桂林愚自乐园收藏。版画120幅由德国科隆、美因茨、亚深画廊及私人购藏。

  • 标签:
  • 简介:20世纪末,当我们站在“跨世纪”的关口,一种世纪末的焦躁,世纪之交的不安,世纪初的希冀,正萦绕着世人的心绪。这种焦躁、不安和希冀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深深的困惑和迷茫……可以说,没有哪个时代的审美文化,像现在这样即精神亢奋又污浊沉沦;也没有哪个时代的审美文化,像现在这样既导致了传统美学的涅槊,又促成了现代美学的诞生。当代审美文化带给我们的是一段极富挑战性的美学历史及一次导致沧桑巨变的美学裂变。当我们面对当代审美文化时,重要的并不是对其内容、形式及表现手法的无休止的品头沦足,而是需要我们透过这一特定的现象,去考察其中所隐含的人们美学观念的转变,由此把握艺术的发展规律及其内质,来引导我们的艺术创作。中国书法,作为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典型形态,其艺术观念尽管具有极强的稳定甚至是顽固的特性,但当面对当代审美文化的沧桑巨变所带来的冲击,作为大文化背景下的书法艺术,无论是创作实践或理论研究都发生着不可否认的变化:从“创新派”到“书法新古典主义”,从以画入书的“伪现代书法”到“实现空间转换”而使作品“努力在形态上与过去拉开距离”的“中国书法主义”,再到追求技术品位、形式至上、主题先行的“学院派书法”,凡此等等,都表现出当代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走向。本文以现实社会为背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绵延氛围,以历史的积淀与当下世人心态的结合及哲理思辨与审美意象的统一中,针对在当代审美文化下的书法审美现状及走向,进行一番理性的梳理与研究。

  • 标签: 当代审美文化 创作实践 沉沦 典型 审美意象 时代
  • 简介:邵宏教授著的是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在西方美术史学研究方面的经典之作.它在研究美术的变化特征及其原因时介绍了循环论、进化论的螺旋论,很值得设计界借鉴.

  • 标签: 美术史 设计 史观 史学研究 循环论 进化论